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中西合璧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66896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契尼歌剧《图兰朵》是一部广为流传的优秀作品。这不仅得益于普契尼独特的创作手法,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中西方文化(民歌《茉莉花》、风俗礼仪等)的交融更为这部作品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公主图兰朵的谜题设计仅仅是剧情的需要,还是说另有它意,还需进一步考究。
  【关键词】普契尼;《图兰朵》;谜题寓意;创作特色
  一、作者简介
  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继威尔第之后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是“真实主义”歌剧乐派的代表人物。普契尼出生于卢卡清贫的音乐世家,从小就对音乐表现出极高的天赋,同时,对于底层人民的艰苦生活他深有体会。虽然他一生只写了12部歌剧作品(包括:1893年的《曼侬·雷斯科》、1896年的《绣花女》《艺术家的生涯》、1900年的《托斯卡》、1904年的《蝴蝶夫人》、1910年的《西班牙女郎》等),称不上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但他凭借自己的表达方式诠释作品的内涵,使得每一部歌剧都能成为供后人不断学习与推敲的经典之作。 歌剧《图兰朵》作为普契尼一生中最后一部鸿篇巨制,意义非凡且独具中国韵味。
  二、歌剧介绍
  (一)作品简介
  普契尼的三幕歌剧《图兰朵》是由剧作家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据戈齐的童话寓言剧而创作的。虽然未能完成全剧的最后创作,事后由他的学生弗兰科·阿尔法诺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但该剧自1926年4月25日由托斯卡尼尼担任指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首演以来,便赢得中西各国的广泛赞揚与学习。剧中优美动人的咏叹调《主人,请听我说》和《今夜无人入睡》常在耳畔响起,独具“中国风”元素的加入,更使作品增添了东方神韵,堪称中西文化交融的代表。
  (二)剧情描述
  歌剧《图兰朵》描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中国元朝时期公主图兰朵身上的爱情故事。图兰朵公主利用自己的容貌与地位采用猜谜的形式来报复外族男人曾对其祖先犯过的罪行。图兰朵公主允诺:谁要能回答出她的三个谜题,公主便会下嫁于他,否则这个人便会被处死,因此,三年来许多年轻人为了抱得美人归而纷纷丧命。流亡至中国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王铁木尔和侍女柳儿在北京相遇,正好看见图兰朵公主在监斩因猜谜失败而即将被处决的波斯王子。卡拉夫王子出于对其举动的不满,又因自己被图兰朵公主的容貌深深吸引,所以不顾父亲、柳儿的极力反对,毅然决然敲响了铜锣准备结束这场血腥的杀戮。卡拉夫凭借自己的智慧及勇敢成功猜中谜题,使得图兰朵公主大为惊慌,以至于耍赖反悔。此时卡拉夫似乎看出了公主心思,为了让公主彻底心服,于是给公主出了一道题:只要公主你能在天亮之前猜出我的名字,我不但不会娶你,我还会交由你处置。于是图兰朵把他的父王及侍女柳儿抓到宫中,想从他们嘴中知晓卡拉夫的名字,柳儿为了保护自己深爱的卡拉夫王子,在严刑拷打后自尽身亡,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的无情与残忍。天亮了,图兰朵尚未晓得卡拉夫的名字,而卡拉夫在用强吻的方式表达对公主的心意的同时,告诉了公主他自己的名字,图兰朵被卡拉夫这些种种行为所征服,不仅没有说出他的名字,反而愿意下嫁于他,并称呼王子为“爱”。
  (三)谜题分析
  1.什么东西在晚上出生,而在黎明死去? ——希 望
  2.什么东西红如火,暖如火,又不是火? ——热 血
  3.什么东西冷如冰,燃烧起来热如火? ——图兰朵
  对于图兰朵的三个谜题,笔者常常在想:难道这仅仅是个谜题?或者说作曲家难道只想让我们了解一个来自中国元代的故事?在这里,我们先把探讨谜题具体想要表达什么暂且搁置,首先来了解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创作的时代背景。
  普契尼生活在一个充满战乱的时代,世界各地到处充满了杀戮。1868年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1870爆发了普法战争 ;19世纪70年代初意大利最终完成统一;19世纪末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当时清政府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入侵,先后爆发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
