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价值观不仅影响着大学生未来的择业行为、工作态度,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针对当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社会的意义。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价值观相对稳定,但又因人因时而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评价及具体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体现了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大学生是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1.职业选择自主性增强,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是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决策能力的大小。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较理性,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分配制度,就业和升入大学必然地联系起来。升入大学意味着拥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就业问题带有某种自然性、先定性,个人无需也不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但自从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过渡到“双向选择”阶段,人们的传统就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职业的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综合价值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
2.急功近利,缺乏决心和毅力
一些大学生刚踏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就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对收入、待遇和福利的追求等表现出一种狂热,当短期内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后变得焦躁不安,或迷茫或失落,以致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潜心学习、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无法顺利融入组织环境中去,距离预期的目标越来越远。虽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由于存在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又缺乏决心和坚持的勇气,缺少实际经验,容易导致在任何岗位上“浅尝辙止”,容易失败。
3.缺乏自我评估,导致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人是职业活动的主体,社会上可供选择的职业很多,但这种选择不能草率决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素质等是否能胜任,自己是否喜欢,等等。有效的规划和求职系统应该是知己、知彼、抉择和匹配,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缺乏对自我解剖的意识和勇气,忽略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分析和评估,无法准确把握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导致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市场时出现“病急乱投医”、“饥不择食”或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等现象。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职业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对自己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工作待遇等及事业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它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巩固学生选择专业的坚定性,激励学生自觉地勤奋学习,实现成才目标。
2.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最佳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且能综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状况以及对职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前途的思考去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往往忽略了子女的个体特性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在无法得到家庭和社会关系支持的情况下“被动”选择随大流,在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我的情况下完全依赖“运气”,在职业选择和目标确定上比较盲目。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一方面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工作环境的组织特点,明确每个人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重视。另一方面是帮助大学生积极客观地进行自我解剖,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挖掘潜能、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努力培养职业意识和发展意识,坚定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抉择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行动,自信地面对未来。
3.加强职业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目标岗位价值认同度,促进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职业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学习目的和态度、择业标准和心态、从业道德和修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精英职业观”在我国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目前仍有广泛的社会市场。一些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在实际的择业、从业过程中却存在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急功近利等现象,在个人期望无法马上得到兑现的时候便选择逃避退缩,意志薄弱的或许就丧失再次选择或调整选择的勇气,所谓的规划和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家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摈弃职业有高低贵贱的错误成见,帮助我们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如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高职教育的独特意义和职业的独特价值,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的目标职业和目标岗位的价值认同度,从而树立“职业人”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积极预测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求和特点,锻炼良好的身心素质,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发展目标。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着力点,确立科学的职业理想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
现在一些大学生不愿吃苦不谈奉献,一味关注高收入高福利的就业岗位,只在乎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得失,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失民心”而无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还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使之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保持较高的理想境界和清醒头脑。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良好的从业品质,并能在职业实践中有所领悟,进而满足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深入基层,为社会服务,从而不断走向成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习的热情,将社会的需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导生活实践。
3.日常管理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坚持遵守校纪校规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我们的管理结合起来,做到管理育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爱岗奉献、职业意识、创业能力、服务惫识。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日常行为要求贯穿整个大学时光,因此,在各种制度细则的制定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促进养成教育,在“习惯”中培养职业人所需具备的各种品质。比如,把与职业素养相关联的行为准则纳入各种考核和评定指标中,把抽象要求具体化,使学生从被动执行升华到自觉要求,使思想提高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雷康敏.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04).
[2]薛晓娟.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 2009(18).
[3]王健.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 高教论坛, 2008(02).
[4]徐东芸.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24).
