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其基本原理都是建立在生物概念的基础上。生物概念是生物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物学的基础和精髓,是思维的核心,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掌握生物学概念是学习生物学的必要前提,是生物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学习生物学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学概念。初中生物学中的概念对于初中学生是陌生的,很多也是抽象的,所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是生物教学的关键和前提。
生物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1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概念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初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或比较抽象的概念知识,还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教授这些概念时要注意形象、直观和生动,学生才容易掌握。生理和认知规律告诉人们:视、听觉等直观感觉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初中生物中许多概念是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重现,而这些概念的理解却又需要呈现其反映的现象和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概念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初中生物的血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如果教师光凭口头讲授,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技术,制作“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就能形象而生动地展现这两个循环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弄懂和基本掌握这两个概念。
又如在讲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时,教师也是无法只用文字叙述就能讲清楚的,而且这个概念也无法通过实验呈现,所以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Flash动画技术,制作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动画,较好地解决了这个概念的教授难题。
再如,讲授“肾小球的对血液滤过作用”概念时,当然教师是无法再现实际情形,也难以进行实验,那么教师可以制作并运用“肾小球的对血液滤过作用”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讲授该概念,学生也能清晰地理解并掌握该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运用于很多难以通过实验和纯粹文字讲授的概念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课堂上可以多加以应用。
2 利用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概念教学直观化和真实化
2.1 探究性实验
初中的概念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现象和客观规律的描述和再现。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实验过程、现象,从而使学生弄懂和掌握概念。一个人如果亲自做过或看过的东西,通常记忆牢固,容易理解并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概念教学直观化。例如:在初中讲授“食物的消化”一节时,教师会安排“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让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内能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并记住“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现象。如果只是教师口头的讲述,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多数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
又如:在初中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节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知识的传授只是文字的表述,学生不理解也记不牢。所以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在家里预先进行探究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实验要求,分别对种子提供不同的外界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最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适合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和“一定的空气”三个条件。由于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容易理解并记得牢,教学效果明显。
2.2 演示性实验
如果学生不易操作或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实验,可以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发酵现象”时,因为该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在堂上完成,所以教师需要预先做好实验装置,在上课前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拍摄下来,上课时把实验过程播放出来,相当于演示实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把发酵时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通过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图1)。
教师运用探究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进行概念教学,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又有利于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 巧用比喻和诗词,使概念教学鲜明化、生动化
“比喻”是指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比喻进行生物学概念会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初中讲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时,为使学生能理解这句话,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生物体比喻为一座房子,那么,细胞就好比是建造这所房子的砖。这样一个比喻,就把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和细胞的作用描述出来,使学生马上理解了细胞在生物体的作用。
又如在讲“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时,如果光是口头讲述其结构和作用,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教师也不容易把知识概念讲清楚。这时,教师可以先提问照相机的一些知识。由于学生一般都用过照相机,对照相机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回答一些关于照相机结构的知识。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其实,眼球就相当于一部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这样的比喻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概念。
