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紫砂器名作真伪鉴定的价值与现实意义

来源 :江苏陶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to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宜兴紫砂陶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但在收藏热和收藏活跃的形势下,难免有一些人要做一些赝品来充斥市场,使真正的爱好者在这中间受到蒙骗。紫砂器鉴定方面的相关专著也陆续的面世,但是紫砂器作品的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理论方面的总结与研究,本文就有关紫砂器鉴定及壶艺风格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 紫砂;鉴定;壶艺;风格
  0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民间的收藏也已经是热火朝天了,但在收藏热和收藏活跃的形势下,难免有一些人要做一些赝品来充斥市场,使真正的爱好者在这中间受到蒙骗。初学的人,难免要上当,就是老道的人也难免会走眼。宜兴紫砂有很强的传承性,作品风格的丰富性也是其他陶瓷难望其项背。这几年随着饮茶风尚的兴起,紫砂茶具也热销全国各地,一些名家作品更是千金难求,顾景舟的经典作品拍出了千万元的价格。紫砂藏品爱好者也越来越多,紫砂器鉴定方面的相关专著也陆续的面世,但是紫砂器作品的创作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理论方面的总结与研究,现就有关紫砂器鉴定及壶艺风格谈一谈个人的看法与认识。
  1 紫砂壶艺特色
  江苏宜兴生产的紫砂陶制品,以深邃的文化品味和精湛的工艺特色普遍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中国陶器之最精美的艺术品之一而享誉全球。名家手制茗壶,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挚爱,它与明、清两代的景德镇官窑名品一样,精美绝伦,广被赞誉。
  紫砂壶造型“方匪一式,圆不一相”,千姿百态、层出不穷,真可说是一座壶艺造型的宝库。人称“连环画之父”的贺友直大师曾深有感慨地说:“音乐艺术,有丰富的七调八音、升降号、高低度、几拍子等基因,给音乐工作者创作出数不清的美妙歌曲和乐曲。绘画艺术,有纸、墨、笔、色彩多功能的条件,给作者创造出浩瀚广博、美好的图画。紫砂壶,就只是壶身、壶盖、壶嘴、壶把四个组成部分,经陶艺人的构思、操作,创造出那么多的款式,真是不易。”紫砂壶,它那千变万化的壶艺造型,是由它一整套独有的成型制陶工艺制成的,这套成型制作工艺又是经历代艺人手脑并用、智慧劳动创造的结晶,是不断提高、不断深化、精益求精的工艺制作技法。
  紫砂壶艺的特色清新古雅,制品内外部均不施釉,经1 100~1 180℃氧化气氛烧成,烧炼出自然平和的质感。缤纷的色彩可变化出几十种不同的颜色,大致可分成紫、褐、红、黑、黄、绿的基本色系。烧成之后它的颜色不会褪色,经过泡茶滋养后可呈现温润的光泽和不炫的质感,与其它陶土混浊不清的色泽有很大的区别。
  2 宜兴紫砂溯源
  宜兴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地区的一种民间传统制陶技艺,是集陶瓷工艺和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金石等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时期,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600年以上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1)初创期
  自宋代延至明代正德年间(约10世纪至16世纪),为紫砂陶初创时期。
  1976年,宜兴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了大量紫砂陶残器。经南京大学历史系和南京博物院鉴定,这座紫砂古窑址的年代为北宋时期。1966年南京出土的吴径墓(明代嘉靖12年墓葬)紫砂提梁壶一件,其紫砂造型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窑残器的拼复件对比,完全一脉相承。宋代诗人欧阳修、梅尧臣等的诗作中也都有关于紫砂茶具的诗句,明代正德年间,见诸文献记载的杰出陶工有金沙寺僧和供春。
