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成都演绎城乡和谐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ldf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喝上干净水、呼吸到新鲜空气,是每一个老百姓最朴素的愿望。将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在森林中,生态家园与绿为邻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追求的人居梦想。城市向森林化发展,实现绿化层面向生态层面的提升是当今城市建设的新课题和大趋势。如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提下让老百姓在碧水蓝天和林水相依中生活,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森林成都——绿满蓉城、福泽城乡见和谐。2007新春之际,从国家森林城市考察组传来:成都一个“具有全国意义、甚至世界级典范的森林城市”即将诞生的消息,成都一下成为了世人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最近来到这座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采访,感受了她的浓浓“绿意”,更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带给人们的那一份恬适,也真正领略了她“天人合一”般的传奇色彩,和被称为“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成都,天府之都,确有她独到的神韵与魅力,她地处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十分有利于生物生存繁衍,自然资源、植物种类丰富,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据初步统计,全市动、植物有11纲,200科,764属,3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682种,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主要脊椎动物23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国家级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亚热带山地动植物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是“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在自然景观中有我国道教四大发祥地之一的,以“天下幽”著称的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高耸挺拔的西岭雪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等;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等。市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16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54%。
  我们驱车由北至南穿过人民路,又在一环、二环路上各转了一圈,车窗外的绿意随处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画卷:万木葱茏,浓荫如盖,好一座三江环抱、青山绿水、浓花瘦竹的生态园林花城啊!据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同志介绍,成都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15%,全市乡镇所在地,小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 和2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12%,绿化覆盖率为36.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今日成都的满目翠绿,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而是25年来坚持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结果。
  穿行在蓉城的大街小巷,各色街道绿化精品、特色公园和小游园随处可见。当地同志告诉我们,自2005年底,确定了2006年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目标任务, 2007年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后,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创森办,科学地对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逐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在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亲自挂帅的创森领导小组带领下,通过全市各个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相互配合,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底圆满完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目标任务,并立志将绿色森林城市打造成最靓的城市名片。
  采访中,我们不仅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现代森林城市的魅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而且更为成都创森的“师法自然”与“和谐构建”而折服。成都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森中深入贯彻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的原则,坚持了生态优先、崇尚自然的原则,坚持了林水相依、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中,切实做到了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突出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理念,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科学规划、政府重视、全民参与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充分演绎了自然和谐、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科学发展的全新理念和成功实践,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得到诠释。
