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千颗大象头颅的教训
广阔的非洲大地现在有大片的黄沙,那么非洲中部那些宝贵的绿色——热带雨林能不能保住青翠?很多国家建了一些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年轻的津巴布韦生物学家塞弗瑞就是其中的决策者之一,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公园。
为了防止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塞弗瑞决定将园区内的居民迁走。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居民迁出后,公园生态环境反而不如以前,植被不但没有繁盛,反而稀疏了一些。
经过综合分析后,塞弗瑞等人认为,肯定是园区内的大象太多了,超过了草地承受的极限,是这些可恶的大象把草木啃噬得太多了,于是他们决定减少园区内大象的数量。一声令下,4000颗大象的头颅随后落地。这个号令虽然对大象来说很残忍,但是对于园区内的草木来说,却是仁慈的吧。但想不到的是,这些从象口下逃生的草木并没茂盛起来。大象的数量大大减少后,这些草木更加稀疏,几近荒凉。
之后一次次类似的做法,都让这位年轻的生物学家倍受打击,所有的努力始终让现实与目标背道而驰,不减少园区动物的数量还好,一旦动物减少,园区生态环境就开始明显恶化。
草地喜欢践踏的事实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塞弗瑞决定反其道而行之。2006年底,津巴布韦的一个国家公园已经变得很荒凉,只有稀疏的树木立着,树木之间露出了光秃的地面,这些地已是寸草不生。塞弗瑞等人决定逐渐增多公园内的食草动物数量。到2009年春季,动物数量已经增加了4倍,而公园却变得草木丛生,几乎没有不长草的空地了。
相同的情形也出现在美国怀俄明州的一条溪流附近。这条溪流上游地势较高,河道窄而细,周围是不太适宜植物生长的石块地;而溪流下游则支流较多,流域宽广,容易形成湿地一般的繁茂绿地。但这条溪流的上游引入了更多的牲畜后,上游草木的繁茂程度竟然明显超过了下游。
动物对草地的虐待和恩惠
现实的教训和其它地方的事例,使塞弗瑞认识到,之前人们误解了草地上的动物,以为是它们的啃食和践踏造成了草不生,苗不长,从而导致了土地荒凉和沙漠化。如今看来,这些草木没有动物的啃咬和践踏,它们反而“不愿生长”了。要想保护草地绿洲,草地上的动物不但不能太少,反而应该适量增多!这真是一个违反直觉的理论。
为什么是这样?难道植物们真的都是受虐狂?
原来,食草动物时刻面对着老病死和天敌的威胁,它们数量较多的话,就容易维持繁殖和死亡的平衡,而足够数量的食草动物不可能长久呆在同一个地方,对食物的需要促使它们不断在草地上到处走动,走动意味着随时随地留下粪尿等草木喜欢的肥料,走动还意味着给原来被啃咬过的草休养生息的机会,之后能够继续生长而又不是过分繁茂。表面的土壤也会因为动物的踩踏变得不那么松软,不容易被风吹起,土壤下的水分也不容易快速蒸发。
如果一个区域内没有动物,植物生长的肥料就会很快因竞争而耗尽,植物会经历一个从繁盛到稀疏的过程。之后每年的一岁一枯荣中,裸露的地面就容易因水分蒸发而干燥异常,不但不再适合植物生长,还会因大风而尘土飞扬,也许不久,沙漠就逼近了。
看来草地的确需要啃咬和践踏。
广阔的非洲大地现在有大片的黄沙,那么非洲中部那些宝贵的绿色——热带雨林能不能保住青翠?很多国家建了一些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年轻的津巴布韦生物学家塞弗瑞就是其中的决策者之一,他们的工作目标就是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公园。
为了防止国家公园的生态环境被人类破坏,塞弗瑞决定将园区内的居民迁走。但出乎意料的是,所有的居民迁出后,公园生态环境反而不如以前,植被不但没有繁盛,反而稀疏了一些。
经过综合分析后,塞弗瑞等人认为,肯定是园区内的大象太多了,超过了草地承受的极限,是这些可恶的大象把草木啃噬得太多了,于是他们决定减少园区内大象的数量。一声令下,4000颗大象的头颅随后落地。这个号令虽然对大象来说很残忍,但是对于园区内的草木来说,却是仁慈的吧。但想不到的是,这些从象口下逃生的草木并没茂盛起来。大象的数量大大减少后,这些草木更加稀疏,几近荒凉。
之后一次次类似的做法,都让这位年轻的生物学家倍受打击,所有的努力始终让现实与目标背道而驰,不减少园区动物的数量还好,一旦动物减少,园区生态环境就开始明显恶化。
草地喜欢践踏的事实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塞弗瑞决定反其道而行之。2006年底,津巴布韦的一个国家公园已经变得很荒凉,只有稀疏的树木立着,树木之间露出了光秃的地面,这些地已是寸草不生。塞弗瑞等人决定逐渐增多公园内的食草动物数量。到2009年春季,动物数量已经增加了4倍,而公园却变得草木丛生,几乎没有不长草的空地了。
相同的情形也出现在美国怀俄明州的一条溪流附近。这条溪流上游地势较高,河道窄而细,周围是不太适宜植物生长的石块地;而溪流下游则支流较多,流域宽广,容易形成湿地一般的繁茂绿地。但这条溪流的上游引入了更多的牲畜后,上游草木的繁茂程度竟然明显超过了下游。
动物对草地的虐待和恩惠
现实的教训和其它地方的事例,使塞弗瑞认识到,之前人们误解了草地上的动物,以为是它们的啃食和践踏造成了草不生,苗不长,从而导致了土地荒凉和沙漠化。如今看来,这些草木没有动物的啃咬和践踏,它们反而“不愿生长”了。要想保护草地绿洲,草地上的动物不但不能太少,反而应该适量增多!这真是一个违反直觉的理论。
为什么是这样?难道植物们真的都是受虐狂?
原来,食草动物时刻面对着老病死和天敌的威胁,它们数量较多的话,就容易维持繁殖和死亡的平衡,而足够数量的食草动物不可能长久呆在同一个地方,对食物的需要促使它们不断在草地上到处走动,走动意味着随时随地留下粪尿等草木喜欢的肥料,走动还意味着给原来被啃咬过的草休养生息的机会,之后能够继续生长而又不是过分繁茂。表面的土壤也会因为动物的踩踏变得不那么松软,不容易被风吹起,土壤下的水分也不容易快速蒸发。
如果一个区域内没有动物,植物生长的肥料就会很快因竞争而耗尽,植物会经历一个从繁盛到稀疏的过程。之后每年的一岁一枯荣中,裸露的地面就容易因水分蒸发而干燥异常,不但不再适合植物生长,还会因大风而尘土飞扬,也许不久,沙漠就逼近了。
看来草地的确需要啃咬和践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