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而来

来源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xubu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学是一种交往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是可教的,可真正具有发展意义的心理品质与能力只能在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中逐渐养成,如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故我们的教学可打破社会和课堂的界限,让教学从生活而来,把枯燥的知识点融入不同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提升创意意识形态。
  关键词:生活场景 创意思维
  知识包括结构性知识和非结构性知识或经验。结构性知识具有相对稳定的概念和原理,而非结构性知识指在具体情境中形成的与具体情境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结构不稳定的直接经验或个人的生活经历等。非结构性知识、经验在认识事物或人的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的家乡是一个眼镜之乡,杜桥的眼镜城被评为中国四大眼镜城之一。这里的孩子从小就在眼镜堆里长大的,家里人基本都从事相关职业。在设计本课之前,我跟学生交流:“你认为我们的杜桥眼镜还可以进行创意设计吗?”学生很惊讶:“眼镜就长这样,还可以创意设计?”
  所以笔者利用家乡的特色文化,选取了生活中的眼镜作为课堂元素,进行了真实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围绕“从生活而来”,激发学生创作设计的热情,唤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一、“从生活而来”的导入
  尹少淳在《谈美术教育》一书中指出,只有让学生事先知道知识的意义与用途,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而创设生活情境是吸引学生注意良好的导入计策。全体学生起立后,笔者请戴眼镜的同学站立,再轻轻地摘掉眼镜,然后把眼神聚焦到老师身上,学生体验到了看不清的感觉,然后再戴上眼镜。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个小场景,卻折射出了设计的魅力,道出了设计的意义所在。
  随后,笔者与学生一起玩了个轻松的游戏,用生活中的电线,通过折、绕、缠,完成一副不一样的眼镜。“热身运动”完成后,笔者和学生戴上自己刚完成的眼镜架,秀了各种表情包(见图1、图2)。这一环节为后面的设计做了铺垫。
  二、“从生活而来”的场景
  课堂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具体场景。良好的情境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课堂情境可以分为模拟情境和真实情境。模拟情境是虚拟的、模仿现实的,而真实情境是可触的、现实的。笔者把眼镜在生活中真实的“物”“人”“卖”“秀”搬到课堂,学生体会到非一般的感觉。
  场景一:逛眼镜市场
  笔者把眼镜货架搬到课堂现场,数百幅形态各异、颜色绚丽的眼镜闪亮学生的眼,全场兴奋得“哇”地叫了起来,接下来笔者让学生踩着音乐节奏逛眼镜市场。学生们取下心仪的眼镜,仔细看一下眼镜的形,摸一下眼镜的质,戴上去,体验一下眼镜的感(见图3)。
  接下来笔者采访学生:“你选的这副杜桥眼镜最吸引你的是哪里?”学生从眼镜的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回答。
  笔者采访第二个问题:“你对杜桥眼镜的总体印象如何?”学生从亲眼看到真实的物(眼镜)中畅谈自己的真实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在逛“眼镜市场”快乐体验中轻松掌握了眼镜的造型、材质、功能。
  场景二:真实的会长和委托书
  笔者现场播放了一段采访临海市眼镜协会会长的视频,视频里会长给了笔者一份“委托书”(见图6),笔者告诉学生:“我把这份委托书带到了现场,我要找的设计师就是你们!”
  全场一下子兴奋起来,学生设计的欲望被点燃了。笔者认为这就是“应用指向”。“应用”思维的教学突出了现实的需要,促进了实际应用,实现了“课堂学习”与“课外需求”的融合。当学生认为自己的设计是有社会价值的,是有生活需求的时候,他们的设计激情是无法估量的。
  场景三:杜桥人真实的眼镜叫卖
  为了真实还原杜桥人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各地卖眼镜的情景,为了表达杜桥眼镜人那种敢闯敢拼的精神,笔者手握眼镜,脖挂旧式眼镜盘(见图9),在学生中用杜桥方言大声叫卖:“卖眼镜噢,杜桥眼镜质量好,款式好,买副戴戴,包你满意!”
