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专业美术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教学过程旨在传授美术本体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视觉语言创造力。一直以来,源自西方的现代艺术观念有些观点与专业美术教育的精英化诉求相近,比如知识与历史垂直发展的认识;鄙视世俗;注重艺术作品的独立性;现实关照等等,在专业美术教育中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并成为专业美术教育教学主导。然而,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向美术创作、美术批评以及美术教育中的渗透,专业美术教育正置身于专业界限不断模糊,艺术语言表达方式不断更新,以及思想深度、历史意识、创作主体地位不断被削平、消散等社会和文化情境中,教什么、如何教等教学根本问题在教学实际操作系统运行中正逐步缺乏明确指向,现行的、对应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专业美术教育面临窘境。其教学过程改革问题已俨然成为专业美术教学主体亟待思考和解决的现实课题。
【关键词】专业美术教育 ; 教学过程 ; 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42-03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视阀下的专业美术教学概述
(一)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视阀下的专业美术教学
现代艺术改变了古典美术的模仿观念,取代了其刻板性、规范性和令人敬畏的神圣化倾向。塞尚的“艺术与自然平行”理念开始建立了以表现和抽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绘画系统理论。相对于后现代艺术而言,现代艺术没有宏大的主题,特别是无关乎政治和社会议题,更强调艺术本体的独立精神和意志;强调普遍的主题,即大自然,人类的深层的爱与关注;强调个人风格与创意,并坚密联系现实,注重本体语言及纯粹的美学呈现和形式探索等等。因此,基于現代主义艺术观念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形成以下特征:第一,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过渡强调生活化,注意与生活情景的适当隔离;绘画和素描作为艺术语言表现基础,也是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媒材;保证理性对艺术的价值和渗透,认可用科学及理性方法分析作品;不过渡认同美术教育中的泛视觉化倾向,而是保证具有绝对的组织和稳定的教学内容,保证中外经典美术创作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艺术价值观念形成的积极作用,避免因过于宽泛和宽容而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深度要求。第二,在教学组织上,强调教师的知识权感和教学主导作用,以讲授法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的类型属于单向式。第三,在教学评价上,强调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强调个性化和创意,评价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和绝对化。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视阀下的专业美术基础教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特征,即反秩序、反结构。作为一种艺术、哲学和社会现象,它趋于多元开放、玩世不恭和追求离散性,热衷于反讽和片断的话语等等,总体而言,其反中心性、反二元论、反同一性、反总体性是消极的,而其所主张的差异性、异质性、多样性、离散性则具有积极意义,在艺术批评和艺术教育中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特征是:第一,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强调特定背景和主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注重绘画和素描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础意义,而强调思想和观念的重要作用,鼓励和运用多媒体多手段进行创作;强调知识的非等级化,对民族民间文化给予充分尊重,注重兼容并蓄。第二,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了教师的促进者和参与者作用,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教学时间和空间安排相对松散、灵活。第三、在教学评价方面不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意,但强调作业或作品必须有意义整合等等。
总之,不同的艺术观便有不同的人才观,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评价体系和策略,专业美术教学过程的建构因此变得复杂多样,并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无论如何,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终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考量。
二、当前专业美术教学过程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实际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专业美术教学需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趋势,但所创设的背景和文化主题不宜与同时代的社会、甚至政治相互干涉,而忽视学习客體的知识经验和生存关系。当前,专业美术教学过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背景和主题取向,其一,强调围绕现实社会反映和教化功能,以单调、机械的说教方式挤占艺术教育所该扮演的抒发情感、美化生活、激励创造的教育主旨,经世致用的美术教育正日益异化为远离现实生活的“工具”。其二,疏离于当下具体的生活实际,强调纯粹的美学呈现,教学内容缺乏与学生的鲜活的生活世界的独特联系。的确,教学是动态性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主题要求,便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目标指向。前者基本沿袭了西方传统学院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方法和观念,所创设的教学课题大多确定地反映社会现实和道德判断,超出了当下学生的知识结构范围,其审美性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碰触学生的心灵,从而出现学业倦怠,学习热情低下。后者则延伸了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和方法,注重纯粹美学呈现,所创设的教学课题专业性强。而在互联网时代,当代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多样,他们对于艺术的价值观念和造型方法的理解正呈现多元和多样化态势。面对精、尖、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要求,不易获得乐趣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敬畏心理,学习耐心和动力逐步丧失。
(二)课程内容的确定性过强,导致学习效益低下
