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语文教学的课程改革和自主学习

来源 :飞·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s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目前广大教师已经熟悉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我们也同时看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浮于表面。比如,很多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很多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匆匆收场,学生缺少潜心阅读课文的机会,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肤浅。
  学生的自主学习浮于表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教师方面找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教师担心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影响了教学进度,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其次,教师忽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在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没有对其进行引导。
  教师和学生是构成教学的主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起主导作用,教应为学服务。然而在目前很多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没有足够的个体学习自由,没有潜心领会语言文字的时间,被老师的问题所牵引,被动地围绕老师团团转。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发扬全体学生主动精神,自主意识。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读书为主”。授课前先让学生读书自学,提出疑难困惑。?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教学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就能减少,针对性,实效性增强。这样,问题由学生提出,在老师的调控下进行的教学,就可以使教学动机和学习动机得以统一,确保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真正有效地为学服务。
  让学生自主学习,可引发深入学习的动机,发展思维,增强学习的爱好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爱好愈浓,留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让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读书习惯,习惯是人才素质的标志。良好的习惯让人受益终身。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读书习惯。“边读边想”是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也是阅读的一种好方法。要求和激励学生质疑,可促使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脑子转起来,思维活起来。“学而不思则罔”,要发现问题,就必须一边读一边想,一边领会一边揣摩。否则读了之后,脑子里只有一片空白,发现不了问题。只有做到了边读边思,读后才有获。此外,让学生质疑问难,还可培养学生抠词抠句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较推敲的良好读书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成阅读能力。
  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我认为当前教师应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加强自主学习的指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绝对不能因为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当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爱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速度。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学会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教师要做到一般性指导和针对性指导相结合,平时注重一般性指导,学习某一篇课文时注重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还要做到全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和自主学习之后面向全班进行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二、要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感悟、体验、探究,讲求自主学习的效果,千万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那种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的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切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而不是让学生为教师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服务。
其他文献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合作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切实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激情”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励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因而,不管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需要动力,而动力来自学生对知识的兴趣,渴望和追求,来自教师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致力于民主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强化师生互动,激发师生思维共振、情感共鸣,努力营造一种开放、和谐、宽松的教育教学氛围,从而构建和谐的中学地理课堂。  一、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的地理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学习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
一、课外培养学生学史兴趣的方法  1.明确学史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中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有十几门,每门课都有丰富的内容。特别是历史这门课,学生们不仅要接触大量的时间、人物、事件,而且难写难背,枯燥无味,于是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进而失去学习信心。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从学习历史的目的上去引导,让学生认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如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的理解,让学生懂得以后如果再有此类危机
本文选择不同小麦品种北移一号、8066、苏引10号、鲁麦22号、晋春9号等,分析了其由于低温引起的生育差异、产量差异以及通过相对电导度、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渗透势等反映的生理变化的差异,并探讨了不同类型品种春化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幼苗期低温不利于幼苗的器官建成、营养体生长,但有利于抗寒性的形成与春化过程的通过。灌浆期的相对低温有利于形成较高的千粒重。低温使可溶性糖、脯氨...
摘 要:爱,是教育的前提,是教师的职责。教师只有真心去爱每个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支持,甚至是学生爱的回报。这个回报不仅是学生对教师的爱,还有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对他人的爱。教师爱学生,首先就应该尊重学生。  关键词:师爱 尊重 教育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天才;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陶行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因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倡导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尝试成功、探索与发现的
期刊
品德与社会课是从小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重要课程,是实施中小学德育的重要途径。重视这门课程,并教好这门课,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教育实践表明,要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教育实效,必须让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处理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系:  在正确把握“课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