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黎贡山纵跨中国云南西部,是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山势雄奇险峻,北接青藏高原,南衔中印半岛,东邻横断山系的怒山山脉,西毗印缅山地,从北到南,绵绵六百余公里。这艘地球上的“诺亚方舟”拥有高等植物4897种,种子植物4303种,占中国种子植物总数的17.0%,其中434种是高黎贡特有种;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29种、经济植物两千多种、药用植物1298种。高黎贡山所承载的物种数量之巨,为世界科学家所钦羡不已。为她戴上了“世界物种基因库”的桂冠,从重要性上来看,高黎贡山地区与著名的亚马逊河流域等地齐名,被世界公认为“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重要地区”之一。
植物的避难所
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脉,在地图上显得格外突兀。它是一条南北走向
绵延千里的巨大山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和横断山脉平行奔流,桀骜不驯地奔腾南下。山川并列,江河南下,这样的景观和中国内陆东西走向的山体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条山体南北狭长,垂直高差显著及地形复杂多变的巨大山脉,造就出多样化的局部生态环境,为各类不同习性的动,植物提供了绝佳的居住场所。
而在漫长的地质史之中,间冰期和冰期交替之时,作为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印半岛的巨大桥梁的高黎贡山,在一次一次的生态剧变过程中,成为了动植物的“避难所”,不同区系的动植物品种在这里交汇融合,一些类群甚至得到新的发展,形成大量的特有种,形成“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殊格局,被誉为万千年来孕育滋养并容纳了万千生命的诺亚方舟。
没有一个人能够仅凭一次短期旅途就能尽览高黎贡山庞大的植物体系中的每一种植物。不过在山里的日子,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能邂逅至少一位落户高黎贡山的植物居民。2007年4月底,正是春花灿烂的日子,可对于保护区管理局来说却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其时正值旱季大风季节之末,随时有山火发生的可能,保护区的人几乎倾巢出动防风防火。听说我要来探访高黎贡山的植物居民,保护区保山段管理局的艾怀森局长特别抽出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告诉我,在这个东西宽十余公里,南北长四百余公里的保护区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长蕊木兰,光叶珙桐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秃杉和滇桐、干果榄仁,虫草,松茸等;还有世居在这里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树杜鹃、滇藏木兰,另外,云南乃花的王国,高黎贡山正是云南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木兰、兰花、百合、龙胆、报春,绿绒蒿原生种的原产地,更有球花石楠腾冲悬钩子,多变花楸,独龙石豆兰、贡山箭竹,弩刀箭竹等四百多种高黎贡特有植物物种。我把这许多千奇百怪的名字记录下来,并在管理局的植物标本室里,拍下它们的样子,“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在大山中找到你们”,我对着手里长达十几页的名单,既兴奋又发愁,这么多物种要我如何能找到。“建议你到赧亢自然公园碰碰运气,我们保护区在那里建立了一块野生动植物近原生地保护基地。”艾局长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为我接下来的高黎贡山植物寻访出谋划策。
