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词汇作为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汉语中有相当数量的近义词,由于在词义和用法上“大同小异”,这些近义词在汉语学习中不仅成为了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基于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将针对对外汉语教师在近义词辨析时出现的问题,提出近义词之间所体现的主要区别,并结合这些区别,尝试提出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辨析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词汇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近义词的学习与辨析一直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留学生对于汉语中数量众多的近义词,往往不知所措或张冠李戴。近义词辨析不仅对留学生来说是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门槛,也令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头疼不已。虽然目前学界对于近义词的定义尚无明确定论,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不仅指在汉语词汇系统中词义相近的的词语,还指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容易混淆的词语。虽然专门的近义词辨析在学生达到中级水平时才开始成为词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近义词辨析往往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对于近义词辨析这一重难点,汉语教师大多有自己认为适用的方法,这里仅结合具体实例,对近义词辨析进行简单论述。
一、近义词间的主要区别
近义词间的主要区别主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语义、语用。再加以细分,语义可分为基本意义和色彩意义;语用可分为词性、搭配、语法功能和特殊用法。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语义区别
从语义方面来看,有些近义词的基本意义就存在差异,具体变现为:
首先,语义侧重不同,如“答复”和“回答”,“答复”侧重于做出表态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政府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而“回答”侧重于说明和解释,如“老师对你的回答很满意”。其次,语义轻重不同,如“爱”和“热爱”,“热爱”语义重于“爱”,如“我爱吃水果”,“我热爱我的祖国”。再次,范围大小不同,如“边境”和“边疆”,“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地理上范围小,“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地理上的范围比“边境大”。
近义词在色彩意义上的差别主要有感情色彩的差别和语体色彩的差别,如:“爱好”和“嗜好”,“爱好”是一种正常的“喜爱”,常偏褒义,如,“在学生时代,我们应当养成爱好文学的好习惯。”,而“嗜好”是一种特殊的“喜好”,常有贬义色彩,如,“他嗜好赌博,几百万的家底都被他输光了。”因此,在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会造出如“我就是嗜好雪碧,其他饮料我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句子。在此句中,对雪碧的喜爱是一种正常的喜爱,并不带有贬义色彩,因此不能用“嗜好”。这里的“嗜好”和“爱好”的主要区别即是感情色彩上的区别。此外,近义词间还存在语体色彩的差异,如“父亲”主要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口语,而“爸爸”则主要运用于口语。
(二)语用区别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近义词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词性、搭配、语法功能和特殊用法。有些近义词在词性上就存在差异,如“合适”和“适合”,“合适”是形容词,因此不能说“这件衣服很合适我”,应换用为“适合”,“适合”是形容词,所以不能说,“这个花瓶放在这儿正适合”应换用为“合适”。
从搭配来看,有些词的搭配范围大,有些词的搭配范围小,有些词只能与特定的词语或语法项目相搭配,如“大概”和“大约”,“大概”主要是对于情况的猜测,如“我想他大概不会来了”,而“大约”则多用于对数量的估计,如“这条鱼大约七斤”。有时近义词的搭配还收到汉语韵律的影响,如“种”、“植”和“种植”在词义上差异不大,但由于汉语韵律的原因,我们往往习惯将双音节词与双音节词连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说“种树”或“植树”,却不能说“种植树”,而应当说“种植树木”。
最后,近义词在语法功能上也存在差异,如“疾苦”和“困苦”,“疾苦”在句中往往只作宾语,如,“皇帝爷怎知民间疾苦”,而“困苦”不仅可以作宾语还可以作主语和定语,如“困苦难耐”,“困苦的境遇”。除了在做句子成分时存在差异,有些近义词还在使用的句型句式上存在差异,如“一直”和“从来”,两词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持续的动作或状态,但“一直”既可用在肯定句也可用在否定句中,而“从来”多用在否定句中,如:“他这个人,一直(从来×)很能干”和“他这个人虽然很能干,但一直(从来√)没被领导重视”。
