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YEARS' INTERN万年实习生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xd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学了6年新闻的学生而言,实习对我来说,意味深长。
  与其说是我的大学贯穿着实习,不如说是实习里贯穿着大学。
  从大一到研二,我一共实习满20个月,这当中的酸甜苦辣一言难尽。
  最直观的,是舍友告诉我,如果我回到宿舍面有倦容形容枯槁一言不发直接爬上床,那肯定是去实习了;
  如果说一句“好累”但5分钟后开始谈笑风生说起段子来,那一准是去自习了。
  嗨,这让我又爱又恨的实习!
  我的“实习大学”
  别人都说,大学是最青葱美好的四年时光,我怎么感觉我的大学全用来实习了?它让我蓬头垢面、灰头土脸。
  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大一进校,我就听忧心的学姐劝诫,实习要趁早!找工作时,能否拿出自己署名的作品太重要了。我听得心惊肉跳,立马决定,大一暑假就开始实习!
  第一份实习,我给自己打了预防针,要谦卑,要放低心态。我央告相熟的《厦门日报》记者帮我联系到在报社实习。第一天,我拿着学院的证明文件给领导签字、盖章,办理实习手续。部门领导看了一眼,顿时就不高兴了,冲我吼:“我们日报很严格的,怎么现在找实习生都开始要大一的了?大一你知道啥啊!”站在他的办公室里,我一下子就泄了气,眼泪冲到眼圈里,但我忍着,想着如果真的哭了就看上去更弱了。好在他还是给我签了字盖了章。那时的我,几乎没遇到过这么直接的指责。就好像你全副武装充满干劲儿想要去打小怪兽,结果对方穿着远超你的装备,一下子把你击倒在地。做第一份实习的时候,你还真得习惯自己是个“软柿子”。其他细节,比如有些公司不给实习生办进出卡、不给实习生办饭卡,都得习惯。
  当我结束实习时,还是找同一个领导签字。让我意外的是,他签了字后特意跟我道歉:“听说你暑假表现不错。我当时对你质疑,是看你太小,啥也不懂,没想到,你学得挺快。”我一下就释然了,这是对事不对人的。而且,如果没有第一次的直接质疑,或许就没有后来他对我的“刮目相看”呢!
  有多少付出就能有多少回报,此话不假。当我实习很辛苦时,我似乎一下子就成长了——书本里的知识,原来是学过就丢过,并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理解的知识点让我印象深刻。比如,学习新闻理论时,老师出题:《医生屡犯错罚做洗衣工》这个新闻标题有什么不妥。当时我完全没概念。老师解释,这样的标题失去了公平性,“罚”字显示了对洗衣工的不尊重。类似的细节,课堂上的我不会太注意。“写新闻要注意客观公正啊!”这样的话是听过丢过。但我大四实习时,有一次写一篇人物报道,用了带引号的“小气”形容主角A的朋友B,竟然引发一场骚乱。当事人B拿着报纸来到报社,说要告我侵犯他的名誉权,差点闹上法庭。细想,的确,前后的行文细节加上这个“小气”的用法(虽然是加了双引号的),更像是在指责他。更要命的是,因为时间紧迫,我并没有采访B,所有的细节只是来源于A的叙述。对文章负责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养,这件风波让我难忘。
  “低年级学生不要去实习。”学院里持这样论调的老师居多。我能理解他们,但这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提出来的——他们人到中年,觉得社会应酬太多,专心学问时间太少;他们希望同学们能在象牙塔里看书、思考,保持无忧无虑。但是,他们不知道,已经看了太多年书的我们,多么希望能够尽早地进入社会摸爬滚打一番!我们忧心没有经验,在未来的就业市场吃亏。与其大一大二暑假宅在家里当米虫,不如去社会大学里体验一番,虽然很苦很累,但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我又“高开低走”了
  有句英语俗语:Bite more than you can chew。直译过来大概就是,吃的比消化得多,大致就是劝诫,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儿。
  2013年3月,我在一个国家级英文媒体实习,给其校园版编译和写稿。那时候,我的课程特紧张,白天实习,晚上得赶公交回学校上课。有一次,一个编辑姐姐下午4点临时交给我一个任务,打电话采访某教授并记录对话。我看了看表,如果晚上6点的课我不想迟到的话,最迟4点30得走。半个小时,能不能完成任务?我犹豫了两秒钟,答应了编辑姐姐的要求。火速开始打电话,电话采访完毕,一看表,4点15分。我刚去实习,特别想“秀”一把,就以飞快的速度记录了中文内容并翻译成英文。我紧赶慢赶回了学校,刚在教室里坐定,编辑姐姐的电话来了。原来,我15分钟内完成的英文编译稿,先不说一些语法错误,连教授的名字拼音也写反了!顿时,我特别沮丧,后悔自己弄巧成拙。有些时候,能把事情高效率地做完是好事儿,但更多时候,需要时间和精心雕琢才能保证一件任务真正做好,必须有取舍。此后,我无论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还是接受任务的时候,都会把time management(时间管理)的因素考虑在内。
