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构建自我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0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性话语分析当中三个重要的分析对象就是话语中的身份、差异和权利。传统的关于话语中的身份问题的研究一般是建立在话语体现自我身份这个前提下的。本文从相反的观点出发,以话语构建自我身份为前提,对一些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采集语料进行了分析。
  
  一、通过话语构建自我和社会身份
  
  当我们与人交际的同时,我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话语向我们交际的对象透露我们的身份。传统的观点认为:话语是自我身份的体现。但是这一观点忽视了人类最显著的一个特征,那就是人具有自我能动性。人能够依据客观世界的条件,进行自我能动性的调节,来改造客观世界。这一特性在话语中的反映就是人能通过话语构建自我和身份。
  后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认为:人的身份并不是从人生命的早期就获得并从此拥有且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与他人和世界交流时不断地构建与再构建,从而一直在改变,而且人的身份是多重的。这些理论要挑战的是传统观点认为的:人们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体现人们内在的某些本质——人们做某些事是因为他们具有某种身份。而这些理论提出:事实与传统观点正好相反,人们在体现他们身份的过程时,才把自己构建成做这些事的人。打个比方说:女性穿裙子,她们这样做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所以穿裙子,而是为了体现她们女性的特性,为了使自己“女人”,才这么做。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女权主义理论家们经常谈论“doing gender”或者“performing gender”,他们把性别当成一种行为或事物。他们认为性别是一种外化的属性,它不是人体所具有的,而是由一个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规定的具有性别意义的行为所具有的。因此,“做男人或女人”意味着进行具有性别意义的行为,并使这些行为成为个人体现给他人的自我的一部分。如此重复,这些行为才可能会被内化为“自我”,而使自我的性别在与他人
  交际时不像演员的表演一样,而成为自然的行为。
  
  二、越位构建和并构自我和社会身份
  
  个人的身份不可能总是保持不变,在一定的情境下,个人会对自我的身份做出调整而构件相应的身份。这个过程中就会出现“越位构建”,某些不具有某个特定身份的人会构建特定的本不属于自我的身份来达到一定的目的。例如:男性可能在某些场合借鉴女性的某些话语特征来构建一种并不符合男性身份的话语。在某种程度上,刻意的越位构建自我就如同演员的表演一样。但是,越位构建自我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一时的行为,这种自我和社会身份并不能被社会群体的成员们概括为此人的身份。
  构建身份不是单向的,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在交际的过程中存在着一方的构建与另一方的反应,简单说,这是个共同构建的过程,我们这里称之为“并构”。一方的构建行为只有在得到另一方的认可的时候才是成功的,否则便不成功。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也必须要求构建的主体具有相应的语言技能,来模仿或实现目标身份的话语,从而使交际对方能够认同他的身份构建行为。相应地,交际对方也可能具备或不具备目标身份话语特征的知识,从而决定他是否能够清楚地判断构建主体的构建行为是否有效。
  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交际对象更容易判断构建主体的行为是否有效。因为他可以依据构建主体的其他方面的特征(如:衣着,表情,体态,年龄,性别等等),再综合构建的语言特征,获得构建主体的更多信息,从而可以判断构建行为的主体的行为是否符合目标身份。但是在其他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对象判断构建主体的行为是否有效就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如在电话交际,网络交际,书面交际中,交际对象无法获得除话语以外的其他信息,因此也不容易判断对方的身份是否属实。
  