  ——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将城市的生态需求、森林的自然功能和园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有机结合,将高大乔木自然之美与城市建筑的现代之美、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有机结合,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是成都全面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创森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在修编《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引入城市森林建设新理念,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以中心城区“三片一带,五十五个节点”为主要内容,并突出文园同韵、祠园共融的传统园林特色,对城市原有自然风貌进行保护和建设。以锦江(府南河)、沙河为代表的滨河景观带相继建成,使“两江抱城”的城市格局更加显现,突出了清波绿林绕蓉城的水系风景特色。沙河工程的实施,既改善了沙河流域水环境,又让城市的文化脉络得到延伸和复苏,一期整治工程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创森工作的深入开展,成都又编制新一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绿楔隔离、绿轴导风、绿网蓝带、五圈八片、多园棋布,楔、网、圈结合”的绿地格局,进一步深化城市生态建设。确立了“开敞空间优先,绿地建设优先”的规划思路,坚持规划建绿,实施了锦江环城绿地、“五路一桥”绿化、浣花溪公园、东湖公园、沙河带状公园、北郊风景区、十陵风景区以及近年来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小游园、小广场以及干道、水系、风景林地的绿化建设。严把规划关,实施了高压走廊绿化、代征绿地绿化、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等,使城市森林整体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成都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特色城市的要求和创建森林城市的规划,城区建设开放式主题游园、近郊建设城市森林公园,还绿地于民实现与绿为邻的人居梦想。目前,在城区内逐步完成了卧龙园、君平园、茶文化园、蜀道园、东湖春天、古生物园、童叟园、龙泉山水园、太平盛世游园、状元府邸、新北小区健身游园等12个主题游园共7.47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同时完成了百个小游园的建绿增绿任务,既使城区的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又使市民的休闲场所也大大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成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质量显著改善,目前主城区内公共绿地野生鸟类已达256种,较20年前增加了24种,广大市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听鸟语、闻花香,真正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惠及了普通市民生活。据初步测算,全市建成区城市森林每年可滞尘44.3 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12.5万吨,释放氧气109万吨,吸收二氧化硫1200吨,降温1.2万亿大卡。开展城市森林建设以来,除继续完善并管护好活水公园、浣花溪公园、东湖公园以及幸福梅林、北湖公园、青龙湖公园、青羊绿舟等十大城市森林公园外,还大力进行了“城市生态屏障”建设。加快了北郊风景区森林建设,完善了两河城市森林公园设施,全力打造了“天回银杏园”,加快了花木生产和农家生态旅游发展,建设了花木生产基地、植物园区、城市森林生态园区。完成了饮马河生态绿化走廊建设和新桂湖公园改建为桂湖森林广场工程的任务和打造了新城区的枢纽道路(银杏大道),为主城区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同时在近郊“以绿地换效益”,大力发展花卉和休闲旅游产业,城市近郊的农民依托苗木、花卉及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也获得明显的收益,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在规划、建设和发展上,实现城区、近郊、远郊三者统一兼顾;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三者统一兼顾。“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始终贯彻这一主题思想。首先,解决体制问题,将成都市林业局、市园林管理局合并组建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各区(市)县完成相应的机构调整。在城乡一体的绿化管理新体制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从而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有序推进。
  (1)城区“以空间增绿地”。以高大乔木、森林为主体,以庞大的树冠换取宝贵的土地;以乡土速生乔木树种为主,建设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层植被群落,利用速生树种较快占领城市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绿化总体绿量;以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为手段,增加种植攀缘植物,提高空间生物量。
  目前成都屋顶绿化达200公顷,形成了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多效益,以单位、集体和私人住宅共同发展的屋顶绿化新格局。五城区(含高新区)范围内实现墙体垂直绿化146万平方米,绿墙建设6万平方米。三环路以内具有绿化条件的立交桥、人行天桥、公用设施构造物外立面等均已实现垂直绿化覆盖。
  (2)近郊“绿地创效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变菜园、农作物等食品生产用地为非食品类生产的旅游休闲、景观绿地等生态用地。发展花卉、林木种苗产业、休闲观光产业,提高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城郊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增收致富提供新途径。
  在三环路周边建设十大城市森林公园,并加强了对道路的绿化。在道路绿化建设中做到了景观丰富、绿地量大,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苗木、花卉及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兴旺发展。各区(市)县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精品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各类的农家生态休闲景区都取得了巨大收益。目前建有农家乐5596家,被评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城市近郊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
