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名不符实的“解酒药”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in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酒不成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些爱喝几杯的爷们喝酒前就备好了“解酒药”并收集了一些“解酒秘方”,做好了“战前准备”,就等到时放心地“畅饮一回”。专家提醒:目前没什么药能真正解酒。
  ☆“解酒药”如何忽悠人
  市场上热销的所谓解酒“药”,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药品”,都是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如药店店员最常推荐的海王金樽,包装盒和说明书上并没有任何与解酒有关的字样,只在其产品保健功能上看到“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店员也承认:“从来没有真正药字号的解酒药,现在的解酒药都是保健食品,但卖得特别好。”另有店员在推荐“酒干清”时说,海王金樽需每天服用,而“酒干清”只需在喝酒前30分钟服用就行,见效更快。但在“酒干清”的说明书上同样未看到任何有关“解酒”功效的字样,只在其包装上看到“酒前酒后的必备佳品”文字。近期药店店员推荐的解酒药还有一种叫“安体普”。商家称,“这是国外进口的解酒药,现在卖得最火,喝前吃两片,你喝多少酒都没事,要是实在喝得太多,酒后你再吃两片就行。”
  除了药店这个购买渠道,“解酒药”在网络上更是风靡。还有某著名影星代言的“醒久宝”。称由葛花、葛根、灵芝、枳具子、板蓝根、萝卜提取素等几十种名贵药食同源植物科学组方的食品,能“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
  ☆专家解读“解酒药”的功效
  药学专家认为,葛根、葛花、灵芝等成分,其中葛根、葛花确有护肝功效,但其治疗效果因人而异,绝对不可能“彻底解决酒精残留问题”。普通食品不能宣称保健功能,更不能宣传疗效。如果产品的某种成分具有某种作用,不能宣称产品同样也具有某种疗效,将产品成分作用夸大。“解酒药”中的白芍、柴胡确有解酒护肝功效,但其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如白芍对肝阴不足的人有保肝效果,对其他体质的人却适得其反。
  有的“解酒药”含山楂、玉米须、茯苓等成分,具有活血、利尿的功效,虽然对促进酒精排泄有一定作用,但护肝疗效有待证实。的确,有人服用后再饮酒,感觉不那么容易醉,第二天也不会头疼。所以很多人都相信,这些药物能够分解酒精、保护他们的肝脏。事实上,感觉精神振奋、不容易醉的原因很可能是厂家在解酒药中添加了利尿剂、兴奋剂、激素等。这些成分能使服用者短时间内感到清醒、亢奋、食欲大开,但长期服用将伤及身体。
  专家对此的解释是:酒精进入人体氧化成乙醛,在此过程中有一种乙醛脱氢酶的物质,负责将乙醛氧化为乙酸,并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容易喝醉酒的人,就是因为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目前,解酒药的成分多为兴奋剂、维生素与氨基酸等,提供的只是安慰和缓解头痛的作用,没有办法增多乙醛脱氢酶,因而不能帮助解酒,更谈不上护肝。
  服用解酒产品多属心理安慰,而一些“解酒药”里含有镇静剂,不仅起不到解酒或保肝作用,反而对身体不好。这种“障眼法”并不能减少肝脏的代谢负担,反而有可能掩盖酒精的毒性症状,延误就医,最终可能有致命危险。
其他文献
【养生秘诀】  运目:运目,即指眼珠运转,以锻炼其功能。此法有增强眼珠光泽和灵敏性的作用,能祛除内障外翳,纠正近视和远视。具体做法是:早晨醒后,先闭目,眼球从右向左,从左向右,各旋转10次;然后睁目坐定,用眼睛依次看左右,左上角、右上角、左下角、右下角,反复四五次;晚上睡觉前,先睁目运睛,后闭目运睛各10次左右。  远眺:用眼睛眺望远处景物,以调节眼球功能,避免眼球变形而导致视力减退。例如,在清晨
期刊
母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乡间老人,现已96岁,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走起路来仍然敏捷利落,号称我们村的第一寿星。  我写过母亲的勤劳、母亲的勇敢,可朋友们提醒我:你母亲那样的高寿,那样的身板,何不写一写她的养生之道。是呀!她虽不如城里人们有那优越的生活环境,那丰富的养生知识,那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习惯,但她自身健康长寿的价值所在,应该有供人们借鉴的养生之道,那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吧!  与人为善。母亲
期刊
一、老年性痴呆的特征及预警防治的提出  老年性痴呆(AD)是指老年人在无意识障碍的情况下出现持续时间较长(通常在半年以上)的智能损害。其特征主要表现在记忆力减退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记忆、思维、情感、言语和行为障碍。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通常将50~65岁的发病者称为早老性痴呆,65岁以上的发病者则称为阿尔茨海默型老年性痴呆,两者统称为老年性痴呆或阿尔茨海默病。我国部分地区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1.
期刊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它的中央是坚硬的椎管,保护着脊髓和神经。腰椎在整个脊柱中活动度较大,同时负重又多。尤其是第4和第5腰椎,位置偏下,承受的压力更大,容易老化,引起骨质增生,韧带增厚。发展到一定程度,腰椎管容量减少,神经、血管受到压迫,即成为腰椎管狭窄症。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  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起病缓慢。早期病人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腰部及臀部疼痛,站立、行走时加重,坐位及侧卧屈髋时症状减轻。发展
期刊
今年65岁的杨大爷自从随儿子来到南京后,长期一个人待在家里,身边没有了熟悉的朋友,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变得特别沉闷、不爱说话,总是一个人发呆,周末也不太出门了。前段时间,杨大爷发现自己面部特别僵硬,行动时动作也变得迟缓,想试图走快却有困难;而且右手出现非常细微的颤抖。刚开始,杨大爷以为是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在家人一再催促下,才到医院检查。经过影像学检查、抽血化验和心理评估等综合检查,医生确诊杨大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