赧亢是高黎贡山保护区最南端的一个保护站,面积只有34平方公里,但拥有一定面积的连续树冠层,这里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阔叶林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眉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最适宜的生境,是整个高黎贡山地区灵长类动物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一块区域。高黎贡山保护区将这走廊带中最方便进出的一部分规划为赧亢自然公园,并在公园内划出一片地区建立野生动植物近原生地保护中心,有计划地引种培育高黎贡山珍稀濒危植物,特有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相当于在这些植物的原生地附近建立个种子资源库。
根据保护区的规划,赧亢自然公园以博南古道为基础开辟出一条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旅游线路相类似的游人步道,方便游人寻找动植物,目前,自然公园已经开展了观鸟、赏花,自然摄影、露营探险,观察白眉长臂猿等自然体验活动,还有走丝绸古道,探古高黎人墓等文化体验活动。
植物居民
从保山市到赧亢自然公园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达到那里时已接近傍晚。自然公园其实在半山腰,门口是一栋景颇族的传统木质房屋建筑,欢迎来这里的每一位动植物探访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建栋景颇族的建筑呢?走进屋里,我见到了来这里写生的景颇族艺术家赵甸泽他的画作多以景颇族传统文化和高黎贡山动植物为素材,对高黎贡山的历史以及住在山里的一草一木就像家人般熟悉。围坐在篝火旁,喝着热腾腾的景颇烤茶,赵甸泽告诉我,高黎贡山名字的由来其实与景颇族关系相当密切,“‘高黎’即高黎族(也称为高丽或高日),他们被认为是这个区域最早的居民,‘贡’就是山的意思,连起来就是‘高黎家族的山’。而高黎族事实上属于景颇族的支。”在《景颇族简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黎贡”是景颇支语,意为高里(日)部落的山。约公元八世纪时,景颇支系高日部落便栖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他们是景颇族分支“小山”的一支,其渊源可追溯到中原河湟地区的氐羌氏族,他们的祖先从青藏高原上的日月山/昆仑山出发南下,一部分人在沿途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向前,他们最终来到了高黎贡山并定居下来,在他们眼里这座巨大的山脉不仅是他们“部落的山”,也是他们能走到的“最后的大山”。高黎人之后,汉、傣、傈僳,怒、回、白、苗、纳西、独龙、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藏等16个民族都在大山里生活过,并沿袭至今。南北走向巨龙一般的高黎贡山是两条国际大江的分水岭,东坡溪流注入怒江(萨尔温江),属怒江水系,西坡溪流注入伊洛瓦底江各条支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犹如毛细血管网络一般的溪涧河流的源头多半在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常绿阔叶林内,给东西两侧山麓坝区带来重要的丰沛水源,为农业生产用地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为周边七个乡镇847个村庄近2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生态保障,也滋养了“名单长达十几页”的众多植物居民。
真正进入公园,走在步道上,顿时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林子里阴森而潮湿,上头的树层竞相抢夺着空间。蓝天消失了,阳光也难以透进,但奔驰在公路上的车声也被隔绝。四周都是些或高或矮的原始林,有多种国家级和省级珍稀保护植物,有高大挺直,树冠稍嫌稀疏的秃杉,有体魄苍劲,风骨清奇的银杏树等。秃杉木质轻软,纹理顺直、结构细致、花纹美观、边材淡红黄色、心材紫褐色,香味醇浓,易加工,是优良的建筑家具和装饰品的上等用材,此外秃杉树冠呈塔形,枝条修长下垂,树姿优美,生长迅速,所以也是庭园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银杏树,则不仅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黎贡有经济植物两千多种、药用植物一千二百余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六百多种,而常见的食用植物也有上百种,确实不负“绿色宝库”的美誉。