  (2)成熟期
  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是宜兴紫砂的成熟时期。
  先有董翰、赵梁、元畅、时鹏“四大家”,后有时大彬、李仲芳、徐友泉“三大家”。其中以时大彬最负盛名。其制壶技法一改早期的传统,完全改用槌片、围圈、打身筒的成型法和泥片镶接成型法,是紫砂技艺上的一个飞跃。
  (3)繁荣期
  明末至清代,为紫砂工艺的繁荣时期。
  明末至清代雍、乾年间(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初期),紫砂工艺向装饰纹样、花样图案造型发展。明代末项圣思所作“桃杯”(现存南京博物院),制作技艺精细、形象完善、结构缜密,可谓砂器瑰宝。这一阶段最突出的代表为康熙晚期的陈鸣远,作品以技巧和创意见长。19世纪早期紫砂风格有很大转变,关键人物是仕子学者陈鸿寿(号曼生),他对紫砂陶艺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把篆刻作为一种装饰手段施于壶上。清代道光、咸丰年间,杰出的紫砂名手邵大亨,作品选泥精练、造型深邃、技艺高超,开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赢得盛誉。
  (4)鼎盛期
  近代和现代,为宜兴紫砂的鼎盛时期。
  从泥料质地到工艺流程,从紫砂科研到流派创新,都有了新的发展,名手有黄玉麟、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汪寅仙等。其中顾景舟的作品线条流畅温顺,气势浑厚磅礴,勘称“壶艺泰斗”。历代紫砂名人利用宜兴得天独厚的紫砂陶土,用灵巧的双手和聪明才智赋之予艺术和灵感,创作出富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生命的紫砂陶艺珍品。著名书画艺术家刘海粟、李可染、唐云、程十发、韩美林等也都为紫砂作品自撰铭文、题诗作画,并自创新款,使紫砂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层次有了新的升华。
  3 紫砂器的鉴定
  紫砂器从现存的实物考证上,被确定的准确年代是明代中后期,因此与其他的陶瓷工艺品,尤其是瓷器比较起来,历史并不长,而生产紫砂器的作坊几乎全部是属于民窑作坊。无论是故宫博物院或地方博物馆,系统全面的藏品并不多,因此到目前为止国内仍无有关鉴定的权威性著作面世。当代的作品,最准确的鉴定方法是找在世作者鉴定,并提供作品证书,过去的或较久远年代的作品,鉴定真伪的难度相对较大。因为紫砂器的各个发展时期,尤其是高速发展的繁荣期,市场需求量大,名家作品千金难买,仿品就会层出不穷。概括来说,紫砂器的鉴定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析紫砂器的风格和神韵   一些高仿作品,要鉴定其真伪难度尤甚,很多名家作品到现在其真伪仍存在较大争议,如果时间久远,伪品与真品产生在同一时期就更难区分。但是,针对具体的作品,仍可找到一定的规律判断其真伪,紫砂器尤其是早期的作品,其生产方式基本上全是家庭手工作坊形式,或者师傅带徒弟式生产的。其作品的造型或装饰有强烈的个人印记或风格,有人擅作方器,有人精于花货,并且在细节的处理或者款式的风格,各部分的比例都会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当代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的作品,壶嘴、壶把的造型大胆别致,其特点是追求敦实、厚重、浑朴,虽然追随模仿者多,但真正能做到精、气、神三者合一的却不多。因此,尽管在同一个时代,曾有不同的作者同仿一件名作,其风格及作品的神韵却不相同,这与个人的修养,以及对紫砂器造型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关系,形似易,得神韵者难。名作的魅力恰恰是体现在神韵上,所谓紫砂器的神韵,用文字语言也很难描述出,这是一种直观的感觉。
  (2)辨别紫砂器的造型特征