  我不知道其他的实习生是不是会像我一样,在实习初期,特别想要impress(打动)别人,就想干一点儿不平凡的业绩。现在回想,这样容易浮躁,让人忽视细节、不够专注。实习不是面试,在相对较长的实习期里,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反思一下,这似乎是我实习时的一大毛病,总喜欢高开低走——上手工作很快,一旦长时期工作得不到我认为的认同,我就开始觉得没有动力,所以总是虎头蛇尾。
  实习生的认同,其实是一个非常tricky的问题。我在某英文媒体实习时,一次写了一篇比较重要的稿子,有几个数据的来源没弄清楚,当时找我,我赶回学校上课了,电话里解释得不是很清楚,领导就不太高兴。后来,领导在办公室里下了禁令:实习生不准单独写这样的稿子,就算是帮忙,也一定要先给版面编辑一份提纲,严格把关。我是从另一个实习生那里得知事情的前因后果的,我挺委屈的。他们不满意我的稿子,但是又没有直接跟我说,也没有给我申辩的机会,而且还没有告诉我,这样是不是不够尊重实习生?那个实习生听我发了牢骚,撇了撇嘴说:“亲,你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实习生而已,真的只是nobody,你还想要怎样啊?”   的确,实习生招聘,相对于正式员工,简单得多,按他们的说法是“比较杂的”。一般单位只让实习生干打下手的活儿,合情合理。很多公司的正式员工用内网,作为“局外人”总感觉插不进话。有次实习,一个外国专家偷偷问坐我对面的编辑:“你后面那个腼腆的女孩儿是谁啊?”听了这话我就哭了,从小到大,我一直以“动如疯兔”的形象示人,被人错认为“腼腆”还真非我所愿,实在是没有机会表现出我的活泼啊!
  有句话说,看一个公司好不好,要看这家公司对实习生好不好;也有人说,要看一个人究竟有没有能力,就要看他是不是一个好的实习生。怪不得一面是网络上的HR痛斥实习生太不懂事,比如订饭这种事居然不屑做;另外一面是实习生们作为无产阶级联起手来,一起爆料公司的“惨无人道”。都有理,只是站在了不同的角度上。所以,就当看个热闹吧!
  实习是实习,生活是生活
  和舍友聊天,我们都很有共鸣——实习是实习,生活是生活。
  曾有某人物杂志的副主编写了一篇长微博,介绍在杂志实习的四个实习生分别是用怎样的手段impress到他们,并最终留了下来。这几个实习生,要不就是约到了极难找到的采访对象,要不就是连续几天不眠不休改稿——说到其中一个女生时,副主编甚至用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字眼。一个特有趣的现象是,在这篇微博底下点赞的,大都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而我的朋友圈们,普遍评论是“太可怕了”“太变态了”。退一万步讲,偶尔为之未尝不可,人生总要有几次不顾健康说熬就熬的熬夜嘛,但如果这描述的是常态,那我宁愿当个逃兵。
  因为我们尝过这种辛苦。在实习单位里,实习生是弱势群体,没有钱、没有归属感、默默地在角落里做着边缘的活儿。是的,的确可以指责实习生:你还不够刻苦,你没有拼尽全力!但是,大部分普通如你我的人,战斗力有限,并非超人;“鸡血”也有限,不是可以碰壁几十次后还能笑着撞南墙的。
  在找不到采访对象、约不到人的时候,我的确曾经指责自己,你为什么不像那个“传说中的实习生”一样,每天都给采访对象发一封情深意长的邮件,总有一天他是会回复的呀!在采访不到名人的时候,我的确也动过心思,为什么不像中传的那两个学生一样,在微博里求转发要采访姚晨,后来就这样成功了呢!只不过,这样成功的例子太少太少,所以才在无数个没有被说出的失败例子中鹤立鸡群成了新闻。
  我渐渐明白,不必给自己过重的精神枷锁,量体裁衣有的时候也未必不是好的选择。越实习,我越学会对自己宽容——并不是做任何一项交代给你的任务,就一定要做到感天动地、毫无所缺,也完全没有必要默默承担很多并不属于自己的工作,甚至在一天的实习和学习后,还要占用休息时间来处理消化实习的额外任务——没有人需要你过于变态的热忱,实习是实习,生活是生活。但是,始终如一地尽自己当下所能做好工作,是实习生的责任。我如果做到了这个要求,即使犯错误了,或者结果不够好,那也当做是过程中的风景,别对自己太狠。
  可能是已经在六家媒体被轮流“摧残”过,我真心体会到——没有什么能代替你自己心里的小快乐。人一定要学会给自己减压,给自己放假。曾经湖南卫视的一个编导喝醉了拉着我们跳舞,以一种掏心掏肺的姿态告诉我们,一定要培养一份和工作无关的爱好。当时我不懂,现在我懂了。不管在哪一行,人都需要一些内心的、不受世俗标准所囿的东西。就像马把身体的重量平摊在四条腿上才不容易摔倒一样,实习、学习还是未来的工作,都不能是全部。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2012年12月21日,公益微电影《迷失的家园》上传到视频网站当天,点击率就超过百万。之后的半年时间里,这部微电影被马云、于建嵘和王石等名人推荐,还被许多导演认可。  马云在微博上分享这部微电影时评价:“下辈子,你我也许就是那只鸟,那条鱼……震撼的音乐和惊人的场面让我联想到当年希特勒灭绝人性的迫害,同样是生命,是家园!传播就是拯救生命!感谢乔乔和所有制作人的担当和坚守。”  这部微电影是青年导演乔
