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快意恩仇 只是剑走偏锋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受到应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别浪费青春”
  余力为的父母是上世纪50年代的归国华侨,他们在内地念书后,又在“文革”前移居香港。余力为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却一直对自己的身份好奇。
  25岁以前的余力为与香港普通年轻人一样,念书,工作,一切按部就班。在广告公司做媒体策划的余力为厌倦了对商业的服务,完全受制于人让他丢失了自己的主导权,得不到一种满足感。而法国文化部在香港的每周放映活动,给余力为打开了布列松、戈达尔等导演作品的大门,无形中成为他转型的催化剂。他对欧洲电影的喜爱,已经不满足于对法语的学习,他更想学拍电影,想去欧洲那片土地感受美学的启蒙。
  带着自己不多的积蓄,余力为选择了法语区的比利时国立电影学院,成为学院的第一位亚洲学生。在这个技术缺乏但纪录片传统十足的小国家,余力为入学后的整整一个月都在看纪录片,被“现实就是一种观点”的主题熏陶着。
  留学的三年时间里,除了每天打工刷盘子挣生活费,余力为爱往皇家电影博物馆跑。这里每天都有两场免费的默片放映活动,被余力为珍视为金库,他痴迷于默片中的电影语言和美学取向,“可以看到最原始的一些状态和他们电影方法的思考”。在这个国土面积小却文化多元的国家,余力为的国际视野和艺术审美肆意增长。


  香港之后,寻找出路
  1994年,余力为从比利时毕业,想也没想就回到了香港,这片滋养他艺术理想的土地,让他觉得“一定要回来”。然而现实的骨感让他无奈,充满传奇的香港电影开始进入一个低谷,每年200多部的电影产量慢慢下降到80部左右,电影工业里很多人都处在失业的状态,改行成为一件极正常的事情。满腔热情的余力为回到香港,找了几份摄影助理的工作,也进入过王晶导演的团队,为他监制的三级片做摄影小工。
  “十来天就要拍完的片子,特别快特别粗糙,没什么可说的内容。”读完书回来,反而变成吃不饱的人,余力为很失望。他开始在《电影双周刊》兼职摄影,拍摄一些封面人物,偶尔有出差的机会去北京,他就在大街上到处溜达。“后亚运”的北京处在一个变革期,余力为在北京看到很多走江湖的人,拍了有意思的片子,做一部纪录片的想法慢慢在他心里成型。
  花了一年多的时间,余力为申请到来自比利时和香港艺术发展局的两笔辅助金,带着二十多万,来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对内地相对陌生的余力为和一帮充满热情的学生在一起,开始第一个纪录片计划。这些学生来自电影学院摄影系或管理系,他们使用的是新闻电影制片厂的机器,团队里唯一专业的只有跟焦员。
  余力为曾在五道口附近看过一种大棚戏,在临时搭建的大棚里,一位男扮女装的演员为附近民工表演,每人次收费两块钱。余力为按照这个题材写了一个纪录片计划,但再次回到北京后,已经没有这个场景了。于是他找了三个夜间工作的女孩儿:夜总会领班、酒吧歌手、迪斯科领舞,拍摄了一部名为《美丽的魂魄》的纪录片。尽管这部纪录短片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拍摄,但其对现实主义的表现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和贾樟柯当了十六年的黄金搭档
  1996年,香港独立短片展将纪录片金奖颁给了余力为的《美丽的魂魄》,而故事片金奖则颁给了另一位内地独立电影人——贾樟柯的《小山回家》。
  这是余力为与贾樟柯的第一次碰面。最初看《小山回家》的时候,余力为发现影片中对现实的观察和对当代人困境的描述,是自己以前从没看过的。“我觉得大家在电影理念上非常贴近”,余力为和贾樟柯一起观看了当年的布列松电影回顾展,找到许多共同的理念和爱好。
  彼时的贾樟柯也被困在电影制片厂的体制之中,“按照学校的分配,他可能去某个电影厂,可能要做一些他自己不喜欢的计划”。余力为和贾樟柯都处在自己的困境中,聊天的话题也变得沉重,他们都明白,这个奖项在电影工业中顶多算是一个起步,下一步该怎么走?才是真正困扰他们的问题。
  贾樟柯和余力为一样,都是不甘等待的人。他告诉余力为自己剧本《站台》的计划,但由于历史跨度太大,筹资难度非常大,贾樟柯决定先拍《小武》。同时间,余力为的长片计划《天上人间》也在酝酿发酵,听说贾导要拍《小武》,两人一拍即合,全情投入合作干了起来。
  余力为回忆起最初与贾樟柯契合的原因:“大家都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电影生态里头,想找一个新的出路。我们希望所谓独立电影有独立电影的精神,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去开发一些题材或计划,去融资,建立团队,不能再等。”
  1998年至今,这对黄金搭档协力走过了十六个年头,尽管两人的作品除了《世界》,几乎没有在国内上映过,但从戛纳到威尼斯,他们以独立电影人的身份从国际走向国内,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出路。
  王家卫对余力为说:别做摄影师,去当导演。
  BQ:王家卫导演在拍《花样年华》的时候,你是替补摄影师,听说也是他鼓励你当导演的?
