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工业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00)
一、设计理念的来源
吕敬人作为传统观念的现代书籍设计领军人物之一,其对中国书籍设计观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认为书籍设计是一個创作过程,设计师需与编著、出版人、编辑、印制者一同经历这个创作过程。做书之前要有一个好的做书态度,设计师要掌握设计的度,要物有所值,要爱护和和尊重文本的真正内涵,要着重强调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一本好的书籍设计是系统工程的完美组合,再加上设计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的努力与奋斗。
二、吕敬人的书籍设计理念
艺术个性的多样性使设计师们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表现形式。其中, 理念的把握是书籍设计好与坏的最基本的问题, 它主要涉及设计者的身心修养和审美程度, 即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读者。优秀的设计师一心想用自己的审美情趣去影响读者。而吕敬人先生就是通过书籍设计作品的审美取向来诠释他的设计观念。
1、东方神韵的本土文化观
吕敬人在日本求学多年,了解了许多日本的传统文化,在杉浦康平老师的影响下,他也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我们中国的书籍设计之中,赋有东方神韵的本土文化观怎样通过书籍设计来展现呢?如何才能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又彰显民族品味,创造出中国味道的书籍装帧艺术呢?吕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汉字、古文物图案、国画的色调等做了不断的尝试。这一点也是令世人所仰慕和敬重的。
我国书籍设计与世界书籍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向基本是一致的,但要想做的更好就必然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必须找寻中国设计的根。吕敬人先生在看重与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认为中国的书籍设计要想迈出国门,在世界书装行业占有一席之位,那就必须承其魂拓其体即应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品味,这样的书籍才会具有书卷气息,才会被读者所认可。
为了突显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独具的特色,传达出赋予东方神韵的美感,他在设计《敦煌石窟全集》时,对其内容进行了变化和创新,用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神韵的文化符号即书法体 “敦煌” 作为书名,又选用最能代表敦煌的壁画纹样来作为区分全集各册的标志,还选用国画中的色彩石绿作为书籍封面的色彩,在书籍设计的排版和文字方面来表现东方神韵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他考虑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其在运用传统的图案、汉字、色彩的同时,一心力求使用传统的材料、现代的技术,很好诠释东方神韵的同时,而其又不失现代感。
2、典雅化语言观
吕敬人先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比较重视赋予设计形态的典雅化语言观,吕敬人做过很多努力,做的基本都是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有文化价值的书,如国礼书、收藏书等。他一直把做一本有趣和有益好书作为书籍设计的追求,他认为: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物,它应该能够让读者沉迷其中,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感,能够滋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心灵。吕敬人先生认为读者在翻看及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能够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能在精神的享受、物化的愉悅中得到阅读的快乐。吕敬人心中的书籍设计无论是华贵还是质朴的,从书的本质上看,在强调书籍阅读和传承文明的同时又都是大气、富有民族文化神韵和独特设计理念的。
3、创作原则中的艺术化设计观
吕敬人先生为了追求并表达他在书籍创作中的艺术化观念,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做”书。他把设计当作艺术来操作,他清醒的认识到侧重于表现自我的绘画创作与从属于内容再创造的书籍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功底才能使吕敬人能够自如地表现出设计的趣味化和人性化。他认为,书籍的外形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悦性为主旨,不论是珍惜和收藏的礼品书,还是使用的工具书,各自的独特性都传达着各自的审美和功能的结合。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对意境的追求,也应该注重对工艺纸品可以触摸翻阅的表現力。纸张工艺所表现的自然之美,通过其肌理、触感传达出的书籍美感,会影响到周围的文化环境,创造出富于感染力的阅读气氛。
4、统筹兼顾的整体性创作观
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过程,除最基本的内容外,其包括:形式、形态、传达方法及其阅读过程中令人愉悦的诸多设计元素。隽永的文字内容、有趣的形态、生动的图像、富有触觉感的纸张,翻阅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各种元素相互交融所传达的一种整体的阅读气息,以此造成一本完美的书。
同时,吕敬人为切实践行 book design 的设计思想,他不知疲倦的进行着从策划选题、撰写文字、版式编排、设计形态、选择材质、工艺兑现等一系列的书籍整体设计运作活动。他编著了大量的设计类图书,如《书籍设计四人说》、《注入生命的设计——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敬人书籍设计 2 号》、《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从装帧到 Book Design》、《在书籍设计的时空中畅游》、《书艺问道》、《书戏》等,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对设计界、出版界及大专院校产生广泛的影响。
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的功能已不单纯是文字的载体,也不仅仅只有供阅读的功能,还要考虑到它的受众的阅读层面、销售、流通等等,它应该成为全方位展示设计家美学追求、同时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需要的艺术品。所以书籍设计应该具有整体性的理念。应在立体的思维的基础上,注入时间的概念来塑造具有三维空间实体性的书籍 “建筑”。
吕敬人书籍设计不仅丰富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审美内容,提高了书籍设计作为审美客体的地位,还促进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但是中国的书籍设计如何在吕敬人的书籍设计观的引领下更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有机整合;把东方文化的神韵及血脉,用现代的、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物化到书籍设计中去,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语境的、不同于西方的被赋予中国文化精神和观念的东方式设计来,是书装界同仁近期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如何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能站在世界书籍设计浪尖上做弄潮儿的中国书籍设计师团队;如何使中国书籍设计的整体水平具有引领世界书籍潮流的能力——这样的愿望是以吕敬人为代表的书籍设计界同仁们长期努力的大目标。