课程内容的确定性强,即专业美术教材所选择的知识内容是已经形成结论,无需探讨的知识和经典范例。艺术实践过程也是既定的、规范的技能演绎,学习过程类型是“直线行进型”。在当前的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主体在秉承这一美术教育传统,一种典型的哲学取向教学理论基础上的美术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经典美术知识遗产、注重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实践证明,这一传统的本质主义教育思想实践,意味着教学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的专业素质;意味着学习客体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否则教学过程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不能有效地指导和发展学生的经验和潜力。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专业美术教学正逐步演变为纯技能、技术教育。审美教育、心灵教育严重缺失。从教的方面而言,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集中于技能领域,特别是教学评价观念和方法也长期聚焦于技能方面的表现,缺乏将既定的经典美术知识转换为当代接受的普遍知识,实现当代性转化的教学能力。从学的方面而言,当代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前所未有,他们的艺术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文化心理相对复杂,对教材中过于确定的知识缺乏兴趣,对于作业实践中严格的形式语言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要求,往往采取拒绝或应付的态度,学习效益可想而知。 (三)学习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的优化不足导致教学成效不高
教学时间、空间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应该是具体而有效的。教学空间与时间的使用方式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及学习特点,而且也是学生在知识的探求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优质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空间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现代意识和系统论在教学上的体现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缺失,特别是对专业美术学习过程的特殊性缺乏把握,很多教学主体为降低办学成本和减轻安全责任,往往采取简化教学时间与空间管理,甚至制度和措施本身成为目标,比如过度规划和限定单元课时量,缩短艺术实践工作室的开放时间等等,为管理而管理,而不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格和差异缺乏尊重,未积极对教学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导致专业实践工作室的教育效能低下,学习材料、设备等公共的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遗失,教学成效低下。
(四)教学评价观念和方法过于单一化和绝对化抑制了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运用科学,可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调控,是提高美术教学过程质量的必由之路。应该说,当前的专业美术教学的评价是发展性的,即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高,没有褒贬或奖惩功能和性质,但评价指标体系则带有明确的学术判断和观念取向,即对应于现代主义艺术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强调严格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过程是单向性的和终结性的评价模式。然而,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美术教学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大量反復性的技术练习和理论实践,评价体系应该避免绝对化和标准化,而应以促进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新的知识技能和解决具体问题为准,即“以学定教”。与此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而不是将知识以“静态的东西”存在于学生的意识和记忆中,从而禁固了鲜活的生命个性的创造力。实践证明,过于单一化和绝对化的教学评价,所形成的话语权往往带来不良的艺术价值观念和导向,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实践热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质主义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专业美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信息严格地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传递,既要求系统性,也注意经济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必然影响学习个体的创造力。
三、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改革路径考量
(一)坚持绘画与素描作为主要表现媒材的基础训练方式,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才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保证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既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轻技术、重观念的现象开始出现在当前的专业美术教学中,典型体现出不重视传统的绘画与素描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课程的积极作用。其实,作为创作主体,人的思想、情感至关重要,始终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再先进多样的表现媒材终究是技巧层面,赫尔曼·巴尔认为:“技巧随看的方式改变而改变,看的改变同人与世界的联系相关,因而所有的绘画史也就是哲学史”。事实上,作为造型艺术创作者或鉴赏者,用精神的眼光去感知事物始终未变,这也是当代人为什么仍迷恋于古典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视觉艺术创作和灵感表达,实现艺术知识与观念的更新,探求个性语言和创意最直接和有效途径便是素描和绘画。素描和绘画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作为精英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与普遍的素质教育不同,前者强调美术本体,后者注重其教育功能。专业美术的学习与实践要求坚守艺术的纯洁性和独立性,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以此更清醒关照现实。而绘画和素描始终是最直接、最富于感性的方式。中国美术学传统强调:艺术家在观察和表现社会和自然时,将艺术、知识与观念融合为一并完整地表达出来,既参照自然,又渗入自身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描绘出与自然若即若离的心象和意境,从而体现出美术的人文属性。至今,素描和绘画这种古老的图像记录方式,一直是建筑、影视、艺术设计工作者表达灵感最简便和有效的手段,是艺术家探求艺术奥秘的欲望得以激发并长久保持的依据。当然,现当代的素描和绘画教学价值取向,应超越对物象外在形式的被动描摹,教学目标设计应将物象观察的视线从外部走向内心,尊重个体的心灵与直觉,追寻与之对应的心象的绘画方式及过程。
(二)专注人文精神与批判意识的培养,加强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
