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给药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2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7%、90.5%,均高于常规剂量组的71.4%,P均<0.05;三组均未出现出血倾向症状,用药相对安全。结论:阿司匹林200mg/d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较为安全。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措施,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因其用药安全性致使该药应用剂量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不同剂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2±2.4)岁;首次发病85例,既往有脑梗死史41例;均于发病3d内住院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0~6分40例,7~15分68例,≥16分18例;排除脑出血患者、既往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及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2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预防应激溃疡、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平稳血糖血压血脂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由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mg)常规剂量100mg/次,中等剂量组给予200 mg/次,大剂量组给予300 mg/次,三组均1次/d,连续治疗14d。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记录三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若有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定[2]。其中基本治愈:NIHSS减少91%~100%,病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90%,病残度为Ⅰ~Ⅲ级;进步:NIHSS减少18%~45%;无变化:NIHSS减少或增加<18%;恶化:NIHSS增加>18%;死亡。(以前三项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剂量组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6例,无效、恶化及死亡12例,总有效率为71.4%;
中等剂量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9例,无效、恶化及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85.7%;
大剂量组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5例,无效、恶化及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5%;
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两组疗效相似,P>0.05;且均高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三组用药安全性观察
三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大便潜血的阳性症状,在均减量或停药,并给予抑制胃酸治疗后缓解。三组均未发生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出血倾向,用药相对安全。
3 讨论
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病理基础,而血小板聚集是其主要发生机制,为此临床常给予抗血小板以解除血管阻塞,使血管再通,并及时恢复脑血管血液循环。阿司匹林因其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现已成为防治脑梗死的主流药物,本品是一种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通过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及血栓素A2(TXA2)合成及释放,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并可阻滞现为蛋白生成,以抑制血栓生成,且在脑梗死早期和后期均能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据国际脑梗死试验和中国急性脑梗死试验的最新研究,再次确定了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死亡/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的临床作用,成为国内外指南中唯一推荐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药物[3]。
尽管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严格的用药剂量仍很难把握,我国指南推荐治疗剂量为100~300mg/d。由于阿司匹林的临床耐受性良好,大剂量用药可有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还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抗动脉硬化、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等多重效应,但本组研究患者均为老年人,而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因而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发作患者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用药常存在争议,但临床常规剂量100mg/d未能达到理想的有效药物浓度,致使疗效不慎满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等剂量(200mg/d)可取得与大剂量用药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尾、十二指肠刺激症状不显著,亦未发生出血倾向,用药相对安全。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200mg/d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谭惠芬.阿司匹林用于中老年抗血栓最佳剂量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93-2394.
[2]张小年.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探究[J].吉林医学,2014,35(10):2162-2163.
[3]马龙,赵秀丽.高原地区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hs-CRP的影响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9):4-7
【关键词】 不同剂量 阿司匹林 急性脑梗死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心脑血管疾病之一,抗血小板治疗是其重要治疗措施,阿司匹林是临床常用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因其用药安全性致使该药应用剂量存在争议。为此本文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不同剂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临床选择合理的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臨床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60~85岁,平均(71.2±2.4)岁;首次发病85例,既往有脑梗死史41例;均于发病3d内住院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且经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0~6分40例,7~15分68例,≥16分18例;排除脑出血患者、既往消化性溃疡及出血患者、血液系统疾病及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随机平均分为常规剂量组、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各42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预防应激溃疡、活血化瘀、改善脑代谢、平稳血糖血压血脂等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常规剂量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由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H20065051,规格:100mg)常规剂量100mg/次,中等剂量组给予200 mg/次,大剂量组给予300 mg/次,三组均1次/d,连续治疗14d。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记录三组患者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若有异常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三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评定
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评定[2]。其中基本治愈:NIHSS减少91%~100%,病残度为0级;显著进步:NIHSS减少46%~90%,病残度为Ⅰ~Ⅲ级;进步:NIHSS减少18%~45%;无变化:NIHSS减少或增加<18%;恶化:NIHSS增加>18%;死亡。(以前三项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常规剂量组基本治愈6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6例,无效、恶化及死亡12例,总有效率为71.4%;
中等剂量组基本治愈5例,显著进步22例,进步9例,无效、恶化及死亡6例,总有效率为85.7%;
大剂量组基本治愈8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5例,无效、恶化及死亡4例,总有效率为90.5%;
中等剂量组和大剂量组两组疗效相似,P>0.05;且均高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 三组用药安全性观察
三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恶心、大便潜血的阳性症状,在均减量或停药,并给予抑制胃酸治疗后缓解。三组均未发生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血尿等出血倾向,用药相对安全。
3 讨论
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主要病理基础,而血小板聚集是其主要发生机制,为此临床常给予抗血小板以解除血管阻塞,使血管再通,并及时恢复脑血管血液循环。阿司匹林因其抗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现已成为防治脑梗死的主流药物,本品是一种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通过不可逆的抑制环氧化酶及血栓素A2(TXA2)合成及释放,以降低血小板聚集,并可阻滞现为蛋白生成,以抑制血栓生成,且在脑梗死早期和后期均能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据国际脑梗死试验和中国急性脑梗死试验的最新研究,再次确定了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死亡/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的临床作用,成为国内外指南中唯一推荐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抗血小板药物[3]。
尽管阿司匹林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进而有效预防血栓形成,但严格的用药剂量仍很难把握,我国指南推荐治疗剂量为100~300mg/d。由于阿司匹林的临床耐受性良好,大剂量用药可有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还具有抑制炎性反应、抗动脉硬化、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抗氧化、抗自由基活性等多重效应,但本组研究患者均为老年人,而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因而对老年脑梗死急性期发作患者给予大剂量阿司匹林用药常存在争议,但临床常规剂量100mg/d未能达到理想的有效药物浓度,致使疗效不慎满意。本文研究结果显示,中等剂量(200mg/d)可取得与大剂量用药相似的临床疗效,且尾、十二指肠刺激症状不显著,亦未发生出血倾向,用药相对安全。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200mg/d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确切,且用药较为安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谭惠芬.阿司匹林用于中老年抗血栓最佳剂量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0):2393-2394.
[2]张小年.大剂量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探究[J].吉林医学,2014,35(10):2162-2163.
[3]马龙,赵秀丽.高原地区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脑梗死患者D-二聚体、hs-CRP的影响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2012,4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