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6年夏天,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用英文完成了他那部后来影响世界的著作《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翻译成中文便是《万历十五年》。译本于1982年在中华书局付梓,至今已经将近30年。后来重印该书的三联书店仍旧在不断再版,总销量已经超过百万册。这本装帧朴实无华的小书不但证明了中国人对帝王将相的前朝旧事有多热衷,而且另那些以“互联网时代”或者“读图时代”为由反对文字阅读的人哑口。
《万历十五年》将看似枝徽末节,易于被历史学家忽略的小事,有序地联系起来,于风调雨顺的升平景象里。找到那些微妙平淡的纠葛,成为日后天翻地覆的历史诱因,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戚继光、张居正、海瑞、申时行、李贽等人的一些行为举止,给历史留下的影响,更可看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黄仁宇翻新过的“纪传体”后来被易中天、王立群、钱文忠等高校历史教师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大肆发挥,电视节目之外,出版物纷至沓来,一时间正版盗版,闹得洛阳纸贵。而“当年明月”这个江湖写手则悄悄地以同样方式重写明代政治史,《明朝那些事儿》如今已经成为职场青年白领最热爱的读物之一,几个月内销量也已经好几十万,网络点击率超过千万。我的几个同事也都是明月兄的忠实读者,时不时会抖出点明史的小段子,聊以解闷儿。
黄仁宇是费正清门下,一直致力于反对费先生的中国历史循环论,但他提出的所谓“数目字管理”的历史目的论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靠谱。或许,那不过是一个被拉长的郁达夫式的感慨而已。但在黄仁宇启发之下的这些历史学家们显然没有想过自己要和哪个大师的结论叫叫板,他们更关心的是读者喜欢什么。我不是反对去精英化,而是反对精英们自己不争气。大家重新鼓舞起国人的阅读欲望当然功德无量,但青史与红尘,毕竟还是有差别的,中国人修历史,讲究惩前毖后,史家不只要追求真实,还要有风骨,专门扒粪的治史方式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发明,当历史要迎合大众传媒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一下从前的史家为何对扒粪之风如此不齿,
德国哲学家齐美尔坚持认为,所谓真实的历史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也许有点极端,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任何以真买为口买的历史写作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红尘纷乱,需要点历史的智慧和道德的约束与指引,而今天风行的历史写作却在证明所谓青史不过是过去的红尘。这真可惜了那些被刻满沧桑的竹简。
就像这些写历史的人发现的,历史中到处都有不堪入目的角落,我们的任务是建构个美好的时代,而不是比照着最不堪的先例,给自己的行为以堂皇的借口。
《万历十五年》将看似枝徽末节,易于被历史学家忽略的小事,有序地联系起来,于风调雨顺的升平景象里。找到那些微妙平淡的纠葛,成为日后天翻地覆的历史诱因,在这本书中,我们读到戚继光、张居正、海瑞、申时行、李贽等人的一些行为举止,给历史留下的影响,更可看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黄仁宇翻新过的“纪传体”后来被易中天、王立群、钱文忠等高校历史教师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上大肆发挥,电视节目之外,出版物纷至沓来,一时间正版盗版,闹得洛阳纸贵。而“当年明月”这个江湖写手则悄悄地以同样方式重写明代政治史,《明朝那些事儿》如今已经成为职场青年白领最热爱的读物之一,几个月内销量也已经好几十万,网络点击率超过千万。我的几个同事也都是明月兄的忠实读者,时不时会抖出点明史的小段子,聊以解闷儿。
黄仁宇是费正清门下,一直致力于反对费先生的中国历史循环论,但他提出的所谓“数目字管理”的历史目的论看起来也没有那么靠谱。或许,那不过是一个被拉长的郁达夫式的感慨而已。但在黄仁宇启发之下的这些历史学家们显然没有想过自己要和哪个大师的结论叫叫板,他们更关心的是读者喜欢什么。我不是反对去精英化,而是反对精英们自己不争气。大家重新鼓舞起国人的阅读欲望当然功德无量,但青史与红尘,毕竟还是有差别的,中国人修历史,讲究惩前毖后,史家不只要追求真实,还要有风骨,专门扒粪的治史方式并不是这个时代的发明,当历史要迎合大众传媒的时候,是不是应该先反思一下从前的史家为何对扒粪之风如此不齿,
德国哲学家齐美尔坚持认为,所谓真实的历史根本就是不可能的。这也许有点极端,但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任何以真买为口买的历史写作背后肯定还有其他的目的。红尘纷乱,需要点历史的智慧和道德的约束与指引,而今天风行的历史写作却在证明所谓青史不过是过去的红尘。这真可惜了那些被刻满沧桑的竹简。
就像这些写历史的人发现的,历史中到处都有不堪入目的角落,我们的任务是建构个美好的时代,而不是比照着最不堪的先例,给自己的行为以堂皇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