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青海湖

来源 :故事家·花开不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hz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去过的地方里,没有一处能像青海湖那样,让我离开以后心心念念,以至于产生一种想要在那里扎根的冲动。
  本来把青海纳入行程我是不太情愿的。我西北之行的初衷只是想沿着河西走廊一直往西,看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突然南下离祁连山越来越远,我心里还有些许别扭。而我那时候不知将有一场难忘的邂逅。
  青海湖是突然出现在眼前的。
  车在公路上疾驰着,我望着窗外像是永恒的草原和白云,渐渐地心不在焉。突然,一片漂亮的蓝色闪现于白绿之间,静静地嵌在草原上——那是一片水域,它有完美的色彩饱和度,蓝得干净纯粹,比作蓝宝石蓝水晶都仿佛玷污了它的灵气。那色彩使我心中一惊,一时贪恋美色,竟移不开眼。
  司机师傅说那就是青海湖。它就这样猛然间赤裸裸地闯进了我的眼里。
  车在湖边停了下来,我们一行4人迫不及待地要去触摸那片蓝色。
  湖上正起风,吹着浪“哗哗”地往沙滩上拍,把岸边的沙子淘洗得干干净净。天气晴朗,放眼远处,日光洒在湖面上,零零碎碎,星星点点,闪着金光。那些光随波跳跃着,在湖面上交融碰撞,我仿佛听见清脆的丁零零声。
  别了,这令人贪恋的美丽。那天晚上,我们住在黑马河的一家青旅里。
  在青旅的餐厅吃过晚饭,付账时却见老板正在一边聊得高兴,丝毫没注意到我们。直到有人提醒了他,他才走过来和我们开玩笑道:“没人收钱就走呗,出了门,哪有人认识你们?”他说话一口京味儿,引起了我的猜测:难道老板也曾经是个旅客,来这里把情怀变成了现实?
  吃完晚饭已经快11点了,我还撺掇同伴们出门看高原的星星。刚掀开门帘,一股冷风就扑面而来,我庆幸自己穿了长衫长裤,又暗悔攻略还是做得不到位,实在应该带件大衣来的。我掏出手机看了看实时气温:7度。这是盛夏7月啊!我们走出去没多远,又缩成一团掉头回去,来时对大厅里出租军大衣和烧得旺旺的炉子大惊小怪,这时几个人挤在炉子前的沙发上瑟瑟发抖时,才自嘲真是见识浅薄。
  青旅里养了一只小奶猫,我们一边烤火一边逗猫。这只猫儿调皮且脾气大,老板想哄它喝酸奶吃晚饭,它却玩着我的衣带兴趣正浓。灯光暖黄,炉火烘得人手心热热的,我看着老板锲而不舍地唤着猫,突然觉得暖心又可爱,猫可爱,人也可爱。
  黑马河是青海湖环湖公路的起点,夜宿于此的人,第二天都会早早起床去看湖上日出,然后开始旅程。
  几十人一间屋子的太空舱式青旅里,住客走动时通常都会轻手轻脚保持安静,因此,当我第二天一早被外面来来往往的脚步声吵醒时,便以为大家都收拾好准备去看日出了,慌张之下摸出手机一看,才4点多。“至于起这么早吗?”我心中抱怨一句,感觉睡意再度袭来,便把头埋进被子里,倔强地等闹钟响。
  五点半,闹钟响了。我起床草草收拾一番,匆匆往外走去。高原的清晨,室外气温让我几乎丧失了看日出的勇气,只能无助地裹紧衣服缩着肩膀,跟着人群流动。日出时间是6:20左右,我们在6点找到了一个视野开阔的观景位置。等待是件难熬的事,我不停地看表、摆弄相机,看着天空一点点变亮。
  乌云开始褪色,天空被橘色、金色、柠檬黄渐变晕染,随着一束刺眼的光芒出现,太阳在一瞬间露出了脸。同时,相机的“咔嚓”声包围了我。
  太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上升,“时间的流逝”这句时常挂在嘴边的短语变得具体起来。我们站的位置地势高,便能看到两个太阳——天上一个,湖里一个。不知道为什么,天上的光芒已经晕开,湖里的太阳还是一个金色的小点点。
  告别了黑马河,我们踏上前往西宁的旅程。
  早上10点多,车在湖边一处立着“青海湖”石碑的地方停了下来。水是蓝的,天是蓝的,遥远的天际线处飘着几缕云丝;风还是凉凉的,灼热的阳光却炙烤着我的脖子。湖水已经被晒暖了,我们玩着水,感觉双手能鞠起一捧晶蓝。这时,两位藏族小伙策馬而来,问我们要不要骑马拍照。