有些近义词之间存在着只有其中一词才有的特殊用法,这些特殊用法也能够成为近义词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如:“干净”和“纯净”,“干净”有一些“纯净”没有的特殊用法,如“干净”可以重叠为AABB型或ABAB型,即“干干净净”和“干净干净”,这是“纯净”不具有的用法。
以上讲到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近义词辨析的主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说的近义词的主要差异,往往不会单独出现,也就是说一组近义词中,基本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差别,这样也就给我们辨析近义词造成了很多困难。下面就对近义词辨析的主要方法做简单论述。
二、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专门的近义词辨析的时间环节,因此近义词辨析常常是渗透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或是为学生讲解重难点时涉及,或是帮助学生课上课下答疑时涉及,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学生“临时起意”向老师提出问题。因此,留给汉语教师思考的时间很短,所以很容易造成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局面。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除了应该积极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外,还应当掌握快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面对近义词,如果一时不知如何分析,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试图找到近义词间的主要差别:
(一)区别语素法
如果一对近义词有相同的语素,那么其主要区别则可能在于两词的不同语素所带来的语义侧重的区别,如“监督”和“监视”,从不同语素“督”和“视”中可以看出,“监督”侧重于督促、检查,而“监视”侧重于观察、注视,语义侧重不同。再如:“忽略”和“忽视”,从“略”和“视”中,我们可以推测,“忽略”侧重有所遗漏,而“忽视”侧重不重视,因此当留学生造出如“妈妈整天忙工作,忽略了我的健康”,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妈妈是由于过于重视工作,因而没有重视我的健康,并非是主动遗漏了对我身體的照顾。所以,本句应当改成“妈妈整天忙工作,忽视了我的健康”。 (二)造句分析法
通过对句子和语料的分析,来体会近义词之间在搭配、色彩、语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如“铲除”和“清除”,根据语素如一时无法判断,我们可以通过造句分析来找到它们的差别,首先用“铲除”造句,“只有铲除封建专制的束缚,中华民族还能彻底站起来”,再用“清除”造句,“只有把湖里的淤泥清除干净,水体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两个例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铲除”和“清除”的主要区别在于语义侧重和搭配:“铲除”强调“铲”,侧重于费力气,从根本上消除难以消除的事物,多用于抽象事物;而“清除”强调“清”,侧重清理,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因此,留学生如果造出如:“马路上的雪要立刻铲除”这样的句子,教师就应当知道“铲除”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换做“清除”较为合适。
(三)词语替换法
当我们难以察觉到近义词的区别时,近义词的“同”往往是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利用“词语替换法”,将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换成它的近义词,然后通过句子来判断两词的区别,如:“滿意”和“满足”,我们先用“满意”造句:“我对你这样的做法很不满意。”,然后将“满意”换为“满足”,此时句子便出现了表意不清的情况。据此分析可知,“满意”是主体对客体的表现、成绩等的态度,而“满足”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实现。为了全面了解“满意”和“满足”的区别,我们再用“满足”造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将“满足”换为“满意”,我们同样也发现此时句子变得生硬别扭,由此我们除了知道了两词在语义上的差别,也发现了“满足”区别于“满意”的特殊用法,即“满足于......”,这是“满意”所不具备的。所以,当我们看到留学生造出类似:“他太不讲理,不能满意他的要求。”这样的句子是,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满足”和“满意”的区别,讲解给学生,并将偏误句修改为“他太不讲理,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四)设置语境法
对于有些近义词之间不存在相同语素,造单句时语义差别不大,相互替换时也没有明显区别时,我们可以为近义词设置一个上下文的情境。如“偷偷”和“悄悄”都有暗中做某事,不想让人发觉之意。如果我们用两词分别造出简单的句子,如:“他偷偷地走了”,“他悄悄地走了”,这样就很难看出两词的区别,但如果我们为两句设置一个上下文情境,如“见警官睡得很深,他偷偷地走了”,“为了不影响同学们自习,他悄悄地走了”,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偷偷”侧重于害怕、趁人不备地做某事,而“悄悄”则侧重于担心打扰别人,所以动作轻,声音小地做某事。
与近义词的差异多样性一样,近义词的辨析方法也不能单独使用,而是应该结合起来,找到近义词之间的根本区别,进而更好地解释给留学生。
三、近义词的教学原则
针对近义词辨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遵守以下教学原则:
