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农村基层发展需求,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fenhao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大喇叭曾经是村民了解政策、接收信息最重要、最权威的渠道。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长江流域防汛救灾等应急事件的发生,让一度沉寂的“村村响”大喇叭回归到人们的生活中。本文以湖南“村村响”在政策宣传、应急指挥、信息播报、灾害预警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出发点,阐释了完善“村村响”工程的必要性,让农村大喇叭再度成为党和国家政策发布、舆论宣传的阵地,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广播“村村响”  大喇叭  应急广播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新中国成立后,广播在农村的地位十分特殊,在电视普及之前,广播可以说是中国农村当之无愧的“第一媒介”,承担着信息传递、宣传教育、社会整合、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①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地区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元,而曾经一度红火的农村大喇叭由于缺少维护、内容不足等原因,逐渐被人们所遗忘。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诸多利好政策出台,不少省份开始全面恢复农村广播网的建设和运行,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即基本上实现各地都能通过扬声器等终端收听到上级和当地县、乡(镇)、村播出的广播节目和本地信息。即便如此,广播“村村响”也面临诸如运维经费欠缺、内容更新不足、工程监管欠佳等问题。如何让广播“村村响”做到物尽其用,使“村村响”工程成为党和政府在广大农村传递政策信息的重要通道、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仍然是一件待完成的任务。
  一、广播“村村响”的优势和作用
  在中国广大农村传统认知中,大喇叭响起来,必有大事、要事、紧迫事。一些偏远的基层农村,大喇叭曾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嘴、基层干部的腿、农民群众的好帮手”。当前,农村地区很多村民用智能手机通过互联网来获取新闻信息,然而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到底哪些是有用的,哪些是真实的,难以判断。“村村响”大喇叭一方面能够满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获得第一手资讯的需求,即使在田里干活也能及时知晓重要信息;另一方面避免了村支两委在各项惠民政策上传下达过程中信息丢失、传达片面等情况,保证了政策信息的权威性和可信性。
  有多次实例证明,即便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村村响”大喇叭在及时传达政令、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抗灾救灾等方面仍然具有独特的作用。
  首先,“村村响”大喇叭传播及时,声响动静大,信息容易引发警觉和关注。村里大喇叭一响,全村都能同时听到,并迅速作出反应。比如汛情期间,湖南各地“村村响”大喇叭应急广播预警功能不仅能够及时预警,疏导群众有序转移,而且有效阻止谣言,避免恐慌情绪的蔓延,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员和财产损失。
  其次,“村村响”覆盖面广,方式灵活,可因村施策,针对村集体组织的相关活动,可以灵活发布信息或者转播相关节目内容,真正做到村村有事“村村响”。
  再次,“村村响”大喇叭成本低廉,维护相对简单,对操作人员、播音人员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即使部分地区村民文化素养不高,也可以驾驭。对村民而言,村支书、主任的方言播音喊话更接地气,更有说服力,也更具可信度。2020年7月,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遭受暴雨,杨柳园社区书记覃振凌晨3点跑进广播室,嘶吼着嗓子喊村民起床防汛。据了解,在广播前,覃振曾经试图用按摩托车喇叭的方式叫醒大家,但是收效甚微,而当时水已经有两寸深了,情急之下他跑到广播室用“嘶吼式”广播叫醒大家,最终社区3200名居民积极参与防汛,减少了生命和财产损失。
  二、当前广播“村村响”工程存在的问题
  农村广播“村村响”是农村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和灾害预警平台,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其对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有着积极意义。但是,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重视。
  第一,运营经费和维运人员不足。不少地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将大喇叭重新架设起来,但是,由于大喇叭常年裸露室外,风吹日晒造成设备损耗,特别是不少大喇叭还位于山野丛林间,难免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侵蚀,响不起来。在管理层面,除了个别地区有部分专项经费外,大部分地区维修运营依靠地方财政,经费有限。因此,多地存在大喇叭年久失修、不能正常发挥作用的情况。另外,在村一级广播室,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工作大多由村干部或村民兼任,大喇叭的主要作用就是开机喊话或按规定动作转播,难以办成有自身特色的大喇叭广播。
  第二,利用效率不高。从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除非非常时期,比如疫情、汛情期间,大喇叭在行政命令的直接授权下开机、转播,一般情况下,很少主动“发声”、积极作为。
  第三,播出内容匮乏,针对性、服务性不强。广播“村村响”工程既是一套看得见的“实物工程”,也是涵盖实务信息的“内容工程”。而现实是,除了直接转播当地广播电台的现有节目外,从县到乡到村,各级“村村响”平台大多不具备内容生产的能力,因此也难以提供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第四,技术监管缺位。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是国家级工程。作为农村舆论宣传、应急预警平台,很多省份的“村村响”工程没有全省统一的播控平台,无法做到“一键直达”,需要各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信号推送、切换。而各级“村村响”平台是否进行了转播,是否按时到点播发相关信息,目前主要靠行政手段来推进,在技术上并没有实现实时监控,做到有令必达。