再如在初中讲述“从种到界”一节中6个常用生物分类单位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先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国籍、住址的个人名片,名片中包括国家、省、市、区、道路(街道)、家庭门牌号。然后告诉学生6个常用生物分类单位就好比学生制作的个人住址名片中所用到的国家、省、市、区、道路(街道)等单位一样,每个人的住址门牌只有一个,相当于最小的单位——“种”; 道路(街道)相当于上一级单位——“属”;如此类推。这样运用一个比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们不易理解的分类问题。 此外,很多诗词蕴涵着生物学概念,若教师能适当运用,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诗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隐含的食物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喻草原生态系统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是借助了类似的事物来比喻,使原本陌生难懂的概念鲜明化、生动化,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4 利用实物、标本、模型,让概念教学直观化、具体化
“模型”是人们用物质形式或图形形式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结构(整体的或部分的)、功能、属性、关系、过程等。通过构建模型和直接认知模型来把握生物学概念,是当前课堂中的常用教学方法。
4.1 应用仿真模型
教师应用仿真模型教学,一方面能刺激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让抽象变得具体,让概念教学一目了然。
如在学习“细胞结构”的概念时,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细胞,教师不能凭空讲述概念。所以让学生先认识细胞的立体结构是非常必要的。这时,教师可使用细胞结构的仿真模型实施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的立体模型中感受一个动物细胞和一个植物细胞的三维结构图,理解细胞是立体的,防止学生从课文的平面图获取细胞的结构信息时误以为细胞是二维结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书本的图片把动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一个一个从模型中找出来,并要求学生明确了各细胞结构的形态、名称及其功能。借助“细胞结构”的立体模型,学生兴趣提高了,也更易理解掌握概念。
又如对于染色体和DNA的结构概念时,学生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和可见过,而这两个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教师应运用模型,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强化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和弄懂染色体和DNA的结构。运用直观性模型能达到明确生物学概念的目的。
再如在讲授“呼吸运动”原理以及“胸廓”的概念时,学生都觉得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教师就必须利用模型进行讲授。教师可以展示胸廓的模型和能模拟胸廓运动的模型(图2),显浅和直观地展示呼吸运动和胸廓的概念。否则,教师光凭文字和口头讲授,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
4.2 利用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主要表现形式有数理逻辑的图表(曲线图、集合图示等)等。通过“数学化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来认识生物学概念的方法,称为数学模型方法。
例如在讲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概念时,如果教师光是口头上的文字讲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运用数学模型图,则简单易行。教师可作出如图3所示的关系数学模型图,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另外,概念教学还可采用有“语言分析法”、“类比法”、“概念图法”、“情景创设法”、“肢体演示法”等。总之,教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有利弊,教师只有灵活应用,才能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根据各自的具体教学实际、具体的教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
李政道教授说过:“学习中一定要把基本的概念搞清、记牢,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总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一类概念,也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
[2] 袁维新,刘孝华.生物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3.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
生物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反映。生物学概念是生物学现象、生理过程和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正确理解概念是掌握生物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概念教学是中学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下面介绍几种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方法。
1 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概念教学形象化、生动化
初中学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但对于一些日常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或比较抽象的概念知识,还是不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教授这些概念时要注意形象、直观和生动,学生才容易掌握。生理和认知规律告诉人们:视、听觉等直观感觉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和帮助人们记忆和理解。初中生物中许多概念是无法通过实验进行重现,而这些概念的理解却又需要呈现其反映的现象和过程。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概念教学形象化、生动化,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例如初中生物的血循环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如果教师光凭口头讲授,学生是不容易理解的。此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技术,制作“体循环”和“肺循环”的Flash动画,就能形象而生动地展现这两个循环过程,使学生一目了然,很快就弄懂和基本掌握这两个概念。
又如在讲述“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时,教师也是无法只用文字叙述就能讲清楚的,而且这个概念也无法通过实验呈现,所以教师也可以应用多媒体Flash动画技术,制作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的动画,较好地解决了这个概念的教授难题。
再如,讲授“肾小球的对血液滤过作用”概念时,当然教师是无法再现实际情形,也难以进行实验,那么教师可以制作并运用“肾小球的对血液滤过作用”Flash动画,生动形象地讲授该概念,学生也能清晰地理解并掌握该知识。
多媒体技术在运用于很多难以通过实验和纯粹文字讲授的概念时是比较有效的方法,课堂上可以多加以应用。
2 利用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概念教学直观化和真实化
2.1 探究性实验
初中的概念有相当一部分是对现象和客观规律的描述和再现。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实验过程、现象,从而使学生弄懂和掌握概念。一个人如果亲自做过或看过的东西,通常记忆牢固,容易理解并掌握。教师可以利用演示实验和探究性实验,使概念教学直观化。例如:在初中讲授“食物的消化”一节时,教师会安排“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通过学生亲自实验,让学生知道淀粉在口腔内能被初步消化为麦芽糖,并记住“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现象。如果只是教师口头的讲述,学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多数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
