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既要安排好作文训练的序列,又要有的放矢,突破难点。本文主要从七年级学生在写作中长期困扰的“求实”问题谈起。笔者认为七年级学生写作首先是“尊法”,也就是重结构,其次才是内容的“求实”。文章的结构调整好了,文章的思路清晰严密了,接着就应该解决文章内容的问题,其核心是内容实、感情真。从何而来呢?必须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够理解和认识身边的事物。
现在中学生写作易陷入从结构虚到内容虚的泥沼,结构虚是毫无章法的“信天游”,内容虚是不切实际的空洞想象。要解决作文的“求实”问题,七年级学生作文内容训练,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侧重写实,抒发真情
写作是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取材生活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内容训练的必修课,首先应该从写生活日记入手。生活日记的内容应包罗万象,大到时事新闻,小到家庭琐事,可写景状物,可记事写人。它的特点是形式活泼、自由,既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想与写、看与写相统一的能力,还积累了词句,运用了语言。如果学生能把想和看的内容变成文字,那么无内容可写和以虚假内容取胜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应注意写实主体不宜太复杂,做到一事一写。
中学生作文的性质决定了作文应当“我写我事,我抒我情”, 七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章内容首先要做到一个“真”字,即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感情要真挚。写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都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据实写下来,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感染人。如一篇学生习作《翻过那座山》中对英语学习的心理感受:“在我心中,也存在着一座山,那便是‘英语’。每当我看见或听到这座‘山’,便会吓得连连后退,宁可站立不前,也不愿意多走一步,这座‘山’就这样压在我的身上,令我疲惫不堪,有时竟让我神情恍惚,我开始整日不知所措,这座‘山’就像魔鬼一样追我,我不敢向前,见到它便只能逃走,就这样我被压了一个又一个学期。”这段心理描写真实生动,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种艺术效果靠捏造和凭空想象是绝对无法产生的,所以记事写情最忌假、大、空,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文章读起来就会枯燥无味。
二、注重描写,突出细节
文章之空,文章之假,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不善于把握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细节的缺失会使文章缺少个性化的色彩,使作者的真实情感流于空泛的表述。
作文要有精彩的描写,就如绘画中的素描和写生,对实物进行描摹和再现是构成优美画面的基础。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只有先学会观察和记叙一种实物、一处景物、一个动作,在学会写个别事物的基础上,才能举一反三,学写一组事物,或一个简单的物群。
教给学生写实的方法,就要教给学生观察和记叙的方法。我根据七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七年级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写作对象,传授相关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确定正确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例如,学名人写身边人。写身边人让学生按下列的顺序观察:①外貌;②言行;③性格;④品质。这样分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下笔成文就很容易了。
再如,学黄河写身边景。写兰州黄河风情线,让学生实际观察,说明观察的方法和重点,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任务。可以按下列顺序去观察:①远观形与色;②近闻声与味;③细抓点(特点)与韵(神韵)。调动各种感官,把观察到的景物有主次地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例如一篇习作的景物描写“微风渐起,秋色蒙蒙,细雨霏霏。不知怎地,我特别喜爱下着小雨的阴天。加了件衣裳,撑着雨伞一人独自漫步在滨河路上,静静地走着,走着……滨河路两侧笼着一层朦胧的水雾,河边的排排杨柳在细雨的润刷下,已从灰绿变成葱绿,滴滴雨珠挂在柳叶上,柳枝的腰似乎也比以前更弯。不时有几片柳叶飘落,随着浑浊的黄河水渐渐地远了,远了……”这段景物描写细腻真切,景中寓情,在真实的景物描写中抒发出作者的淡淡幽情。
生活中最能撩拨人心的莫过于细节,细节的真实才是文章真实的核心。例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背影”中的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我”买橘子,那蹒跚的“背影”,就是感人细节的刻画,写出了生活的心酸无奈。这无不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描摹,才表现出了细微的怦然心动之感, 这种以细节取胜的手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描写和细节,总会让人感到作文只是旁观者冷漠地叙述,写作者总是游离于写作之外,作文何以感人?