  三、语料与分析
  
  (一)语料收集
  笔者认为涉及此理论的语料应该最好是来自一个身份纯正的群体,比如几个女性或在某个方面身份相同的人。而要搜集这样的语料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由于语料搜集又涉及到道德和个人隐私问题,所以笔者选用了《美苑》2004年第2期中傅晓冬(女,鲁迅美术学院《美苑》杂志编辑,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主攻山水画)所作《当代艺术中的她视点——九位女性艺术家口述档案》一文作为语料。
  傅晓冬:看到你家里摆设的花,和你画面的感觉非常接近,你还是在描绘你的生活吧。
  夏俊娜:也许是理想的生活状态,它是一个固有的东西在你脑子里吧,你画出来的也就是你固有的这些东西,画暴力的、血腥的、残酷的,或者画那种谜底式、哑语式的东西,我没有这个基因。我觉得用记忆画的东西反而比你看一眼更真实,更接近于本质。我想这是女性的优势吧,就像你说用心灵来捕捉东西。我不否认我的东西比较单一,比较孤陋。莫兰迪一辈子就画瓶瓶罐罐有谁指责他吗?
  傅晓冬:这个跟你的女性身份有关吗?
  夏俊娜:我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女性化的。就是柔软的,不停地在旋转的那种感觉。你看毕加索和梵高的笔触,都是非常刚直的,在这一点上可能会有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
  傅晓冬:你认为男性和女性在艺术上的差异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呢?是她的内心结构,还是她对世界的感知方式,还是她表达内心的独特方式?
  夏俊娜:首先,女性的表达方式接近于外交家的方式。大多数女性是比较含蓄婉转迂回的,顾左右而言它的。其次,是表现的结果,女性的服装会比较在意线条,女性作曲会比较玲珑,奏鸣曲多一些,比较舒缓、跳跃、轻松,她不会很激烈,震撼你的东西可能会少一些。几千年压制和封闭的状态,包括外国的女性,不能让你那么直接,那么痛快淋漓地表达。有一个对女性的框架,出了这个框架会被认为有失体统。我们现在依然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限制,表达在绘画上会稍微含蓄、内敛、阴柔一些,不是那么锐利。
  傅晓冬:你是如何看待男权艺术圈和男性艺术家的作品呢?你对男性有什么总体看法吗?
  夏俊娜:从1995年到现在,我一直都是一种鸵鸟型的心态,把头插在沙子里,也许很可笑,但是也是很实用的,不要总想现在是男权社会,总是以男性标准为主,这是肯定的。但老存在这种心态去画画,有可能会去迎合他们,或去逆反他们,你怎么样都做不到表达自己。男性从来不是让我感到很困惑的一个东西。因为我是很单纯的,不去想这些画画以外的东西。如果男性指责女性没头脑,不关注政治啊,事实上这个也是男性造成的。一开始就把这个角色分配到男性身上。如果是你,头脑简单,思想轻浮,不够深沉,没有社会历史责任感等等,所以你就注定选择浅薄的东西。我认为这种指责是在指责他们自己。如果换一个分工,我相信女人会做得很好。
  (二)语料分析
  这段语料中包含了两者:傅晓冬和夏俊娜,两者的身份都是女性,艺术。前者还是编辑,采访者;后者为被访者。但是本文着重分析此对话中的女性身份的构建。
  虽然这段对话是作为访谈者的傅晓冬刻意把话题引入对性别的谈论上的,但是被访者夏俊娜并没有刻意回避自己的女性身份,难能可贵的是她对自身性别特征和性别差异的理性认识。在谈论女性身份的时候,夏俊娜使用了大量的言语来描述他人眼中(也包括她自己眼中)的女性和女性作品的特征:“女性的表达方式接近与外交家的方式;大多数女性是比较含蓄婉转迂回的,顾左右而言它的;女性的服装会比较在意线条,女性作曲会比较玲珑,奏鸣曲多一些,比较舒缓、跳跃、轻松,她不会很激烈,震撼你的东西可能会少一些;不能那么直接,那么痛快淋漓地表达;稍微含蓄、内敛、阴柔;不是那么锐利;没头脑,不关注政治;头脑简单,思想轻浮,不够深沉,没有社会历史责任感等等”。在访谈中,夏运用了以上的形容来定义正常的和不正常的(有一个对女性的框架,出了这个框架会被认为有失体统)女性行为和思想的方式,即她所谓的“女性的框架”。