(一)求同存异,突出重点
在为留学生进行近义词辨析时,应当将重点放在近义词间的差异上,通过强调近义词的差异来增强留学生的印象,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深入浅出,重在搭配
教师在备课或当堂解决留学生的近义词问题时,应当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简化和浅化成为留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而不是将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如数家珍地一条一条罗列在学生面前。在简化教学语言的时候,可以重点教给学生近义词在搭配方面的不同,给学生提供最有用,最简洁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三)因材施教,内容精准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侧重,不应一视同仁,面面俱到地为学生辨析同义词。针对初级水平的学生时,教师应当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学生在现阶段能用得到的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如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等,尽量少地涉及难度较大的语言知识;而针对中高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就应当把重点放在搭配上,要让学生知道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应当怎么用,不应该怎么用。面对汉语言专业的本科学生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则应当适当或者详尽地为学生解释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及相关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走上汉语教师的岗位之后也能自主地完成近义词辨析。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除了对于近义词区别的精准把握和重点外,教师还应当通过大量的搭配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重点练习近义词的差异,使学生迅速在练习中掌握和巩固知识。
以上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这一难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针对近义词的差异,辨析方法和教学原则提出了浅显的想法和建议。在真正的教学当中,教师通常都有自己独特而高效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知识,使学生想要继续学习汉语,真心喜欢汉语,爱上中国。
参考文献:
[1]陆方喆.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05):49-56.
[2]于江彦.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近义词课堂教学设计[D].暨南大学,2016.
[3]王淑华,杨仁君.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A].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上)——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1:12.
[4]张传立.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中的同义词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11(03):90-92.
[5]宋一鸣.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0.
[6]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03):106-109.
关键词: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词汇教学
在对外汉语教学当中,近义词的学习与辨析一直是词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留学生对于汉语中数量众多的近义词,往往不知所措或张冠李戴。近义词辨析不仅对留学生来说是学习汉语时的一大门槛,也令汉语教师在教学中头疼不已。虽然目前学界对于近义词的定义尚无明确定论,但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不仅指在汉语词汇系统中词义相近的的词语,还指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容易混淆的词语。虽然专门的近义词辨析在学生达到中级水平时才开始成为词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但近义词辨析往往在不知觉的情况下贯穿对外汉语教学的始终。对于近义词辨析这一重难点,汉语教师大多有自己认为适用的方法,这里仅结合具体实例,对近义词辨析进行简单论述。
一、近义词间的主要区别
近义词间的主要区别主要可分为以下两大类:语义、语用。再加以细分,语义可分为基本意义和色彩意义;语用可分为词性、搭配、语法功能和特殊用法。下面分别进行阐述。
(一)语义区别
从语义方面来看,有些近义词的基本意义就存在差异,具体变现为:
首先,语义侧重不同,如“答复”和“回答”,“答复”侧重于做出表态或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政府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而“回答”侧重于说明和解释,如“老师对你的回答很满意”。其次,语义轻重不同,如“爱”和“热爱”,“热爱”语义重于“爱”,如“我爱吃水果”,“我热爱我的祖国”。再次,范围大小不同,如“边境”和“边疆”,“边境”指靠近边界的地方,地理上范围小,“边疆”指靠近国界的领土,地理上的范围比“边境大”。
近义词在色彩意义上的差别主要有感情色彩的差别和语体色彩的差别,如:“爱好”和“嗜好”,“爱好”是一种正常的“喜爱”,常偏褒义,如,“在学生时代,我们应当养成爱好文学的好习惯。”,而“嗜好”是一种特殊的“喜好”,常有贬义色彩,如,“他嗜好赌博,几百万的家底都被他输光了。”因此,在日常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留学生会造出如“我就是嗜好雪碧,其他饮料我都不感兴趣”这样的句子。在此句中,对雪碧的喜爱是一种正常的喜爱,并不带有贬义色彩,因此不能用“嗜好”。这里的“嗜好”和“爱好”的主要区别即是感情色彩上的区别。此外,近义词间还存在语体色彩的差异,如“父亲”主要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口语,而“爸爸”则主要运用于口语。
(二)语用区别
从语用的角度来看,近义词间的差异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词性、搭配、语法功能和特殊用法。有些近义词在词性上就存在差异,如“合适”和“适合”,“合适”是形容词,因此不能说“这件衣服很合适我”,应换用为“适合”,“适合”是形容词,所以不能说,“这个花瓶放在这儿正适合”应换用为“合适”。
从搭配来看,有些词的搭配范围大,有些词的搭配范围小,有些词只能与特定的词语或语法项目相搭配,如“大概”和“大约”,“大概”主要是对于情况的猜测,如“我想他大概不会来了”,而“大约”则多用于对数量的估计,如“这条鱼大约七斤”。有时近义词的搭配还收到汉语韵律的影响,如“种”、“植”和“种植”在词义上差异不大,但由于汉语韵律的原因,我们往往习惯将双音节词与双音节词连在一起,因此,我们可以说“种树”或“植树”,却不能说“种植树”,而应当说“种植树木”。
最后,近义词在语法功能上也存在差异,如“疾苦”和“困苦”,“疾苦”在句中往往只作宾语,如,“皇帝爷怎知民间疾苦”,而“困苦”不仅可以作宾语还可以作主语和定语,如“困苦难耐”,“困苦的境遇”。除了在做句子成分时存在差异,有些近义词还在使用的句型句式上存在差异,如“一直”和“从来”,两词都表示从过去到现在持续的动作或状态,但“一直”既可用在肯定句也可用在否定句中,而“从来”多用在否定句中,如:“他这个人,一直(从来×)很能干”和“他这个人虽然很能干,但一直(从来√)没被领导重视”。
有些近义词之间存在着只有其中一词才有的特殊用法,这些特殊用法也能够成为近义词间的主要区别之一,如:“干净”和“纯净”,“干净”有一些“纯净”没有的特殊用法,如“干净”可以重叠为AABB型或ABAB型,即“干干净净”和“干净干净”,这是“纯净”不具有的用法。
以上讲到的近义词的主要区别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进行近义词辨析的主要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所说的近义词的主要差异,往往不会单独出现,也就是说一组近义词中,基本都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差别,这样也就给我们辨析近义词造成了很多困难。下面就对近义词辨析的主要方法做简单论述。
二、近义词的辨析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专门的近义词辨析的时间环节,因此近义词辨析常常是渗透在日常的词汇教学中,或是为学生讲解重难点时涉及,或是帮助学生课上课下答疑时涉及,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学生“临时起意”向老师提出问题。因此,留给汉语教师思考的时间很短,所以很容易造成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的局面。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除了应该积极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外,还应当掌握快速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面对近义词,如果一时不知如何分析,可以用以下方法来试图找到近义词间的主要差别:
(一)区别语素法
如果一对近义词有相同的语素,那么其主要区别则可能在于两词的不同语素所带来的语义侧重的区别,如“监督”和“监视”,从不同语素“督”和“视”中可以看出,“监督”侧重于督促、检查,而“监视”侧重于观察、注视,语义侧重不同。再如:“忽略”和“忽视”,从“略”和“视”中,我们可以推测,“忽略”侧重有所遗漏,而“忽视”侧重不重视,因此当留学生造出如“妈妈整天忙工作,忽略了我的健康”,我们就可以发现,这句话的错误在于,妈妈是由于过于重视工作,因而没有重视我的健康,并非是主动遗漏了对我身體的照顾。所以,本句应当改成“妈妈整天忙工作,忽视了我的健康”。 (二)造句分析法
通过对句子和语料的分析,来体会近义词之间在搭配、色彩、语法功能等方面的差别。如“铲除”和“清除”,根据语素如一时无法判断,我们可以通过造句分析来找到它们的差别,首先用“铲除”造句,“只有铲除封建专制的束缚,中华民族还能彻底站起来”,再用“清除”造句,“只有把湖里的淤泥清除干净,水体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通过分析两个例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铲除”和“清除”的主要区别在于语义侧重和搭配:“铲除”强调“铲”,侧重于费力气,从根本上消除难以消除的事物,多用于抽象事物;而“清除”强调“清”,侧重清理,既可用于具体事物也可用于抽象事物。因此,留学生如果造出如:“马路上的雪要立刻铲除”这样的句子,教师就应当知道“铲除”多用于抽象事物,这里换做“清除”较为合适。
(三)词语替换法
