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七,金鸡叫,牛郎织女会仙桥。人家男女来乞巧,乞得龙丝千万条,拜过七姐乐逍遥。”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七姐节、七姐诞等,而在江门五邑,七夕节有一个充满仙气的名称——慕仙节。
“慕仙”在江门地区的方言里是仰望、期待天上神仙的意思。七夕节的祭拜活动叫“慕仙”。清光绪十九年编纂的《新宁县志》记载:“诸女子于广厅设鹊桥,陈瓜果,焚檀香,蒸巨烛。向空叩礼,曰迎仙。自三更至五更,凡礼拜七次。因仙女凡七也,曰拜仙。女子穿针结彩称乞巧,又叫慕仙。”
“慕仙”的说法已流传数百年,“慕仙”习俗在开平也已有百年的历史。其他地方的七夕活动多在七月初七当天举行,但开平的“慕仙”是在七月初六晚上进行的。七月初六这天,人们从白天就开始准备,买水果、做糖丸、煮糖水。晚饭后,天一黑,家家户户就开始“慕仙”。在庭院、天井或阳台等开阔的地方(如果没有,则在家中的厅里),搬来一张桌子,桌上列七杯茶、七碗糖水,摆一盘菱角,还有七份糖丸、七种水果。茶和糖水要准备七份,也有准备八份的,留一份给牛郎。
供奉过七姐的茶叫“仙女茶”,据说喝了可以变美,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像仙女一样漂亮,所以很乐意喝。供奉糖水,是希望喝了甜蜜蜜的糖水可以解相思之苦。糖水一般用黑凉粉、芝麻糊或是茯苓膏,最常用的是黑凉粉。黑凉粉,一般由自家煮制,以前人们多选用晒干的凉粉草,现在则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凉粉草粉剂。黑凉粉煮法简单,风味清爽,炎炎夏日吃一碗可消暑解渴,十分惬意。
除了茶和糖水,菱角、苹果、蕉和糖丸也是必备的。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煮熟后剥皮食用。“菱”与“灵”谐音,寓意“靈巧聪明”,又因其外形有棱有角,也有“出头出角、出人头地”的寓意。“慕仙”用的菱角,还代表着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的喜鹊。菱角在每年八月前后成熟,七夕正是应季的时候,所以在七夕吃菱角是再合适不过了。供奉的水果有七种,苹果和蕉是必备的。“苹”与“平”谐音,寓意“平安”。至于为什么用蕉,据说习俗流传一直如此,具体原因一时无从得知。不过,香蕉有招财进宝、智慧的寓意,或许是这个原因?至于其他水果,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龙眼、葡萄、火龙果、桃子、李子、猕猴桃等时令水果皆可。有些人家做得全面,不仅准备七种水果,还每种水果都各备七个,但如果是用哈密瓜、柚子等个头较大的水果,一个就足够。唯一不能用的是梨。“梨”和“离”同音,美好的日子当然忌讳离别,人们不希望牛郎织女相会后这么快就分离。用糖丸也是缘于此。糖丸是一种外形像丸子的黄色糍粑,口感香甜软糯,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糖丸可以到市场上买,也可以自制,农村人家普遍会做,有些人除了糖丸外还会准备其他糍粑。糖丸等糍粑吃多少放多少,但至少要有七份。
除了食物,还可以放一些常用的护肤品。据说拜过七姐的护肤品,涂了之后可以使皮肤变白、变漂亮。
斟好茶、摆好果品,就可以上香了。在一旁摆上香炉,点七支香,再烧七份纸宝,进行祭拜。人们对着天空许愿,乞容颜美丽,乞福禄寿,乞一段美好的姻缘。祭拜完成,待七支香燃尽,再续上七支香,就可以与家人坐下来共同享用食物了。
“慕仙”要在初六晚的亥时即十一点前完成,好交接初七的子时。很多人为了不晚睡,天一黑就开始祭拜。传说初七凌晨的水有仙气,可以辟邪、治病。人们会在半夜起来洗澡或接一桶水,希望能沾沾仙气。农村人家会在凌晨到井边或河边挑“七夕水”,用来泡茶、煲粥、煮糖水,据说吃了可以提高免疫力。
“慕仙”的食品要放过夜,初七早上再收拾。如果家里有小孩,初七早上还要带着小孩在家门口“暖福”。“暖福”就是拜神。初六晚上祭拜时许了愿,“暖福”就相当于温习一遍,提醒神仙不要忘记人们前一天晚上许下的愿望。“暖福”要用三盏酒、三双筷子、三支香、三对纸宝、一条猪肉,还要蕉和适量糖丸。拜完后收拾好,“慕仙”就全部完成了,初七这天不再有其他活动。
七夕其实不仅仅是一个乞巧、许愿的日子,更是和家人团聚、联络感情的日子。出嫁的女儿趁着看“慕仙”的机会回娘家与姐妹团聚;远在他乡的亲人则与家人电话联系,互相问候。对小孩子来说,最有趣的莫过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晚睡,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吃。随着时代发展,人口逐步向城市迁移,“慕仙”的习俗日趋简化,现在很多人为“慕仙”准备食品都直接到超市买现成的——盒装饮料、盒装凉粉、包装糕点,省去了泡茶、煮糖水、做糖丸的麻烦。虽然习俗简化了,但亲人们互相关心、互相挂念的那份感情是永远不变的。即使远在他乡不能与家人相聚,人们也不会忘记在这一天吃点瓜果、喝碗糖水。只要回想起儿时与家人一起“慕仙”的场景,想起一同喝过的茶,一起尝过的糖水、糖丸,还有一起吃过的瓜果,心里就会升起无限的温暖。
