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托马斯·哈代,维多利亚时期最后一个,也是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他给后人留下了大量伟大的小说和诗作。他的很多的小说、故事、诗作都发生在“如真似梦”的英国英格兰东南部的“威塞克斯”郡。他的作品通常都很有悲剧色彩,充满了讽刺意味,和当时流行的维多利亚时代的乐观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作品令人读起来会感到有些粗糙、用词不够雅致,但作品却极尽所能地描写烘托出了那“无形的力量”的作用。
最近五年以来,托马斯·哈代和他的作品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许多批评家为此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且就同一主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2004 至 2009年间的对哈代作品的评论
评论家们对哈代的作品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比如说:哈代对爱和宗教的观点,《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成因,哈代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观点,哈代作品中的喜剧色彩等。
王莹发表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哈代曾一度梦想、憧憬着在威塞克斯发生的田园式的爱情,但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他开始描写在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的威塞克斯郡上发生的、有名望的大家族里的爱情悲剧(王莹,2006)。正如他在《远离尘嚣》中描写到的一样:尽管他对村子里的农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了极大的悲怅和同情,但他终究是一个现实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他永远不会用美丽的虚构幻想来掩盖现实的本来的面目,而是向我们展示他笔下的恋人需面对的难以避免的悲剧。在他创作中期,他开始坚信资本主义潮流影响下的新的爱情的模式必定会打败继而取代其之前的家族式爱情模式,新的爱情模式更加地适用于当时的人们,更加的完美。但是,到了他的创作晚期,他发现资本主义的爱情也是非常的虚假,其本质上是反动的,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他认为:即使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远离尘嚣,资本主义似乎也慢慢地、悄悄地渗透到了古老静谧而遥远的小村落,改变着那里的一切,甚至是逐渐地削弱了那里的宗教的势力和影响。为此,有学者就哈代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个阶段:描写乡村中家族式爱情的美好,同时矛盾、争端初露端倪;第二个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的悄然渗透,家族式爱情体验悲剧过程;第三个阶段:威塞克斯人们家族式爱情的最终毁灭以及农民阶级的最终灭亡。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成因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主题。一个新的观点为:苔丝是资本主义制度、宗教和传统价值的泯灭以及她自身性格弱点的三重因素的受害者。而有另外的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农民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和资本主义的机械化大生产的普遍,导致了威塞克斯传统价值观和文明的消失。它体现了人自身性格的矛盾性,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谈到苔丝,这个惹人怜爱的悲剧人物,哈代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她的灵魂得到涤荡和净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和心智方面的美丽及纯洁都是苔丝所追求的,也是令哈代一直魂牵梦绕的。哈代认为就是因为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审美观导致了安琪·苔丝的第一个丈夫无法容忍苔丝那有罪而又可怜的过去。《德伯家的苔丝》在净化读者的灵魂方面确实是技高一筹。
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审视哈代作品中对两个男性爱情故事的描写,男性的传统支配角色和女性的附属、受制于人的形象一览无余。有学者认为:女性屈从的地位不仅反映在社会之中,同样也反映在家庭中。而苔丝坚强的意志和正直的性格,她对独立的追求,都反映了她在一个男性支配的社会中对改变自身命运所作的努力。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体现在她对男性社会的勇敢的反抗,也体现在她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超越自己的行为上。而另有学者认为:分析男性对女性在心理上的态度及认知倾向,是了解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途径。若是研究一下哈代的倾向,则会得出以下观点:他骨子里始终是持有对女性的传统偏见,而他自己却一直偏执地认为他有一种优于他人的对女性的同情和理解。
哈代作品中的幽默因素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认为这种幽默出现在作品中有一种令人惊骇的力量。现实与梦想的碰撞是哈代作品的源泉。幽默对于哈代来说是一种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到悲剧和现实给人的疼痛感的重要的有力手段。而另有学者认为哈代的作品有些夸张,但同时很真实,幽默但温文有礼,讽刺意味强但又充满了痛苦。
二、 哈代作品引发的争论
