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一出生就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出现各种问题。而人们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能够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就是以问题为引导来启发学习者不断思考、探索,在体验中发展思维,得出结论或规律。随着科举制度及工业革命的展开,教育以快速培养知识拥有者、熟练劳动者为主要目的,逐步发展为班级授课制进行知识传授,问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的意义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建构知识、寻求意义,问题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教学活动要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意愿、确定研究的方向,进行深度探究和交流,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品格和能力。因此可以明确,教学始于问题,忠于问题,问题对于教与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探索基于学习路径的“问题 ”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科教育“回家”。
一、“问题 ”教学范式的内涵
在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学校提出基于学习路径的“问题 ”课堂教学范式,具体见图1。“问题 ”是指教与学都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同时辅以生态场域,给予学习更大的支持。依学而教:教学设计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教师基于学习路径分析,将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整合为学习的核心问题,进而分解为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串并提供学习支架,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卷入学习: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四力”(即核心问题的牵引力,问题串的驱动力,学习支架的支撑力,學习共同体的协同力)。学生全程参与、全情投入,通过自主和互助学习来解决相关问题。“ ”即生态场域:从对学生个体的情感激励到创设安全、润泽的学习环境,营造支持学习真正发生的物理空间和关系空间。教师的任务由知识呈现变为问题驱动,变灌输讲授为提供学习支持;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独立探究与协同学习。
基于学习路径是“问题 ”教学范式的价值取向。在学生需要达到某个目标而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学习路径。学习路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方面,分别为:明确学习目标,确立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路径以及实施教学过程。[1]教师应摒弃感觉和经验,实施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教学,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问题 ”教学的方式中,教师活化教材凝练核心问题,设计问题串,提供学习支架,减少控制、减少讲授,学生独立自主、同伴协同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其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 ”教学范式学科例述
学科核心素养决定了学科学习方式,“问题 ”教学范式立足于探索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科适切的学习方式,让学科教育回归学科。
1.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的意义不是传递知识,而是建构知识、寻求意义,问题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核心。教学活动要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意愿、确定研究的方向,进行深度探究和交流,学生通过这个过程来获得更多的知识、技能品格和能力。因此可以明确,教学始于问题,忠于问题,问题对于教与学活动的展开起着关键作用。东莞松山湖中心小学探索基于学习路径的“问题 ”教学范式,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科教育“回家”。
一、“问题 ”教学范式的内涵
在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提升核心素养的基础之上,学校提出基于学习路径的“问题 ”课堂教学范式,具体见图1。“问题 ”是指教与学都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同时辅以生态场域,给予学习更大的支持。依学而教:教学设计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教师基于学习路径分析,将教师的问题、教材的问题、学生的问题整合为学习的核心问题,进而分解为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串并提供学习支架,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运用,进而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卷入学习: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四力”(即核心问题的牵引力,问题串的驱动力,学习支架的支撑力,學习共同体的协同力)。学生全程参与、全情投入,通过自主和互助学习来解决相关问题。“ ”即生态场域:从对学生个体的情感激励到创设安全、润泽的学习环境,营造支持学习真正发生的物理空间和关系空间。教师的任务由知识呈现变为问题驱动,变灌输讲授为提供学习支持;学生从接受学习转变为独立探究与协同学习。
基于学习路径是“问题 ”教学范式的价值取向。在学生需要达到某个目标而学习的整个过程就是学习路径。学习路径教学主要有以下四个重要方面,分别为:明确学习目标,确立学习起点,分析学习路径以及实施教学过程。[1]教师应摒弃感觉和经验,实施基于学习路径分析的教学,应该积极促进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在“问题 ”教学的方式中,教师活化教材凝练核心问题,设计问题串,提供学习支架,减少控制、减少讲授,学生独立自主、同伴协同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其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 ”教学范式学科例述
学科核心素养决定了学科学习方式,“问题 ”教学范式立足于探索学科典型的学习方式,探索学科适切的学习方式,让学科教育回归学科。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