  在亲切的叫卖声中,学生真实感知到杜桥眼镜人的精神,同时也在杜桥眼镜人身上寻到了那份自信,从而找找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自信。
  场景四:杜桥创意眼镜新品发布会走秀活动
  这是个创意实践环节,最先完成设计的十名同学,抢占“最创意设计”席位,这个点的设计中,笔者有意渗透杜桥眼镜人抢占市场先机的精神。紧接着十位设计师戴上自己的创意眼镜,自信地走秀。最后笔者采访学生谈谈设计的亮点。
  收尾时,笔者对学生说:“我把你们刚才在货架上摘取的杜桥眼镜送给你们,你们把自己设计的富有创意的杜桥眼镜送给我,我带回去交给我们的会长。”
  学生不但为得到眼镜而高兴,更为自己的设计有真实的价值而感到自豪。
  三、“从生活而来”的乡土情
  教学目标里重要的一部分是情感与态度,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是一种信念和思想的升华。北大教授钱理群在《认识我们脚下的土地》一文中也指出,我们需要重新正视精神的重要性,更好地找到自己心中的“根”。因此,笔者至始至终以“杜桥眼镜的文化内涵”渗透进整堂课。
  (一)杜桥眼镜历史的渗透
  课堂深入时,笔者声情并茂地配音了一段介绍杜桥和杜桥眼镜的视频,之后表演式地介绍了杜桥眼镜的历史,就是为了传递杜桥眼镜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但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设计师应具备的内驱力。
  (二)杜桥眼镜自主创新的渗透
  当明星代言的帕莎眼镜出场,笔者说:“这个帕莎眼镜,你真的得知道!因为它是我们杜桥眼镜业的龙头老大盈昌眼镜公司自主创立的品牌,它已经成为中国四大畅销品牌之一。”笔者并现场展示广告款的眼镜,和学生一起品味它的设计巧妙之处。
  四、“从生活而来”的节奏   很多时候,一堂课的效果与学生对老师的感觉是密不可分的。这节课的各个环节笔者就善于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一种亲近感。
  笔者设计这节课,目的也让学生在休闲、轻松的节奏中享受知识、体验美的感受。
  首先从轻松玩“做眼镜”游戏中开始,引出课题,再邀请学生逛眼镜市场,由快乐体验过渡到笔者动人地讲解杜桥眼镜历史,听完眼镜的发展史。由笔者打趣式地说出:“接下来,广告时间也精彩!”引出帕莎眼镜,折射杜桥眼镜的创新精神,并由一段视频,把学生带入对杜桥眼镜发展瓶颈的思考,走进创意实践环节,最后是新品发布会走秀活动。课堂充满了强烈的生活气息。
  五、“从生活而来的”创意作品
  在整节课生活化的节奏中,在每个环节的创意实践中,学生意识到原来美就躲在外面的生活中。学生不再为认为眼镜只是一个商品,更是生活中的一件艺术品。笔者选取其中的几件作品和大家分享:
  作品一:《亲情》(见图8)
  李某某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地开眼镜店,一家人相聚的时间很少。所以李某某渴望亲情,她把眼镜架折成一家人手牵手,其乐融融在一起的场景。她说:“戴着这样的眼镜,内心很温暖!”她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到了眼镜的设计中,笔者认为这就是设计的“魂”。
  作品二:《带麦的眼镜》(见图10)
  王某某同学是一个很嗨的阳光男孩,他愛听音乐,也爱旅游,所以他设计的眼镜架的右侧镜脚上隐藏着一根微细的麦克风,镜框的两侧带有微型的音响。在外旅游的时候,眼镜不仅起到遮阳的作用,而且按一下镜脚上的开关,可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麦”几声。这样的眼镜,一旦问世,我想肯定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追捧,笔者当场给了王某某同学一个大大的赞!