哈代的小说的结构,他的“过渡式”诗歌,以及他自身所作的对社会的抗争,都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多角恋情”模式被认为是哈代小说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是源于哈代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感悟。另外有学者认为:因为哈代想向当时的主流读者的阅读喜好靠拢,并且受到了传统的文学和建筑艺术的影响,他使用了“多角恋情”这样的小说框架模式。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曲折恋情,性格分别得以体现,情节得以发展,哈代自身对生活的态度及对现实的批判也得到了体现。就像是汉语中的“品”字一样,构成这个字的三个“口”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哈代在作品中制造了一些巧合使他们彼此之间发生关联,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众所周知,文学创作源于普通生活,哈代通过观察生活,不仅看到了威塞克斯郡的大家族的快速发展,而且他也见证了农民享受的田园生活的逐步消失,而人际关系的逐渐冷淡是最有力的体现。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而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人际交往中最直接、最不可避免的关系之一。
说到哈代的“过渡式”诗歌,过去人们都认为小说是哈代的杰出成果,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诗歌。许多学者现在认为单独把哈代的诗作定义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或是现代主义诗作的创始人都太过武断了。事实上,哈代的诗作混合了传统的价值观及现代诗歌的因素,这使得他的诗作在二十世纪初的诗坛里独树一帜。其表达感受的方式,诗作的叙述手法和艺术性的结构无人能比,这使得哈代成为了文学史上很重要的诗人之一。哈代的诗歌中,许多新颖独特的对生活、爱情的感悟得以表达,温暖的人性光辉在泼洒,而一些他小说中普遍的主题,比如说人与自然的抗争,适者生存等也有所体现。有学者认为哈代的诗歌不像沃兹沃斯的诗那么浪漫,但也从不显得直白或平淡无奇。在他的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和对现代主义思潮的关切都有所体现。而徐江清认为哈代的诗歌在主题、写作风格和语言用词方面都很独到。主题大都围绕着爱情、友情,他将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如此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得诗句显得新颖,美丽而深刻,而说到语言,简直就是口语词汇和古老而又古板的词藻的堆砌。同样,就此问题,严学军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哈代的战争诗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他的此类诗作中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和对战争的批判。他对人们因战争而遭受的痛苦有着到位的表达,他对人类未来的深深的忧虑及他安静的写作风格都令人印象深刻。而还有学者认为哈代的诗作中体现了一些现代思潮。在二十世纪初期,哈代敏锐地感受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即:思想的深刻以及形式的创新。这可以从哈代诗作的内容,语言的特点和结构的艺术性上得以体现。
第三个争论的热点是关于哈代本人。过去,人们总把精力投到他的作品中,而忽视了作者自己。近五年来,大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哈代本人。观点之一是哈代进行了很多创新,在写作特点上,他很巧妙地采用了史诗般的写作手法,将结构和写作风格结合起来,他的小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也使得他的故事变得独特而真实。他的“性格和环境”主题故事以悲剧贯穿始终。而另有学者认为哈代的作品体现了他自己对故事中角色,情节以及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态度。因为他的小说长时间不被人认可,为了回应这些不公平的评论,哈代经常在他的作品中给予还击。
三、 结语
以上是对近五年来有关哈代作品及其本人的评论的一个汇总,笔者在搜集、总结这些评论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也希望对广大读者和学者了解哈代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Collected Poems of Thomas Hardy[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46.
[2]Elisabeth B.Boo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M]. Shanghai:Shanghai.
[3]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4.
[4]Michael Rabiger. Tess and Saint Tryphena—Two Women Faithfully Present[M]. New York.
[5]The Macmillan Company,2007
[6]丁世忠.哈代小说结构模式初探[M].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
[7]李晓露.论苔丝命运的悲剧性[M].安徽:安徽大学学报,2008.
[8]罗先霖.苔丝形象的巨大认识价值[M].广州:外国文学研究,2006.
[9]聂珍钊.论哈代小说主题的发展[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
[10]彭华.论哈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新质[M].湘潭: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1]王桂琴.哈代的女性观透析[M].襄樊:襄樊学院学报,2007.
[12]王锟.论哈代小说的哈代[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
[13]王莹.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
[14]徐江清.哈代抒情诗的艺术特征[M].衡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5]严学军.论哈代的时间诗[M].广州:外国文学研究,2006.