一、设计理念的来源
吕敬人作为传统观念的现代书籍设计领军人物之一,其对中国书籍设计观念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他认为书籍设计是一個创作过程,设计师需与编著、出版人、编辑、印制者一同经历这个创作过程。做书之前要有一个好的做书态度,设计师要掌握设计的度,要物有所值,要爱护和和尊重文本的真正内涵,要着重强调中国文化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念,一本好的书籍设计是系统工程的完美组合,再加上设计观念的更新和整体的努力与奋斗。
二、吕敬人的书籍设计理念
艺术个性的多样性使设计师们有着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表现形式。其中, 理念的把握是书籍设计好与坏的最基本的问题, 它主要涉及设计者的身心修养和审美程度, 即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读者。优秀的设计师一心想用自己的审美情趣去影响读者。而吕敬人先生就是通过书籍设计作品的审美取向来诠释他的设计观念。
1、东方神韵的本土文化观
吕敬人在日本求学多年,了解了许多日本的传统文化,在杉浦康平老师的影响下,他也想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运用到我们中国的书籍设计之中,赋有东方神韵的本土文化观怎样通过书籍设计来展现呢?如何才能既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又彰显民族品味,创造出中国味道的书籍装帧艺术呢?吕敬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书法、汉字、古文物图案、国画的色调等做了不断的尝试。这一点也是令世人所仰慕和敬重的。
我国书籍设计与世界书籍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向基本是一致的,但要想做的更好就必然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必须找寻中国设计的根。吕敬人先生在看重与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认为中国的书籍设计要想迈出国门,在世界书装行业占有一席之位,那就必须承其魂拓其体即应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应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品味,这样的书籍才会具有书卷气息,才会被读者所认可。
为了突显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独具的特色,传达出赋予东方神韵的美感,他在设计《敦煌石窟全集》时,对其内容进行了变化和创新,用最能体现中国民族神韵的文化符号即书法体 “敦煌” 作为书名,又选用最能代表敦煌的壁画纹样来作为区分全集各册的标志,还选用国画中的色彩石绿作为书籍封面的色彩,在书籍设计的排版和文字方面来表现东方神韵传统文化的审美意识,他考虑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其在运用传统的图案、汉字、色彩的同时,一心力求使用传统的材料、现代的技术,很好诠释东方神韵的同时,而其又不失现代感。
2、典雅化语言观
吕敬人先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比较重视赋予设计形态的典雅化语言观,吕敬人做过很多努力,做的基本都是富有民族文化底蕴的、有文化价值的书,如国礼书、收藏书等。他一直把做一本有趣和有益好书作为书籍设计的追求,他认为: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物,它应该能够让读者沉迷其中,能够给人以赏心悦目感,能够滋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心灵。吕敬人先生认为读者在翻看及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能够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能在精神的享受、物化的愉悅中得到阅读的快乐。吕敬人心中的书籍设计无论是华贵还是质朴的,从书的本质上看,在强调书籍阅读和传承文明的同时又都是大气、富有民族文化神韵和独特设计理念的。
3、创作原则中的艺术化设计观
吕敬人先生为了追求并表达他在书籍创作中的艺术化观念,用自己的专业精神孜孜不倦、乐此不疲的“做”书。他把设计当作艺术来操作,他清醒的认识到侧重于表现自我的绘画创作与从属于内容再创造的书籍设计有很大的不同。深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绘画功底才能使吕敬人能够自如地表现出设计的趣味化和人性化。他认为,书籍的外形设计应以可视性、可读性、便利性、愉悦性为主旨,不论是珍惜和收藏的礼品书,还是使用的工具书,各自的独特性都传达着各自的审美和功能的结合。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要仅仅局限于对意境的追求,也应该注重对工艺纸品可以触摸翻阅的表現力。纸张工艺所表现的自然之美,通过其肌理、触感传达出的书籍美感,会影响到周围的文化环境,创造出富于感染力的阅读气氛。
4、统筹兼顾的整体性创作观
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设计是一个整体过程,除最基本的内容外,其包括:形式、形态、传达方法及其阅读过程中令人愉悦的诸多设计元素。隽永的文字内容、有趣的形态、生动的图像、富有触觉感的纸张,翻阅过程中产生的声音,各种元素相互交融所传达的一种整体的阅读气息,以此造成一本完美的书。
同时,吕敬人为切实践行 book design 的设计思想,他不知疲倦的进行着从策划选题、撰写文字、版式编排、设计形态、选择材质、工艺兑现等一系列的书籍整体设计运作活动。他编著了大量的设计类图书,如《书籍设计四人说》、《注入生命的设计——杉浦康平的设计世界》、《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敬人书籍设计 2 号》、《翻开——中国当代书籍设计》、《从装帧到 Book Design》、《在书籍设计的时空中畅游》、《书艺问道》、《书戏》等,这些书籍的出版发行对设计界、出版界及大专院校产生广泛的影响。
吕敬人先生认为书籍的功能已不单纯是文字的载体,也不仅仅只有供阅读的功能,还要考虑到它的受众的阅读层面、销售、流通等等,它应该成为全方位展示设计家美学追求、同时能满足人们多元化需要的艺术品。所以书籍设计应该具有整体性的理念。应在立体的思维的基础上,注入时间的概念来塑造具有三维空间实体性的书籍 “建筑”。
吕敬人书籍设计不仅丰富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审美内容,提高了书籍设计作为审美客体的地位,还促进了中国书籍设计的发展。但是中国的书籍设计如何在吕敬人的书籍设计观的引领下更好的把中国传统文化美学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元素的有机整合;把东方文化的神韵及血脉,用现代的、国际化的设计语言物化到书籍设计中去,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个性语境的、不同于西方的被赋予中国文化精神和观念的东方式设计来,是书装界同仁近期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如何打造一个与时俱进的、能站在世界书籍设计浪尖上做弄潮儿的中国书籍设计师团队;如何使中国书籍设计的整体水平具有引领世界书籍潮流的能力——这样的愿望是以吕敬人为代表的书籍设计界同仁们长期努力的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