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构建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朱立明在《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上撰文认为,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是数学教育领域的新命题,教育工作者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具体可从4个方面推进:一是从宏观视角探讨数学学科内在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强化数学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炼数学方法,在感悟数学思想的前提下弘扬数学精神,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二是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理性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三是将数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制订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数学教育变革,数学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四是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划分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制订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开发合理的评价工具。
科学精神培养的途径
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蔡铁权在《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上撰文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科学教育中缺失科学精神的培养,急需运用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找到科学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在编制科学课程时设置多样化的栏目,给学生呈现结论或结果获取的过程与方法,使课程文本变得生动有趣,使课程形态变得图文并茂;丰富科学课程资源中的相关材料,收集和利用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根据本地、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设计课程时要有专题性、针对性、自由性和灵活性,使科学精神的培养发挥特有的作用和效果;科学教师要积极归纳、总结和提升实践成果,并上升为科学教育理论,可以多研究国外的做法,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和策略,并运用到教学当中。
精确命制阅读测试试题的依据
特级教师商德远在《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上撰文认为,阅读素养测试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其中,阅读素养测试中试题的命制十分关键。教师在命制试题时,要研究国际阅读素养测试内容,把握好测试方向,如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 SA)、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等,都可以拿来研究;要研究“课标”,将阅读目标细化为可检测点,再列出测试的能力目标、内容、题型、难度系数等;要精心编制阅读测试题目,在命制题目时考虑学生的地区、学校、兴趣差异,阅读材料要包含学生能够理解的新的知识信息并确保学生能够将这些新知识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题型要灵活多样并能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小学整合性STEM教学设计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教学系博士研究生杨亚平、陈晨在《外国中小学教育》第5期上撰文认为,整合性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简称STEM教育)作为整合性学习中的一种形式,是世界性的趋势,国内一些地区已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了STEM教学实践。中小学阶段的整合性STEM教育是把STEM领域的核心概念置于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中,采用问题解决驱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支持数学和科学内容的教学,通过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科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习得技术手段、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体会学科价值。优质的整合性STEM教学设计要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教学目标以核心学科(数学和科学)为主,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施“做中学”,但不宜过分强调“做”而忽略了“学”;二是在设计整合实践活动时,既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整合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又要顾及学生对每个学科的掌握情况;三是以实践活动或技术设计作为整合性STEM教学的现实问题情境,呈现需要解决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为何而“学”、为何而“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科学原理和进行数学分析。
(责编欧孔群)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朱立明在《中国教育学刊》第5期上撰文认为,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建立是数学教育领域的新命题,教育工作者在理论探索的基础上需要不断地进行实践验证,具体可从4个方面推进:一是从宏观视角探讨数学学科内在的本质与发展规律,强化数学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炼数学方法,在感悟数学思想的前提下弘扬数学精神,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二是让学生经历观察、体验及内化等过程,逐步形成理性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三是将数学核心素养作为课程设计的关键因素,制订新的课程标准,进行数学教育变革,数学教学从“以知识为本”转向“以人为本”;四是结合学生实际状况,划分数学核心素养水平,制订数学核心素养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开发合理的评价工具。
科学精神培养的途径
浙江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蔡铁权在《全球教育展望》第4期上撰文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科学教育中缺失科学精神的培养,急需运用科学教育的基本原理,找到科学精神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比如:在编制科学课程时设置多样化的栏目,给学生呈现结论或结果获取的过程与方法,使课程文本变得生动有趣,使课程形态变得图文并茂;丰富科学课程资源中的相关材料,收集和利用互联网上的课程资源,根据本地、本校的优势和特点,开发多样化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在设计课程时要有专题性、针对性、自由性和灵活性,使科学精神的培养发挥特有的作用和效果;科学教师要积极归纳、总结和提升实践成果,并上升为科学教育理论,可以多研究国外的做法,同时结合实际,提出可行的教学方式、方法、模式和策略,并运用到教学当中。
精确命制阅读测试试题的依据
特级教师商德远在《小学语文教师》第5期上撰文认为,阅读素养测试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其中,阅读素养测试中试题的命制十分关键。教师在命制试题时,要研究国际阅读素养测试内容,把握好测试方向,如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包括国际学生评价项目(PI? SA)、国际阅读能力进展研究(PIRLS)、美国国家教育进展评价(NAEP)等,都可以拿来研究;要研究“课标”,将阅读目标细化为可检测点,再列出测试的能力目标、内容、题型、难度系数等;要精心编制阅读测试题目,在命制题目时考虑学生的地区、学校、兴趣差异,阅读材料要包含学生能够理解的新的知识信息并确保学生能够将这些新知识建构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题型要灵活多样并能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中小学整合性STEM教学设计原则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教学系博士研究生杨亚平、陈晨在《外国中小学教育》第5期上撰文认为,整合性STEM教育(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简称STEM教育)作为整合性学习中的一种形式,是世界性的趋势,国内一些地区已在中小学阶段开展了STEM教学实践。中小学阶段的整合性STEM教育是把STEM领域的核心概念置于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中,采用问题解决驱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支持数学和科学内容的教学,通过强调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科之间的整合,帮助学生习得技术手段、理解各学科间的联系、体会学科价值。优质的整合性STEM教学设计要满足下列条件:一是教学目标以核心学科(数学和科学)为主,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实施“做中学”,但不宜过分强调“做”而忽略了“学”;二是在设计整合实践活动时,既要为学生提供明确的整合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又要顾及学生对每个学科的掌握情况;三是以实践活动或技术设计作为整合性STEM教学的现实问题情境,呈现需要解决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为何而“学”、为何而“做”,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科学原理和进行数学分析。
(责编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