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bb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意识是创新的基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师生互动,促进差异化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符合课程改革的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让问题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已被提到教学改革的日程。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们应当而且必须把问题提出的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切入点。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 问题意识 培养策略
  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更没有创新。“问题意识”是指在认识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而产生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对学生掌握知识,思维能力培养等有重大的意义。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充分科学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便更好的为学生学习服务。
  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前提,而且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知识只有围绕问题展现出来,才能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进而才能成为其内在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激发创造动机和创造思维,并提供创造的可能目标破口,进而促进学生投身于创造性活动之中。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在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因此,对于教师来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成了关键。这个激发的过程不单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揭示问题——产生新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才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应从三方面考虑:
  首先:要摆正教师的角色位置。
  传统的观念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定位为书本知识的传播,课堂教学的组织。这就必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要求教学从重学生“学会”向教学生“会学”转变。教师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正如古人所言“授人鱼不如授人渔”。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思维的激活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
  其次: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就必须转变以往传统硬性灌输式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纽带”,以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为依托的先进教育理念。以往传统硬性灌输式的教育观念过分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学习受到很大程度的损害,从而导致低效的学习状况。因此,要改善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状况,就应该形成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独立思考,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能否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作为教学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教学生“学答”,又要教学生“学问”,在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再次:要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生成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发现是创造之源。如运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初中历史教学情况和学生认知特点来“裁剪”和“编辑”各类史料,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空间,更促使学生善思考、肯动脑,起到了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探索动力,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
  2、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一般来说,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已的思想,借助于课本中的材料和插图,经过思考都会产生不同层次的问题,只是大部分学生不愿提出或不敢提出问题。这种学习的心理障碍和能力障碍,不仅需要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要求教师进行正确的导问。这就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源于自己的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表明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学生的提问在一定程度上要优越于教师。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以展开,问题得以显露,学生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也无形中得到提升。
  3、倾听学生的问题,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肤浅或不合逻辑,教师都要耐心倾听。教师要在学生思维的探索性、条理性方面给予指导。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沟通要平等对话,不能挖苦学生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教师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会消除学生难于开口的心里障碍,使他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主动。教师只有认真、平等和学生沟通交流,才能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
  4、加强思维训练,提高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关注用适当的思维技能去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思维技能的培养会促使学生积极的思考,并且能对一些粗浅的认识、联系进行不断的深化,以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水平。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促使学生打破传统的的知识局限,从而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敢于突破常规定型模式把思路指向新的角度。学生主动去查阅资料,请教别人,可以丰富和扩充他们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通过自学也活跃了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种创新。问题一出必然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学习。
  总之,培养学生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问题意识,是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培养问题意识策略的分析和探讨,有利于形成科学的学习与教学模式,促进历史教学更好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选用我国淡水养殖主要品种的鲤鱼作为实验动物,对甲砜霉素(Thiamphnicol,TAP)在其体内的代谢规律及毒性进行研究。实验采用口灌方式,对松浦镜鲤(Songpu mirror carp)进行TAP单次
摘要:考试模式的转变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当前素质教学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对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开卷考试后,如何切实加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我想谈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开卷考试 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  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要学会学习,就有一个掌握学习方法和使用学习策略的问题。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下面简单谈一下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 方法 策略  一、小学生语文的学习方法  做任何事情就要讲方法,方法得当就做得快,做得好。学习也是一样。微观具体的做法叫做学习方法,宏观整体的
摘要: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分层教学形式是一个系统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分层教学的施教实质上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施教方法和内容,保护了差生的学习信心,适应了 不同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不同需要,有效解决了班级授课制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一种训练。通过朗读把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