  在造型方面来判断其大致的年代还是有些规律可循的,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审美需求。早期的紫砂器由于受生产条件及工具的影响,会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紫砂器首先是实用的艺术。历朝各个时期的名家作品,也基本上都是以擅作紫砂茶具为主。例如,明代的紫砂壶造型多以方形、圆形、筋囊式为主,线条简约,壶体偏大,平实质朴,给人以一种厚重质朴的感觉,光素而少华丽,更加贴近百姓生活。清代初期的紫砂壶造型与瓷器一样,出现了专供宫廷、皇家使用的精工细琢的宫廷壶,多以自然形、几何形为主,另有一些民间实用型壶类,壶形小、流短、小耳柄,形制小巧玲珑。清代末期及民国初期的紫砂壶造型款式增多,附加装饰也增多,以仿古代名家为主,在形制上没有多少创新。
  图1“吴径提梁壶”是在南京中华门外马家山油坊桥明代司礼太监吴径墓中出土的,该墓砖刻墓志表明,墓葬年份为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此壶是我国目前有纪年可考的最早的紫砂器,至迟产于明代嘉靖十二年以前,它的泥料质地、烧成工艺和火候、制作技法与羊角山宋代古窑址出土的紫砂陶器残片几乎完全一致。
  “如意纹盖大彬壶”(见图2)从无锡甘露萧塘华师伊墓出土,明代崇祯二年墓葬。从造型、制技、烧成火候等各方面审辨,此壶已是一件技艺成熟、雅致的紫砂工艺品。
  “圣思桃形杯”(见图3)杯铭:“闽苑花前是醉乡,拈翻王母九霞觞。”杯托铭文:“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陶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着不能释手。廿年前,简翁得此于燕市,归而宝之。杯底叶小损、微跛,名手裴石民,时方以“第二陈鸣远”名于世,善为前人修旧。昨年用宾虹老人之意,为“供春壶”重配盖。今岁复以鄙请,为此杯加一外托,中虚而涵纳,跛乃定。遂为之记略,兼扬其绝艺,以光于陶史为二美。
  作者圣思,史藉上未见记载,生平无从考据。此杯以桃为题材,构思夸张美妙,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技巧精湛,真可谓重锼叠刻。凭其制作技艺,这件传器是紫砂陈设品流派中的代表性力作之一。
  (3)鉴别紫砂器所用的材料
  紫砂(又称之为五色土),其色彩含蓄、耐看,各个时期由于受生产工艺的制约,早期的炼泥技术落后,无机械粉碎设备,胎质的色彩主要是由泥料的颗粒及烧成温度决定。早期紫砂器胎质颗粒度粗,烧成的温度也不及现代窑炉的温度高,因此器物的表面不够光洁,呈现出较强的颗粒性,有的作为陪葬品埋在地下年代久远,器物吸水,氧化腐蚀,色彩也会显得沉闷发灰。
  清代由于泥料加工技术的进步,一些名家的作品都由紫砂细泥制作成型,壶体表面光洁细腻,拿在手上经常把玩,时间久了会形成一层光亮的保护层。如同旧家具上的包浆,既质朴又有意趣,这是老壶的典型特征。当代一些商人为了谋利,想尽各种办法制作假包浆,甚至动用一些化工材料,进行做旧制假,细细比较研究也容易露出破绽,假货一般在色泽上不自然,真货由于使用上的原因,壶体各部分的磨损程度不一样,流把及壶身的包浆在色泽上会有变化,熟悉泥料,从紫砂器的色泽上进行辨别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4)观察紫砂器的烧成工艺
  早期的紫砂器成型主要是手工捏制,随意性大,明代晚期的制壶艺人已开始使用木模,但远不及今天的石膏模精准,尤其在壶嘴、壶把与壶体相接部位的处理,手法上没有当今的艺人们做得精细。原始质朴是早期紫砂器的显著特点,另外陶瓷成型后最主要的环节要经过高温烧制,宜兴陶业的飞速发展也就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六、七十年代宜兴丁蜀镇还随处见到仍在使用的龙窑,龙窑的燃料主要是松枝,一次烧成过程要延续好几天,温度的控制也并没有科学化的仪表进行测量,主要是通过负责烧成的窑工用眼对火焰色彩的判断,来确定大致的温度,以及器物在窑内高温状态下的色彩呈现来识别是否烧结,属于经验性掌控,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判断失误。龙窑由于密封性差,器物表面容易温度不均,色泽往往也会不一致,有时温度过高,器物表面会起泡,显示出凹凸不平的表面似蛤蟆皮,如果这种情况十分严重,器物往往被视为废品。在当时的烧成技术条件下,废品率通常是很高的,举这一例子说明当时的烧造技术温度控制之难,如果温度不够,器物表面没有烧结,很难发出自然的光泽,发出光泽的原因是器物表面被瓷化,瓷化实际上是最上层的砂土经高温融化所致,但一定要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内,温度过高会起泡成废品,温度低了则不易烧结。用硬物敲打会发出沉闷的声音,如果温度过低,烧制的器物吸水率过大,过水后的器物色泽均会发生变化,如干衣遇到水一样,除非重新烧过,不然也算是废品。当下紫砂器都采用多次烧成,从低温至高温,主要是控制色泽,提高成品率。因此,从烧成的特点也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来准确判断其产生的年代。