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既要保证其人文属性,也要追求艺术语言表达质量。相对于其它层次的美术教育特点和诉求,专业美术教育强调严肃性及其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在艺术品格上超越世俗情趣,在价值取向上超越市场选择;在技术和语言方面应表现出原创性和文化性,并以冷峻和超脱的方式关照历史和人生,以凸显自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品格。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既是将专业美术高、精、难的知识与技术要求进行简化、淡化,而将审美教育具体化、强化。的确,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美术教育通俗化、大众化趋向明显,学院美术教学演展显示:拼揍的形式和矫饰跟风现象盛行,人文精神被虚化和淡化。主要原因是急功近利思想蔓延、美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缺失,专业美术教育“技术至上”的意识和行为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
专业美术教育强调个性和创造,注重纯粹的美学呈现和人类普适价值。事实上,随着创新型社会的提出并上升至国家意志层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更是专业美术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而真正的创新来源于知识、观念和艺术语言的深层把握,简单的技能和经验的拼揍无所谓创新。只有具备相应的自然、社会和生命关照意识和文化情怀,这样的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生命力的。因此,专注人文精神与批判意识的培养,加强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应该成为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德性、智慧、态度和创造力的養成给予高度关注。
(三)优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组织、完善教学硬件建设和人性化管理 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没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和教学管理。因此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及其空间的文化创设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大到学校的精神、理念,小到班级文化工作室文化的艺术观念、价值认同等等,有些是隐性的,有些需要物化并给予具体的学习和创作支持,是一种潜在的课程,但却有着显性的教育功能和效用,促进教与学的自足性和自洽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是学习时间合理的有效安排。学习工作风格因人而异,美术学习和创作教学对于空间、材料和设备的依赖比较强,注重“做中学”是专业美术教学显著形式和特征。如果过度限制学习时间,严格规定教学空间、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时间,势必影响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及要求。作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前提与条件,教学硬件完善和合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至关重要。
专业美术教学的现代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倾向。随着艺术教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知识获取的过程不单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丰富的媒介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基于此,传统的大班制,统一化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不适庆于当代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弱化,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和学院文化特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制度安排必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管理的目标本来是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制度和措施本身成了目标。专业美术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更需要人性化的、弹性的管理制度。更需要对简单粗暴的教学行政化管理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和结构方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推行形成性教学评价
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关键。提高专业美术人才的质量、就必須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改革重要内容。首先,建立继续教育机制、积极为教师提供国内外研修机制,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艺术发展前沿。其次,加强校企、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课题化教学方式,共同解决相关艺术问题,以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灵活开展教学。对于当代学生而言,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和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说教,无法打动他们的心灵和产生精神认同。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美术教育师次队伍的知识结构,并将艰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深度的专业理论变成具有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知识。
推行形成性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长期以来,专业美术教学评价多采取“以教评教”,忽视了学习及知识获得的过程和质量,导致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是自我构筑知识与技术要求,对学生个体学习风格和差异缺乏关注,片面强调诊断性的教学评价功能,是一种静态的评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不利于创新型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应当代美术教育精神要求。事实上,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和强调,专业美术教育已适当回归教育功能和工具主义教育取向,重在于创造性获得并适用于生活而不是为美追求美的态度,道德的评价也放在了重要位置,因此,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均衡,以及创造力培养和审美及道德观念的形成,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强调多元化,强调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即展开互评、自评、座谈和缓评等形成性评价方式,更好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谦.现代艺术与“艺术的终结”之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3]洪琪,唐杰,狄岱岳.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美术教育需求对接的实效研究[J].艺术教育,2015(8).
