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中山先生说过:“人生最大事情是什么?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思想动力。“爱国主义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这是江泽民同志早期提出的观点。它是一种精神文化,也是一种世界性情感,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外,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每个公民热爱自己的祖国,立志报效自己的祖国,保家卫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地理作为一门兼跨自然、人文的综合性学科,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素材。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本人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学好地理,开阔视野,充分全面了解中国
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课内外教学及知识了解,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的国土资源,复杂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矿产和物产、秀美的山川,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美丽可爱的海洋资源等,通过认知,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等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人民生活水平已迈向发达国家的行列。如天宫一号的发射、建成的青藏铁路,已创世界科技高端,三峡水电站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电站。此外,还有一批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这都表明我国综合国力在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在提升。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保家卫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从认识自己的家乡入手去认识祖国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本乡本土的自然风光、地矿资源、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生活变化等,使学生对家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地理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比如,我们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当同学们知道我们这里就是全国亚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向来以出产荔枝、龙眼、香蕉等而闻名全国时,同学们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热爱家乡的情感就是我们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的基础。
三、利用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和建国以来各行各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曾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甲骨文、四大发明、青铜器等,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及海上),郑和下西洋等,都说明古代中国是“物产富庶,文物昌明”。战国时代的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秦渠、汉渠等引黄工程,出现了“塞上江南”、“塞上粮仓”。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经过长年的观察及经念积累,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工程。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可以征服、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而且重要的是了解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更显示人民的勤劳与勇敢,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激发起崇敬之心,更热爱自己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淮河、黄河、海河、长江等大河得到了治理;东北、西北、华北的大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等。地理课上这些一件件令人鼓舞的事实,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江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而自豪,同时也有力地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
四、通过横向对比,了解自己的国情,增强历史付以使命感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地大物博,国土资源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如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等等。石油也由原来的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水资源浪费和污染较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等。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教育也落后,尤其西部山区,生活难,上学更难等社会问题较突出。因此,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树立雄伟壮志,加强建设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无论多么艰苦,一定要坚持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富裕的国家。
五、地理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专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的精神
当前的学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着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就容易走上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强对学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从小立志成才,从而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理,鼓动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追求卓越,奋发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必然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进行教学,只有高扬德育旗帜,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课堂的核心。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
一、学好地理,开阔视野,充分全面了解中国
中学地理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极为丰富的教育素材。通过课内外教学及知识了解,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辽阔的国土资源,复杂多样的气候,富饶的矿产和物产、秀美的山川,丰富的能源资源以及美丽可爱的海洋资源等,通过认知,培养学生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并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特别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等已取得令人瞩目的地位,人民生活水平已迈向发达国家的行列。如天宫一号的发射、建成的青藏铁路,已创世界科技高端,三峡水电站也成为世界最大的电站。此外,还有一批工程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这都表明我国综合国力在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在提升。通过这一系列的教育素材,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保家卫国的情感,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通过乡土地理的教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从认识自己的家乡入手去认识祖国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结合教材联系实际向学生介绍本乡本土的自然风光、地矿资源、名胜古迹、民俗风情、生活变化等,使学生对家乡周围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等地理事物产生极大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比如,我们地处东南沿海,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当同学们知道我们这里就是全国亚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向来以出产荔枝、龙眼、香蕉等而闻名全国时,同学们就很自然地加深了对自己家乡的热爱,而热爱家乡的情感就是我们向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教育的基础。
三、利用古代中国的辉煌成就和建国以来各行各业在发展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曾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甲骨文、四大发明、青铜器等,古代的丝绸之路(包括陆上及海上),郑和下西洋等,都说明古代中国是“物产富庶,文物昌明”。战国时代的都江堰造就了“天府之国”;秦渠、汉渠等引黄工程,出现了“塞上江南”、“塞上粮仓”。这些都是劳动人民经过长年的观察及经念积累,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工程。这样不但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可以征服、改造不利的自然条件,而且重要的是了解到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力量。而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更显示人民的勤劳与勇敢,从而使学生在内心深处激发起崇敬之心,更热爱自己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的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淮河、黄河、海河、长江等大河得到了治理;东北、西北、华北的大油田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准确回收等。地理课上这些一件件令人鼓舞的事实,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美好江山,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创造精神而自豪,同时也有力地证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只有坚持了党的领导,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一个又一个巨大胜利。
四、通过横向对比,了解自己的国情,增强历史付以使命感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虽然地大物博,国土资源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如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河流年径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等等。石油也由原来的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耕地后备资源匮乏,水资源浪费和污染较严重,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等等。经济发展水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现代科学技术、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教育也落后,尤其西部山区,生活难,上学更难等社会问题较突出。因此,通过课堂教育使学生树立雄伟壮志,加强建设祖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无论多么艰苦,一定要坚持奋斗,把祖国建设成为富裕的国家。
五、地理教育中要注重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专心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的精神
当前的学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长着的,他们很容易满足于父辈创造的良好的物质条件,也就容易走上安于现状缺乏奋斗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强对学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从小立志成才,从而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刻苦钻研科学文化知识,树立远大的理想。初中地理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教育的顶好教材。学习欧洲、北美等先进发达国家的地理知识时,充分调动学生好奇、上进的心理,鼓动他们树立不认输、不自卑、努力成栋梁,共建繁荣富强的大中国的远大理想。学习南极洲地理,通过85年、89年中国分别在南极洲建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为国争光的精神。学习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麦哲伦环球航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郦道元与《水经注》、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哥白尼与布鲁诺的“日心说”等等,都是引导学生学习榜样,追求卓越,奋发图强的最好德育舞台。
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必然不能只为传授单纯简单的地理知识而进行教学,只有高扬德育旗帜,为造就适应时代发展、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栋梁之才的远大目标而奋斗,使我们的学生一方面具有广博的天文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开阔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远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课堂的核心。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