  从歌剧《图兰朵》中,我们不难发现剧中大臣身着的不是元朝时期的服饰,而是清朝服饰,为什么会出现如此状况,即便这是一个童话寓言故事,可对于普契尼身处的年代来说,应该会有所查觉,以便及时纠正过来,可现实却并非如此,难道普契尼是故意这样设计的?如果说他的确是故意这么设计的,那他之所以在剧中选择不穿元朝服饰而清朝服饰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强调时间,把元朝的故事放在当下来看待并合理利用,借此来暗喻一些真实的事情。
  在笔者看来,三个谜题的设计并非简单。我们从普契尼的创作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是贴近生活、描写生活中的人与事,虽然他的作品多以描写女性的关于爱情的悲惨遭遇为主,但歌剧《图兰朵》更多的是想表达另一种寓意,这个从三个谜题的分析中可以得出。作为一个朝代的公主,三个谜题关系到她以后的辛福生活,虽然她的初衷是为了报复男人,但笔者始终相信孔子的“性本善”,她不是为了报复而设计难题,其中是否有其它寓意,这值得人们深思与探索。
  谜题1的答案是:希望。在笔者看来这有两层意思。一是公主图兰朵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期待能理解她、心心相印的王子出现。我们不妨设想一下,一个连命都可以置之度外来寻找自己爱情的男人,那是一种何等的执着,更是一种真爱表现。为此,这不仅考验了猜谜者的胆识、魄力,同时更能反映出猜谜者的智慧、学识。二是普契尼想通过“希望”一词来表达他对和平的一种渴望,正如图兰朵猜谜嫁人一样那么强烈。可以说,普契尼的这种想法也是当时社会人民所普遍渴望的,是西方与东方所共同追求的。
  谜题2的答案是:热血。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代价”的象征,无论是剧中想要抱得美人归的猜谜者还是普契尼所代表的对和平的渴望者,要想如愿以偿,都需要付出切实的行动。因为事物的发展不会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过程,更强调了其中的“代价”。基于当时政治动荡,谜题象征着战火,“热血”代表着众多充满激情、渴望和平的人的付出,战争的平息则需要人的牺牲来换取。告诉世人战争的危害性及和平来之不易,请珍惜和平。   谜题3的答案是:图兰朵。对于这一谜题,笔者个人觉得还是有难度的。最后一个谜题的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方面,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图兰朵公主的内在性格,外面虽看起来冷漠无情,但内心仍是充满激情的、狂野的,只是缺少一个人去温暖、融化她的心灵。另一方面也点明了剧中的主旨,为接下来剧情的发展提供了“燃料”。
  三、创作特色
  (一)在选材上,普契尼更加注重异国元素。例如他的作品《蝴蝶夫人》是以日本长崎为背景;《西部女郎》是以美国西部为背景;《艺术家的生涯》以法国巴黎的拉丁区为背景,而《图兰朵》以古代中国为背景,全剧自始至终都渗透着中国情调,旋律及和声色彩富有中国化。剧中不仅融入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加入了铜锣乐器和舞狮,而且对于中国礼仪风俗(婚礼和丧礼)表现的更为具体,例如:大红灯笼、点几柱香、一台紫色大轿及和尚念经超度等。
  (二)在人物塑造上,一方面普契尼通常以女性作为自己主要刻画的对象,另一方面十分关注乐器的使用。无论是风流轻浮、追求享乐的曼侬,还是巴黎贫民区可怜的绣花女咪咪,或是轻信而忠于爱情的日本妇女巧巧桑,普契尼都给予了深深的同情。《图兰朵》中不仅要对高傲、冰冷而又不羁的图兰朵给予刻画,对善良、忠诚、柔弱的柳儿进行塑造,同时还得对一些新形象进行充分地展示。对于图兰朵公主的性格和强势,他选择用木管和弦乐来表现;对于卡拉夫王子的一往情深,他使用弦乐器来表现;对于柳儿的善良柔弱,他选择使用长笛、单簧管和小提琴独奏来烘托;对于三位大臣的诙谐,他选择干巴巴的木管高音区来表现;皇帝及其他人员使用凝重的铜管乐予以体现。
  (三)在和声与配器上,普契尼使用平行四度、平行五度、长持续音、增四度,以使旋律起伏流暢;各类拍子的协调使用形成了多变的节奏;装饰音的运用,不仅起到增强语气的功效,同时对于人物性格刻画、情感流露也十分必要。他巧妙地使用管弦乐来烘托剧情,以推动整个剧情的发展。乐队和人声融为一体,产生了和谐、丰满而又统一的音响,克服了意大利歌剧原先只重视人声而不重视乐器的倾向。
  四、总结与思考
  歌剧《图兰朵》作为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不仅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图兰朵”的故事,同时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个载体。歌剧《图兰朵》并非简单的故事介绍,对于作品背后更深的真正寓意,不同的人由于知识储备、文化修养、看问题角度等存在差异,将有各自不同的理解与领悟。要想正确深入地理解普契尼歌剧,我们必须把它放至特定的时空中运用局内人和局外人的“双视角”辩证地分析它、研究它、评判它,只有在不断的吸收、融合与创造中,中国的歌剧事业才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蒋毅.谈谈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创作风格[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4).
