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伴教研“新”路历程,共创模式“三线合一”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wang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教学管理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如何打造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团队。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努力使自身具有敏锐的感知、创新的精神、综合的思维与大胆改革的勇气,逐步形成新的教学管理思路,不断激发教师,组织交流与合作,形成教师的研究氛围、团队精神、营造合作、对话、探索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带领数学教研组开始了探究创新的征程,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问道教研路径
  自新课改以来,数学组老师思考着,如何通过教研,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升。运用行动研究,跨越五个阶段,经历了教研创新的“新”路历程。
  第一阶段,外聘专家,专业引领,定期教研,课例研究.学校每周大组教研时,聘请教学教育专家,跟踪听课评课,说课磨课,针对老师的问题对症下药,老师专业水平提高很快。但是就课论课,难以推广。
  改变!——第二阶段,主题教研,板块实施,课堂实践,模式推广.我们在一阶段的基础之上,开学确立研究主题,如概念教学、计算教学、解决问题、空间图形教学等,寻求相同主题类教學的共同模式。但是不同年段的实际问题不同。
  改变!——第三阶段,小组教研,追求实效。作为大组教研的补充形式,我们尝试备课组小型教研。分为低中高三个备课组,组内进行集体备课,问题研究。实现了大型——小型,无题——主题——问题的转化。但是如何规范问题研究,使研究成果提炼固化。
  改变!——第四阶段,课题研究,力求整合。微型科研与教研整合,让教研能课题化管理,让科研在教学中践行。但是研究内容多是老师自选,新课改还提出更多必须掌握的技能技巧。
  改变!——第五阶段,梳理技能,注重培训,形成体系,综合提升。通过交流与培训、检查与培训、比赛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定期的基本技能培训,与课题研究结合,双管齐下,力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二、创建立体模式
  数学教师就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承中改变,从需求走向追求,最终确立了“三线合一”的教研模式:
  “三线合一”的“一”是一个核心,即“提高教师综合素养,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三线”是教研的三条路径:微型科研、常规教研和技能培训。“打造魅力课堂”、“营造生态教研”、“塑造特色教师”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1.微型科研,以课例研究为途径。新课改兴起科研之风,而老师们常常在“笔下生花”的科研与现存的教学问题之间不知所措。一线教师需要的是与教学密切相关的,对实际操作有实实在在指导意义的科研。具有周期短、切口小、与教学巧妙结合、能深入研究等特征的微型科研,应运而生。我校的微型科研以课例研究为途径。教师以备课组为单位,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可持续研究的问题,针对本年段学生的特征,达成共识,确定课题。在教材中筛选出典型课例,进行做课研讨,通过反复试讲反思研讨再改进,直待解决问题;并将其解决方法运用其它课例,以形成规律提炼方法。在期末的教研组内进行课例展示,流程为:备课组内一人陈述课题提出——一人展示课堂教学——一人说课——一人评课——教研组内协同诊断,成果分享。
  微型科研的内容随着教材使用时间的推移,以及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具有阶段性:课改初期针对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的不适,提出“针对教学重难点,对课程内容进行拓展重构”;为发挥教材优势,实现课型转变提出“情境创设有效性的研究”、“培养学生倾听交流的习惯”、“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信息技术如何与课堂教学融合”等课题。每一个课题的研究都体现了老师们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教学行为的转型。结合学校“快乐教育”的龙头课题,及对快乐课堂的诠释,数学组提出打造魅力课堂的目标——“有趣 有效”,“(知识)广度 (交流)深度”,让每个孩子都爱上数学课。
  我校的微型科研注重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必须收集课题提出的背景、学习资料、课例设计、教学随笔。将科研的过程管理落实在平常的教研行动中,使科研成为有本之木。最后将这些过程资料整理加工,固化提升,或以讲座的形式在教研组交流推广,或以论文、研究报告的形式发表参赛,形成成果,资源共享。
  2.常规教研,以集体备课为途径。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内容除了微型课题研究,还有其它常规性或临时性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如对教材的研究,对学情的研究,对教法学法的研究,对理论的学习,信息的获取,统一对学生作业、书写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教师备课、作业布置及批改的常规检查等等。根据教研组计划中的主题研究内容,提前在备课组内进行研讨,为大组的汇报做好准备。例如,期末试卷分析及成功经验交流是每学期的固定主题研究内容,学校会要求老师在假期进行深度的试卷分析及方法反思,开学第二周就进行教研组内的交流。又如期中会开展教案及作业展评。在常规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养成不研则不教的习惯。
  3、技能培训,以学习交流为途径。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师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创设情景的能力;提问理答的能力;收集处理学生信息的能力;根据前测调整教学环节的能力;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等等。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现代的又具有特色的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我们研究名师的特长,进行模仿学习;我们挖掘自己的特长,进行交流互助;我们举办各种比赛,促进教师发展。
  “三线合一”模式的创新不是老师们坐“想”其成,而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推陈出新、逐步完善的。这一模式丰富了校本教研的内涵,使传统的单一的教研立体化、生态化、高效化。可见教研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创模。也许“三线合一”还不是最终模式,因为我们还会在实践中总结反思和改变。
  三、欣喜收获效果
  数学教研组在创新教研模式的过程中,收效显著。我们的微型科研在区级交流经验,并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推广,教研组的创建特色在省级培训会及国培现场会推广。教研组获区、市优秀教研组称号。微型科研“倾听与交流习惯培养”等均获市一等奖。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居于区域前列。最重要的是教研组内形成了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成为了主观能动的学习型团队。
  多年的付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教师与教研组共同成长,教师在历历过程中体验幸福,在累累硕果中品尝快乐。学生与老师共同成长,学生在魅力数学课堂中发展能力,因为数学老师的魅力而爱上数学!