  (3)远郊“以森林聚人气”。以山区林地为主,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各具特色的山区旅游度假集镇,新型居住社区,引导城市资金、信息和人流聚集,促进林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
  围绕“三生态”(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目标,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已建和在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1个,如虹口景区和青城山景区,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已成为人们休闲避暑,体验露营登山、漂流、野外探险等的好去处,从而促进了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森林旅游既促进了成都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又增加了地方经济收入,同时还解决了农民增收就业问题,实现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发展目标,把一般城市发展的“软肋”建成了城市绿化的亮点、和谐共建的创举。
  ——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道路、水系均实现林网化利用,实现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水体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道路生态防护林有机结合。成都市的绿化建设均以水网化、路网化和林网化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成都在五城区(含高新区)的二环路内及周边新增公共绿地15.67万平方米,完成了百条林荫大道的建绿增绿任务,城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全市70%以上街道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全市新建成了20个街心公共绿地、100条景观大道、100条林荫大道纵横交织,呈现出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特色,一条条街道就像一道道风景线。同时,成都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得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功能快速提升。2004年4月,就正式启动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全面打响了创模攻坚战,先后安排60多亿元资金,完成了1000多条街道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以及3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0万吨/日。解决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和大量的历史欠账,为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坚决按照“师法自然”和“林水相依”的规划原则,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水体在城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实施了锦江延伸段的绿化整治以及干河、西郊河、饮马河、桃花江、摸底河等滨河绿地建设,对中心城区的150余条中小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新种植乔木1.5万株,灌木4000株(丛),草坪15万平方米,建成长22公里的环城风光带。锦江(府南河)两岸滨河地带,绿地率达到85%,绿化覆盖率达到95%。滨河25公顷绿地与宽阔的水面自然融合,改变了繁华的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实施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33亿元,形成了沙河沿岸22.22公里防护林带,建成了3.45平方公里的绿地,并将原河道改造为方圆约150亩的人工湖,建成成都市西北部的大型开阔景观水面,沙河整治后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获得了“2006年国际舍斯河流奖”。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突出了林水相依的风格,充分展示了成都“清波绿林抱重城”的城市风貌特色。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尊重森林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自然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树全树冠移栽,不截头、少整枝。城市绿化建设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巴蜀园林为特色,广泛采用廉价的乡土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成都市25年来坚持积极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了成都社会经济发展,唤醒了成都人对两千多年悠久植树历史的深刻反思,激发了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觉醒,也为成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都的城市绿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的思路,建设“林荫型”城市绿地,以市树银杏、市花芙蓉为代表的各种乡土树木、花卉已经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色彩变化明显的绿化景观。据查,成都市的园林植物栽培种类已达2798种,在中心城区内已栽植并生长良好的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乔木有40多种,垂直绿化植物种类近50多种,其它灌木、竹类、草本等常用的种类有上百种,所有这些都不开建设者们对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的重视,坚持乡土树种的选优和外来优良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和推广,既很好地利用花草树木的自然习性,又大大降低了投入和管护成本,确为明智之举。
  