[4]汪丹丹.当代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初探——评《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5]李天阳.浅析多元语境下高校专业美术教师的教学发展策略[J].美与时代(下),2016(5).
[6]李天阳,朱雷,于鹏涌.论现代高校专业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美与时代(下),2016(4).
[7]朱准.浅谈高師美术培养目标与当下美术教育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6(21).
【关键词】专业美术教育 ; 教学过程 ; 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8-0142-03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视阀下的专业美术教学概述
(一)现代主义艺术观念视阀下的专业美术教学
现代艺术改变了古典美术的模仿观念,取代了其刻板性、规范性和令人敬畏的神圣化倾向。塞尚的“艺术与自然平行”理念开始建立了以表现和抽象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绘画系统理论。相对于后现代艺术而言,现代艺术没有宏大的主题,特别是无关乎政治和社会议题,更强调艺术本体的独立精神和意志;强调普遍的主题,即大自然,人类的深层的爱与关注;强调个人风格与创意,并坚密联系现实,注重本体语言及纯粹的美学呈现和形式探索等等。因此,基于現代主义艺术观念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形成以下特征:第一,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不过渡强调生活化,注意与生活情景的适当隔离;绘画和素描作为艺术语言表现基础,也是最主要的艺术表现媒材;保证理性对艺术的价值和渗透,认可用科学及理性方法分析作品;不过渡认同美术教育中的泛视觉化倾向,而是保证具有绝对的组织和稳定的教学内容,保证中外经典美术创作理念和方法对学生的艺术价值观念形成的积极作用,避免因过于宽泛和宽容而降低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能力和知识深度要求。第二,在教学组织上,强调教师的知识权感和教学主导作用,以讲授法作为基本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的类型属于单向式。第三,在教学评价上,强调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性,强调个性化和创意,评价方式基本上是单向性和绝对化。
(二)后现代主义思潮视阀下的专业美术基础教学
后现代主义思潮具有不确定性和内在性特征,即反秩序、反结构。作为一种艺术、哲学和社会现象,它趋于多元开放、玩世不恭和追求离散性,热衷于反讽和片断的话语等等,总体而言,其反中心性、反二元论、反同一性、反总体性是消极的,而其所主张的差异性、异质性、多样性、离散性则具有积极意义,在艺术批评和艺术教育中得到广泛的价值认同。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专业美术教育教学特征是:第一,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强调特定背景和主题,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不注重绘画和素描作为艺术表现的基础意义,而强调思想和观念的重要作用,鼓励和运用多媒体多手段进行创作;强调知识的非等级化,对民族民间文化给予充分尊重,注重兼容并蓄。第二,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了教师的促进者和参与者作用,以个别化教学为主,教学时间和空间安排相对松散、灵活。第三、在教学评价方面不强调学生的个性和创意,但强调作业或作品必须有意义整合等等。
总之,不同的艺术观便有不同的人才观,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及评价体系和策略,专业美术教学过程的建构因此变得复杂多样,并产生深远影响,然而,无论如何,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性终究是教学过程的重要考量。
二、当前专业美术教学过程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脱离学习主体的生活实际而导致学习热情不高
专业美术教学需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发展趋势,但所创设的背景和文化主题不宜与同时代的社会、甚至政治相互干涉,而忽视学习客體的知识经验和生存关系。当前,专业美术教学过程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背景和主题取向,其一,强调围绕现实社会反映和教化功能,以单调、机械的说教方式挤占艺术教育所该扮演的抒发情感、美化生活、激励创造的教育主旨,经世致用的美术教育正日益异化为远离现实生活的“工具”。其二,疏离于当下具体的生活实际,强调纯粹的美学呈现,教学内容缺乏与学生的鲜活的生活世界的独特联系。的确,教学是动态性的,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主题要求,便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目标指向。前者基本沿袭了西方传统学院主义和现实主义绘画方法和观念,所创设的教学课题大多确定地反映社会现实和道德判断,超出了当下学生的知识结构范围,其审美性无法真正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碰触学生的心灵,从而出现学业倦怠,学习热情低下。后者则延伸了现代主义艺术理念和方法,注重纯粹美学呈现,所创设的教学课题专业性强。而在互联网时代,当代学生的知识结构丰富多样,他们对于艺术的价值观念和造型方法的理解正呈现多元和多样化态势。面对精、尖、难的教学内容和作业要求,不易获得乐趣和满足感,从而产生敬畏心理,学习耐心和动力逐步丧失。
