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即使是发达国家亦不例外。据联合国世贸组织统计资料显示,全球包括发达国家,每年约有1800万人因食品和饮用水不卫生导致死亡。我国党和政府一贯正视民生问题,将食品安全做为重大的民生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看待,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中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安全和保障民生科技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食品;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检测技术
1.食品安全
1.1食品的概念
根据我国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的定义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2015年10月1日我国又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一法典对原来的食品概念进行了修正,将食品定义为: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更加明确地规范了做为食品的物品范围。
从国际视角而言,根据1985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定义:一般食品是指“供人类食用的,不论是加工的、半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任何物质,包括饮料、胶姆糖,以及在食品制造、调制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只作药物用的物质。”
1.2食品安全风险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病从口入”,食源性的疾病也伴随着我们,并且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特别是伴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大量的新原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品生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安全,据国际权威组织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人类各类疾病总发病率排名中,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始終名列前茅,居高不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是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就冷冷地摆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一例外。
2.大数据下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
2.1食品安全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慢性和潜在性的危害。根据国际标准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ISO22000:2005),两个标准,虽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
2.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上个世纪中期,在环境科学的危害控制理论中,人们提出了“风险分析”的概念,继而引申到了食品安全领域,联合国第19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了1993年意大利罗马会议上提出的“在评价时继续以适当的科学原则为基础并遵循风险评估的决定”的建议,从此,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一个子项目,是风险分析的基础与核心。具体操作程序是,由化学家、药理学家、微生物学家、营养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及至数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流行家学家等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采用系统地科学技术手段或方法,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的或潜在的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的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科学评估,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四个步骤。风险评估是运用一种系统地组织科学信息及其不确定性信息,来确定关于健康风险的具体问题的评估方法。
我国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首次引入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两个概念,从而确立了我国司法体系中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
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可折射出这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彰显执政党管理国家公共事物及执政能力的高低,也是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中食品业务的最重要指标体现。因此,世界各国都在逐年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2014年美国政府投入到食品领域的科研经费高达2.3 亿美元,欧盟在其第六框架计划中,将食品安全的科研经费也提升到6.85亿欧元;我国政府一贯注重民生建设,始终把食品安全做为生命线了抓紧,在资金投入方面,虽然百废待举,资金紧缺,但从“十五”期间开始就设立了食品安全科研专项经费,逐年增长,至今总额已超20亿元人民币。
众所周知,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食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品经营的现代化程度及产业技术含量起来越高,跨地区生产经营、供应链式管理,使食品生产更为复杂,潜在的危险更为不易发现,快速出具准确的筛查数据对于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潜在隐患,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百姓的“舌尖安全”就迫在眉睫。
3.1大数据下食品安全智能监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应用的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及消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网络化及至国际化,势如海外代购、新媒体营销等手段层出不穷,安全的食品生产就更加离不开监管、更加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更出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以食品安全溯源监管为例,随着物联网、云数据在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应用,快速检测数据得以纳入我国统一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为省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时掌握现场检测数据提供了方便,这些数据能够有效的排除不合格的食品,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作用。
3.2利用大数据,建立食品安全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犯食品安全法的企业和个人,除了依法处置以外,还将其归纳入黑名单之中,定期向社会公布。
3.3建立食品质量信用档案
分地区和食品种类,设置企业食品质量信用等级,建立食品质量信用档案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为。
3.4全民皆兵,建立政府、企业、群众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通过完善政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大数据,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民监督、共同治理。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在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动进行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以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显然,大数据正为食品安全治理带来新的变革,为食品安全的智慧监管提供了可能。