  25年来成都共有1.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开展了“母亲林”、“军人林”、“三八林”、“劳模林”、“青年林”等义务植树活动,全民绿化意识深入人心,“植绿、兴绿、爱绿、护绿”已在成都蔚然成风。去年底成为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但成都没有由此停步,而是全市上下又自觉地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穿于构建和谐成都的全过程,正在全力组织实施好新一轮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稳步推进成都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成都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既改变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冷外貌,又满足了城市人群与自然亲近的热烈渴望。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植物习性的基础上,不仅绿化植物易于成活生长,而且城市森林的建设成本也极大地降低,这一点是其他城市发展城市森林十分值得借鉴的。
  ——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城市森林的规划、投资、建设和保护既要充分满足城市的生态需要,又要促进城市林业产业发展,同时要弘扬成都林木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成都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举的原则,把林业园林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国家要生态、社会要效益、农民要致富为目标,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林业园林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近年来,成都为了加强庭院和住宅小区的绿化,通过拆除居住区,单位、庭院的违章建筑和乱搭棚屋,挤出土地见缝插绿,大力开展了庭院植树,深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园林小区”和“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活动,全力推进单位、居民区的普遍绿化。以乔灌木花草为主进行植物造景,配以园林景观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居住小区,全市的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多达1152个,其中万科·城市花园、置信·丽都花园、置信·芙蓉古城、清华坊等10个居住小区被评为四川省省级优秀园林式居住小区。学校、医院、公共文化设施、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的绿化覆盖率也绝大部分达到了41%。由于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价值也因此得到了明显提升,城区的房地产价格大幅度提高。
  成都各区(市)县都把林业园林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结合本区域特色,以林业园林产业投入多元化为导向,大力推进林业园林产业建设。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性质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推动、农民入股、企业参与运作的模式,实行了让农民的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达到农民增收、企业赢利、政府减少投资、城市森林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效果。成都成华区投资1.5亿资金建成面积近600亩的北湖景区,北湖周边区域农民采取土地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产业化。目前,北湖景区已流转土地3000亩,北湖周边地区流转土地达17000余亩并带动了房地产业精品化。同时,吸引民间资金,助推森林旅游。近年来,成都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7.5万亩,点播造林0.84万亩,封山育林59.7万亩,常年管护森林面积572.3万亩。为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众多森林资源,发展后续产业,解决山区林农增收致富问题,成都以山区林地为主,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各具特色的山区旅游度假集镇,新型居住社区,引导城市资金、信息和人流聚集,促进了林区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促进工业原料林、竹木加工和家具产业链的形成,成都将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森林资源体系,以50万亩可持续利用的短期工业原料砍伐林,换取650万亩森林屏障体系的稳定,促进林业生态屏障体系、产业林体系、文化传承林体系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林产品工业化、商品化、经济效益化。成都还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森林生态资源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总之,成都的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使成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都实现了最大化,为成都构建和谐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成都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始终坚持既重建设又重管理,建管并举的原则,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主要通过建立健全城市绿化和林业行政法规体系,为全市“创森”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同时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评价指标要求,结合成都实际情况,理顺了管理体制,创新了义务植树机制,建立起全市义务植树档案登记,开展了向义务植树个人颁发《林木产权证》的试点,同时开展树木认养和有偿命名活动,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造林和城市绿化,进一步激发公民参与义务植树的热情,推动植树造林和城市绿化由政府单一投资、管理向政府、社会多元投资、管理的转变。2006年全市义务植树1285.14万株(含折合),义务植树建卡率92%,尽责率92%。通过实施认养、认购树木、捐资植纪念树、纪念林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和“颁证植树”推动城市造林绿化,支持了城市森林建设,开辟了成都生态环境建设的新局面。