  我们面面相觑,想骑又胆小,且怕价格贵。犹犹豫豫地拒绝后,其中一位小哥就走了,而另一位依然执着地想要说服我们。看着他期待的神情和那匹马儿不停晃着的脑袋,我们最终被他的热情打动了,轮流战战兢兢地坐上马背,拍一张僵硬的游客照。
  看着我们在马上紧张兮兮一惊一乍,小哥的脸上露出一丝得意,给我们讲了讲骑马的要领,居然松了绳子站在一边,让我们试试自己骑。我见他对自己的马儿那么信任,紧张的心便放松了些,小心翼翼地伸手摸了摸马的鬃毛,竟然是软绵绵的。他还推荐我们骑马小跑一圈,说可以给我们便宜一些。骑马走几步已经很颠簸了,要跑起来我可实在不敢再尝试,同行的男孩子却跃跃欲试,小哥瞧见便笑道:“男子汉胆子大一点嘛!”这匹马两岁,已经很高大了,我费劲地从马背上下来时,不小心蹭掉了相机盖,那位藏族小哥立刻帮我捡了起来,吹了吹沙子后才递给我。他这一个细微的动作,让我之后每每想起就觉得温暖。
  大概因为时间还早,只有我们一行人,所以小哥让我们拍了很久,甚至大方地让我们牵着马玩。他叮嘱我们,只管拉着缰绳走,不要回头看它,它就会跟着走的。交代完,就把缰绳交给我们,自己去一边休息了,也不管我们要和他的马儿玩多久。
  我心底自是又惊喜又感动,为着一路总是遇见可爱的人。后来在别的攻略里看到说,很多人在这边被坑骗,要大家千万小心。我想,那当然只是极少极少的吧,我对这一路的所遇所见都心存感激。
  车离青海湖越来越远了,我产生了一个新想法:我想在青海湖畔开一个青年旅舍,要大狗做伴,喂牛放羊骑马,养鹰养花,卖酒也卖茶。
其他文献
忘了曾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首小诗:山河远阔/人间烟火/无一是你/无一不是你。当时我便觉得,这首诗写得像极了自己的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一个所谓的冷门专业。听我这样说,是不是突然觉得这个冷门专业也挺有意境呢?所以,关于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故事,且听我慢慢道来。  此“城规”非彼“城规”  我相信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城乡规划算是冷门专业吗?”城乡规划的确不算是冷门专业,但是大多数人所知道
期刊
学乃立身之本  回想起高考的那几年,每天披星戴月,试卷做了一人高,心中的目标亦是比谁都明确——我要读大学,是特别有名的那种。  谁的儿时不曾有过或是被赋予过一个“清北梦”,似乎不圆此梦,最后不管去到哪个大学,都会有将就的意味,心中都会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情绪。如果大学期间,你最终能从这样的情绪,转变为骄傲和值得的心情,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是找到了大学生活的意义所在。  初入燕山大学,我对这里并没有
期刊
我在印有北京理工大学文样的信纸上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下午两三点钟北京的太阳正盛,带着一丝属于夏日的微风,从窗帘的缝隙中洒射下来,暖暖的,让人昏昏欲睡。我想,你们现在在哪里呢?你们会在教室里与文综理综试题奋战不止,整整齐齐地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试卷分析,还是捧着错题本在办公室里请教老师呢?  学在“北理工”  北京理工大学位于首都北京。校本部地处中关村校区,坐拥各大高校资源,北边是中国人民大学,小南
期刊
待看过些许风景,  经历几转聚散,  忽觉得:其实,  向前奔跑,  远比目的地重要。  从梦里醒来,略睁开眼,恍恍惚惚,只见灯光下拿着笔的手,以及手边梅子青的茶杯。不知不觉,又是趴在桌上睡着的一夜。窗外隐隐尚有车驶过的声音,我抬起身,手底下是一张完成过半的画稿,从书堆里摸出手机,茶杯里的咖啡已毫无热气,该是睡了许久。此时已是凌晨2:49。  我轻叹一声,编辑要求8点前交稿。我抿一口冰凉的咖啡,暖
