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萨福的《给所爱》这两首爱情诗都表达了相思这一主题,而在表达这同一主题时中西方诗词的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本文从这两首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上分析中西古典爱情诗的差异。
关键词: 萨福 李清照 诗歌 直白 含蓄
爱情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各个时代社会都有反映它们固有特色的爱情杰作。爱情诗这一为中外诗人所垂青的文学体裁,因其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与音乐美感而在中外文坛上熠熠生辉。古往今来,纵观中西,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用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赞美、讴歌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下面笔者结合萨福的《给所爱》和李清照的《醉花阴》对比赏析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给所爱
萨福
他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絮叨叨好比音乐。
听见你的笑声,我的心儿就会跳,
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热情像火焰一样烧遍我的全身,
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
我的容颜比冬天的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萨福(公元前610—前580?),古希腊最早、最杰出的女抒情诗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她在古希腊被誉为是第十位文艺女神,可见其诗的艺术性之高,影响之大。她的诗歌有平民气质和民主的精神。她创作了大量的激情饱满、热情的情歌,多以恋爱与婚姻为主题,感情奔放而大胆,想象丰富,表现细腻。在形式上,她创造了每节四行,三长一短的“萨福体”。
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由七弦琴伴唱的。萨福在技术和体裁上改进了抒情诗,成就了希腊抒情诗的转向:从以诸神和缪斯的名义写诗转向以个人的声音吟唱。萨福往往给自己的诗歌谱上曲调,供人吟咏弹唱。萨福的诗体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词,在当时相当革新。在技巧上,她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在内容上,她与其他诗人一起,把咏唱的对象由神转向人,用第一人称抒发个人的哀乐,领当时文学创作风气之先。她是第一个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
《给所爱》是萨福的一篇名作,写她的女弟子阿那克托里亚将要结婚,新郎前来迎接。女诗人把新郎比作天神,坐在新娘对面,倾听她动人的笑声。女诗人想起她将和弟子分离,顿觉心酸。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感情真挚热烈,音调柔和优美。
此诗作者用了一系列带有强烈感情刺激性的字眼和形象,表现了自己对于所爱的“疯狂”的爱情。诗中第一段的“他”是一名男子,诗中的“你”是一名女子,“他”和“你”的完美结合,是引发诗人爱情像火山一样喷发的导火线。诗人见人思己,看到“他”和“你”的美满婚姻就联想到自己的所爱,“听到你的笑声”内心就会产生一阵剧烈的跳动,继之产生一种恐怖感。接着“你”的形象进入了诗人的视觉,她的血液沸腾了,心紧缩了,舌头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此时诗人浑身就像是在烈火中烧烤一样的疼痛,她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雷鸣,头脑是一片轰轰的响声。此时诗人已经进入了一种半昏迷的状态,四肢发颤,脸色发白,周身淌着冷汗,“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萨福以痛快淋漓,毫无顾忌,赤裸裸的手法表现了心中的所爱,表达了自己在爱中的感受,从诗人的耳、口、舌、四肢、周身到诗人的心灵全部都进入了爱的“彀中”,一切都陷入了爱的疯狂之中。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折磨,爱的赐予。这才是真正的爱,执着的爱,生死的爱。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诗、词、文都擅长的作家,而她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近承二曼之高雅、秦观之妩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橱”,即碧纱橱,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的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女子的情感,不同点在于:西方诗感情热烈奔放,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使读者感同身受。她们的思绪往往如火山喷崩、惊雷闪电,如火如荼,她们无所疑忌和顾虑,尽情宣泄自己内心的相思之苦。而中国的李清照的这首词感情表达含蓄,将诗人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物来表达,借物抒情,有其明显的特色,内向、含蓄、委婉和顺。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西方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西方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冯国忠.浅谈中西古典爱情诗的不同[J].国外文学,1985年01期.
[2]邹小红.古代爱情诗歌的研究与赏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月.