  (作者单位: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分校)
其他文献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十三届全国政协第六次双周协商座谈会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主持会议并讲话。  他强调,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是我国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实施,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切。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以“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为议题,是人民政协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领域重点难点
温暖的春风吹开了朵朵鲜花,吹绿了青青草地,也吹响了幼儿园的欢声笑语。鹅老师带领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准备上新学期的第一节课。  突然,小鸭和小猪齐声说:“鹅老师,新同学太扎人啦。”  “呜哇哇——”坐在他们中间的小刺猬听了,大声哭起来,“我要回家!”  鹅老师指着墙上的钟表,安慰小刺猬:“你看,当短短的时针指向4、长长的分针指向12的时候,妈妈就会来接你回家啦。”  可小刺猬还是止不住呜呜地哭。  鹅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确实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生命得到尊重。但,冷静地审视与反思我们的课堂,还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赶时髦的“浮躁”现象。教学应该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扎扎实实的耕耘。它需要我们去真实地面对,深刻地反省,兢兢业业地劳作,惟有如此,才能获得丰硕、甘甜的果实。对此,我就有关感悟与同行们共勉!  一、追求民主宽容,忽视规则性  
2018年,小牙將带领小朋友们走访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感受不同地区和国家独特的风土人情。来,跟小牙一起出发吧!
“成长为本——问题导引”教学模式实践研究子课题——《新课改目标教学研究》是基于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出现了耗时低效、学生负担加重的情况下,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结合学校教学實际,以“成长为本——问题导引”为切入点,以学科教学目标为基础,采用行动、实验研究方式形成的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新课改目标教学模式的提出  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目标为主
经调查发现,在农村小学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程式化的识字教学过程。受“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每课的生字时,总是从字的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逐一分析、理解。如教学“观”,首先指导学生反复念“guan、guan……”,接着分析字形:什么结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然后书空,最后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去理解“观”的意思。对汉字的教学不做任何方法上的引导,让小学生像小
本人从县区省重点学校到市区新城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工作,在工作中发现新城区的各学科教学亟待提高,英语的教学更是举步维艰。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因此在自己的工作中,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同时在工作中加以总结,发现了影响新城区英语教学的成因,同时提出解决这种落后局面的策略。  一、影响新城区英语教学的成因  (一)教育主管部门重视不够,教育经验不够,教研部门的教育观念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虽然提倡素质教育已多年
鄙人汪广仁,是出生穷乡僻壤的贵州赤水的早已不要“铁饭碗”的国内外到处流浪的青年学者,并非什么名师,更非名家,也不是人们盛传的香港人!前日下午,我的秘书突然收到北京来电,说国家教育部组织了一个什么会议,要本人回国讲学。庸人才疏学浅,又未及准备,赶鸭子上轿,也就和各位在座的领导、专家、“灵魂工程师”的杰出代表们拉拉“家常”吧。  中国教育界现在最“火爆”的话题大概是素质教育、教育创新了。究竟什么是素质
“大学生就业艰难”。这是近儿年社会上公认的热点话题,为什么会这样?一些人简单地归结于人学生毕业就业选择不正确,不愿剑艰到艰苦的地方工作,不愿到老少边远山区工作,不愿到西部落后地区工作。我认为原因是多方而的,其根源也是错综复杂的。  一、首先的一个原因是:大学招生遵循的还是计划时代的规律,而毕业生就业服从的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两种体制发生在同一事物身上,开始没有什么反应,时间稍久,必然会产生供求之间的
斐斯泰洛齐曾说: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们的思维的创造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语文教学又是教育的主阵地,我们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个主阵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此,我就这个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激发创新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美国心里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科的兴趣。”我省教育家汪广仁说:“兴趣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