责任编辑
“慕仙”在江门地区的方言里是仰望、期待天上神仙的意思。七夕节的祭拜活动叫“慕仙”。清光绪十九年编纂的《新宁县志》记载:“诸女子于广厅设鹊桥,陈瓜果,焚檀香,蒸巨烛。向空叩礼,曰迎仙。自三更至五更,凡礼拜七次。因仙女凡七也,曰拜仙。女子穿针结彩称乞巧,又叫慕仙。”
“慕仙”的说法已流传数百年,“慕仙”习俗在开平也已有百年的历史。其他地方的七夕活动多在七月初七当天举行,但开平的“慕仙”是在七月初六晚上进行的。七月初六这天,人们从白天就开始准备,买水果、做糖丸、煮糖水。晚饭后,天一黑,家家户户就开始“慕仙”。在庭院、天井或阳台等开阔的地方(如果没有,则在家中的厅里),搬来一张桌子,桌上列七杯茶、七碗糖水,摆一盘菱角,还有七份糖丸、七种水果。茶和糖水要准备七份,也有准备八份的,留一份给牛郎。
供奉过七姐的茶叫“仙女茶”,据说喝了可以变美,女孩子都希望自己能像仙女一样漂亮,所以很乐意喝。供奉糖水,是希望喝了甜蜜蜜的糖水可以解相思之苦。糖水一般用黑凉粉、芝麻糊或是茯苓膏,最常用的是黑凉粉。黑凉粉,一般由自家煮制,以前人们多选用晒干的凉粉草,现在则可以在市面上买到凉粉草粉剂。黑凉粉煮法简单,风味清爽,炎炎夏日吃一碗可消暑解渴,十分惬意。
除了茶和糖水,菱角、苹果、蕉和糖丸也是必备的。菱角是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煮熟后剥皮食用。“菱”与“灵”谐音,寓意“靈巧聪明”,又因其外形有棱有角,也有“出头出角、出人头地”的寓意。“慕仙”用的菱角,还代表着为牛郎和织女搭桥的喜鹊。菱角在每年八月前后成熟,七夕正是应季的时候,所以在七夕吃菱角是再合适不过了。供奉的水果有七种,苹果和蕉是必备的。“苹”与“平”谐音,寓意“平安”。至于为什么用蕉,据说习俗流传一直如此,具体原因一时无从得知。不过,香蕉有招财进宝、智慧的寓意,或许是这个原因?至于其他水果,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龙眼、葡萄、火龙果、桃子、李子、猕猴桃等时令水果皆可。有些人家做得全面,不仅准备七种水果,还每种水果都各备七个,但如果是用哈密瓜、柚子等个头较大的水果,一个就足够。唯一不能用的是梨。“梨”和“离”同音,美好的日子当然忌讳离别,人们不希望牛郎织女相会后这么快就分离。用糖丸也是缘于此。糖丸是一种外形像丸子的黄色糍粑,口感香甜软糯,寓意“团团圆圆、吉祥如意”。糖丸可以到市场上买,也可以自制,农村人家普遍会做,有些人除了糖丸外还会准备其他糍粑。糖丸等糍粑吃多少放多少,但至少要有七份。
除了食物,还可以放一些常用的护肤品。据说拜过七姐的护肤品,涂了之后可以使皮肤变白、变漂亮。
斟好茶、摆好果品,就可以上香了。在一旁摆上香炉,点七支香,再烧七份纸宝,进行祭拜。人们对着天空许愿,乞容颜美丽,乞福禄寿,乞一段美好的姻缘。祭拜完成,待七支香燃尽,再续上七支香,就可以与家人坐下来共同享用食物了。
“慕仙”要在初六晚的亥时即十一点前完成,好交接初七的子时。很多人为了不晚睡,天一黑就开始祭拜。传说初七凌晨的水有仙气,可以辟邪、治病。人们会在半夜起来洗澡或接一桶水,希望能沾沾仙气。农村人家会在凌晨到井边或河边挑“七夕水”,用来泡茶、煲粥、煮糖水,据说吃了可以提高免疫力。
“慕仙”的食品要放过夜,初七早上再收拾。如果家里有小孩,初七早上还要带着小孩在家门口“暖福”。“暖福”就是拜神。初六晚上祭拜时许了愿,“暖福”就相当于温习一遍,提醒神仙不要忘记人们前一天晚上许下的愿望。“暖福”要用三盏酒、三双筷子、三支香、三对纸宝、一条猪肉,还要蕉和适量糖丸。拜完后收拾好,“慕仙”就全部完成了,初七这天不再有其他活动。
七夕其实不仅仅是一个乞巧、许愿的日子,更是和家人团聚、联络感情的日子。出嫁的女儿趁着看“慕仙”的机会回娘家与姐妹团聚;远在他乡的亲人则与家人电话联系,互相问候。对小孩子来说,最有趣的莫过于可以光明正大地晚睡,还有美味的食物可以吃。随着时代发展,人口逐步向城市迁移,“慕仙”的习俗日趋简化,现在很多人为“慕仙”准备食品都直接到超市买现成的——盒装饮料、盒装凉粉、包装糕点,省去了泡茶、煮糖水、做糖丸的麻烦。虽然习俗简化了,但亲人们互相关心、互相挂念的那份感情是永远不变的。即使远在他乡不能与家人相聚,人们也不会忘记在这一天吃点瓜果、喝碗糖水。只要回想起儿时与家人一起“慕仙”的场景,想起一同喝过的茶,一起尝过的糖水、糖丸,还有一起吃过的瓜果,心里就会升起无限的温暖。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