当我们难以察觉到近义词的区别时,近义词的“同”往往是建立在语境的基础上的,我们可以利用“词语替换法”,将一个句子中的某个词语,换成它的近义词,然后通过句子来判断两词的区别,如:“滿意”和“满足”,我们先用“满意”造句:“我对你这样的做法很不满意。”,然后将“满意”换为“满足”,此时句子便出现了表意不清的情况。据此分析可知,“满意”是主体对客体的表现、成绩等的态度,而“满足”是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实现。为了全面了解“满意”和“满足”的区别,我们再用“满足”造句:“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将“满足”换为“满意”,我们同样也发现此时句子变得生硬别扭,由此我们除了知道了两词在语义上的差别,也发现了“满足”区别于“满意”的特殊用法,即“满足于......”,这是“满意”所不具备的。所以,当我们看到留学生造出类似:“他太不讲理,不能满意他的要求。”这样的句子是,我们就能清楚地知道“满足”和“满意”的区别,讲解给学生,并将偏误句修改为“他太不讲理,不能满足他的要求。”
(四)设置语境法
对于有些近义词之间不存在相同语素,造单句时语义差别不大,相互替换时也没有明显区别时,我们可以为近义词设置一个上下文的情境。如“偷偷”和“悄悄”都有暗中做某事,不想让人发觉之意。如果我们用两词分别造出简单的句子,如:“他偷偷地走了”,“他悄悄地走了”,这样就很难看出两词的区别,但如果我们为两句设置一个上下文情境,如“见警官睡得很深,他偷偷地走了”,“为了不影响同学们自习,他悄悄地走了”,从这两个句子,我们可以看出,“偷偷”侧重于害怕、趁人不备地做某事,而“悄悄”则侧重于担心打扰别人,所以动作轻,声音小地做某事。
与近义词的差异多样性一样,近义词的辨析方法也不能单独使用,而是应该结合起来,找到近义词之间的根本区别,进而更好地解释给留学生。
三、近义词的教学原则
针对近义词辨析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困难程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应当遵守以下教学原则:
(一)求同存异,突出重点
在为留学生进行近义词辨析时,应当将重点放在近义词间的差异上,通过强调近义词的差异来增强留学生的印象,进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深入浅出,重在搭配
教师在备课或当堂解决留学生的近义词问题时,应当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简化和浅化成为留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语言,而不是将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如数家珍地一条一条罗列在学生面前。在简化教学语言的时候,可以重点教给学生近义词在搭配方面的不同,给学生提供最有用,最简洁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记忆。
(三)因材施教,内容精准
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当考虑学生的汉语水平和专业侧重,不应一视同仁,面面俱到地为学生辨析同义词。针对初级水平的学生时,教师应当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解释学生在现阶段能用得到的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如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等,尽量少地涉及难度较大的语言知识;而针对中高级水平的学生,教师就应当把重点放在搭配上,要让学生知道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应当怎么用,不应该怎么用。面对汉语言专业的本科学生及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教师则应当适当或者详尽地为学生解释近义词之间的区别,及相关的语法知识,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在走上汉语教师的岗位之后也能自主地完成近义词辨析。
(四)精讲多练,加深印象
除了对于近义词区别的精准把握和重点外,教师还应当通过大量的搭配练习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重点练习近义词的差异,使学生迅速在练习中掌握和巩固知识。
以上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这一难点进行了简单阐述。针对近义词的差异,辨析方法和教学原则提出了浅显的想法和建议。在真正的教学当中,教师通常都有自己独特而高效的教学方法。所谓教无定法,教师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中真正帮助学生掌握汉语知识,使学生想要继续学习汉语,真心喜欢汉语,爱上中国。
参考文献:
[1]陆方喆.基于语料库的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05):49-56.
[2]于江彦.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近义词课堂教学设计[D].暨南大学,2016.
[3]王淑华,杨仁君.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A].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传播与国际汉语教学研究(上)——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2011:12.
[4]张传立.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中的同义词问题[J].大理学院学报,2011(03):90-92.
[5]宋一鸣.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策略研究[D].云南大学,2010.
[6]敖桂华.对外汉语近义词辨析教学对策[J].汉语学习,2008(03):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