  三、完善广播“村村响”工程的必要性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当下,更有必要捡起“村村响”大喇叭这个“旧物件”,完善“村村响”工程。
  第一,当前国内国外形势严峻复杂,“村村响”工程作为意识形态的阵地应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目前我国网络非常发达,公众自我表达的渠道和空间非常多,但是各种声音良莠不齐。在广大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和老人居多,他们接收信息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村村响”大喇叭可以通过权威信息的播報、典型故事的讲述等,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感化和教育,成为夯实基层宣传阵地的意识形态工程。2020年1月,为助力农村疫情防控,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开设《“村村响”大喇叭》节目,疫情常态化防控后,又开设《新风乡村》《榜样力量》等板块,介绍湖南各地文明村镇建设、移风易俗、孝老敬亲、邻里相帮、守望相助等故事,既接地气又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直接面向广大基层百姓,“村村响”工程可以更好助力党和国家政策的落实,推动乡村治理。
  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森林防火、土地整治、防汛抗旱、就业创业、人口普查、暑期安全、粮食生产……几乎每一项党和国家的重点工作都与农村、农民息息相关,有些甚至是以农村为“主战场”。“村村响”广播可以直接转播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媒体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根据农村居民喜好,将重点要点内容改编成快板、顺口溜、三句半、戏曲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让村民第一时间了解党和国家相关部署并支持、配合完成各项工作。与此同时,“村村响”大喇叭播出的有关政策法规、科技知识、致富信息等,也有助于提升村民素质,服务“三农”。比如,从2020年开始,湖南浏阳市融媒体中心依托“村村响”播出平台,开设《讲讲民法典》节目,以老百姓身边的事为“引子”,如高空抛物、遗产继承、网购纠纷、婚姻冷静期等,以案说法,引出相关的法律条文并邀请专家做解读,增强农村群众对《民法典》的认识与了解,树立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为基层依法治理、乡村振兴提供良好的法治基础。
  第二,助力好货出山、出村,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直播带货是疫情后最热的词汇,也最受人们关注。直播带货不仅仅依靠手机视频直播,“村村响”大喇叭同样可以助力好货出山、出村。如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开设的《“村村响”大喇叭》节目,广泛收集各地农产品信息,积极联动电商平台“芒果扶贫云超市”,邀请新农人、合作社负责人等做客直播间,讲述他们的创业故事,介绍滞销产品的特点,呼吁一键购买。
  此外,完善“村村响”工程,做好“村村响”广播节目,也有利于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前提是产业发展,不解决农民朋友的实际问题,不发展乡村产业,一切都是“空谈”。②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希望通过发展农业生产来致富,可是,究竟要种什么、养什么来达到致富的目的,却没有系统的规划,或者缺乏一定的经验、技术和市场信息。即使在手机上看到了相关信息,也往往很难做到“对症下药”。针对这一现象,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和浏阳、靖州、涟源等地融媒体中心分别依托“村村响”推出了相应的节目,如《开心农场》《农事通》《科技特派员来了》《科学农事》等,联动农业农村部门及时发布“三农”相关信息,并邀请有关部门上线,解读相关农业政策。根据不同时节,邀请不同领域的农业技术专家、科技特派员做客直播间,以“空中授课”的方式,向广大粮农、果农、菜农、养殖户等介绍当前最亟需注意的农业生产事项,如“柑橘黄龙病的预防”“春季小龙虾养殖注意事项”等,将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知识通过大喇叭送到村落庭院、果林菜地。
  第三,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更好发挥应急平台的作用。平日里,“村村响”广播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脱贫致富等信息。面对突发事件,“村村响”又能及时播报应急资讯,为保障人民群众安全、减少损失作出重大贡献。③如汛情期间,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村村响”大喇叭》节目依托湖南“村村响”广播节目资源系统和微信群,架构起一张覆盖湖南省101个县市区、40多万只大喇叭的应急平台,将权威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地质灾害预警通过5G智慧广播一键转化为声音并通过“村村响”大喇叭播出,不仅效率高,而且通达能力强,在组织群众转移、防灾减灾知识科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结语
  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已成为广大农村地区宣传大政方针、发布应急信息、传播科学知识、普及文化娱乐、服务日常生活、强化舆情管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直面和重视“村村响”广播在过往播出中暴露出的问题,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对广播“村村响”工程从建设和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进行系统而有效的修正和补充,完善各级应急广播平台和传输覆盖系统,扩大其覆盖面,提升其智能化水平和应急能力,让“村村响”能够天天响、更好地响。
  注释
  ①兰晶:《“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广播与电视技术》,2011年第12期。
  ②刘江宁:《质量兴农之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原农民出版社、紅旗出版社,2019年版。
  ③张家龙:《“村村响”农村应急广播系统建设研究》,《电视指南》,2018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
  (本文编辑:黄一樑)
其他文献