(二)课程内容的确定性过强,导致学习效益低下
课程内容的确定性强,即专业美术教材所选择的知识内容是已经形成结论,无需探讨的知识和经典范例。艺术实践过程也是既定的、规范的技能演绎,学习过程类型是“直线行进型”。在当前的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主体在秉承这一美术教育传统,一种典型的哲学取向教学理论基础上的美术教学方法。强调教师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经典美术知识遗产、注重学科知识的结论性和接受性。实践证明,这一传统的本质主义教育思想实践,意味着教学主体必须具备良好的全面的专业素质;意味着学习客体必须具备良好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否则教学过程将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不能有效地指导和发展学生的经验和潜力。然而,由于历史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当前专业美术教学正逐步演变为纯技能、技术教育。审美教育、心灵教育严重缺失。从教的方面而言,教师的知识结构大多集中于技能领域,特别是教学评价观念和方法也长期聚焦于技能方面的表现,缺乏将既定的经典美术知识转换为当代接受的普遍知识,实现当代性转化的教学能力。从学的方面而言,当代学生的知识结构的丰富性前所未有,他们的艺术价值观念也呈现多元化,文化心理相对复杂,对教材中过于确定的知识缺乏兴趣,对于作业实践中严格的形式语言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要求,往往采取拒绝或应付的态度,学习效益可想而知。 (三)学习时间和空间结构方式的优化不足导致教学成效不高
教学时间、空间的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应该是具体而有效的。教学空间与时间的使用方式不仅会影响师生关系及学习特点,而且也是学生在知识的探求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优质的教学时间安排和空间创设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具有积极意义。由于现代意识和系统论在教学上的体现方面的认识和观念缺失,特别是对专业美术学习过程的特殊性缺乏把握,很多教学主体为降低办学成本和减轻安全责任,往往采取简化教学时间与空间管理,甚至制度和措施本身成为目标,比如过度规划和限定单元课时量,缩短艺术实践工作室的开放时间等等,为管理而管理,而不是以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本,对学生个体的学习格和差异缺乏尊重,未积极对教学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管理和优化,导致专业实践工作室的教育效能低下,学习材料、设备等公共的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大量遗失,教学成效低下。
(四)教学评价观念和方法过于单一化和绝对化抑制了个性化思维方式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运用科学,可操作的教学评价机制对美术教学活动进行调控,是提高美术教学过程质量的必由之路。应该说,当前的专业美术教学的评价是发展性的,即促进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高,没有褒贬或奖惩功能和性质,但评价指标体系则带有明确的学术判断和观念取向,即对应于现代主义艺术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强调严格的形式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评价主体是教师,评价过程是单向性的和终结性的评价模式。然而,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美术教学需要学生进行长期的、大量反復性的技术练习和理论实践,评价体系应该避免绝对化和标准化,而应以促进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形成新的知识技能和解决具体问题为准,即“以学定教”。与此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而不是将知识以“静态的东西”存在于学生的意识和记忆中,从而禁固了鲜活的生命个性的创造力。实践证明,过于单一化和绝对化的教学评价,所形成的话语权往往带来不良的艺术价值观念和导向,影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实践热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本质主义教育思想根深蒂固,专业美术教学过程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知识信息严格地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顺序传递,既要求系统性,也注意经济性,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绝对性,必然影响学习个体的创造力。