又如:在初中讲述“种子萌发的条件”一节时,如果教师照本宣科,知识的传授只是文字的表述,学生不理解也记不牢。所以教师都会安排学生在家里预先进行探究实验,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实验要求,分别对种子提供不同的外界条件,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最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适合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和“一定的空气”三个条件。由于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探究,因此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容易理解并记得牢,教学效果明显。
2.2 演示性实验
如果学生不易操作或需要耗费一定时间的实验,可以用演示实验进行教学。例如在讲述“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节中“发酵现象”时,因为该实验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在堂上完成,所以教师需要预先做好实验装置,在上课前按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并拍摄下来,上课时把实验过程播放出来,相当于演示实验。同时在课堂上,教师可设计一套实验装置,把发酵时产生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通过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图1)。
教师运用探究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进行概念教学,可使学生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生物学概念,又有利于倡导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 巧用比喻和诗词,使概念教学鲜明化、生动化
“比喻”是指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在教学中,教师借助比喻进行生物学概念会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在初中讲述“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一概念时,为使学生能理解这句话,可以做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把生物体比喻为一座房子,那么,细胞就好比是建造这所房子的砖。这样一个比喻,就把细胞与生物体的关系和细胞的作用描述出来,使学生马上理解了细胞在生物体的作用。
又如在讲“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的知识时,如果光是口头讲述其结构和作用,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教师也不容易把知识概念讲清楚。这时,教师可以先提问照相机的一些知识。由于学生一般都用过照相机,对照相机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回答一些关于照相机结构的知识。然后,教师对学生说:其实,眼球就相当于一部照相机,眼球的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眼球的脉络膜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眼球的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这样的比喻使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的概念。
再如在初中讲述“从种到界”一节中6个常用生物分类单位时,教师可让学生们先制作一个介绍自己国籍、住址的个人名片,名片中包括国家、省、市、区、道路(街道)、家庭门牌号。然后告诉学生6个常用生物分类单位就好比学生制作的个人住址名片中所用到的国家、省、市、区、道路(街道)等单位一样,每个人的住址门牌只有一个,相当于最小的单位——“种”; 道路(街道)相当于上一级单位——“属”;如此类推。这样运用一个比喻,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们不易理解的分类问题。 此外,很多诗词蕴涵着生物学概念,若教师能适当运用,可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如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比喻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诗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比喻隐含的食物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比喻草原生态系统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正是借助了类似的事物来比喻,使原本陌生难懂的概念鲜明化、生动化,学习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4 利用实物、标本、模型,让概念教学直观化、具体化
“模型”是人们用物质形式或图形形式再现原型客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结构(整体的或部分的)、功能、属性、关系、过程等。通过构建模型和直接认知模型来把握生物学概念,是当前课堂中的常用教学方法。
4.1 应用仿真模型
教师应用仿真模型教学,一方面能刺激学生感性认识,另一方面让抽象变得具体,让概念教学一目了然。
如在学习“细胞结构”的概念时,由于学生没有见过细胞,教师不能凭空讲述概念。所以让学生先认识细胞的立体结构是非常必要的。这时,教师可使用细胞结构的仿真模型实施教学,让学生能从直观的立体模型中感受一个动物细胞和一个植物细胞的三维结构图,理解细胞是立体的,防止学生从课文的平面图获取细胞的结构信息时误以为细胞是二维结构。然后再让学生根据书本的图片把动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一个一个从模型中找出来,并要求学生明确了各细胞结构的形态、名称及其功能。借助“细胞结构”的立体模型,学生兴趣提高了,也更易理解掌握概念。
又如对于染色体和DNA的结构概念时,学生也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和可见过,而这两个概念又比较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此时,教师应运用模型,对学生进行视觉刺激,强化感性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和弄懂染色体和DNA的结构。运用直观性模型能达到明确生物学概念的目的。
再如在讲授“呼吸运动”原理以及“胸廓”的概念时,学生都觉得很抽象,很不容易理解,教师就必须利用模型进行讲授。教师可以展示胸廓的模型和能模拟胸廓运动的模型(图2),显浅和直观地展示呼吸运动和胸廓的概念。否则,教师光凭文字和口头讲授,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很难理解教师教授的内容。
4.2 利用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主要表现形式有数理逻辑的图表(曲线图、集合图示等)等。通过“数学化构造数学模型”的过程来认识生物学概念的方法,称为数学模型方法。
例如在讲述“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概念时,如果教师光是口头上的文字讲述,很难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但如果运用数学模型图,则简单易行。教师可作出如图3所示的关系数学模型图,这样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另外,概念教学还可采用有“语言分析法”、“类比法”、“概念图法”、“情景创设法”、“肢体演示法”等。总之,教无定法。任何方法都有利弊,教师只有灵活应用,才能体现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的有效性。只有根据各自的具体教学实际、具体的教学问题,采用适宜的方法,才能真正提高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
李政道教授说过:“学习中一定要把基本的概念搞清、记牢,最重要的东西往往是最简单的”。一句话说出了教师进行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总之,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同一类概念,也可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师大出版社,2002.
[2] 袁维新,刘孝华.生物教学中促进错误概念转变的策略[J].生物学教学,2003.
[3] 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