[16]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与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7]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M].安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谢依娜,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最近五年以来,托马斯·哈代和他的作品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许多批评家为此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且就同一主题提出了不同的观点。
一、2004 至 2009年间的对哈代作品的评论
评论家们对哈代的作品有着说不完的话题:比如说:哈代对爱和宗教的观点,《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成因,哈代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观点,哈代作品中的喜剧色彩等。
王莹发表的文章中曾经提到:哈代曾一度梦想、憧憬着在威塞克斯发生的田园式的爱情,但在他后来的作品中他开始描写在资本主义制度影响下的威塞克斯郡上发生的、有名望的大家族里的爱情悲剧(王莹,2006)。正如他在《远离尘嚣》中描写到的一样:尽管他对村子里的农民的悲惨遭遇表现出了极大的悲怅和同情,但他终究是一个现实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他永远不会用美丽的虚构幻想来掩盖现实的本来的面目,而是向我们展示他笔下的恋人需面对的难以避免的悲剧。在他创作中期,他开始坚信资本主义潮流影响下的新的爱情的模式必定会打败继而取代其之前的家族式爱情模式,新的爱情模式更加地适用于当时的人们,更加的完美。但是,到了他的创作晚期,他发现资本主义的爱情也是非常的虚假,其本质上是反动的,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他认为:即使人们居住、生活的环境远离尘嚣,资本主义似乎也慢慢地、悄悄地渗透到了古老静谧而遥远的小村落,改变着那里的一切,甚至是逐渐地削弱了那里的宗教的势力和影响。为此,有学者就哈代作品创作的三个阶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一个阶段:描写乡村中家族式爱情的美好,同时矛盾、争端初露端倪;第二个阶段:由于资本主义的悄然渗透,家族式爱情体验悲剧过程;第三个阶段:威塞克斯人们家族式爱情的最终毁灭以及农民阶级的最终灭亡。
《德伯家的苔丝》的悲剧成因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主题。一个新的观点为:苔丝是资本主义制度、宗教和传统价值的泯灭以及她自身性格弱点的三重因素的受害者。而有另外的学者认为,正是由于农民所有者和经营者的逐渐淡出历史舞台和资本主义的机械化大生产的普遍,导致了威塞克斯传统价值观和文明的消失。它体现了人自身性格的矛盾性,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谈到苔丝,这个惹人怜爱的悲剧人物,哈代浓墨重彩地描述了她的灵魂得到涤荡和净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和心智方面的美丽及纯洁都是苔丝所追求的,也是令哈代一直魂牵梦绕的。哈代认为就是因为这种过于理想化的审美观导致了安琪·苔丝的第一个丈夫无法容忍苔丝那有罪而又可怜的过去。《德伯家的苔丝》在净化读者的灵魂方面确实是技高一筹。
从女权主义视角出发,通过审视哈代作品中对两个男性爱情故事的描写,男性的传统支配角色和女性的附属、受制于人的形象一览无余。有学者认为:女性屈从的地位不仅反映在社会之中,同样也反映在家庭中。而苔丝坚强的意志和正直的性格,她对独立的追求,都反映了她在一个男性支配的社会中对改变自身命运所作的努力。这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不仅体现在她对男性社会的勇敢的反抗,也体现在她的维护自己的权益以及超越自己的行为上。而另有学者认为:分析男性对女性在心理上的态度及认知倾向,是了解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途径。若是研究一下哈代的倾向,则会得出以下观点:他骨子里始终是持有对女性的传统偏见,而他自己却一直偏执地认为他有一种优于他人的对女性的同情和理解。
哈代作品中的幽默因素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有学者认为这种幽默出现在作品中有一种令人惊骇的力量。现实与梦想的碰撞是哈代作品的源泉。幽默对于哈代来说是一种让人们更深刻地体验到悲剧和现实给人的疼痛感的重要的有力手段。而另有学者认为哈代的作品有些夸张,但同时很真实,幽默但温文有礼,讽刺意味强但又充满了痛苦。
二、 哈代作品引发的争论
哈代的小说的结构,他的“过渡式”诗歌,以及他自身所作的对社会的抗争,都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兴趣和关注。