三、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改革路径考量
(一)坚持绘画与素描作为主要表现媒材的基础训练方式,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设定才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保证理想的教学效果,使专业美术教育教学既符合国家意志和社会要求,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对美术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轻技术、重观念的现象开始出现在当前的专业美术教学中,典型体现出不重视传统的绘画与素描作为艺术创作的基础课程的积极作用。其实,作为创作主体,人的思想、情感至关重要,始终是作品的灵魂所在,再先进多样的表现媒材终究是技巧层面,赫尔曼·巴尔认为:“技巧随看的方式改变而改变,看的改变同人与世界的联系相关,因而所有的绘画史也就是哲学史”。事实上,作为造型艺术创作者或鉴赏者,用精神的眼光去感知事物始终未变,这也是当代人为什么仍迷恋于古典艺术魅力的主要原因。因此,作为视觉艺术创作和灵感表达,实现艺术知识与观念的更新,探求个性语言和创意最直接和有效途径便是素描和绘画。素描和绘画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作为精英艺术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教学与普遍的素质教育不同,前者强调美术本体,后者注重其教育功能。专业美术的学习与实践要求坚守艺术的纯洁性和独立性,与现实保持一定距离,以此更清醒关照现实。而绘画和素描始终是最直接、最富于感性的方式。中国美术学传统强调:艺术家在观察和表现社会和自然时,将艺术、知识与观念融合为一并完整地表达出来,既参照自然,又渗入自身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描绘出与自然若即若离的心象和意境,从而体现出美术的人文属性。至今,素描和绘画这种古老的图像记录方式,一直是建筑、影视、艺术设计工作者表达灵感最简便和有效的手段,是艺术家探求艺术奥秘的欲望得以激发并长久保持的依据。当然,现当代的素描和绘画教学价值取向,应超越对物象外在形式的被动描摹,教学目标设计应将物象观察的视线从外部走向内心,尊重个体的心灵与直觉,追寻与之对应的心象的绘画方式及过程。
(二)专注人文精神与批判意识的培养,加强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
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既要保证其人文属性,也要追求艺术语言表达质量。相对于其它层次的美术教育特点和诉求,专业美术教育强调严肃性及其高端艺术人才培养的理念。在艺术品格上超越世俗情趣,在价值取向上超越市场选择;在技术和语言方面应表现出原创性和文化性,并以冷峻和超脱的方式关照历史和人生,以凸显自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和教学品格。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既是将专业美术高、精、难的知识与技术要求进行简化、淡化,而将审美教育具体化、强化。的确,随着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美术教育通俗化、大众化趋向明显,学院美术教学演展显示:拼揍的形式和矫饰跟风现象盛行,人文精神被虚化和淡化。主要原因是急功近利思想蔓延、美学理论和实践教学缺失,专业美术教育“技术至上”的意识和行为普遍存在于教学过程中。
专业美术教育强调个性和创造,注重纯粹的美学呈现和人类普适价值。事实上,随着创新型社会的提出并上升至国家意志层面,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更是专业美术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而真正的创新来源于知识、观念和艺术语言的深层把握,简单的技能和经验的拼揍无所谓创新。只有具备相应的自然、社会和生命关照意识和文化情怀,这样的创新才是有价值和有生命力的。因此,专注人文精神与批判意识的培养,加强美术理论与实践教学,应该成为专业美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德性、智慧、态度和创造力的養成给予高度关注。
(三)优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结构组织、完善教学硬件建设和人性化管理 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强调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学习的内容选择和时间安排没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不是一种强制性的知识灌输和教学管理。因此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及其空间的文化创设尤为重要。教学环境大到学校的精神、理念,小到班级文化工作室文化的艺术观念、价值认同等等,有些是隐性的,有些需要物化并给予具体的学习和创作支持,是一种潜在的课程,但却有着显性的教育功能和效用,促进教与学的自足性和自洽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是学习时间合理的有效安排。学习工作风格因人而异,美术学习和创作教学对于空间、材料和设备的依赖比较强,注重“做中学”是专业美术教学显著形式和特征。如果过度限制学习时间,严格规定教学空间、材料和设备的使用时间,势必影响教学和学生的发展及要求。作为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前提与条件,教学硬件完善和合理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环境至关重要。