七年级学生初学写作,只有在“求实”这个基础环节上做好夯实,再经过三年不断地、有意识地锻炼,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做到记叙事物真实,表达感情真挚。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体裁正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才能铺陈得开,充实丰富,真切感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
现在中学生写作易陷入从结构虚到内容虚的泥沼,结构虚是毫无章法的“信天游”,内容虚是不切实际的空洞想象。要解决作文的“求实”问题,七年级学生作文内容训练,可以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侧重写实,抒发真情
写作是取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形式。取材生活是七年级学生作文内容训练的必修课,首先应该从写生活日记入手。生活日记的内容应包罗万象,大到时事新闻,小到家庭琐事,可写景状物,可记事写人。它的特点是形式活泼、自由,既能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捕捉信息的能力,又锻炼了想与写、看与写相统一的能力,还积累了词句,运用了语言。如果学生能把想和看的内容变成文字,那么无内容可写和以虚假内容取胜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应注意写实主体不宜太复杂,做到一事一写。
中学生作文的性质决定了作文应当“我写我事,我抒我情”, 七年级学生初学写作,文章内容首先要做到一个“真”字,即所记叙的事物要真实,所表达的感情要真挚。写一句话,一段话,乃至一篇文章,都要把自己想写的事情据实写下来,把自己与众不同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感染人。如一篇学生习作《翻过那座山》中对英语学习的心理感受:“在我心中,也存在着一座山,那便是‘英语’。每当我看见或听到这座‘山’,便会吓得连连后退,宁可站立不前,也不愿意多走一步,这座‘山’就这样压在我的身上,令我疲惫不堪,有时竟让我神情恍惚,我开始整日不知所措,这座‘山’就像魔鬼一样追我,我不敢向前,见到它便只能逃走,就这样我被压了一个又一个学期。”这段心理描写真实生动,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这种艺术效果靠捏造和凭空想象是绝对无法产生的,所以记事写情最忌假、大、空,表达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的文章读起来就会枯燥无味。
二、注重描写,突出细节
文章之空,文章之假,很大程度上在于学生不善于把握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和细节的缺失会使文章缺少个性化的色彩,使作者的真实情感流于空泛的表述。
作文要有精彩的描写,就如绘画中的素描和写生,对实物进行描摹和再现是构成优美画面的基础。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只有先学会观察和记叙一种实物、一处景物、一个动作,在学会写个别事物的基础上,才能举一反三,学写一组事物,或一个简单的物群。
教给学生写实的方法,就要教给学生观察和记叙的方法。我根据七年级作文训练的要求,结合七年级教材并联系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写作对象,传授相关的写作知识,引导学生确定正确观察的顺序和方法。例如,学名人写身边人。写身边人让学生按下列的顺序观察:①外貌;②言行;③性格;④品质。这样分步一边观察,一边记录,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下笔成文就很容易了。
再如,学黄河写身边景。写兰州黄河风情线,让学生实际观察,说明观察的方法和重点,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完成任务。可以按下列顺序去观察:①远观形与色;②近闻声与味;③细抓点(特点)与韵(神韵)。调动各种感官,把观察到的景物有主次地用文字表述出来,这才是写好作文的基础。例如一篇习作的景物描写“微风渐起,秋色蒙蒙,细雨霏霏。不知怎地,我特别喜爱下着小雨的阴天。加了件衣裳,撑着雨伞一人独自漫步在滨河路上,静静地走着,走着……滨河路两侧笼着一层朦胧的水雾,河边的排排杨柳在细雨的润刷下,已从灰绿变成葱绿,滴滴雨珠挂在柳叶上,柳枝的腰似乎也比以前更弯。不时有几片柳叶飘落,随着浑浊的黄河水渐渐地远了,远了……”这段景物描写细腻真切,景中寓情,在真实的景物描写中抒发出作者的淡淡幽情。
生活中最能撩拨人心的莫过于细节,细节的真实才是文章真实的核心。例如朱自清《背影》一文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背影”中的父亲,送儿子坐车,翻过月台给“我”买橘子,那蹒跚的“背影”,就是感人细节的刻画,写出了生活的心酸无奈。这无不是对生活细节的精心描摹,才表现出了细微的怦然心动之感, 这种以细节取胜的手法,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没有描写和细节,总会让人感到作文只是旁观者冷漠地叙述,写作者总是游离于写作之外,作文何以感人?
七年级学生初学写作,只有在“求实”这个基础环节上做好夯实,再经过三年不断地、有意识地锻炼,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做到记叙事物真实,表达感情真挚。只有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体裁正确,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才能铺陈得开,充实丰富,真切感人。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