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和朋友们的意大利之行匆匆而逝。十天,对理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本质还远远不够。然而不管怎样,这十天的经历见闻,让我们对这个喝狼奶长大的民族有了最近距离的接触。
威尼斯欢歌
早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从课本上知道了威尼斯这座著名的水城。当时就想,哪天如果能亲自到那里看看多好。多年之后,当自己真正站在威尼斯海岸边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由自主忽然变得很平静,早已没有了当年幻想中的激动与兴奋。
身为一座现代城市,威尼斯城中毫无车马之暄,一切只靠船楫和步行。唯一发展变化的,可能就是原来的手摇木船变成了现在的电力船。密如蛛网的河道遍布城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或是在水面上惬意泛舟,或是在街巷里、小桥上悠闲漫步。在这里,所有的浮躁、焦虑全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放松和闲适。
走出火车站,左边是一条商业街,这里汇集着大量精美的手工艺品,也聚集着大量游人。最具威尼斯特色的,也是最让我们惊叹的,是这里琳琅满目的华丽的面具。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18世纪以前,王公贵族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
我们几乎在每个摊位前都会驻足停留,挤在人群里欣赏着琳琅满目的特色艺术品。慢慢地一直向前走到商业街的尽头,天也渐渐黑了下来。我们逐渐来到威尼斯城深处,这里是当地的居民区,游客少了很多,街道两边是墙皮已经斑驳脱落的居民房,简单破旧,但色彩依然鲜艳。我们不敢大声喧哗,轻手轻脚地在小巷子里行走,生十自打扰到了这里的宁静。偶尔从对面走来一个住在当地的老人,在路灯下低着头擦肩而过,带来一股充满历史感的凝重的风。虽然黑暗,虽然寂静,但我心里并不害怕,相反是一种久违了的宁谧与安详。
就在这些密网如织的小巷中毫无方向地穿来穿去,忽然我们的眼前一片开阔,原来我们已经来到海边了。夜晚的大海沉静深邃,温柔的海浪时起时伏,漆黑一片中只有远处的几点灯光指示着方向。我们来到一座桥上,扶着栏杆面冲大海,觉得自己的内心无比空阔,情不自禁地放声唱起歌来。“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陕……”“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们就这样放纵恣意地扯着喉咙高唱着,在这平静的异国水城之中,在这平静的亚得里亚海前……偶尔有游人从我们身后走过,一边鼓掌一边叫着“bravo,bravo.”(太棒了!)。以至于后来我们都后悔没在我们面前地上放一个帽子,说不定还能挣到几块硬币呢!
王雪妍
传播学双硕士,毕业于中国重庆大学,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德国CEVIA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兼职自由撰稿人,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现居德国。
浪漫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意大利文直译过来是“百花之城”,徐志摩曾将其译成“翡冷翠”,只听名字,就能想象这是一座多么精致唯美的城市。佛罗伦萨在欧洲艺术史中的地位自不用多说,如今的佛罗伦萨还仍然保持着中世纪时期的建筑风格,不计其数的油画、雕塑作品将这座城市打扮得像一个扑满脂粉的贵妇。而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提香、但丁……这些声名显赫的艺术巨擘便是这个城市由内而外的形象设计师。大师们的每一道笔触都是艺术的经典,每一处描画都是美的巅峰,不仅使佛罗伦萨成为世界艺术的殿堂,更塑造了这里自然优雅、气定神闲的审美气质。
佛罗伦萨城市不大,经济也算不上高度发达,走出城市中心区,街道两边灰暗朴素的房屋展示了这里人们简单悠闲的生活。道路中随处可见购物大棚,其中摊位的老板大多是黑人或亚洲人,木板搭起的简陋柜台上是廉价的衣物和饰品,见我们走过,商贩们热情地用意大利语招呼着我们。看这情景,我不禁想起了国内的农贸市场,同样的简单朴素,同样的亲切熟悉,同样,我们也要看好自己的钱包、手机……