  Y:《花样年华》一拍就拍了一年,杜可风是主要的(摄影师),大部分的东西都拍了以后,剩下来大概有四五个月吧,他实在不能再拍下去了,有自己的工作安排。王家卫就开始找不同的摄影师去代替他,其中我是拍了大概一个月,主要是泰国部分,所有小街小巷的外景,办公室的一些场景。
  在后来的一个庆功宴上,聊天的时候王家卫跟我说:“别做摄影,去当导演。”我也不知道他是夸我还是骂我,也许是说我摄影师做得不好也有可能吧。
  BQ:许鞍华导演找您拍《千言万语》的时候,相当于是起用了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摄影师,是因为看了您的纪录片《美丽的魂魄》吗?
  Y:许鞍华导演可以说是我的一个恩师,也是伯乐。我觉得是很难得吧,她已经是很资深的导演了,当年是因为杜可风临时有安排没去成,这成为我第一次工业电影的工作,也是觉得对我的一种信任吧。我是侧耳知道她看过。也许她当年也想用一个年轻的团队。   BQ:你的第一部剧情长篇电影《天上人间》邀请关锦鹏导演做监制,那时你说自己第一次感受到真正有人愿意去提携后辈,是有过这样的感触吗?
  Y:对,也不能说是提携,我觉得每个行业,应该说是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交给下一代,那是一种义务吧。关导是个在香港大家都很敬重的人,因为他为香港电影做了很多事情。对后辈来说,他经常会监制一些新的导演(作品),常跟年轻人聊天,真正会关怀年轻人的理想吧。
  BQ:再后来跟许导拍《桃姐》时你俩人已经相当默契,她在采访里说影片中有一些镜头是没有预想到的。跟许导合作那种信任和自主性会比较大吗?
  Y:嗯,我觉得导演跟摄影师合作,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互信的关系。说白了,摄影师某个程度上代表你(导演)的眼睛,所以你需要很大的一种互信关系。然后尽量是抓大不抓小,给出一个大方向,让别人去发挥他的能力吧。那我觉得我合作的大部分导演,他们都给我相对的那种自由度,也是很难得非常可贵的一个东西。


  “摄影不应该有签名”
  BQ:你和贾樟柯的默契是一直以来的状态,还是也经过了时间的磨合?
  Y:我觉得还是美学上的方向吧,我们喜欢那种东西。不喜欢说那个位置固定死了,演员非要卡到那步才算对,没有。我们一直都起用很多非职业演员,好多大场面的东西,非职业演员需要临时的即兴应变能力,在现场找到解决方案的能力吧。
  我觉得那是一种能力,不是撞大运,确实是在控制范围里,可以把那个东西做得更有机更丰富的能力。为什么我老说纪录片,对我来说是一个最重要的训练。摄影师的即兴能力和预见能力是很确定性的东西,其他都是技术能解决的。那种敏感度是真的艺术性的东西,在于你怎么理解这个故事,或者怎么布置现场的气氛,相对是难以模仿的。
  BQ:很多人在自己的行业里追名逐利,你觉得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有对名利的欲望吗?
  Y:追求肯定会有,而且年纪也越来越大,也需要一定的生活保障。但我觉得整个创作之初不应该去考虑这些东西,大部分和我谈得来的电影人,他们都会有很大的创作冲动,看到一个东西,不管是空间事件还是小说也好,他会马上有冲动,“哇我真的马上要干,要拍那个东西!怎么都要拍!”确实我们都有那种状态,我觉得那个不是名利能换回来的。我觉得名利不应该是一个出发点,那应该是个收获。
  BQ:你拍摄或导演的现实主义作品,都是你看到、理解到的真实,像《小时代》其实也是一种拜金主义的真实,这种对“真实”不同的表现是成长环境和关注点不同造就的吗?
