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也就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奖励,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起信心。但评价是一把“双刃剑”,他既能发挥积极的作用,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作用,为了化解这些消极作用,使评价收到积极的作用,就必须有正确的评价方法,注意评价的操作艺术。
一、评价的重点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達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二、评价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端正评价思想,是评价取得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要认识到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是为了整学生、训学生、罚学生,而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创造出适合儿童的教育,使之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平等与民主的需要,以及终身教育的需要。它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需要,力求帮助发现,选择和形成可能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
2.评价要公正,就是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实是求是,用客观,理智的态度去分析,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教师的个人感情和定势思维而造成评价失真。只有评价是客观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忽视。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还更在于评出自信,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激励效应。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肯定其学习成果和进步,则可以强化正确的目标行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感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动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面评价,有时可抑制错误的行为,但有时使用的不恰当,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会不喜欢这门学科。因此,在评价时评价的是“事”,而不是其中的“人”,是对学生的某一行为某一思想进行评价。
4.信息的反馈越及时,反馈的效果就越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把学习中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能帮助他们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当然,这种评价对教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教师自身没有课堂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是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果断、迅速、恰当、合理的评价的,因而会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要讲究实效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5.《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裁决的对象。有时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及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们认为,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一员,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还给学生。所以,在学习评价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促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评价也是一门艺术,他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整体素质。好的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提高评价的能力,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
一、评价的重点
1.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主要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它表现为:(1)最佳注意状态:注意集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注意稳定。(2)最佳认知状态:感知清晰、观察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牢固、大脑处于最佳兴奋状态。(3)最佳情感状态:态度认真、学习热情、兴趣浓厚、充满活力、生动活泼。(4)最佳意志状态:动机强烈、求知好问、主动积极、克服困难、能自制、有毅力。
2.学生投入学习的程度。主要评价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留有的思维空间是否能引起学生的认知需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腊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继续学习的动机等方面将变得十分接近。造成学生个别差异的三个变量是:学生已有经验和能力的程度,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教师的教学适应于学生的程度。”它表现为:任何一个学生在所处的情况下发挥最大的潜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帮助,達到同等的学习目标。
3.学生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间。主要测评学生在学习活动里自学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水平。包括:独立阅读数学教材和用已有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发散与聚合思维统一体,直觉与分析的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
4.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哪里找、怎么学、有什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5.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数学,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
学生对数学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上尽可能减少教师的规定行为,只要学生是围绕学习的言行,教师都必须给予鼓励;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学习个性,加以引导和发展,避免学习过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并儿童化,克服单调枯燥。调查数据表明,小学生从喜欢某位教师到喜欢这位教师所教学科,进而在课堂上表现出最佳心理状态。
二、评价的方法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端正评价思想,是评价取得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要认识到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不是为了整学生、训学生、罚学生,而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创造出适合儿童的教育,使之适应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平等与民主的需要,以及终身教育的需要。它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的需要,力求帮助发现,选择和形成可能的有效的教育方式,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形成一种适合每个学生的教学。
2.评价要公正,就是要求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时,一定要以客观的事实为依据,尊重事实,实是求是,用客观,理智的态度去分析,做到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教师的个人感情和定势思维而造成评价失真。只有评价是客观的,科学的,符合实际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对情感、态度、价值观比较忽视。评价,不仅在于评价对知识理解是否正确,还更在于评出自信,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产生激励效应。有研究资料表明:一般学生只需发挥其自身能力的20%-30%,即能完成正常的学习任务。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其能力可发挥至80%-90%。由此可见,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肯定其学习成果和进步,则可以强化正确的目标行为,会使他们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并感到成功后的喜悦,从而唤起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发学生向更高的目标努力的动机,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反面评价,有时可抑制错误的行为,但有时使用的不恰当,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甚者会不喜欢这门学科。因此,在评价时评价的是“事”,而不是其中的“人”,是对学生的某一行为某一思想进行评价。
4.信息的反馈越及时,反馈的效果就越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评价,把学习中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能帮助他们形成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理。当然,这种评价对教师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教师自身没有课堂的驾驭能力、应变能力,是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果断、迅速、恰当、合理的评价的,因而会影响学习效果。另外,不能为了评价而评价,评价要讲究实效性,评价的目的在于引导,通过评价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5.《标准》指出:“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到,课堂教学往往是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教师是主体,学生是被动地接受裁决的对象。有时不适当的评价,往往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尊心及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入,我们认为,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一员,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全部交还给学生。所以,在学习评价中,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充分认识自我,促使他们的个性和特长得到最有效的张扬。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同时评价也是一门艺术,他能从一个侧面反映教师的整体素质。好的评价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使教学活动有序和谐,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深入分析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提高评价的能力,真正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