作者简介:陈文霞(1979—),女,浙江湖州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贸分院学工办,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社会的意义。价值观是支撑人类生活的精神支柱,它决定着人类行为的价值取向。价值观相对稳定,但又因人因时而异。职业价值观是指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在职业选择方面的具体体现,也就是指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职业目标的追求与向往。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和评价及具体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体现了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大学生是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研究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
1.职业选择自主性增强,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
职业选择的自主性是指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进行自我判断、自我决策能力的大小。大多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比较理性,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实行的是国家统一分配制度,就业和升入大学必然地联系起来。升入大学意味着拥有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就业问题带有某种自然性、先定性,个人无需也不能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但自从大学生就业制度由统包统分过渡到“双向选择”阶段,人们的传统就业价值观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职业的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和个人的兴趣爱好等综合价值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
2.急功近利,缺乏决心和毅力
一些大学生刚踏进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就过分关注个人利益,对收入、待遇和福利的追求等表现出一种狂热,当短期内无法实现自己的目标后变得焦躁不安,或迷茫或失落,以致于在实际工作中无法潜心学习、踏实地从基层做起,无法顺利融入组织环境中去,距离预期的目标越来越远。虽然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但由于存在功利性的价值取向,又缺乏决心和坚持的勇气,缺少实际经验,容易导致在任何岗位上“浅尝辙止”,容易失败。
3.缺乏自我评估,导致职业选择的盲目性
人是职业活动的主体,社会上可供选择的职业很多,但这种选择不能草率决定,要考虑自己的能力素质等是否能胜任,自己是否喜欢,等等。有效的规划和求职系统应该是知己、知彼、抉择和匹配,然而在现实中,一些大学生缺乏对自我解剖的意识和勇气,忽略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分析和评估,无法准确把握自己,也无法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导致在面对复杂的就业市场时出现“病急乱投医”、“饥不择食”或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等现象。
二、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1.加强职业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个体在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对自己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种类、工作待遇等及事业上获取成就的追求和向往,它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巩固学生选择专业的坚定性,激励学生自觉地勤奋学习,实现成才目标。
2.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确立最佳职业发展目标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与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观、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和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并且能综合时代特点和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发展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规划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当前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职业状况以及对职业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发展前途的思考去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往往忽略了子女的个体特性和职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有相当一大部分大学生在无法得到家庭和社会关系支持的情况下“被动”选择随大流,在不了解社会、不了解自我的情况下完全依赖“运气”,在职业选择和目标确定上比较盲目。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一方面是帮助大学生认识职业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地位,认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了解工作环境的组织特点,明确每个人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和重视。另一方面是帮助大学生积极客观地进行自我解剖,认真分析自身优劣势,肯定自己价值的同时挖掘潜能、改正缺点、弥补不足,努力培养职业意识和发展意识,坚定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抉择时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并为之付出行动,自信地面对未来。
3.加强职业观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提高目标岗位价值认同度,促进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职业观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理想和目标、学习目的和态度、择业标准和心态、从业道德和修养,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精英职业观”在我国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目前仍有广泛的社会市场。一些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地为自己制定了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但是在实际的择业、从业过程中却存在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急功近利等现象,在个人期望无法马上得到兑现的时候便选择逃避退缩,意志薄弱的或许就丧失再次选择或调整选择的勇气,所谓的规划和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家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摈弃职业有高低贵贱的错误成见,帮助我们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择业观。如高职院校培养的大学生主要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对高职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能帮助学生认识高职教育的独特意义和职业的独特价值,提高对自己所学专业相对应的目标职业和目标岗位的价值认同度,从而树立“职业人”的人生定位和价值追求,积极预测未来所从事职业的需求和特点,锻炼良好的身心素质,以便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发展目标。
三、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1.以思想道德教育为着力点,确立科学的职业理想
马克思认为“我们在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善。不能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斗争。一方必须消灭另一方,人类的天性生成是这样: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这就意味着社会需要既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动力和源泉,又为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
现在一些大学生不愿吃苦不谈奉献,一味关注高收入高福利的就业岗位,只在乎个人利益不顾集体利益得失,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失民心”而无法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终还是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使之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保持较高的理想境界和清醒头脑。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职业观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诚实守信、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等良好的从业品质,并能在职业实践中有所领悟,进而满足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
2.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切入点,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让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深入基层,为社会服务,从而不断走向成熟。通过社会实践,锻炼大学生的意志,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认识自身存在的价值,从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习的热情,将社会的需求内化为大学生个体的需要,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指导生活实践。
3.日常管理与培养目标相结合,强化职业价值观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坚持遵守校纪校规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我们的管理结合起来,做到管理育人。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教育要求我们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爱岗奉献、职业意识、创业能力、服务惫识。大学生在求学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度过,日常行为要求贯穿整个大学时光,因此,在各种制度细则的制定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如何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熏陶和培养,促进养成教育,在“习惯”中培养职业人所需具备的各种品质。比如,把与职业素养相关联的行为准则纳入各种考核和评定指标中,把抽象要求具体化,使学生从被动执行升华到自觉要求,使思想提高与行为养成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雷康敏.论大学生职业观教育[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09(04).
[2]薛晓娟.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 2009(18).
[3]王健.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变化与教育引导[J]. 高教论坛, 2008(02).
[4]徐东芸.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0(24).
作者简介:陈文霞(1979—),女,浙江湖州人,大学本科,现供职于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国贸分院学工办,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