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漫迷·素质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中的一门文化基础课——语文课,应该说在整个中职学校的学科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是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课程之一,是具有基础工具性质的课程,它既是一门基础课,也是一门工具课” ,“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可近年来,中职语文教育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方面,中职学校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入校成绩较低,文化课基础薄弱;另一方面,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对文化课热情度不高,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学习兴趣,认为文化课可有可无、无足轻重。但从宏观角度来看,语文课是其它学科的基础,而且与普高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即将走入社会,更需要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多年来,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在沿袭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严重脱离了学生实际,在职教事业大发展的今天,改革中职语文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务之急,迫在眉睫。鉴于此,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育中采用“161”语文教改模式。
  1.概述
  “161”教学模式由三大基本框架构成,其中“6”为基本中心教学单元,包括激趣导入、整体感知、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板书小结、双向质疑等环节。两个“1”则相对独立,前一个“1”是课前的个人展示单元,后一个“1”为语文活动课单元。
  2.示例
  2.1 个人展示单元——亮出自我
  通过课前的1~3分钟,以学生上台读名篇佳作,讲成语故事,述哲理寓言,评新闻时事,做即兴演讲等形式进行。中职生由于学习基础差,行为习惯不好,普遍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而且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普通话基础较差,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在校的2~3年时间即将踏入社会成为职业人。因此,让学生进行个人展示,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普通话水平,提高学生的思维、语言组织和应变能力,展示出自我风采,为将来更好的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演讲环节中,每个学生演讲完,下一个学生先对前面学生的演讲从表情、语言、仪态等方面进行评述。同时一次演讲完毕,教师要针对学生的演讲,指出其优势和不足,当然首先将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进行肯定,再对某些不足轻松、诙谐地点评出来,并辅之以示范
  2.2 基本教学单元——锻炼自我(此过程是本教学模式的重点和核心)
  2.2.1 激趣导入: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一个漂亮的开头,就为整堂课奠定了成功的基调。叶圣陶先生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导入,就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教师本着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具体特点,精心设计一小段(三分钟左右)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引,形式上可以灵活多样,如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音乐导入法、视频导入法、名言导入法、悬疑导入法等。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
  2.2.2 整体感知:文章首先是一个整体,因此在教学中应首先引导学生对全文有个整体性的宏观把握。通过对文章的总体性的初步认识与把握,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脉络。此环节教师可进行以下教学内容: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展示、重难音形义过关、文章结构探析、总体大意把握、理清文章思路等。方式上可主要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回答,老师补充明确答案等。答题形式上可有个人、小组、全班齐答等多种不同的回答方式。此环节为下一步进行合作探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
  2.2.3 合作探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作为教育者的极重要任务,是保护青少年心中明快的理智之火,不使它熄灭”。“合作探究”是教改的中心和灵魂所在,也是区别与传统教学的根本。通过合作探究,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使整个课堂充满发现、探究的乐趣。合作探究问题的提出有两种形式:一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出对本课的疑惑,比如现代文中对哪些句子不理解,文言文中哪个词语哪句话读不懂等,这些问题先以小组内部交流消化的方式进行,小组解决不了的由全班共同商议解决;二是在初步整体感知的基础之上,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本组观点,师生共享学习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明确、补充,必要时进一步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深化与延伸。另外,此环节中问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体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题目设置上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多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便于拓展学生思维。本环节的关键词是“互动”,采取小组内部合作的方式,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进行。要注意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切忌不可事无巨细、越俎代庖。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尤为重要,教师的引导、点拨、提升、讲解在任何教学模式下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知识力量、思想深度、人格魅力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
  2.2.4 拓展延伸: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新课程积极倡导“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理念,对教材进行第二次“加工”,即调整教材、补充教材、拓展教材。拓展延伸便是在立足课文的基础上,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突破“课文”的限制,对课文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如:在注重新旧知识的知识迁移;注重由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注重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课文与中职学生实际的联系,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等,使得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学到更多、品味更多、收获更多,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自我,关注他人,关注世态人生、体会人间百味,以达到“功在课内、利在长远”的目的。
  2.2.5 板书小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小结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根据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让学习者尽快回忆,尽快重复感受所学知识,有利于记忆的形成。板书小结环节由学生、老师分别进行,总结本节课学习重点。学生先以小组为单位将小结展示于黑板上,以此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随后也应对文章进行总结性概括,再次点出本课的知识要点,进一步加深学生记忆。小结力求简洁明了、系统概括,重点突出;形式灵活多样,可以作诗、作画、书画并行,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可以以word文档或幻灯片的方式展示。
  2.2.6 双向质疑:质疑是促进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双向质疑”包括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和学生向老师的质疑两个步骤。一是老师向学生的质疑即教师以提问、习题等方式测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对课文中的重点文段、精彩段落进行1~3分钟的限时强化训练;二是学生向老师的质疑是让学生学完本文后针对本文内容和相关观点自主发问,教师答疑,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研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其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活动课单元——提升自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理想的语文课应把课外资源引入课堂,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可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广泛开展语文活动课,构建开放式课堂,语文活动课的形式多样,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学生实际等灵活挑选运用展开活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如:
  3.1 竞赛型。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竞赛可在不同范围、不同场合随时举行,不必拘泥形式的大小。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接龙、格言警句大家背、寓言新编、辩论会、课本剧表演赛等。
  3.2 表演型。课本剧表演、自创寓言故事表演、小品剧表演等。以表演的形式,把冰冷、单调的书本变得鲜活可感,一方面能强化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人文素养。如学习了《项链》、《一碗清汤荞麦面》等课文后,教师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课本剧,不同学生的特质都可以得以展现,学生的写作水平、管理水平、表演才能、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得以不同程度的提高。
  3.3 辩论和讨论型。“辩论出智慧”,在语文活动课上可以常开展一些小型的辩论会和讨论会。议题可以针对课本中的某种观点、时事话题、学生生活等。如学习过《员工守则》一文后,展开“职业人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养”的大讨论。再如结合中职学生实际,展开“先就业还是先择业”的的辩论。
  3.4 文学赏析型。语文是人文性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可以适时开设一些赏析型的活动课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精神。一方面安排学生进行相关文学欣赏,如相关影视剧欣赏、名家名著阅读、名人传记阅读等,学生可以写出报告、进行研究性学习。另一方面教师针对内容,适时对相关部分进行补充、深化和评点。
  3.5 综合型。合型即把竞赛、表演、调查等各种形式融合在一起。如开展“传统节日”、“职场人生”等语文综合活动课。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中职语文“161”教学模式并非是每篇课文都必须使用全部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掌握及实际需要程度灵活选用,顺序也可以随机调整。
  总之,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成为让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锻炼自我、提升自我的引导者。把语文的课堂变成自主探究的“动态”课堂,变成融合社会人生的“大课堂”,变成乐学、尚学、陶冶情操的“美”课堂。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政治素养、健全人格的素养,充实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素质,为专业教学支撑和服务,培养学生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内涵, 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过程”的教学,包括教师的“数学过程”教学和学生的“数学过程”学习。正是在反复尝试这种抽象表示、符号变换、检验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学会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进而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提高“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过程;教学方法;创新能力;培养素质  随着数学素质教育的广泛深入,数学教学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根本变革,注重“数学过程”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尤显其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第一动力,学生如果对英语课堂、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的学习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升起,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视具体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
期刊
很多初中阶段数学成绩不错的学生,在高一数学学习中却成绩平平。甚至急转直下,从而落伍掉队,令人惋惜。由于初、高中的数学学习的种种差异,造成很多学生部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相当多的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甚至不及格,与初中数学的学习形成很大反差,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惧怕心理,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本文根据自己的调查,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供大家参考。  1.学习
期刊
一、合理创设情境,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创设故事性情境,唤起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  2.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即课堂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的学为主体,
期刊
【摘 要】新课程中的学习评价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在物理探究活动中,评价应该更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评价形式主要应为活动表现评价,评价方法多种多样。掌握好评价的时机,能够促进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要注重评价语言的运用,并充分利用评价结果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 物理 探究活动 学习评价   
期刊
【摘 要】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得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让枯燥无味的数学变得“有趣、有味、有惑”。学习数学中简单图形的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有味”。通过发现数学中的和谐美,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有趣”。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关键词】数学美 学习兴趣    正 文: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的核
期刊
艺术展示了人类文明与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艺术所提供的信息,凝聚着先人对世界的认识与思考,使我们能够更加真实和具体地了解我们的过去,憧憬我们的未来;艺术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没有了艺术,我们的生活将黯然失色。  艺术教育将帮助孩子实现拓展艺术想象空间,丰富艺术创造素材,激发艺术创造灵感,学会用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表现生活;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修养,体验人类丰富的情感与思想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实际情况,课前多准备,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使他们能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音乐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关键词】音乐鉴赏 教学方法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赋予音乐鉴赏教学新的任
期刊
如何引导初中新生学习英语,培养其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避免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产生两极分化,是英语教师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笔者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新编教材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及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抓住学生心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初中学生幼稚未脱,对英语有种好奇心理。在课堂上他们往往具有双重心态:
期刊
【摘 要】翻译行为理论是由贾斯特一赫尔兹一曼塔里所提出,她把翻译过程比作一种行为。本文首先介绍了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接着从文本类型的角度.文化差异以及文化对等的角度来分析商务信函的翻译。  【论文关键词】翻译行为理论;商务信函;曼塔里  1翻译行为理论简介  翻译行为理论是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发展的第三阶段,是由德国籍芬兰职业翻译家贾斯特赫尔兹-曼塔里提出的。在曼塔里的理论模式中.翻译被解释为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