我朝更深的林子走去,不断踩出落叶声。迈过千姿百媚,倒地横曳的鸡血藤,樱桃,横斜出成串红熟的果实,尝过后才知道“望梅止渴”的妙处,着实酸涩难以下咽,望之却足以刺激唾液的分泌,草地上不知名的米粒般的白色花丛,都探出头,惊奇地看着我们这些访客,还有些倾倒的枯枝,长出木耳和各种鲜艳色泽、不知名的美丽菌菇,给我惊喜。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是灿烂的净色蓝天,只一片云彩飘过,就带来阵雨一时。我们躲在一人高的灌木下,看着远处的草甸,经过雨水的洗礼,仿佛吸饱了水,越发绿得饱满。雨停了,我们继续往林子里走。前方草里似乎有动静,停下脚步,阗静里,不远的草丛,豁然闪出一抹白间灰的色泽。紧接着,一阵急速拨动的声响。那是一只寻鸟,扑棱几下,迅速飞离了视线。林子里不时有些悦耳的鸟叫,自林冠上层传来。随着黄昏的临近,林鸟叫声愈来愈嘈杂,赶着最后的晚餐。
植物的避难所
高黎贡山属于横断山脉,在地图上显得格外突兀。它是一条南北走向
绵延千里的巨大山脉。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和横断山脉平行奔流,桀骜不驯地奔腾南下。山川并列,江河南下,这样的景观和中国内陆东西走向的山体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条山体南北狭长,垂直高差显著及地形复杂多变的巨大山脉,造就出多样化的局部生态环境,为各类不同习性的动,植物提供了绝佳的居住场所。
而在漫长的地质史之中,间冰期和冰期交替之时,作为连接青藏高原和中印半岛的巨大桥梁的高黎贡山,在一次一次的生态剧变过程中,成为了动植物的“避难所”,不同区系的动植物品种在这里交汇融合,一些类群甚至得到新的发展,形成大量的特有种,形成“动植物种属复杂、新老兼备、南北过渡,东西交汇”的特殊格局,被誉为万千年来孕育滋养并容纳了万千生命的诺亚方舟。
没有一个人能够仅凭一次短期旅途就能尽览高黎贡山庞大的植物体系中的每一种植物。不过在山里的日子,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能邂逅至少一位落户高黎贡山的植物居民。2007年4月底,正是春花灿烂的日子,可对于保护区管理局来说却是最危险的时候,因为其时正值旱季大风季节之末,随时有山火发生的可能,保护区的人几乎倾巢出动防风防火。听说我要来探访高黎贡山的植物居民,保护区保山段管理局的艾怀森局长特别抽出时间接受了我的采访,他告诉我,在这个东西宽十余公里,南北长四百余公里的保护区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银杏、长蕊木兰,光叶珙桐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秃杉和滇桐、干果榄仁,虫草,松茸等;还有世居在这里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树杜鹃、滇藏木兰,另外,云南乃花的王国,高黎贡山正是云南八大名花山茶、杜鹃、木兰、兰花、百合、龙胆、报春,绿绒蒿原生种的原产地,更有球花石楠腾冲悬钩子,多变花楸,独龙石豆兰、贡山箭竹,弩刀箭竹等四百多种高黎贡特有植物物种。我把这许多千奇百怪的名字记录下来,并在管理局的植物标本室里,拍下它们的样子,“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能在大山中找到你们”,我对着手里长达十几页的名单,既兴奋又发愁,这么多物种要我如何能找到。“建议你到赧亢自然公园碰碰运气,我们保护区在那里建立了一块野生动植物近原生地保护基地。”艾局长似乎看穿了我的心事,为我接下来的高黎贡山植物寻访出谋划策。
赧亢是高黎贡山保护区最南端的一个保护站,面积只有34平方公里,但拥有一定面积的连续树冠层,这里的常绿阔叶林和混交阔叶林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眉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最适宜的生境,是整个高黎贡山地区灵长类动物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的一块区域。高黎贡山保护区将这走廊带中最方便进出的一部分规划为赧亢自然公园,并在公园内划出一片地区建立野生动植物近原生地保护中心,有计划地引种培育高黎贡山珍稀濒危植物,特有植物和传统药用植物,相当于在这些植物的原生地附近建立个种子资源库。