浪漫的城市自有浪漫的秉性,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如此,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自己潇洒地过自己的生活——托尼便是这样。托尼是我们在佛罗伦萨一家小酒吧里认识的,当时我们一行三人正在酒吧里喝酒聊天,一个醉汉慢慢走到我们桌边,醉眼朦胧地用意大利语跟我们打着招呼。看到这样道遢的人,我本能地皱了皱眉头,摆摆手想让他离开。谁知身边同行的小谭竟然热情地跟这醉汉交谈起来,所说的话不过是“你好”、“谢谢”、“太好了”之类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意大利词汇。那醉汉也毫不客气地与我们同坐一桌,他不会讲英语,我们也不太会讲意大利语,双方的交流就只是简单地往外蹦词,再加上打手势、看表情。聊天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他叫托尼,来自保加利亚,他还亲自从钱包里拿出身份证来给我们看。慢慢地,我发现这个醉汉有些可爱了,他紧紧拉住小谭的手,表情严肃而庄重地重复着“朋友,朋友!”。他说他会讲俄语,小谭又唱起了《喀秋莎》,这下托尼可兴奋起来了,把帽子往地上一摔,高喊着“妈妈咪呀”(我的天啊),然后手舞足蹈地跟着一起唱起来,那神情像极了天真的孩子。酒过半巡,托尼起身非要请我们每人再喝一杯酒,我赶忙说不用了,可托尼不干,执意要去买酒,从钱包里掏出50块钱就走向柜台.走出几步后又转身歪歪头示意我们,让我们把他的证件塞回钱包里。面对刚刚只认识十几分钟的陌生人,这是一种怎样纯粹和绝对的信任啊!端酒上桌,托尼并不强迫我们马上喝下,他自己为了表示诚意,将满满一杯的伏特加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咧开嘴自豪地冲我们微笑。我指了指我面前的酒杯,想告诉他不用再去买了,直接喝我们的就行,可托尼固执地摇了摇头,跌跌撞撞地又去买酒了,大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气概。
我们趁机赶紧溜出了酒吧……哦,可爱的托尼,对不起,我能想象你返回后看到空空的座位时该是多么的失望,但当时我们也实在别无选择。
翡冷翠,浪漫到极致的城市,潇洒到极致的人……
古城罗马
还在德国的时候就有朋友告诉我们,去意大利一定要把罗马放在最后,不然去了罗马之后,再看其他城市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兴致全无了。
这话在我们来到羅马以后真的被证实了。当我们来到罗马广场废墟前,着实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深坑、残石、瓦砾……空旷开阔的场地中除了断壁残垣空无一物,这不是圆明园中被围起来的景观,也不像庞贝古城那样以废墟闻名。罗马不管怎样都是现代意大利的首都,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啊!然而那么大的一片空地,就在城中理所当然般地荒着、废着。这绝对是只有真正历尽风雨沧桑、看遍世间繁华的大城市才敢有的气度。无论广场废墟,还是旁边著名的斗兽场,或者是另一边有如天宫般的威尼斯广场,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拜倒在这崇高庄严之美之中。
传说两千多年前,罗穆两兄弟喝狼奶长大,建立了古罗马。可能由于此,罗马历史上的发展变迁,或多或少地都带上了一种自由的野性。时至今日,意大利已经成为了欧盟中拖后腿的国家之一,旅游业成为了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货币兑换处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的罗马除了祖先留下的遗产,早已失去了往昔恢弘的气势,罗马人开始变得唯利是图,甚至有时会不择手段。
我和朋友走到古罗马斗兽场前,一个身穿中世纪服装的高大男人走过来热情地和我们拥抱着,嘴里还叫着“Fotos,Fotos”,我们本就欣喜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问候激发的更加兴奋。“咔嚓,咔嚓”两张照片闪过,刚才还满脸笑容的“中世纪男人”突然变了脸色:“twenty Euros”。什么?这不是敲诈吗?我们总共才照了四张照片,还是用的我们自己的相机,他竟然要20块钱。我们跟他理论,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他的工作,还给旁边同样衣着的同事递了递眼色。我看情况不对,把价钱砍到10欧后交钱赶快走人。