“多角恋情”模式被认为是哈代小说的结构。这种结构的形成是源于哈代自身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感悟。另外有学者认为:因为哈代想向当时的主流读者的阅读喜好靠拢,并且受到了传统的文学和建筑艺术的影响,他使用了“多角恋情”这样的小说框架模式。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曲折恋情,性格分别得以体现,情节得以发展,哈代自身对生活的态度及对现实的批判也得到了体现。就像是汉语中的“品”字一样,构成这个字的三个“口”彼此之间并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哈代在作品中制造了一些巧合使他们彼此之间发生关联,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众所周知,文学创作源于普通生活,哈代通过观察生活,不仅看到了威塞克斯郡的大家族的快速发展,而且他也见证了农民享受的田园生活的逐步消失,而人际关系的逐渐冷淡是最有力的体现。人是构成社会的主体,而男性和女性的关系是人际交往中最直接、最不可避免的关系之一。
说到哈代的“过渡式”诗歌,过去人们都认为小说是哈代的杰出成果,却很少有人关注他的诗歌。许多学者现在认为单独把哈代的诗作定义为维多利亚时期的代表或是现代主义诗作的创始人都太过武断了。事实上,哈代的诗作混合了传统的价值观及现代诗歌的因素,这使得他的诗作在二十世纪初的诗坛里独树一帜。其表达感受的方式,诗作的叙述手法和艺术性的结构无人能比,这使得哈代成为了文学史上很重要的诗人之一。哈代的诗歌中,许多新颖独特的对生活、爱情的感悟得以表达,温暖的人性光辉在泼洒,而一些他小说中普遍的主题,比如说人与自然的抗争,适者生存等也有所体现。有学者认为哈代的诗歌不像沃兹沃斯的诗那么浪漫,但也从不显得直白或平淡无奇。在他的诗作中,对资本主义的憎恨和对现代主义思潮的关切都有所体现。而徐江清认为哈代的诗歌在主题、写作风格和语言用词方面都很独到。主题大都围绕着爱情、友情,他将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如此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得诗句显得新颖,美丽而深刻,而说到语言,简直就是口语词汇和古老而又古板的词藻的堆砌。同样,就此问题,严学军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哈代的战争诗在文学史上占一席之地。他的此类诗作中体现了深刻的思想,敏锐的观察和对战争的批判。他对人们因战争而遭受的痛苦有着到位的表达,他对人类未来的深深的忧虑及他安静的写作风格都令人印象深刻。而还有学者认为哈代的诗作中体现了一些现代思潮。在二十世纪初期,哈代敏锐地感受到了现代主义的特点,即:思想的深刻以及形式的创新。这可以从哈代诗作的内容,语言的特点和结构的艺术性上得以体现。
第三个争论的热点是关于哈代本人。过去,人们总把精力投到他的作品中,而忽视了作者自己。近五年来,大家开始把目光投向了哈代本人。观点之一是哈代进行了很多创新,在写作特点上,他很巧妙地采用了史诗般的写作手法,将结构和写作风格结合起来,他的小说充满了悲剧色彩,他对角色内心世界的挖掘,也使得他的故事变得独特而真实。他的“性格和环境”主题故事以悲剧贯穿始终。而另有学者认为哈代的作品体现了他自己对故事中角色,情节以及对社会这个大环境的态度。因为他的小说长时间不被人认可,为了回应这些不公平的评论,哈代经常在他的作品中给予还击。
三、 结语
以上是对近五年来有关哈代作品及其本人的评论的一个汇总,笔者在搜集、总结这些评论的过程中受益匪浅,也希望对广大读者和学者了解哈代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Collected Poems of Thomas Hardy[M].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1946.
[2]Elisabeth B.Boo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M]. Shanghai:Shanghai.
[3]Foreign Language Press,1984.
[4]Michael Rabiger. Tess and Saint Tryphena—Two Women Faithfully Present[M]. New York.
[5]The Macmillan Company,2007
[6]丁世忠.哈代小说结构模式初探[M].四川: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8.
[7]李晓露.论苔丝命运的悲剧性[M].安徽:安徽大学学报,2008.
[8]罗先霖.苔丝形象的巨大认识价值[M].广州:外国文学研究,2006.
[9]聂珍钊.论哈代小说主题的发展[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7.
[10]彭华.论哈代诗歌中的现代主义新质[M].湘潭: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6.
[11]王桂琴.哈代的女性观透析[M].襄樊:襄樊学院学报,2007.
[12]王锟.论哈代小说的哈代[M].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
[13]王莹.透过<远离尘嚣>看哈代早期的悲剧观和婚姻观[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
[14]徐江清.哈代抒情诗的艺术特征[M].衡阳: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
[15]严学军.论哈代的时间诗[M].广州:外国文学研究,2006.
[16]张中载.托马斯哈代—思想与创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7]周志高,刘县军.<德伯家的苔丝>悲剧成因探析[M].安徽: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
(作者简介:谢依娜,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