期刊
我是直到高三才关注赵昀的。  班主任突然把他安排成我的同桌,并且一改以往的雷厉风行,再三叮嘱我:“他学习很努力,就是成绩怎么也上不去,你多帮帮他,那孩子,我看着都觉得他太难了。”  我点了点头,心里却没怎么在意。先不说我对赵昀这个人没有什么印象,再说怎么会有人努力了成绩还上不去?学习这件事,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和赵昀成为同桌后的前两周,我们基本没有讲过话。我本来就是个话不多的人,觉得有工夫
期刊
记忆中,我们也曾走在落日余晖下,幻想毕业时的场景。那时的我们,总觉得面对别离不过就是拥抱转身后的恋恋不舍,不过就是挥手作别后留给对方的潇洒背影。如今的當下才明白,毕业不止是告别,还有迎接未来的勇气。  临别前,我将准备许久的礼物拿出来赠给她。带着对她所有的祝福,愿她前程似锦,笑靥如花,愿未来的某刻,我们终将重逢,在一起吟诗弄月,笑谈人生。她再也抑制不住眼角的泪花。所有的云淡风轻在这一刻全部土崩瓦解
期刊
高二分到新班级时,学姐问我的班主任是谁,我回答是老杨。学姐笑着说:“听说他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你很幸运。”但初到一个陌生的班级,令我感到有些不安,我丝毫体会不到自己幸运在哪儿。  分班后的第一天,避免不了和新老师交谈。以前每次和老师谈话的时候,都会让我产生一种压迫感,所以我习惯了低着头,习惯了老师叫错我的名字,也习惯了我的青春波澜不惊。  但老杨不一样。老杨问我:“有想读的大学或专业吗?”他态度之自
期刊
生活得好与不好,自己想要哪一种味道,完全凭自己去选择。面对困境,能改变的只有你自己,而不会是任何人。  由于父母工作调动,我随着他们来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度过我最后一年的高中生涯。当我踏进新学校大门的那一刻,心“怦怦”地跳个不停,像公园一样的学校,多漂亮啊!即便只能待上几个月,也是好的。  开学的第一天,当我兴高采烈地奔进教室时,同学们却像见了外星人一样盯着我看,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穿着不合时宜,大红的衬
期刊
窗外,零星灯火一颗颗点缀在漆黑的夜的幕布上;窗内,一盏盏高悬的白炽灯不知疲惫地照在一个个伏案苦读的身影上。偶尔有晚风飘过教室,调皮地翻乱了书页,一切都像往常一样按照他们原有的轨迹运转着。唯有我,身处这样一片宁静中却始终静不下烦躁的心。  临近高考,我却越来越不在状态,我不停地为自己努力过后不进反退的成绩烦恼,并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迷茫。我能否考上心仪的学校呢?以现在愈来愈不理想的成绩,我只会让自己
期刊
屠呦呦团队正式公布了“青蒿素抗药性”研究的最新进展,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作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的杰出贡献和事迹已被统编三科教材选入,正式走进了中小学生的课堂与生活。今年秋季学期将开始推广的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已确定将屠呦呦2011年的获奖感言及同年发表的论文改编成课文《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此次选录这篇文章,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科學,从屠呦呦的科研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