这种胡乱收费的现象在意大利并不少见,进饭馆吃饭,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要交座位费,这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惯例。有时还要提防老板多收钱,服务生少找钱,收银员算错钱
短短十天,这些情况我们在意大利的各个城市都有遇到过。因此每次吃饭、逛街都成了一种精神紧张的提防和计算。
旅行结束,当我们的飞机缓缓将落到柏林机场的时候,我和伙伴们这才长舒一口气——这下终于算是安全了。
威尼斯欢歌
早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从课本上知道了威尼斯这座著名的水城。当时就想,哪天如果能亲自到那里看看多好。多年之后,当自己真正站在威尼斯海岸边的时候,我的心里不由自主忽然变得很平静,早已没有了当年幻想中的激动与兴奋。
身为一座现代城市,威尼斯城中毫无车马之暄,一切只靠船楫和步行。唯一发展变化的,可能就是原来的手摇木船变成了现在的电力船。密如蛛网的河道遍布城中,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或是在水面上惬意泛舟,或是在街巷里、小桥上悠闲漫步。在这里,所有的浮躁、焦虑全都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无处不在的放松和闲适。
走出火车站,左边是一条商业街,这里汇集着大量精美的手工艺品,也聚集着大量游人。最具威尼斯特色的,也是最让我们惊叹的,是这里琳琅满目的华丽的面具。威尼斯的面具文化在欧洲文明中独具一格,18世纪以前,王公贵族们戴上夸张的面具,穿着华丽的复古装束,聚在河边、或者乘船夜游。面具掩盖了大家的真实身份,所以人们可以毫无顾忌,恣意狂欢。整晚的音乐,整晚的欢庆……
我们几乎在每个摊位前都会驻足停留,挤在人群里欣赏着琳琅满目的特色艺术品。慢慢地一直向前走到商业街的尽头,天也渐渐黑了下来。我们逐渐来到威尼斯城深处,这里是当地的居民区,游客少了很多,街道两边是墙皮已经斑驳脱落的居民房,简单破旧,但色彩依然鲜艳。我们不敢大声喧哗,轻手轻脚地在小巷子里行走,生十自打扰到了这里的宁静。偶尔从对面走来一个住在当地的老人,在路灯下低着头擦肩而过,带来一股充满历史感的凝重的风。虽然黑暗,虽然寂静,但我心里并不害怕,相反是一种久违了的宁谧与安详。
就在这些密网如织的小巷中毫无方向地穿来穿去,忽然我们的眼前一片开阔,原来我们已经来到海边了。夜晚的大海沉静深邃,温柔的海浪时起时伏,漆黑一片中只有远处的几点灯光指示着方向。我们来到一座桥上,扶着栏杆面冲大海,觉得自己的内心无比空阔,情不自禁地放声唱起歌来。“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陕……”“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们就这样放纵恣意地扯着喉咙高唱着,在这平静的异国水城之中,在这平静的亚得里亚海前……偶尔有游人从我们身后走过,一边鼓掌一边叫着“bravo,bravo.”(太棒了!)。以至于后来我们都后悔没在我们面前地上放一个帽子,说不定还能挣到几块硬币呢!
王雪妍
传播学双硕士,毕业于中国重庆大学,德国德累斯顿理工大学。德国CEVIA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会员,兼职自由撰稿人,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现居德国。
浪漫佛罗伦萨
佛罗伦萨,意大利文直译过来是“百花之城”,徐志摩曾将其译成“翡冷翠”,只听名字,就能想象这是一座多么精致唯美的城市。佛罗伦萨在欧洲艺术史中的地位自不用多说,如今的佛罗伦萨还仍然保持着中世纪时期的建筑风格,不计其数的油画、雕塑作品将这座城市打扮得像一个扑满脂粉的贵妇。而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提香、但丁……这些声名显赫的艺术巨擘便是这个城市由内而外的形象设计师。大师们的每一道笔触都是艺术的经典,每一处描画都是美的巅峰,不仅使佛罗伦萨成为世界艺术的殿堂,更塑造了这里自然优雅、气定神闲的审美气质。
佛罗伦萨城市不大,经济也算不上高度发达,走出城市中心区,街道两边灰暗朴素的房屋展示了这里人们简单悠闲的生活。道路中随处可见购物大棚,其中摊位的老板大多是黑人或亚洲人,木板搭起的简陋柜台上是廉价的衣物和饰品,见我们走过,商贩们热情地用意大利语招呼着我们。看这情景,我不禁想起了国内的农贸市场,同样的简单朴素,同样的亲切熟悉,同样,我们也要看好自己的钱包、手机……
