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材料】
2008年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在北京隆重开幕。在本届“两会”上,事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节能减排”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在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央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财政投入,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十项措施,以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今后,随着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的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的进一步强化,将会成为检验各级地方干部执政水平的一条“硬杠杠”。
【考点链接】
政治学科: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认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知识。
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历史上对生物能的利用;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及成就;十年全面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危害;现代中国的科技建设及其重大作用;三次工业革命与能源的开发;美国新经济的出现;赫鲁晓夫改革及其“玉米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知识。
地理学科: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的能源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循环经济等知识。
【高考热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能源和环境问题发表演讲时指出:能源问题关系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并强调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重视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实现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又称能源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支撑着这个时代的资源就是古代的阳光,或者更直白地说,是化石燃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世纪,与蒸汽时代首要的能源来源相比,石油和天然气变得日益重要。即便如此,煤炭的消费仍在继续增长。如今,能源问题异常紧迫,化石燃料来源枯竭正在逐渐逼近,石油价格普遍上扬,化石燃料残余物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也让人忧心忡忡。这种种迹象说明新的能源革命已成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材料三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石油工业,我国石油工业得到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7.1%,1957年达146万吨。二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区域勘探,1960年原油产量增至520万吨。至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131.5万吨,原油和原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历史。
材料四 2008年是我国兑现“绿色奥运”承诺的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业,扩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以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清洁能源”是指什么?从地理角度归纳胡锦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及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在“二五”计划和十年探索期间我国落后的石油工业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和平利用原子能为人类造福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我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实施的两大战略是什么?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清洁能源就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能源。原因: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抑制全球大气变化,特别是全球大气变暖;涉及对能源安全问题和国际和平问题。
(2)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煤的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木材使用呈现下降趋势;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发展与改进,推动了石油的开采与使用,石油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3)成就:大庆、大港和胜利三大油田建立起来,我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举措:先后兴建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4)战略: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①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③节约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④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
2008年3月3日和5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和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在北京隆重开幕。在本届“两会”上,事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节能减排”再次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在人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代表中央政府所作的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将大幅增加节能减排财政投入,并提出了节能减排的十项措施,以加大攻坚力度,力求取得更大成效。今后,随着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奖惩机制的完善,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的进一步强化,将会成为检验各级地方干部执政水平的一条“硬杠杠”。
【考点链接】
政治学科: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价值规律办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国家宏观调控职能;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影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于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的认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等知识。
历史学科:中国古代历史上对生物能的利用;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及成就;十年全面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及其危害;现代中国的科技建设及其重大作用;三次工业革命与能源的开发;美国新经济的出现;赫鲁晓夫改革及其“玉米运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知识。
地理学科:世界和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资源与生态问题的表现、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中国的能源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我国风能、太阳能资源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循环经济等知识。
【高考热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14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就能源和环境问题发表演讲时指出:能源问题关系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维护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并强调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们应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重视环保技术研发应用,实现经济与能源、环境协调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初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又称能源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一个新时代。支撑着这个时代的资源就是古代的阳光,或者更直白地说,是化石燃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到20世纪,与蒸汽时代首要的能源来源相比,石油和天然气变得日益重要。即便如此,煤炭的消费仍在继续增长。如今,能源问题异常紧迫,化石燃料来源枯竭正在逐渐逼近,石油价格普遍上扬,化石燃料残余物排放引发的温室效应也让人忧心忡忡。这种种迹象说明新的能源革命已成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材料三 旧中国石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1949年原油产量只有12万吨,石油消费基本依靠进口。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石油工业,我国石油工业得到发展。一五计划期间,原油产量平均每年递增27.1%,1957年达146万吨。二五计划期间,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几个大盆地进行区域勘探,1960年原油产量增至520万吨。至1965年我国原油产量达1131.5万吨,原油和原油产品全部自给,结束了我国依赖“洋油”的历史。
材料四 2008年是我国兑现“绿色奥运”承诺的一年,也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此,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实施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和示范工程,大力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和环保业,扩大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核能等新能源的产业化规模,以加快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清洁能源”是指什么?从地理角度归纳胡锦涛倡导使用清洁能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及前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分别说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在“二五”计划和十年探索期间我国落后的石油工业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和平利用原子能为人类造福的主要举措是什么?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我国为建设节约型社会而实施的两大战略是什么?请运用经济常识的有关知识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1)清洁能源就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能源。原因:减轻环境污染和保护人类健康;抑制全球大气变化,特别是全球大气变暖;涉及对能源安全问题和国际和平问题。
(2)19世纪中期,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推动了煤的开采和使用,煤的使用率呈现上升趋势,木材使用呈现下降趋势;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的发展与改进,推动了石油的开采与使用,石油的使用呈现上升趋势。
(3)成就:大庆、大港和胜利三大油田建立起来,我国石油基本实现自给。举措:先后兴建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4)战略: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①资源具有稀缺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资源供给不足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③节约能源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新兴工业化道路。④我国资源对外依存度高,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维护我国经济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