  Y:绝对有关系。第六代导演像贾樟柯、娄烨,怎么跟第五代区分起来?确实我们都会说是个人主义崛起醒悟的年代,摆脱了第五代的集体主义,我们下一代人可能是更清晰地摆脱,完全是“我”的年代。
  我相信年轻人。拜金主义肯定要说的,要我是二十来岁的人,可能现在就要拍一个拜金主义的题材。大家都有不一样的态度,你批判也好,歌颂也好,都是一种方法,只要有人在做,就会敲起很多种声音,这是多元化的可能性。这不应该是黑和白的关系,我觉得黑和白一点都没意思,黑和白跟艺术没关系,就完全变成一个宣传品了。
其他文献
Lee 携手香港著名唱作男歌手方大同共同发想,除现场倾情献唱,还将不断突破自我的“好奇”精神付诸实践,结合其个人丰富的音乐历程,以车库,乐器和丹宁等元素共同打造出前所未有的都市奇趣冒险风格的装置艺术作品,作为送给Lee125 岁生日的特别礼物。  经典品牌Lee 于2014年4月2日将燃烧125 年的“好奇不灭”精神带到北京798 艺术园区 – 751 火车头广场,拉开Lee“牛仔传奇125 年”
期刊
日前,由赖声川担任艺术总监、文化评论人周黎明编剧、执导的舞台剧《环路男女》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举行剧本朗读会。虽然演员们没有带妆,“舞台”也不过是大家围坐的一张桌子,当近两个小时的朗读结束时,现场一片静寂,继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先期在网上曝出的“波普范儿”《环路男女》海报,似乎已经呈现了这个讲述当下中国人际纠葛、爱欲沉沦的故事:剧中九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而他们的人生轨迹更有着奇妙的重叠和呼应
期刊
为一个城区创作一台交响乐,之前没人这么做,现在做成的,就龚晓婷一个。  5月9日,《半城春色·西城交响暨龚晓婷作品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如约举行,这也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2013-2014音乐季《龙声华韵》系列音乐会的专场。音乐会包括交响序曲《半城春色》、声乐协奏曲《丁香百合》、交响诗《京城印迹》、钢琴协奏曲《中国梦·古都心梦》、交响音画《悬浮的什刹海》和交响诗《王者之城》等六首作品,描绘的是多姿多彩
期刊
最近的欧美娱乐新闻头条,常常有迈克尔·杰克逊的身影。什么?!人家不是在五年前就去世了吗?  可是流行天王就是不一般,他先是发行了新专辑《Xscape》,收录了他在世时未公开的作品。接着,他又跑到2014公告牌音乐奖颁奖礼上表演,为自己打歌。  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5月18日晚的颁奖礼上,迈克尔·杰克逊通过影像还原技术“复活”,演唱《Xscape》中的最新单曲《Slave to The Rhyth
期刊
托尔金的《魔戒》被翻译成超过60种语言。世界各国都有极为美丽的《魔戒》出版品,堪称出版界的王冠。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年轻时就曾经为《魔戒》绘制插图,并用于丹麦版的出版。匈牙利版的译者就是后来的匈牙利总统。《魔戒》一书的出版与形态,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出版水平。  在上一次《魔戒》无插图平装版之后,译者邓嘉宛、石中歌、杜蕴慈耗时三个月,全面修订了这本书,本次新增中洲地图译名对照表。  新出
期刊
巫启贤,这个曾经的情歌歌手,在2006年、2009年因超女评委而二度走红之后,现在身上的标签是“毒舌”“大嘴”。  这几年, 巫启贤在公众视野里很少出现,许多人以为他“过气”,实际上,他每年有六七十场的商演,而自己的巡回演唱会也都有品牌赞助,不愁卖票。自我的生活也料理得当。  他是马来西亚歌手,却抓住机会在北京购买了房子,和太太及一双女儿在北京居住了七年,他还告诫自己的港台演艺界朋友,“一定要搬到
期刊
6100万。  这是2013年5月全国妇联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公布的数字,约有6100万农村儿童至少在过去三个月没有见过爸爸妈妈,相当于全国每5个孩子中,就有1个农村留守儿童。  在社会上,各种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活动并不少见,大多以物质捐赠的形式来满足孩子衣食住行和学习的需求。然而,斯坦福大学的中国经济专家罗思高先生经过研究指出,父母在外打工能够赚取比务农更高
期刊
瑜伽 一种立于肌体的哲学观  由公元前1500年《吠陀经》笼统的记载下来,到了《奥义书》开始明确的记载瑜伽,到《薄伽梵歌》,瑜伽行法完成了与吠檀多哲学的合一,使瑜伽这一民间的灵修实践变为正统,由强调行法到行为、信仰、知识三者并行不悖。  今天,当我们谈到瑜伽,是否总会浮现出一个优雅的、智慧的女性?或者健康的、礼貌的男士?为什么他们是优雅的、智慧的、健康的呢?因为他们的确有着健康的肌体,而且他们知道
期刊
余力为常常这样被人介绍:一位转型做导演的摄影师,如今又跨进艺术圈,成为当代影像艺术家。每当这时,他总忍不住要纠正一下:摄影与导演并没有谁先谁后,几乎是同时间进行的身份。  2014年2月,余力为内地首展“无限春光”在北京艺门画廊开始为期三个月的展览,这个关于“复活”的影像装置展源于他一直以来的计划——将拍电影累积的空间和图片,重新设计场景,加入人物和叙事,让空间影像“复活”。“计划最初就像脑力填空
期刊
几乎张艺谋的每一部电影上映时,都是众说纷纭,好评差评纷至沓来,各方人士都争先恐后不厌其烦地各抒自见。某种程度也见证了张艺谋和张艺谋电影的影响力。  这次《归来》公映前后,亦如此。  所以,张艺谋成了这段时间媒体竞相邀约采访的热点人物。一向低调慎行的张艺谋,平常的时间很少面对媒体,多半是在他的电影上映时候,他才愿意去说,甚至可以不厌其烦地说。  我们采访的当天,他的日程表上排了许多采访,几乎是从中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