  [2]张晓明.论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戏剧发展与人物形象刻画[D].河北大学,2012(5).
  [3]樊其光.普契尼歌剧女高音咏叹调的艺术特色及演唱处理[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95(4).
  [4]王弦.谈普契尼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J].歌海,2015(11).
其他文献
【摘要】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品牌是建设和培育有特色有成果的高校校园文化的产物,也是一种影响较大,具有标志性、特色性、示范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因此,培育高校校园音乐文化活动品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校园音乐文化;品牌创建  一、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能够不断促进学校内涵的提升,打造和谐的校园,推动高校
期刊
雨中的蔷薇花
期刊
和谐是一粒神奇的种子
期刊
行进中的中国
期刊
【摘要】《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民歌,由姜杰将其改编为手风琴作品,本文主要通过对手风琴作品《小河淌水》的音乐进行分析,来了解中国的民歌在手风琴作品中的创作风格以及演奏技法。通过这首作品来看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风格手风琴作品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手风琴;创作风格;演奏技法  手风琴作为一种键盘乐器,是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它的发明创造是借鉴我国古代乐器----笙的发音原理,经过
期刊
【摘要】十九世纪的欧洲变革浪潮将巴黎推向了历史的前沿,使之成为欧洲的艺术中心,并大放异彩。笔者用肖邦在流亡巴黎期间与上流社会及当时的各界精英的交流;十九世纪的艺术形式及钢琴的演奏地位的崛起;肖邦与作家乔治.桑度过的最后时光三个部分来概述了《随肖邦去巴黎》的内容,并希望大家沿着这本书的指引对肖邦有更真实的了解。  【关键词】十九世纪;钢琴;肖邦  笔者近期在查阅一台普莱耶尔三角琴的相关资料时偶然发现
期刊
【摘要】《Por una Cabeza》最早是影片《闻香识女人》的插曲,上映之后此曲受到热烈反响并广为流传,被作为阿根廷探戈的极致代表,也成为许多电影中探戈元素的首选舞曲。《Por una Cabeza》在多部影片中贯穿剧情,成为人们接触探戈并为之着迷的理由。本文通过两部影片中《Por una Cabeza》的插入,分析视听结合与情感体验的完美契合。  【关键字】探戈;电影;影视音乐;《Por u
期刊
【摘要】本文以歌剧《白蛇传》为主,笔者对歌剧《白蛇传》音乐本体素材中中国戏曲元素的使用、西方规整歌剧模式的沿袭、中国唐诗宋词的拼贴等后现代多元化创作风格的特征进行梳理,探索出后现代语境下的歌剧《白蛇传》中后现代音乐创作特点以及后现代语境下的后现代音乐风格特征。  【关键词】后现代音乐;歌剧;《白蛇传》  一、歌剧《白蛇传》  2011年,美籍华人作曲家周龙的现代作品《白蛇传》获得第95届普利策音乐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中美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的差异,指出中国音乐教育和美国音乐教育的差距,寻找出现这些差距的原因和缩小差距的解决方法,认识到这种差异对中美两国美声唱法教学的影响,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中美美声教学,吸取美国美声教学中的精华,提高并完善中国的美声教学体系。  【关键词】美聲唱法;中美美声教学;差异比较  本文是《中美美声教学的比较研究》系列文章之三:中美音乐教育的差异对美声教学的影响。  
期刊
【摘要】恩兴是韦伯歌剧《自由射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之一,其个性活泼、热情、善良,对剧情起到了推动的作用,给歌剧增添了喜剧色彩。本文从恩兴的角色形象入手,以其咏叹调《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走过来》为例,从声音的运用、歌词的发音吐字、舞台的表演等方面对恩兴这个角色的演绎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自由射手》恩兴;《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走过来》  韦伯(Weber,Carl Maria),德国作曲家、指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