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写作教学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如今的农村小学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重双基、阅读,而轻视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认为作文水平的高低全在于学生自身的领悟,因而不重视习作训练。有些教师教法单一,训练方式陈旧,枯燥乏味,缺乏对学生习作应有的指导。学生由于生活农村,见识较少,生活经验缺乏,阅读资料贫乏,知识面狭窄,语言表达受阻,因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畏惧心理。大部分学生对习作不感兴趣,有些学生是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为完成任务而习作,习作中还存在着千人一面,内容千篇一律等现象。因此,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一、心理方面
(一)多一些自由
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鼓励学生放开胆量,不使写作成为负担,学生的练笔要顺其自然,“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让学生知道写文章不要怕没有内容写,只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就行了。生活中你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妈妈给你买了一个玩具,你很高兴,可以写;学校与同学争吵可以写;上学时挨了老师的批评可以写;受了委屈,想向父母发发牢骚,也是可以写的;当然,自己这么大了,还尿了床这样的嗅事同样可以写。总之,高兴的、不高兴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想写什么都行。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兴趣自然就浓了,让学生不怕写作,就要写什么,怎么写,教师不过多要求,不过高要求,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这样,学生所写的是自己真切的情感世界,所说的是亲眼目睹、所见所闻的事,這是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文中很少达到的效果;学生也在自由表达中增加了写作的兴趣。
(二)多一些肯定
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和快乐。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提出不足之处。更主动也可面批面改,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三)多一些鼓励
俗语说:“乐此不彼”,要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是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鼓励学生创作是一种好的办法,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造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宣读,造成一种气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创作的积极性。
二、教法方面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通过活动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各种感官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写作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
(二)丰富学生的积累
1.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除了带领学生出门去看、去玩外,还应组织学生亲自去“干”。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
2.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须学习、掌握更多更广博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为此,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在阅读过程中(课内外)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记录积累语言材料,获取写作资料的能力。因为学生收集到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还要通过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文章。如果说感受生活是大课堂,那么阅读积累就是小课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词汇,活跃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习作便有了源头的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有道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好文章,多背好文章。
3.给学生提供素材
作文课中教师提供的素材也十分重要,选定素材要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训练学生说话、作文,使学生不再畏惧作文,而把作文当成一件趣事。对于传统简单的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感到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对于教师呆板的指导,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往往喜欢做游戏,喜爱活动,尤其是具有新意的游戏。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迁移原理,把他们的兴趣中心引向写作,并及时加以巩固,使他们形成持久的、稳定的、广泛的而又有中心的兴趣爱好。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从心里为何教法两方面着手,相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心理方面
(一)多一些自由
自由是作文的生命,让学生敞开自己的心怀,拥抱自己的天空,写出感情,写出个性。鼓励学生放开胆量,不使写作成为负担,学生的练笔要顺其自然,“让学生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思想。让学生知道写文章不要怕没有内容写,只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就行了。生活中你经历过的事有很多,妈妈给你买了一个玩具,你很高兴,可以写;学校与同学争吵可以写;上学时挨了老师的批评可以写;受了委屈,想向父母发发牢骚,也是可以写的;当然,自己这么大了,还尿了床这样的嗅事同样可以写。总之,高兴的、不高兴的、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想写什么都行。 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兴趣自然就浓了,让学生不怕写作,就要写什么,怎么写,教师不过多要求,不过高要求,给学生一个自由的天地,这样,学生所写的是自己真切的情感世界,所说的是亲眼目睹、所见所闻的事,這是在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文中很少达到的效果;学生也在自由表达中增加了写作的兴趣。
(二)多一些肯定
让教师的赏识成为学生作文的动力和快乐。同样一篇学生作文,用挑剔的目光放大它的不足之处与用赏识的目光去挖掘它的闪光点,留给学生的感受和产生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往往让学生越写越没意思,看到的总是自己的缺点,而后者却让学生作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哪怕他的作文并没有什么进步。“诚于嘉许,乐于称道”,应该是兴趣培养的加油站。我们在批改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提出不足之处。更主动也可面批面改,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
(三)多一些鼓励
俗语说:“乐此不彼”,要使学生对写作有兴趣,鼓励是必不可少的,是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鼓励学生创作是一种好的办法,让学生认真对待每一次作文,造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宣读,造成一种气氛,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创作的积极性。
二、教法方面
(一)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鲁迅先生说:“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教师要通过活动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去观察,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使他们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运用各种感官仔细、全面、深入地了解被观察的事物。农村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要让孩子们平日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摄取反映农村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
写作上单靠在生活中观察、搜寻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勤于积累。
(二)丰富学生的积累
1.要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
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是教师让作文的主体——学生远离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因此,一方面教师不要把学生限制在单一的读书学习上,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向生活靠拢,融入生活,多参加各种活动,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感,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作文就是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为兴趣而写,为交际而写,为自己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而写。当生活丰富多彩了,作文也就会“美丽”起来。农村天地广阔,生活丰富多彩,山川田野,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农家生活皆为农村学生作文提供了源泉。教师要鼓励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切实体验生活的方方面面、酸甜苦辣。除了带领学生出门去看、去玩外,还应组织学生亲自去“干”。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让学生作文贴近生活,因生活而美丽
2.要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
尽管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但一个人的生活范围毕竟有限,要打开写好作文的广阔天地,须学习、掌握更多更广博的知识,了解古今中外天下事,为此,要广泛阅读,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以开阔视野,在阅读过程中(课内外)要培养学生随时随地记录积累语言材料,获取写作资料的能力。因为学生收集到了丰富的生活素材,还要通过语言表达才能成为文章。如果说感受生活是大课堂,那么阅读积累就是小课堂,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词汇,活跃学生思维,这样学生的习作便有了源头的活水。要想作文写得好,脑中就必须储存足够数量的词汇和范文。有道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读好文章,多背好文章。
3.给学生提供素材
作文课中教师提供的素材也十分重要,选定素材要注意从激发学生兴趣着眼,多渠道地指导学生观察、训练学生说话、作文,使学生不再畏惧作文,而把作文当成一件趣事。对于传统简单的命题作文,学生往往感到缺乏材料,无话可说,对于教师呆板的指导,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学生往往喜欢做游戏,喜爱活动,尤其是具有新意的游戏。抓住这一特点,利用迁移原理,把他们的兴趣中心引向写作,并及时加以巩固,使他们形成持久的、稳定的、广泛的而又有中心的兴趣爱好。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兴趣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永恒主题。从心里为何教法两方面着手,相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