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力量

来源 :作文通讯·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ueliu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经典的文学、音乐、影视、绘画等作品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经久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精神创造的结晶。面对经典,也就是面对伟大。
  请以“经典的力量”为题目,自定立意,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不少于700字。
  题目解析
  本题属于命题作文,写作方向和要求比较明确,考查学生对经典作品意义的认知。此题看似简单,但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学积累和情感体验很难写得出彩,正所谓“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
  要想写好这个题目,应该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审题要准确。本题共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经典”。何为经典?材料为我们提供了“经典”的三个属性:典范性、权威性、经久性。因此,在选材上,学生必须选择能代表民族文化、记录先贤智慧、经时间检验的被普遍认可的作品,而不是选择跟个人喜好相关的小众作品。第二个关键词是“力量”。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在于它拥有超越时代的精神内涵和传承价值;在于它能使人们变得深刻而非肤浅,清醒而非混乱,坦荡而非自私;在于它能提升人格,锻造灵魂,激活生命。学生在论述时要论述经典的积极力量。然而有些学生“别出心裁”,论述经典存在漏洞,这显然是审题不清,偏离题意。
  第二,立意要有高度。对这两个关键词,学生可以用提问法拓展思维。比如:什么是经典?哪些作品属于经典?经典有什么力量?经典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学生需要从自身看过的经典作品中捕捉感染点,调动情感体验,联系社会现象,紧扣经典给个人、民族甚至人类社会带来的力量展开论述,在自问自答中拓展深度、建立高度。
  第三,论证逻辑要严谨。议论文写作更看重学生的说理能力,要确保文与题、论据与观点的统一。因此,在行文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经典”和“力量”的逻辑关系,避免简单、重复地概述“经典”的具体内容,只呈现例子而没有整体、深入的分析,或仅在结尾处加一个简单的评价勉强凑成一篇符合字数要求的文章。堆砌材料、乱贴标签、言不及义的作文必定流于肤浅。
  议论文是学生展现学识、发表见解、感悟人生、关注社会的最佳文体。写作时既要关注“道”的层面,即精神引领,又要关注“术”的层面,即合理利用素材,深化逻辑思维。“经典的力量”不仅是学生要思索的话题,也是每个社会人需要思考的。
  适用素材与运用示例
  适用素材
  《日出·印象》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于1872年创作的一幅面。这幅作品打破了传统画法的束缚,标志着印象派绘画的产生,也成为最具声誉的经典画作。
  运用示例
  经典的力量,体现在它的典范作用上。法国著名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无疑是欧洲艺术经典中的经典。这幅标志着印象派诞生的名作,以对色彩的大胆运用和对光线的特殊处理而闻名。这幅名作的绘画手法和绘画风格,引领了那个时期印象派画家的画风。后人也将这幅画视为印象派的典范之作。莫奈以他所创的独特风格,为印象派树立了一个经久不衰的典范,这就是经典的典范作用。经典是被抛出来的玉,引发了后人更多的艺术创作。——张跃航[人大附中高二]
  适用素材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在1862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故事围绕主人公冉·阿让的个人经历展开叙述,融进了法国的历史、革命、战争、道德、哲学、法律等内容。这部小说多次被改编演绎成影视作品。
  运用示例
  一個时代的经典,往往是这个时代现实的缩影。一部《悲惨世界》带我们走进了法国遭受动乱之苦的时代。这部名著仿佛一出群像剧,里面有为了心中的理想参与战斗的勇士们,有头脑精明只顾赚钱的黑心商家,有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情种……那个时代与那个时代的人通过这部经典呈现在后人面前。时间匆匆流去,数百年也不过是“天地之一瞬”,而这样一部经典肩负了定格那一段时间、那一段历史的重任。欣赏经典,仿佛置身那个时代;从那个时代中走出,亦能体会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每部经典在不同的时代都有不同的意义,而它们无一不在激励或警醒后世人。——孙向恺[人大附中高二]
  适用素材
  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群星闪烁、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的时代。
  运用示例
  我们可以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在韩非子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我们还可以在老子那里读到生活辩证法,在庄子那里读到艺术人生观,在荀子那里读到科学进取心。总而言之,在孔、孟、墨、韩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态度;在老、庄、荀那里,我读到了人生智慧。——易中天
  标杆作文
  经典的力量
  文/丁诗雨[人大附中高二]
  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不朽光阴淘洗出的光华,是沧桑历史回响着的最强音,其吸纳了时代精粹,承受过岁月考验,最终凝成了“经典”二字。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绝不是因为一代代人将它们奉为神话、敬而远之,而是源白愈品味,愈觉口齿噙香,愈受其启迪,愈得到深蕴其中的力量。