专业美术教学的现代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倾向。随着艺术教育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知识获取的过程不单是来源于教师的传授,而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丰富的媒介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基于此,传统的大班制,统一化的教学组织和管理方式不适庆于当代学生的发展要求。教师的知识拥有者和传授者的角色逐步弱化,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和学院文化特色变得越来越重要。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制度安排必须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管理的目标本来是为了目标的实现,而不是制度和措施本身成了目标。专业美术教学过程的特殊性更需要人性化的、弹性的管理制度。更需要对简单粗暴的教学行政化管理进行改革,优化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和结构方式,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推行形成性教学评价
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专业美术人才的关键。提高专业美术人才的质量、就必須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是现代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改革重要内容。首先,建立继续教育机制、积极为教师提供国内外研修机制,及时了解学科最新动态、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艺术发展前沿。其次,加强校企、学校与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课题化教学方式,共同解决相关艺术问题,以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灵活开展教学。对于当代学生而言,自上而下的知识灌输和缺乏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说教,无法打动他们的心灵和产生精神认同。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美术教育师次队伍的知识结构,并将艰深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深度的专业理论变成具有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的知识。
推行形成性评价方式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长期以来,专业美术教学评价多采取“以教评教”,忽视了学习及知识获得的过程和质量,导致教学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甚至是自我构筑知识与技术要求,对学生个体学习风格和差异缺乏关注,片面强调诊断性的教学评价功能,是一种静态的评价。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不利于创新型专业美术人才的培养。也不适应当代美术教育精神要求。事实上,随着国家对美育的重视和强调,专业美术教育已适当回归教育功能和工具主义教育取向,重在于创造性获得并适用于生活而不是为美追求美的态度,道德的评价也放在了重要位置,因此,专业美术教育教学过程注重知识的均衡,以及创造力培养和审美及道德观念的形成,考核方式也应该是强调多元化,强调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即展开互评、自评、座谈和缓评等形成性评价方式,更好发挥教学评价的发展和激励功能。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谦.现代艺术与“艺术的终结”之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
[3]洪琪,唐杰,狄岱岳.普通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与基础美术教育需求对接的实效研究[J].艺术教育,2015(8).
[4]汪丹丹.当代基础美术教育教学研究初探——评《美术教学理论与作品欣赏》[J].当代教育科学,2015(8).
[5]李天阳.浅析多元语境下高校专业美术教师的教学发展策略[J].美与时代(下),2016(5).
[6]李天阳,朱雷,于鹏涌.论现代高校专业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美与时代(下),2016(4).
[7]朱准.浅谈高師美术培养目标与当下美术教育的关系[J].教育现代化,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