根据保护区的规划,赧亢自然公园以博南古道为基础开辟出一条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国家公园体系中的旅游线路相类似的游人步道,方便游人寻找动植物,目前,自然公园已经开展了观鸟、赏花,自然摄影、露营探险,观察白眉长臂猿等自然体验活动,还有走丝绸古道,探古高黎人墓等文化体验活动。
植物居民
从保山市到赧亢自然公园还有两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我达到那里时已接近傍晚。自然公园其实在半山腰,门口是一栋景颇族的传统木质房屋建筑,欢迎来这里的每一位动植物探访者。为什么要在这里建栋景颇族的建筑呢?走进屋里,我见到了来这里写生的景颇族艺术家赵甸泽他的画作多以景颇族传统文化和高黎贡山动植物为素材,对高黎贡山的历史以及住在山里的一草一木就像家人般熟悉。围坐在篝火旁,喝着热腾腾的景颇烤茶,赵甸泽告诉我,高黎贡山名字的由来其实与景颇族关系相当密切,“‘高黎’即高黎族(也称为高丽或高日),他们被认为是这个区域最早的居民,‘贡’就是山的意思,连起来就是‘高黎家族的山’。而高黎族事实上属于景颇族的支。”在《景颇族简史》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黎贡”是景颇支语,意为高里(日)部落的山。约公元八世纪时,景颇支系高日部落便栖居于高黎贡山一带,他们是景颇族分支“小山”的一支,其渊源可追溯到中原河湟地区的氐羌氏族,他们的祖先从青藏高原上的日月山/昆仑山出发南下,一部分人在沿途留下,一部分人继续向前,他们最终来到了高黎贡山并定居下来,在他们眼里这座巨大的山脉不仅是他们“部落的山”,也是他们能走到的“最后的大山”。高黎人之后,汉、傣、傈僳,怒、回、白、苗、纳西、独龙、彝,壮、阿昌、景颇、佤、德昂、藏等16个民族都在大山里生活过,并沿袭至今。南北走向巨龙一般的高黎贡山是两条国际大江的分水岭,东坡溪流注入怒江(萨尔温江),属怒江水系,西坡溪流注入伊洛瓦底江各条支流,属伊洛瓦底江水系。犹如毛细血管网络一般的溪涧河流的源头多半在保存完好的大面积常绿阔叶林内,给东西两侧山麓坝区带来重要的丰沛水源,为农业生产用地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为周边七个乡镇847个村庄近2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提供了生态保障,也滋养了“名单长达十几页”的众多植物居民。
真正进入公园,走在步道上,顿时像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林子里阴森而潮湿,上头的树层竞相抢夺着空间。蓝天消失了,阳光也难以透进,但奔驰在公路上的车声也被隔绝。四周都是些或高或矮的原始林,有多种国家级和省级珍稀保护植物,有高大挺直,树冠稍嫌稀疏的秃杉,有体魄苍劲,风骨清奇的银杏树等。秃杉木质轻软,纹理顺直、结构细致、花纹美观、边材淡红黄色、心材紫褐色,香味醇浓,易加工,是优良的建筑家具和装饰品的上等用材,此外秃杉树冠呈塔形,枝条修长下垂,树姿优美,生长迅速,所以也是庭园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银杏树,则不仅俊美挺拔,叶片玲珑奇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而且适应性强,药用功效大。银杏树的果实——白果,品味甘美,医食俱佳,银杏的根、叶皮也含多种药物成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高黎贡有经济植物两千多种、药用植物一千二百余种,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六百多种,而常见的食用植物也有上百种,确实不负“绿色宝库”的美誉。
我朝更深的林子走去,不断踩出落叶声。迈过千姿百媚,倒地横曳的鸡血藤,樱桃,横斜出成串红熟的果实,尝过后才知道“望梅止渴”的妙处,着实酸涩难以下咽,望之却足以刺激唾液的分泌,草地上不知名的米粒般的白色花丛,都探出头,惊奇地看着我们这些访客,还有些倾倒的枯枝,长出木耳和各种鲜艳色泽、不知名的美丽菌菇,给我惊喜。
山里的天说变就变,前一秒还是灿烂的净色蓝天,只一片云彩飘过,就带来阵雨一时。我们躲在一人高的灌木下,看着远处的草甸,经过雨水的洗礼,仿佛吸饱了水,越发绿得饱满。雨停了,我们继续往林子里走。前方草里似乎有动静,停下脚步,阗静里,不远的草丛,豁然闪出一抹白间灰的色泽。紧接着,一阵急速拨动的声响。那是一只寻鸟,扑棱几下,迅速飞离了视线。林子里不时有些悦耳的鸟叫,自林冠上层传来。随着黄昏的临近,林鸟叫声愈来愈嘈杂,赶着最后的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