相信很多人开学时候的激情快要消失殆尽。有人说这就是自己懒惰,意志力不坚定而导致的恶果,把目标执行失败的原因归结在自己的身上。也有人说,没想到开学后上课的压力这么大,自己的时间安排都被打乱了,已无暇顾及当初的誓言,将目标执行失败的原因归结于外。其实简单地对自己的道德批判并没有什么意义,拿外界力量当借口也心虚,更应该做的是找出目标和实现目标之间的科学路线。  说出目标并不好  你有没有把你的目标公之于
我手机里装了两款时间管理软件,每天它们都会亲切友好地提醒我:记录一下你今天的时间使用情况吧!每当我看见这样的提醒,都会默默地将之关掉,继续该干嘛干嘛。  大概有不少人都和我一样,安装软件的时候雄心壮志,誓要惜时如金做出一番大事业,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并不否认时间管理软件的优点,但我总觉得失之死板,况且,究竟有多少人认认真真在用它,也是个问题。习惯节约的人不需要记账,真正会利用时间的人未必需
2014年3月中旬,我同时收到最想去的央媒和外交部的两个offer。  我是那家媒体从5万份简历里挑出的25个人之一;我是外交部英语二岗位拟录的唯一女生。  回头看,找工作这一年实在不算一段愉快时光。  和签约的小伙伴们聊天,不管是找到了理想工作的,还是无奈签了之前压根没考虑过的单位的,  几乎每个人在签约的时候内心都不是欢喜,而是失落。  大概和就业这一年风驰电掣般的变化有关。  求学生涯漫漫,
相比于传统手动驾驶,近年来兴起的无人驾驶智能车辆引起了各界极大的兴趣。“无人控制、自动驾驶”,不仅意味着车主对于方向盘、离合器等传统开车必备装置使用频率的减少,还意味着车主将要扮演监控、指挥等新的角色,更意味着人们几百年来的车辆驾驶方式实现了革新和重塑。  谷歌vs沃尔沃:  无人驾驶智能车已上路  在谷歌最新发布的无人驾驶车辆实体模型中,仅有驾驶位和副驾驶位,无方向盘、控制脚踏踏板等传统装置。甚
学校里,有的女生成天窝在宿舍里,也有工作上呼风唤雨,干练果断的未来女强人,可舆论最后总会送上一句:  太强势了,将来谁敢娶啊!女生到底该怎样找到平衡呢?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和独立人格?  困惑关键词:女孩 成就感 独立人格  提问者:杨柳  浙江传媒学院  静姐你好!  我一直都在关注你主持的《非常静距离》《美丽俏佳人》等节目,也看一些你在一些杂志上的专栏,你是我心目中的成功女性之一。前几天在
活学活用的动物生理学  《动物生理学》这门课,是所有涉及动物的生物学方向学生的必修课。这门课主要学习动物体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不仅知识点非常多,而且内容异常杂乱、难于记忆,加上额外的实验课……所以我们当初都是硬着头皮去上课的。可是几节课下来,大家都发现这门课原来这么好玩!朱晓彤老师独特的授课风格,让生理学知识不仅变得生动有趣,还能跟生活千丝万缕地联系在一起,让大家纷纷感叹:生理学就是生活啊!  有一
四年间在教室度过的时光  这里似乎是除去寝室外占有我们时间最多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上课,在这里自习,如果平均每天在教室度过的时间按7小时算的话,一周就是35小时,一个月是140小时,四年就是4000多个小时。  四年间往返教学楼行进的路程  如果按照平均每天往返教学楼3次计算,那么四年里我们上下学行进的路程大约为5184千米,几乎相当我国从漠河到曾母暗沙(最北到最南)的距离。  四年间爬过的宿舍楼梯
恋爱本来是一件非常快乐、非常甜蜜的事情。但随着年纪的增大似乎恋爱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可有可无但是你又必须去做的事情。没有了砰然心动、失去了青春活力。与其说是被恋爱所拖累,不如说是被婚姻和世俗观念所绑架。年轻的时候是阳光雨露下的花草,一切都是美好的,青春而又青涩;长大了更像是一棵树,独立又波澜不惊,为层层树皮包裹的那颗心是难以撼动的。如此,在越长大越孤单的年纪如何恋爱?  转眼已经参加工作五年多了,或
2015年5月到10月的短短半年间,李婷(化名)换了三家公司,除去中间因为写毕业论文忙碌的1个月,算下来,她平均在每家公司的工作时间不超过两个月。如此频繁地更换工作单位,是因为能力不够还是不够努力?李婷摇摇头,那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工作不达预期,放弃了  2015年5月毕业在即,毕业生李婷并不像身边的很多同学那样准备逃离北上广,她打定主意,要留在北京。父母皆是农民,大学期间连学费、生活费都得靠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