[3]何功杰.中西爱情诗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关键词: 萨福 李清照 诗歌 直白 含蓄
爱情是历史的产物,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各个时代社会都有反映它们固有特色的爱情杰作。爱情诗这一为中外诗人所垂青的文学体裁,因其独具魅力的语言特色与音乐美感而在中外文坛上熠熠生辉。古往今来,纵观中西,成千上万的文人墨客用人间最美好的语言赞美、讴歌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下面笔者结合萨福的《给所爱》和李清照的《醉花阴》对比赏析中西爱情诗的差异。
给所爱
萨福
他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
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
他能够坐着听你絮絮叨叨好比音乐。
听见你的笑声,我的心儿就会跳,
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
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
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热情像火焰一样烧遍我的全身,
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头脑轰轰。
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
我的容颜比冬天的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萨福(公元前610—前580?),古希腊最早、最杰出的女抒情诗人,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家”。她在古希腊被誉为是第十位文艺女神,可见其诗的艺术性之高,影响之大。她的诗歌有平民气质和民主的精神。她创作了大量的激情饱满、热情的情歌,多以恋爱与婚姻为主题,感情奔放而大胆,想象丰富,表现细腻。在形式上,她创造了每节四行,三长一短的“萨福体”。
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由七弦琴伴唱的。萨福在技术和体裁上改进了抒情诗,成就了希腊抒情诗的转向:从以诸神和缪斯的名义写诗转向以个人的声音吟唱。萨福往往给自己的诗歌谱上曲调,供人吟咏弹唱。萨福的诗体类似于中国古代的词,在当时相当革新。在技巧上,她创立了“萨福体”,改革了当时诗歌创作的韵律;在内容上,她与其他诗人一起,把咏唱的对象由神转向人,用第一人称抒发个人的哀乐,领当时文学创作风气之先。她是第一个描述个人的爱情和失恋的诗人。
《给所爱》是萨福的一篇名作,写她的女弟子阿那克托里亚将要结婚,新郎前来迎接。女诗人把新郎比作天神,坐在新娘对面,倾听她动人的笑声。女诗人想起她将和弟子分离,顿觉心酸。她用简洁自然的诗句写出了自己复杂的心理变化,感情真挚热烈,音调柔和优美。
此诗作者用了一系列带有强烈感情刺激性的字眼和形象,表现了自己对于所爱的“疯狂”的爱情。诗中第一段的“他”是一名男子,诗中的“你”是一名女子,“他”和“你”的完美结合,是引发诗人爱情像火山一样喷发的导火线。诗人见人思己,看到“他”和“你”的美满婚姻就联想到自己的所爱,“听到你的笑声”内心就会产生一阵剧烈的跳动,继之产生一种恐怖感。接着“你”的形象进入了诗人的视觉,她的血液沸腾了,心紧缩了,舌头也失去了说话的能力,此时诗人浑身就像是在烈火中烧烤一样的疼痛,她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雷鸣,头脑是一片轰轰的响声。此时诗人已经进入了一种半昏迷的状态,四肢发颤,脸色发白,周身淌着冷汗,“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
萨福以痛快淋漓,毫无顾忌,赤裸裸的手法表现了心中的所爱,表达了自己在爱中的感受,从诗人的耳、口、舌、四肢、周身到诗人的心灵全部都进入了爱的“彀中”,一切都陷入了爱的疯狂之中。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折磨,爱的赐予。这才是真正的爱,执着的爱,生死的爱。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是诗、词、文都擅长的作家,而她的词成就最高,她的词近承二曼之高雅、秦观之妩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李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便“负笈远游”,这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永昼”指漫长的白天,“永”字便可见词人内心的无聊愁苦。“瑞脑”,香料名,又叫龙脑香。“金兽”,铜制的兽形熏香炉。这两句的意思是:从清晨稀薄的雾气到傍晚浓厚的云层,这漫长的白昼,阴沉沉的天气真使人愁闷。那雕着兽形的铜香炉里,龙脑香已渐渐烧完了,可心中的愁思为何缕缕不绝呢?可见,这两句虽为景语,却句句含情,构成一种凄清惨淡的氛围,有力地衬托出思妇百无聊赖的闲愁。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这三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玉枕”,瓷枕。“纱橱”,即碧纱橱,以木架罩以绿色轻纱,内可置榻,用以避蚊。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显然,这里的“凉”不只是肌肤所感之凉意,更是心灵所感之凄凉。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暗香”,菊花的幽香。“盈袖”,因饮酒时衣袖挥动,带来的香气充盈衣袖。重阳佳节,把酒赏菊,本来极富情趣,然而,丈夫远游,词人孤寂冷清,离愁别恨涌上心头,即便“借酒消愁”,亦是“愁更愁”了,又哪有心情欣赏这“暗香浮动”的菊花呢?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消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的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的情境。
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女子的情感,不同点在于:西方诗感情热烈奔放,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的写法使读者感同身受。她们的思绪往往如火山喷崩、惊雷闪电,如火如荼,她们无所疑忌和顾虑,尽情宣泄自己内心的相思之苦。而中国的李清照的这首词感情表达含蓄,将诗人的思念之情都是通过一个一个的物来表达,借物抒情,有其明显的特色,内向、含蓄、委婉和顺。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爱情诗注重对婚后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描写对象多为女性,诗中的宗教色彩淡漠;西方古代爱情诗则注重婚前爱情的追求,诗中的主角多为男性,宗教色彩相当浓厚。从描写手法上看,中诗委婉含蓄而西方诗直率。内容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源于两国不同的政治、宗教和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冯国忠.浅谈中西古典爱情诗的不同[J].国外文学,1985年01期.
[2]邹小红.古代爱情诗歌的研究与赏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1月.
[3]何功杰.中西爱情诗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