  在此对话中,并不是单纯的谈论女性和性别差异,同时夏也在构建自己的女性身份(与大多数女性具有相同的特征,但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她自己的话语和思想也大体寓于她自己用形容词和副词所“构建”的女性的框架中,如:1、她使用了语气词“吧”来体现女性的迟疑性:“它是一个固有的东西在你脑子里吧”“我想这是女性的优势吧”;2、使用“我觉得”“我想”“如果”“我相信”来体现女性的礼貌,尊重对方,适度得体和委婉:“我觉得用记忆画的东西反而比你看一眼更真实” “我想这是女性的优势吧” “如果男性指责女性没头脑” “如果是你”“如果换一个分工”“我相信女人会做得很好”;3、使用“你”来谋求对方的对自己观点的认同(女性话语特征之一):“它是一个固有的东西在你脑子里吧”“你画出来的也就是你固有的这些东西”“我觉得用记忆画的东西反而比你看一眼更真实”“就像你说用心灵来捕捉东西”“你看毕加索和梵高的笔触”“震撼你的东西可能会少一些”“不能让你那么直接”“你怎么样都做不到表达自己”“如果是你”“所以你就注定选择浅薄的东西”;4、直接描述自己的性别身份:“……我想这是女性的优势吧”“我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女性化的。就是柔软的”“我们现在依然受到这种潜移默化的限制,表达在绘画上会稍微含蓄、内敛、阴柔一些,不是那么锐利”“因为我是很单纯的”;5、女性生来具有较优越的表达感情的语言能力,她们具有很高的对语言的观察力和感悟力。这些在夏的话语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此语料中的越位构建过程体现在,夏在构建自身女性身份的同时跨越了此身份,多次在话语中使用了男性身份所具有的话语特征,从而违背了自己多定义的女性的框架,如: 1、表达如男性般直白坦率,没有拐弯抹角:“我没有这个基因”“我不否认我的东西比较单一”“我的表达方式是比较女性化的”“我一直都是一种鸵鸟型的心态,把头插在沙子里,也许很可笑”“我是很单纯的”;2、思想深刻,对男女性别差异有非常理性的观点:“你看毕加索和梵高的笔触,都是非常刚直的,在这一点上可能会有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不要总想现在是男权社会,总是以男性标准为主,这是肯定的”“男性从来不是让我感到很困惑的一个东西”“如果男性指责女性没头脑,不关注政治啊,事实上这个也是男性造成的。一开始就把这个角色分配到男性身上”“我认为这种指责是在指责他们自己,如果换一个分工,我相信女人会做得很好”;3、总是站在客观的立场来评价自己和女性,有的时候更想从男性的眼光来看待性别;4、整个言语的表达充满了自信,对自己的观点表达得非常充分。
  夏俊娜在构建自身女性身份的同时也在寻求对方的认同,她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大量使用“你”来试探对方是否认可。这就是一个身份并构的过程。由于此语料是一个访谈对话,我们并不能得到傅晓东的反馈信息,所以并不能反映并构过程中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无法确定夏俊娜的身份构建是否得到对方的认同。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们为赢得与男子相同的地位一直在抗争着,且已取得重大成就。在此过程中,语言也是一件重要的武器。笔者通过以上语料分析,得出在人们使用语言的同时也存在着利用语言来构建自我性别身份的过程,而此过程又包含着对自身身份的构建,越位构建及与交际对方的并构。由于语料的缺陷,笔者在此并不能清楚地说明身份并构过程的特点。当然,通过语言构建自我身份并不只反映在性别身份的构建上,任何社会领域的身份都会包含这个构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Deborah Cameron. Working with Spoken Discourse[M].Sage Publication Ltd. London. 2001.
  [2]George Yule&Gillian Brown. Discourse Analysi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Norman Fairclough..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 Critical Study of Language, Addison Wesley Longman Inc. [M].New York, 1995.
  [4]Malcolm Coulthard. An Introduction to Discourse Analysis. Longman House, Burnt Mill, [M]Harlow, 1985.
  [5]傅晓冬.当代艺术中的她视点——九位女性艺术家口述档案[J].美苑,2004(2).
  