  (5)识别紫砂器的成型工艺
  全手工成型与模型成型的区分,模型的运用有几大好处,便于重复生产,器物尺寸形体易于把握,具备高度的一致性,提高产量与工效。目前,很多的收藏者都十分看重全手工与模型货的区别,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全手工壶的款式没几样,用全手工成型对形的控制其实很有限,尤其是一些复杂的筋囊器,用全手工制作难度极大。由于泥片具有记忆性,一旦塑造错误,即使纠正过来,烧成后极易出现问题,从而产生次品。当代的制壶大师使用模具成型的也不在少数,其实模型成型也只是成型的初级阶段,一件紫砂器作品的神韵,仍需依靠制作者全手工,不断深入刻划的过程中而形成。各部分比例的合适、协调性、制作者的审美情趣及作者对紫砂文化的理解深度。全手工成型在技艺及表演上具备一定的观赏性,如拍身筒、泥片围接后,制作者用木拍不断地敲打情况下,壶身由于原来简单的筒形,变成各种形式的圆形或扁圆形,形体的和谐控制则是重点。张虹《阳羡砂壶图考》上卷云:“就所见宜壶,煮其造工,由明以后迄顺扛,以捏造车坯为多,全以手捏与印模者罕见。雍乾市制之器,印坯车胎为广,及嘉道之世,曼生司马重倡壶艺手法,是教捏车胎之法极盛。如杨彭年、邵二泉、邵景南、冯彩霞、黄玉麟诸人所制之壶具有此法,若全以手捏则闻见耳。就印模与捏造而论,印模之法宜精,在工业为进步,捏造之法难精,在技能上为绝。故印模之法便于做行,捏造之法庸工不一措手也,名家之壶俱以捏造见长,坐是故耳。”   清代嘉庆年间杨彭年制、陈曼生铭“仿古井栏壶”(见图4),高86mm,口径79mm, 盖印:“彭年”,底印:“阿曼陀室”。壶身铭:“维唐元和六年,岁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门澄观为零陵寺造常住石井阑并石盆,永充供养。”
  大匠储卿·郭通以偈赞曰:“此是南山石,将来作井阑。流传千万代,名结佛家缘。尽意修功德,应无朽坏年。同沾胜福者,超于弥勒前。曼生《抚零陵寺唐井文字为寄沤清玩》。”这段文字精妙的说明模型与全手工捏造之间的区别,上文提到印模之法易精,捏造之法难精,实际上就是指成型上的准确细致,并非是指技能精妙,但强调捏造之法在技能上为绝。
  (6)研究紫砂器的款识及铭刻
  鉴别紫砂器作品另一重要的依据是看制品上的款识及铭刻,常识性的鉴别一般都从此入手,由于各个时代都有大量的仿品,因此,宜兴紫砂壶的款识和印章也有规律可循。明代制壶尚无使用印章的习惯,作者名款及制作年月主要是在壶底纂刻,底款多用楷书,清丽工致,颇有晋唐帖意,当是长期致力于书法研习者的手笔,不一定都是制壶者本人所写,也有的是请人题写后纂刻的。明末清初时期,部分作者制壶,刻款与印章并用。陈鸣远以后,制壶人多用自己的姓名印章。少数作品用“大清乾隆年制”一类的年号印。
  除了少数的无款茶壶外,大部分紫砂器上都有款识,《通雅》:“款,阴字凹入;识,阳字凸起。”紫砂款识以内容分,有纪年款、堂名款、吉语款、诗词款和陶人款等。部位有底款、墙款、肩款、腹款和盖款等。所用书体正、草、隶、篆均有。这些刻、印、划在砂壶表面起装饰作用的文字都可用以表明此器的年代、制作者、装饰者和订制者等信息,自然是断代认识上应当借鉴的依据之一。印章是千年来中国人借以征信的主要凭借,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日,印鉴仍被广泛运用与信赖。在紫砂壶的鉴伪上,印款虽不能全然判定器物的真伪,但却是最重要的参考之一。在基础工作上,当然要先从可靠的标准器上着手,先熟悉每个作者常用章款的形式,这个工作可借助较可信的紫砂图册上的书面资料。总之,从印款鉴别的角度来看,“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
  当代有些艺人不但有底款,曾至在壶的内部都可做上真品的暗记,这样的暗记也并非不能模仿。不同的时代,刻款铭字的部位和方法均不相同,在书体上,明代都为楷书,清代早期为楷、篆并用,后期篆书为主。而现代则是五花八门,各种形式的印章都有,象形文字、动物、人物图形,现代性的标志使用都有可能作为作者的款识来使用。鉴定一定要根据造型、胎质的色彩材料、烧成、底款等综合因素作出判断。