1、建立组织保障。团省委、省发改委(省信用办)就开展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进行了专题会商,并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列入全省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进。省政府已将团省委纳入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并成立了“青年信用体系建设”专责小组,由团省委牵头,相关部门联合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各项事宜。  2、完善平台建设。一方面,组织动员各级团组织及志愿者组织在“志愿中国”网站注册,先期建好组织架构,为下
期刊
共青团十七届五中全会1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4号文件和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书记处重要指示和李源潮同志重要讲话要求,总结2015年工作,部署2016年工作,调整充实团中央委员会人员组成,研究审议共青团改革相关文件,全面推进共青团改革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对此,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进行阐述和强调。这一基本理念和要求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应深刻认识和领会。  党要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便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根本指
期刊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吕晓虹 聂 巧  编者按:基层广播,作为当地党委政府的舆论喉舌和宣传主阵地,在区域社会治理与和谐社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桥梁、纽带作用。1983年,第十一次全国广播电视工作会议制定了“四级办广播电视,混合覆盖”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市县两级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积极性,大大加速了基层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的覆盖率也大幅提升。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传播的地域限
期刊
【摘要】基层广播的优势就是本土化,利用贴地飞行,服务好当地群众。本文以厦门广电集团发起的“共饮龙江水”大型采访活动为例,探讨基层广播创新主旋律宣传报道与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关系,认为增强“四力”,既是新闻记者的基本功,也是创新题材、创作精品的必修课,基层广播记者只有提升“四力”才能创作出有影响力的好作品。  【关键词】四力 主旋律报道 跨区域联动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广播电视台(SMG)“空中课堂”项目的实践经验,对主流媒体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思考。笔者认为主流媒体应在“公域流量”中进行价值重估,对外重塑媒体的“C位基因”,重构媒体智慧平台的“C端心智”,这也是媒体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主流媒体 社会治理 公域流量 媒体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媒介服务社会治理是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一把“
期刊
【摘要】城市型新媒体是与中央、省级和县级新媒体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主要为所在城市市民提供具有鲜明本土特色内容与服务的媒体平台。我国城市型新媒体普遍存在基础弱、转型慢、盈利难的问题,积极探索符合自身定位与特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是其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以我国城市型新媒体的典型代表——宁波甬派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全面分析城市型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思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我国城市型新媒体高质
期刊
【摘要】随着县级融媒体媒介功能转变和网络舆论影响力激增,县级融媒体舆情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热点。本文以CNKI数据库中2018~2020年县级融媒体舆情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的基本情况、热点关键词、主题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当前县级融媒体舆情研究存在以媒介融合、社会治理和疫情防控智慧平台为核心的热点主题变迁,在继承原有理论基础上呈现出纵深化、圈层化、多元化的研究趋势
期刊
主题策划:本刊编辑部  栏目主持:刘浩三 林 秀  编者按:媒体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其每一次的传播活动都会深深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民众的生活。  随着社会及技术的不断进步,媒介社会化、社会媒介化的速度也在加快,媒介出现日益融媒化、泛在化,社会各项活动也日益离不开媒体的广泛介入,呈现出全社会、全领域、全行业竞入传播的局面。从广播百
期刊
邓秀松,男,土家族,1962年11月出生于湖北巴东,中共党员,高级记者,第十六届长江韬奋奖获得者,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湖北长江云新媒体集团总编辑、湖北省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曾获湖北广播电视厅杰出青年、湖北省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曾任省第九届青联委员。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7项,其中中国新闻奖9项(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五项)、中国广播影视大奖7项,其参与创建的长江云平台入选全国媒体融合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