  (作者简介:聂鹏(1981年7月—)男,汉族,湖北人,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其他文献
人类发展史上是经历过母系社会的,比如:姜,姚,姒,姬等字都是女字旁,当是文字上的依据。即便不是如此,总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个时期吧,女人曾经被人类社会所宠爱和重视过,亦如现在的藏族同胞中的女子,特别地受到呵护。然而,当女人进入父系社会以后,就完全丧失了自我,成为男权社会的附属物。  《说文》中“女,妇人也。” 《说文》中又进一步释义:“妇,服也。”这或许是一种文化义的解释,可是,文化义往往反映一个社会
期刊
1  沿着一个方向不停地前进,你肯定会到达一些想往的地方。我就是这样在前进的途中走进了一片绚丽如画、多姿如梦的地方——浪士当。  2  桦树披上了一层金黄,与松树的翠绿交相辉映,使整个山谷从幽暗中静悄悄地飘来了秋天湿润的芳香。那些大片的叶子在一阵又一阵的风中互相推搡着,竟相扑向大地的胸怀。我环顾四周,看见寂静的天空和流动的河水,桦树的躯干上未曾脱净的旧皮张裂着,如一片片因长久的渴盼而干裂的唇,诉说
期刊
川端康成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大部分小说以女性形象为中心,而男性形象为陪衬。即使有的小说表面以男性形象为中心,处处写他们所见所闻,其实他们仍处于陪衬地位。中篇小说《母亲的初恋》就是其中一类。小说以男主人公佐山的生活为线索,从而勾勒出几个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妻子时枝从白描手法中走出来,给人留下难以忘却的印象。她漫不经心的言语,复杂的心境,从丈夫身后凸现而出,耐人寻味。  时枝安分守己,沉静稳重。她全身心
期刊
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提出,“消费社会”是以围绕商品消费为主导组织起来的社会,我们正处在“消费”控制着整个生活的境地, 消费已经不是根据商品的使用价值进行,而只是商品具有的符号象征意义。①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凯尔纳则在他的著作《“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析》中进一步指出,媒体在“消费社会”中也被用来推销体现高消费理念的名人符码、消费快感、高技术和种种崭新的身份形式,媒体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奇
期刊
一、前言:爱情,最重要的东西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从它问世的那一天开始,就引起了广大读者极大的兴趣。小说反映了一种全新的女性生活,对十九世纪英国社会传统的价值观构成了强大的挑战。本书的主人公简因自幼父母双亡,而不得不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在生活中有极大的困难,简在生活上却有一种极强的自立感。因为这个原因,她受到了她的监护人瑞德太太一家的厌恶和欺负。而且最终被扫地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的传承让后人有了领略历史的依据,文字的传递让人可以有感受不同时代美的基础。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了无数用文字来告诉读者信息的作家,他们或是像鲁迅式的讽刺性,或是像朱自清的抒情式,或是像毛主席的豪迈式。在纷繁复杂的文学作品中,冰心用她充满爱和特有的中国文化质感的语言,来抒发她的感情。与此同时,冰心对我国古代文学也有一定的造诣,深厚的古典文学素养使她的作品语言既富有典雅的中华文化气
期刊
“散文的构思,主要是指散文在通过什么线索和结构来组织材料,从什么角度来展开内容的叙写等环节上,所作的独到的选择和安排。”它不仅关系着散文文本类型艺术的成败,还影响甚至左右文学创作的各个方面,并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作家的雅趣塑造和思想追求。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的特殊性,在于它取材广泛,表现形式不拘一格,千姿百态。如何将纷繁多样的材料嵌于自由灵活的形式中,再打磨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体,散文的艺术构成就尤为重要
期刊
《边城》起源于梦和回忆,是乌托邦式的憧憬和追忆。“《边城》整个调子颇类牧歌”①,“是一部idyllic杰作”②。但在这憧憬和追忆里,却沉淀着往昔地狱般生活的阴影和对现实的清醒体察,在恬淡优雅的表层,牧歌意象背后,潜藏着深刻的沉重与哀痛。《边城》是沈从文生命和生活理想形式的表达,供奉着“人性”的“希腊小庙”,描述着“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③;而故事内容的悲剧性质和作家叙事行为的
期刊
在《劝学》中有这样的论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论述的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专心致志。社会发展到今天,升学考试的压力对学生有增无减,学生极易产生急躁情绪,并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培养专心的学习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加强这一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急躁情绪的表现  据我观察, 现在有很多中学生不能静下
期刊
1978年12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诚如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从那时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为了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30年来,马克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