  (7)了解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名家作品的个性特点
  宜兴紫砂工艺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解体后,名家艺人们又回到了从前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状态,当下一般命名为某某工作室,或某某艺术馆。除一代传一代以外,仍是师傅带徒弟式的传授技艺,每位艺人都有擅长表达有个性特色的代表作品。“关于紫砂壶的风格品味,与其他门类的工艺美术作品是相通的,书画、金石、玉器、织绣等,历来都是分为多种层次的。最高层次的当属于艺术层次,中低档次的属于普及层次,艺术层次的工艺品绝少匠气。紫砂艺师根据可塑性优良的泥料,随心所欲地捏塑出各种造型,匠心独具,形成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同一时期的名人可以制出品味完全不同的作品,只有既具时代价值、又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才称得上艺术层次的上佳之作。”
  当下由于技术的进步,工具的改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运用,采用一些精细加工的模具,作品经过烧成后的后期精加工,使一些作品表面上的精细度越来越高,壶体很轻,口盖之间严丝合缝,一毫不差,技艺上的确很精致,而壶的神韵与气度却大大不如紫砂历史上的早期作品。因此,现代人仿制的一些民、清名作,稍加辨别,其实也很容易发现破绽。名家作品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个人风格,尤其在壶体关键部位,如流、把、钮的处理显得随意轻松,讲究气势,看着特别的精神,这实际上与制作者的审美、修养有着必然的联系。民、清时期的一些制壶名家都读过私塾,有很好的文学功底,如顾景舟除了做得一手好壶,并且能写一手好字,也发表过研究紫砂的文章,这些丰富的文化底蕴都深刻地影响着作者对紫砂文化的认识,当然更会在作品中有所体现。
  顾景舟所创作的数十种壶型,堪称件件精品。其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以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比明代的时大彬。其作品特色是整体造型古朴典雅,形器雄健严谨,线条流畅和谐,大雅而深意无穷,散发出浓郁的东方艺术特色,所制之器脱俗朴雅、仪态纷呈,堪称“集紫艺之大成,刷一代纤巧糜繁之风”,被海内外艺术界专家誉为“壶艺泰斗”。紫砂器的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由于各个时期名家辈出,作品特色鲜明、品种繁多,要熟悉了解各种大师的风格也非易事,加上当今从事紫砂的艺人众多,即使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相比,其规模也不可同日而语。现在取得工艺美术师以上资格的创作人员已有数千,很多新人的作品早已突破了原先的创作规律,向更具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任何事物都会有发展的高峰,紫砂器在近代历史上出现数次发展的高峰,但都不及当下发展的速度与影响深度,一方面得益于现代传媒的发达,另一方面各种展览交流的机会日益增多,也加深了民众对紫砂的了解,由了解到喜爱。
  4 结 语
  紫砂器的真伪鉴定并非易事,老子有云:“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意思是说,知道的却不自以为知道,这样就很好;但不知道的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缺点了。古人还说过:“一物不识,儒者之耻。”所以,由于紫砂壶集多门艺术于一身,所涵盖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甚多,对于紫砂壶的爱好者来说,有兴趣的人必须应该尽可能多的了解紫砂器的相关知识;而对于收藏者、鉴赏者来说,学会真伪鉴定。如前所述,了解并掌握紫砂器的真伪鉴定方法,就显得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能真正地、全面地欣赏鉴定紫砂壶,增加人的知识也非止一端。在这样的背景下,掌握一些紫砂器方面的常识,对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都有益处,如今活跃在宜兴的一些著名的紫砂工作室、艺术馆的紫砂器创作高手,通过举办培训班,传承技艺培养一代新秀,他们继承前辈们精湛技艺的基础上,各擅所长,创作出了大众喜爱的紫砂艺术精品,丰富人们的生活情趣,使紫砂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参 考 文 献