总之,在新形势下,政府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智慧管理手段,依托国家大数据,建立起食品安全防火墙。
关键词:食品;安全;大数据;智慧监管;检测技术
1.食品安全
1.1食品的概念
根据我国1995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食品的定义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随着社会的发展,2015年10月1日我国又颁布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这一法典对原来的食品概念进行了修正,将食品定义为: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更加明确地规范了做为食品的物品范围。
从国际视角而言,根据1985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定义:一般食品是指“供人类食用的,不论是加工的、半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任何物质,包括饮料、胶姆糖,以及在食品制造、调制或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任何物质;但不包括化妆品、烟草或只作药物用的物质。”
1.2食品安全风险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同时,“病从口入”,食源性的疾病也伴随着我们,并且随着人类发展的脚步,特别是伴随着食品生产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大量的新原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使我们赖以生存的食品生产,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安全,据国际权威组织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在人类各类疾病总发病率排名中,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始終名列前茅,居高不下,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威胁最大的问题是食品,食品安全问题就冷冷地摆在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无一例外。
2.大数据下食品安全的智能监管
2.1食品安全的概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慢性和潜在性的危害。根据国际标准定义,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在按照预期用途进行制备和(或)食用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的概念”(ISO22000:2005),两个标准,虽然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在本质内容上是一致的。
2.2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上个世纪中期,在环境科学的危害控制理论中,人们提出了“风险分析”的概念,继而引申到了食品安全领域,联合国第19次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采纳了1993年意大利罗马会议上提出的“在评价时继续以适当的科学原则为基础并遵循风险评估的决定”的建议,从此,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风险评估是风险分析的一个子项目,是风险分析的基础与核心。具体操作程序是,由化学家、药理学家、微生物学家、营养学家、病理学家、毒理学家、及至数学家、分子生物学家、流行家学家等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采用系统地科学技术手段或方法,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的或潜在的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的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科学评估,通常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描述四个步骤。风险评估是运用一种系统地组织科学信息及其不确定性信息,来确定关于健康风险的具体问题的评估方法。
我国2006年颁布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首次引入了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估两个概念,从而确立了我国司法体系中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
3.食品安全检验检测
一个国家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水平可折射出这个国家文明发展的程度及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彰显执政党管理国家公共事物及执政能力的高低,也是国家参与国际贸易中食品业务的最重要指标体现。因此,世界各国都在逐年加大这方面的资金投入,2014年美国政府投入到食品领域的科研经费高达2.3 亿美元,欧盟在其第六框架计划中,将食品安全的科研经费也提升到6.85亿欧元;我国政府一贯注重民生建设,始终把食品安全做为生命线了抓紧,在资金投入方面,虽然百废待举,资金紧缺,但从“十五”期间开始就设立了食品安全科研专项经费,逐年增长,至今总额已超20亿元人民币。
众所周知,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食品产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产品经营的现代化程度及产业技术含量起来越高,跨地区生产经营、供应链式管理,使食品生产更为复杂,潜在的危险更为不易发现,快速出具准确的筛查数据对于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潜在隐患,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确保百姓的“舌尖安全”就迫在眉睫。
3.1大数据下食品安全智能监管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网络应用的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及消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网络化及至国际化,势如海外代购、新媒体营销等手段层出不穷,安全的食品生产就更加离不开监管、更加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尤其是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更出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
以食品安全溯源监管为例,随着物联网、云数据在我国食品监管体系的应用,快速检测数据得以纳入我国统一建立的食品安全追溯平台,为省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实时掌握现场检测数据提供了方便,这些数据能够有效的排除不合格的食品,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预警作用。
3.2利用大数据,建立食品安全的全过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
为确保食品安全,必须建立一整套完善的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立黑名单制度,对违犯食品安全法的企业和个人,除了依法处置以外,还将其归纳入黑名单之中,定期向社会公布。
3.3建立食品质量信用档案
分地区和食品种类,设置企业食品质量信用等级,建立食品质量信用档案以规范食品生产企业的食品生产和销售行为。
3.4全民皆兵,建立政府、企业、群众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通过完善政务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大数据,实现食品安全的全民监督、共同治理。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指出要在食品安全等领域,推动进行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以提高监管和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显然,大数据正为食品安全治理带来新的变革,为食品安全的智慧监管提供了可能。
总之,在新形势下,政府在进行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充分利用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等智慧管理手段,依托国家大数据,建立起食品安全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