  作品三:《“镜”收眼底》(见图11)
  无独有偶,潘某某同学设计的这款眼镜带有微型摄像镜头,出外旅游时有时手里拎着东西,拿出相机或手机拍摄不方便,所以看到美景或美好的人和事,只要轻按镜脚的按钮,就可以随时抓拍,随心所摄。看来,高科技的眼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方便。
  作品四:《鼻梁无负担眼镜设计》(见图12)
  杨某某同学是一个先天性近视患者,所以她饱受眼镜架的压迫。由于长期的挤压,她的鼻梁两侧都有深深的“眼镜鼻头”的印子。上体育课时眼镜也很容易滑落。为了解决这些烦恼,她设计了一个环形的眼镜架,套在头上,鼻梁处没有连接,固定靠耳环处的弧形镜脚圈牢,两个眼镜框的上方线和镜脚连成一根线,可随意弯绕。这个设计真是近视眼患者的福音。
  六、结语
  我们的教学要构筑一种促进学习者主动进行知识与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去尝试理解事物,去探求和建构知识。对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读书”与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而成为主动收集、选择、整合、交流信息与创意实践的过程。而美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实践课堂,在实践创意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汲取生命的内在本质,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和品味,形成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以获得美的享受。
  (杜桥实验中学 浙江台州)
其他文献
曹安琪  大家好,我叫曹安琪。我性格开朗,爱好广泛,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多次参加学校市级比赛且成绩优越。我积极向上,热爱绘画,有上进心,勤于学习,能不断进步,喜欢挑战高难度,且已通过艺术水平等级考试美术七级,一直坚持努力提升自身的绘画水平与综合素质。我是一个很有时间观念的人,能积极认真做好每件事,不怕辛苦不怕累,更不怕挫折,待人真誠,善于沟通、协调,有较强的组织能力与团队精神,希望能在绘画
期刊
《字说古今》是萧山区河上镇大桥中心小学的校本课程,课程针对三四、五六年级开课,以汉字主线,结合古代字体演变的文化脉络和现代生活的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文化素养与自发性兴趣爱好。《字说古今》课程不只是习字课,而是秉承跨学科、本地化和实用性的方向,借由汉字这一交叉学科的文化介质,贯通美术、书法、语文、历史等基础学科,融合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设计,古为今用,让学生从基本的线条、基础的象形为起点,取
期刊
郑 炜 1965年出生于北京,父母为著名雕塑家郑于鹤、沈吉伉俪。自幼随舅公李可染先生学习水墨画。1985年毕业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装潢设计专业。199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李可染画院副院长、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潦草不可恕  郑炜出生在文革前一年,1971年李可染从湖北丹江口干校下放 后调回北京,为北京
期刊
释文: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既又见大涤子画石,或依法皴,或不依法皴,或整或碎,或完或不完。遂取其意,構成石势,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虽学出两家,而笔墨则一气也。  ——郑板桥《题画兰竹石》
期刊
缘起  2021年5月松阳县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大比武,主题为“跨学科美术学习”,全县13位教师参赛其中有6位教师选择浙美版五年级下册《设计<西游记>人物》这课内容,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西游记》人物的造型设计。  众多教师之所以选择本课教材有学生们所熟悉的《西游记》古典文学、连环画、影视作品、特征分明的人物形象等因素,素材可选择性大、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表现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倡导多种新的学习方式,其中重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体验学习;《美术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新课标同样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式和材料。可见,美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赏析、感受、体验,并利用美术工具、材料在尝试创作中获得自信,得到乐趣,拓展思维,提升能力。本案例从美术学科本体及新课程理念出发,依据初二学生的美术学习发
期刊
鐘浩瑜 《你好外星人》
期刊
摘 要: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写字是教学重点。大部分教师多关注“看”与“写”的过程,而忽视“比较”的环节。本文从“增强比较意识”“丰富比较内容”“活化比较标准”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掌握比较之法,让比较环节真正落实在写字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关键词:一年级 写字 比较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一年级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通常按照“看、写、比”的步骤进行教学,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期刊
摘 要:近年来,笔者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其中琉璃工坊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了学校的品牌文化,同时还在育人方面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本文的琉璃工坊的教学探究旨在探索如何转变教学思想、构建育人课程、体验学习新模式,由此引领学生通过系列的琉璃创作活动反映并表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会到的所有与文化资源相关的信息的观点。实践表明,该教学实践在促进学生琉璃技艺提升的同时,也让他
期刊
摘 要:书法课程应有课程的价值担当。课程研究,首先要研究一门课程的价值。课程价值要体现课程的主体价值。书法课堂的教学目标要体现书法课程的价值。简单地说,教学目标是课程价值的载体, 其对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与改革,具有积极的导向,直接影响教学实效。书法课程教学要完成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应有任务,实现书法课程的基本价值。  关键词:书法课程 教学目标 重点表述  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以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