  借着创森的东风,成都的城市绿化、生态环境建设发展迅速,不仅给市民提供了一个巨型“氧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噪音,增加地下水储量,而且改善了整个城市的气候条件,减小了热岛效应,改善了空气质量,彻底提升了成都的人居环境。并实现了环境与经济的共赢。细细品读成都人的“生态理念”就会发现,生态环境是成都人刻意营造的发展平台。在平台之后,是“生态文化”的强力支撑,在平台之上,舞动的则是蓬勃的“生态经济”。绿色、环保、文明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气息在这里散开,而且越来越浓厚。生态文化是“后台”,生态经济是“舞台”。如今,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成都的品牌和无形资产,也成为成都未来的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人已选择在成都置业安居,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成都投资创业。近几年,一大批著名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纷纷落户……环境与经济在成都已经步入良性循环、互惠互利的轨道。由此,森林城市也真正成为了成都最靓的绿色名片。
  我们还注意到,成都平原之所以“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成为名垂千古的“天府之国”,秦国蜀守李冰所筑的都江堰可谓居功至伟。这位治水英雄带领蜀人筑造的这座千古一堰,把滔滔东泻的岷江之水化为成都平原上成千上万的涓涓细流,既灌溉了万顷良田,又形成了面积广大、物种丰富、对水旱气候等具有强大调节能力的湿地生态系统。去年夏季,整个中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百年罕见的伏旱高温天气。就在川东、川南等其它地区高温警报不断,田间农作物严重受损,城市居民们挥汗如雨、苦不堪言的时候,成都地区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却保持了正常和谐的运转。虽然成都的气温也比往年略高一点,但凉爽的夏风和适时的降雨却轻松地化解了这场灾害,整个成都地区的气候依然保持了风调雨顺的常态。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功能健全的城市生态系统,使成都经受住了这场严峻灾害的考验,同时也让世人真正读懂了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重大意义。
其他文献
“玉泉区”是塞外名珠呼和浩特市的历史发祥地,区内旅游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由于历史原因,玉泉区在“十一五”之前,一直经济落后、古旧破穷;近几年,玉泉区不断创新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为此我们专访了区委书记田中宝。    把握时代机遇提升区貌品位    熟悉呼和浩特市的人都知道,在上世纪末,玉泉区是市内历史最悠久、名胜古刹最多,也是当时最贫穷的一个区,给人深刻的印象是:“古老、破烂
期刊
为什么我的电脑老中毒?什么链接都去点,当然要中招!最近身边的网友老是出现账号被盗、中木马的情况。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点了某个网页链接造成的。这些链接会把你带到插入术马的网页上,而这些网页会利用已知或未知的浏览器漏洞把木马安装在你的计算机上。  许多网友会认为自己的操作系统补丁天天在升级,杀毒软件也是最新的病毒库,访问这些网页应该没有问题,其实网络中还有许多未知的IE漏洞被黑客利用,而各种盗号木马经
期刊
地处我国西北的甘肃省陇南市,正掀起一场声势空前的全民性公路交通大建设。记者专程来到陇南市,采访了陇南市市长郭玉虎同志,在郭市长的讲述中,一幅全民动员,全民参战,自力更生,战天斗地,誓将天堑变通途的交通建设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东邻陕西,南接四川,地处西秦岭与岷山余脉交汇地带,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资源富集,气候特征的多样性
期刊
经常看网络电影的朋友一定对ReaIPlayer不会陌生。很多年以前,它也曾是不少用户的必装软件之一。不过.时至今日,在众多“万能播放器”的“打压”之下,这款曾经名噪一时的播放软件正一点点地淡出我们的视野。而就在前段时间,RealPlayer终于抖擞起精神,推出了最新的V11版本。那么,新版本究竟会带给我们哪些惊喜?还是和笔者一起来看一看吧。
期刊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一首数百年来在全世界华人中广为流传的民谣,深刻记录了中原文明流转迁徙、开枝散叶、传承发扬的厚重历史,也深沉地体现了中华子孙“寻根问祖”、血脉相连、衍德崇宗的民族情怀。  质朴的民谣记录了大槐树下的一段历史:600多年前,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经济繁荣人口稠密。1371年(洪武三年)至1417年(永
期刊
厉兵秣马,日趋庞大的16:9阵营    在2008年8月上期《电脑迷》杂志的技术沙龙栏目中我们曾对液晶显示器屏幕16:9规格的出现做了详尽分析。六代线切割的经济效益加上高清的推动,让16:9极有可能成为未来液晶显示器屏幕的主流比例规格。各液晶显示器品牌厂商在友达、奇美、三星等上游面板厂商的协助下迅速推出了旗下采用16:9屏幕规格的产品。
期刊
蓝光产品的到来,为用户的光存储消费带来了更多选择。目前的蓝光碟片最高容量达到了50GB,能承载时间更久、画面更清晰的影音文件。市面上可支持蓝光盘片的三种蓝光光驱,特点各异,我们该如何选择呢?
期刊
线上公益完全公开透明,我们希望所有的公益组织都有这样的魄力  新冠大流行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给全世界人民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社会灾难,也给各国的公益事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批领先的中国企业和公益机构,从救助武汉走向驰援全球。其中,阿里巴巴及其公益基金会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网络平台和物流体系,在提供资金、物资援助、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呈现了中国企业开展全球公益的一个样板。  据今年
期刊
实事求是  1978年5月,在北京北郊,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的编辑们正在酝酿一篇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与此同时,南京大学教师胡福明把自己写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一文寄给了光明日报。两股思考的力量聚合在了一起。几经修改的文章首先于5月10日在《理论动态》上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的名义发表了这篇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新华社当日即转发,第三天,人
期刊
现在U盘使用率很高,在很多场合都会用到,但我们这些马大哈们经常会插到电脑上使用后,直接关机走人,却忘记拔出u盘,这种事情让很多朋友弄丢了U盘,还会造成电脑不能重新启动的假故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