  [1]张浦生.宜兴紫砂鉴定与鉴赏[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0.
  [2]陈传席.中国紫砂艺术[M].书泉出版社.1996.
  [3]裴峻峰.裴石民紫砂艺术[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李祜任,季野,宜陶之旅[M].李佑任陶艺公司.1987.
其他文献
采用PLINT磨损试验机,对比考察了2种磁控溅射TiAlN涂层在往复滑动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在摩擦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焦显微镜(LCSM)、电子能谱(EDX
除了日常的皮肤保养之外,通过适当的食物来调节内分泌非常有效:  黑芝麻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对延缓皮肤衰老非常有益。黑芝麻可做成乌麻散,制作方法是:将黑芝麻用温水拌匀,入锅蒸,待冒大气时,即离火,再曝晒干。如此蒸晒几遍,研成细末。空腹以温水调服10 g,饭前饮用,有很好的美容效果。  白萝卜中医认为白萝卜可利五脏、轻身益气,令皮肤白净细嫩。现代研究证明,白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常食用
期刊
5月11日上午,陶艺名家捐赠禁毒书法作品活动,在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举行,28位陶瓷艺术名家向市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捐赠28件禁毒书法作品。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周军、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市公安局副局长、市禁毒委办公室主任储小悦出席。  6月26日是全國禁毒日,为配合我市的禁毒宣传工作,由市陶协会长史俊棠牵头,与陶艺大师、陶刻分会的艺术家一起,本着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对下一代充满期待的激情,书写了以
用糯米纸和玻璃纸包裹住调味后鲜嫩无骨的原料在烤箱中低温烤制成熟,这种方法叫纸包烤,它的成菜特点是口味清淡,含油量少,鲜嫩爽滑,风味独特。与纸包炸类的菜品相比,它除了含油量少以外,用烤箱操作温度好控制。只要您掌握了它的几点制作技巧,您就会得心应手地制作出成功的纸包烤菜肴来。  纸包烤类的原料和纸包炸类的一样,是以鲜嫩无骨的新鲜、无异味、不变质的鸡、鱼、鸭、虾、茸泥等动物性原料为主,植物原料除了点缀颜
宜兴紫砂花盆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随着历代紫砂花盆艺术的发展演进,其艺术层次不断得到丰富。最近几十年来,它又以其实用性与艺术性的优势,奠定了紫砂盆艺在传统工艺中的地位。微型紫砂花盆更在继承传统大花盆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现简单谈谈“秋意签筒”(见图1)的创作过程。  1 造型设计  签筒为一种传统紫砂花盆,造型往往有高矮大小之分,方圆曲直之别,形态各异、变化万千。这种花盆直径大至
涂装是表面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宏观统计,零件表面积的20%-30%依靠涂装技术来改善防护性和装饰性。现代机电产品对高温涂料提出了新要求,记者就高温涂料的应用与研究问题于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