浪漫的城市自有浪漫的秉性,生活在这里的人也是如此,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和看法,自己潇洒地过自己的生活——托尼便是这样。托尼是我们在佛罗伦萨一家小酒吧里认识的,当时我们一行三人正在酒吧里喝酒聊天,一个醉汉慢慢走到我们桌边,醉眼朦胧地用意大利语跟我们打着招呼。看到这样道遢的人,我本能地皱了皱眉头,摆摆手想让他离开。谁知身边同行的小谭竟然热情地跟这醉汉交谈起来,所说的话不过是“你好”、“谢谢”、“太好了”之类的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意大利词汇。那醉汉也毫不客气地与我们同坐一桌,他不会讲英语,我们也不太会讲意大利语,双方的交流就只是简单地往外蹦词,再加上打手势、看表情。聊天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他叫托尼,来自保加利亚,他还亲自从钱包里拿出身份证来给我们看。慢慢地,我发现这个醉汉有些可爱了,他紧紧拉住小谭的手,表情严肃而庄重地重复着“朋友,朋友!”。他说他会讲俄语,小谭又唱起了《喀秋莎》,这下托尼可兴奋起来了,把帽子往地上一摔,高喊着“妈妈咪呀”(我的天啊),然后手舞足蹈地跟着一起唱起来,那神情像极了天真的孩子。酒过半巡,托尼起身非要请我们每人再喝一杯酒,我赶忙说不用了,可托尼不干,执意要去买酒,从钱包里掏出50块钱就走向柜台.走出几步后又转身歪歪头示意我们,让我们把他的证件塞回钱包里。面对刚刚只认识十几分钟的陌生人,这是一种怎样纯粹和绝对的信任啊!端酒上桌,托尼并不强迫我们马上喝下,他自己为了表示诚意,将满满一杯的伏特加仰头一饮而尽,然后咧开嘴自豪地冲我们微笑。我指了指我面前的酒杯,想告诉他不用再去买了,直接喝我们的就行,可托尼固执地摇了摇头,跌跌撞撞地又去买酒了,大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洒脱气概。
我们趁机赶紧溜出了酒吧……哦,可爱的托尼,对不起,我能想象你返回后看到空空的座位时该是多么的失望,但当时我们也实在别无选择。
翡冷翠,浪漫到极致的城市,潇洒到极致的人……
古城罗马
还在德国的时候就有朋友告诉我们,去意大利一定要把罗马放在最后,不然去了罗马之后,再看其他城市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兴致全无了。
这话在我们来到羅马以后真的被证实了。当我们来到罗马广场废墟前,着实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深坑、残石、瓦砾……空旷开阔的场地中除了断壁残垣空无一物,这不是圆明园中被围起来的景观,也不像庞贝古城那样以废墟闻名。罗马不管怎样都是现代意大利的首都,是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啊!然而那么大的一片空地,就在城中理所当然般地荒着、废着。这绝对是只有真正历尽风雨沧桑、看遍世间繁华的大城市才敢有的气度。无论广场废墟,还是旁边著名的斗兽场,或者是另一边有如天宫般的威尼斯广场,都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拜倒在这崇高庄严之美之中。
传说两千多年前,罗穆两兄弟喝狼奶长大,建立了古罗马。可能由于此,罗马历史上的发展变迁,或多或少地都带上了一种自由的野性。时至今日,意大利已经成为了欧盟中拖后腿的国家之一,旅游业成为了其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货币兑换处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今的罗马除了祖先留下的遗产,早已失去了往昔恢弘的气势,罗马人开始变得唯利是图,甚至有时会不择手段。
我和朋友走到古罗马斗兽场前,一个身穿中世纪服装的高大男人走过来热情地和我们拥抱着,嘴里还叫着“Fotos,Fotos”,我们本就欣喜的心情被这突如其来的问候激发的更加兴奋。“咔嚓,咔嚓”两张照片闪过,刚才还满脸笑容的“中世纪男人”突然变了脸色:“twenty Euros”。什么?这不是敲诈吗?我们总共才照了四张照片,还是用的我们自己的相机,他竟然要20块钱。我们跟他理论,他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他的工作,还给旁边同样衣着的同事递了递眼色。我看情况不对,把价钱砍到10欧后交钱赶快走人。
这种胡乱收费的现象在意大利并不少见,进饭馆吃饭,只要你坐在那里就要交座位费,这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惯例。有时还要提防老板多收钱,服务生少找钱,收银员算错钱
短短十天,这些情况我们在意大利的各个城市都有遇到过。因此每次吃饭、逛街都成了一种精神紧张的提防和计算。
旅行结束,当我们的飞机缓缓将落到柏林机场的时候,我和伙伴们这才长舒一口气——这下终于算是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