  经典浑厚绵延,见惯了大风大浪,包含着无数沉浮,时代的辉煌、苦难和个人的波折都能在一个时代的经典中找到影子。品味经典,便能从中得到治愈痛苦的力量。《悲惨世界》之所以备受推崇,被奉为文坛顶尖明珠,便在于其自问世以来指引了无数迷茫之人,洗礼了无数煎熬之客!何况它展现的不仅是善的可贵,更在于那救赎力量的传递。而且这救赎不仅是冉·阿让对芳汀、对柯赛特的救赎,更让一代代在生活重压下的读者得以解脱,寻得了光明的方向。同样,许多慷慨昂扬的诗句也能使创伤结痂,让人重燃斗志。直到现在,读一读雪莱的“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我们仍会被诗句中蕴藏的力量震撼,又鼓起勇气直面生活中的暴风雪。
其他文献
我们在为人类的成就惊叹不已时,也常会在重大的转折面前深感无力。譬如现代医疗技术飞速发展,却也没能阻止小小的病毒夺去无数人的生命;繁华热闹的城市也可能在一次天灾中化为一片废墟。总有无尽的未知、偶然,在人类意想不到之时给其当头一棒,仿佛有不可扭转的命运操纵着事物的走向。  诚然,我们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无能为力。万事万物不过是在开始和结束间更换,如此生生灭灭,循环不已,这便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这其中,无
就吃一点儿  室友:“我就吃一点儿,就一点儿。”  我:“确定?”  室友:“真的。”  我:“怎么没了?!你不是说就吃一点儿吗?”  室友:“对我来说,无论多少都是一点儿。”办不到  一名男子到理发店理发。  男子对理发师说:“请你把我左边的头发剪短些,右边的头发让它垂到耳朵不要剪,然后在脑门儿上给我剪秃一元硬币大小的一块,最后前面还要留下一缕长发,使我能把它拉到下巴那里。”  “对不起,先生,
小时候的我是出了名的“小馋猫”,遇到好吃的总要一下子吃个够,每每吃撑了抱着肚子“哎哟哎哟”地叫唤。妈妈总好气又好笑地教育我说:“吃饭要吃八分饱。”儿时的我对此不以为然,但如今却渐渐领悟到八分之中蕴含的智慧。  撑一支长篙漫溯至历史的深处,李白的衣角带起一丝涟漪。他才高八斗,“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天子对他也是青睐有加。他享受过贵妃磨墨的尊荣,亦曾有过力士脱靴的狂傲,但他却毅然放弃了宫廷的富贵荣华
落花有意  当我从空中落下,  树抛弃了我,  风抛弃了我,  你不知何时将消失殆尽,  却依然载我蜿蜒前行。  我曾听说自己的美丽,  偶然瞥见的诗行说我像蝴蝶的翅膀,  可又有谁知道我只喜欢  做自己的样子。  我爱那平静的水面倒影,  真实纯粹。  我还未落下时,  沐浴春光的殷勤,  聆听夏虫的谄媚,  反抗秋风的无情。  终于,  当我落在你身上的那一瞬间,  我体会到了温柔的宁静。  
“跟着学学,心不静下来怎么行?”脚步声逐渐远去。  我狠狠地摔掉手中的笔,抬头看着墙上那幅精裱的字。我拿起手中刚写好的字仔细比对,可怎么也看不出那幅字的好来。虽然那幅字看上去干净、端庄,但,这儿的笔画抖了,那儿的结构不对,还有补过笔的痕迹,我气愤地想着。  我心中有一股傲气:按我的基础,只要勤练,要超过她总不难的吧?但脑海中总是挥不去那个静静端坐的身影。  她与我师从同一位老师,长我一岁却比我晚一
事件回放<<<<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20年5月28日下午胜利闭幕。在闭幕会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盛世修典”,记录时代发展的印记,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了法治中国新标杆,也开辟了法治中国的新天地。  时事鲜评  典,大册也。66年来从“法”到“典”,民法典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的先河,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
它发生在你的世界——素材A重庆万州乘客与司机发生争执,导致公交车坠江  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一辆正在行驶的22路公交车突然越过了马路的中心实线,撞毁护栏后坠入江中,车上15人全部遇难。  11月2日,公交车内的监控视频曝光,坠江原因也随之公开。原来,当日该公交车内的一名女乘客刘某,因错过下车地点与司机冉某发生口角,随后升级为肢体冲突,其间,刘某几次捶打司机冉某,冉某急打方向盘导致车辆失
“行至历阳,见一军到。当先一人,姿质风流,仪容秀丽,见了孙策,下马便拜。策视其人,乃庐江舒城人,姓周,名瑜,字公瑾。”  初识,《三国演义》中的你鼠目寸光,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心胸狭隘,嫉妒孔明才华,屡次设计陷害孔明均被识破,最终三叹而亡,委实无容人之量,为好大喜功的一介小人。  再遇,你是长于江南的翩翩君子,可小桥流水终是羁不住你的鸿鹄之志。你生于名门望族,自小养尊处优,却不像寻常世家子弟一般在乱
关于李白,世间早有了无数定位与评判。  余光中先生一句“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引发了人们对这位谪仙愈加热烈深刻的追思与怀想,这有些过度的追捧将他变得标签化。若询问十个人李白是什么样的人,想必有八九人会说:“潇洒、自由,不汲汲于功名利禄,看淡人间繁华。”  我却觉得未必如此。  人们只见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不闻他行游山水之际那几不可闻的惆怅,“世间行乐亦如此”,只是如此,不过
“人与人之间的壁垒被打破,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后浪》中的这一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大数据时代下人们交友的現状。这其中有同声相应、志趣相投的愉悦感,但愉悦的背后也暗含着误入茧房的危机。  诚然,在互联网、大数据的加持下,信息的获取更便捷,个体能够从狭隘封闭的自我中走出来,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向往的人、事、物。但与此同时,信息的高墙也更加密不透风,将我们困于其中。  的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