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巴赫的音乐作品来自神明的启迪,弥漫着虔诚浓郁的宗教色彩,青少年初学者觉得巴赫作品难以理解、掌握和演奏。本文拟通过复调、和声、乐理、音乐知识及作曲家创作动机、背景等诸多方面把握巴赫音乐的千变万化和美感,在指导青少年学习上以期达到精准完美的演绎。
[关键词]巴赫;复调;小提琴协奏曲;青少年音乐教育
一、伟人的诞生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JS.BACH,生于1685年,出生地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叫爱森纳赫的音乐小镇,镇上的市民都酷爱音乐,在这美丽的音乐小镇,伟大的天才音乐家——JS.BACH,诞生了。伟大的复调音乐也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承传和升华。
二、神明的启迪
舒曼说:“音乐归功于巴赫,就像宗教归功于它的创造者一样”。所以世人也称巴赫为——音乐之父。巴赫这个词在德语中是小溪的意思,但伟大的贝多芬听了巴赫的音乐后说“不,巴赫不是小溪,巴赫是大海”。是啊!巴赫的音乐如浩瀚如烟的大海,是神明宇宙,是自然苍穹。他的创作灵感,像天使赞美上帝,像神明把神灯种在了他的心田,音乐的花朵从此漫山遍野地多彩盛开了。
巴赫一生创作了800多部音乐作品,管风琴,钢琴,器乐,声乐等作品绽放奇彩。他的音乐作品来自神明的启迪,弥漫着虔诚浓郁的宗教色彩。曲式包括弥撒曲,众赞歌,神曲,创意曲,各种器乐声乐的无伴奏,清唱剧等等,他的音乐就是一本伟大的音乐圣经,犹如上帝的声音从天上降临人间大地。音乐作品充满朝圣者的虔诚。赞美主,赞美神明与万物。宗教色彩弥漫在每一个音符,每一句乐句中,神明之爱无处不在。
三、开启巴赫音乐密码之门
少年儿童初学者觉得巴赫的作品难理解,难掌握与演奏,尤其复调作品,找不到旋律线,演奏起来枯燥乏味,像念经般平淡无奇。音乐会上演出效果不好,与上台表演的欢乐气氛格格不入。很多老师在音乐会选曲上,尽量避免让孩子们演奏巴赫的作品,担心孩子们不理解作品从而不能完美演绎巴赫。巴赫的音乐其实非常优美动听,如何在少年儿童音乐教育中开启巴赫的音乐之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这是一种美轮美奂的音乐承传。
巴赫作品在演奏上,节奏,音程,调性不断转换与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架构感非常强,条理性强,初学者难以驾驭。对于复杂的复调音乐,首先要找出谱面后面隐藏的多条旋律线,它们的呈现形式通常是相同的节奏音型,藏着多条不同的旋律线,藏着多声部的旋律递进与模进卡农进行,找出丰富的旋律线,音乐的句子就找到了,巴赫的音乐语言,听懂了,孩子们就会表达了。大多数初学者觉得很难掌握多声部演奏,像小提琴需要演奏双音,和弦等等,老师可以把谱子进行再度创作与改编,把独奏谱改成二,三,四重奏,双音分成二声部,和弦分成三声部,四声部等重奏形式,每个人演奏一个声部,一个人演奏多声部改编成一个人演奏单声部,在技术上,音乐线条与旋律表达上,更容易掌握和演奏,也为日后的乐队课程得到更充分,严格,又不失有趣的训练,为将来的乐队演奏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需要音乐老师要有更丰富的复调、和声、乐理、作曲的音乐知识,知识有时比技术和演奏本身更重要。
四、创作的动机与灵感
巴赫音乐创作的节奏动机,来自大自然的规律。天对应地,山回应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60秒。精准严谨,分毫不差。强烈建议初学者一定要用节拍器练习巴赫的作品。才能做到训练有素,精准严明。演奏上有规律,更有铁的纪律。没有严格的节奏要求,多声部音乐必然会演奏成一盘散沙,无所适从。如果一班四十个小朋友上课,完全没有组织纪律,自由散漫,又哭又笑,老师的课就没办法好好上了。严谨的纪律在巴赫音乐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音乐上运用的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等等节奏与速度的各种变化,各种转换,各种递进,模进,卡农对位法等等,让人联想起美丽的大自然,非常有规律,在规律整齐中又藏着丰富的千变万化,美轮美奂。尤其是卡农的演奏形式,仿如大山里的回响,不断重复,不断轮回,暗示着生命的再现与轮回。逻辑与哲理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巴赫的复调音乐里。孩子们的日常训练中,一定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均匀严谨的节奏表达,绝对正确的音符演绎,正确的强弱对比,力度掌控,精准的心,脑,手的绝妙配合,有了匀和准,美就呈现了。匀,准,美是演奏巴赫唯一的法典。
五、复调音乐的承传与团队精神的配合
巴赫复调音乐的合成,就像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巴赫一共二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开始训练时,把孩子分组,每组写一个声部让孩子们分别演奏和演唱。每个声部,每条不同的旋律线,就像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思想,他们同出自一个父亲,却有着自己不同的命运与性格,生命的奇迹绽放在巴赫的音乐里。写给二十个孩子的多声部乐曲,就成了发展和完善创意曲,复调音乐,多声部,多和声作品创作的灵感与动力,让复调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时期。巴赫毕生致力于复调创作,对复调音乐作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他犹像一个圣徒忠于他的上帝,对复调音乐永远的不离不弃。因为复调音乐在和声表达的声音上似乎更能表达上帝是万物之灵的宏观意念,更能刻画出人与自然,神明的三种神奇微妙的关联。把巴赫的作品想象成有不同性格,不同思想,不同神韵的生命在歌唱,这样去理解巴赫的作品,用心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性格色彩,演奏起来会有意思多了。团队演奏精神在巴赫作品演奏中无处不在,多条旋律线互相交织,互相呼吸,互相配合,互相迁就,步伐一致。就像一個欢乐和谐的大家庭,更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这种精神贯穿在每一首美妙的复调作品中。
六、作品的分析与音乐思想的力量
分析巴赫A小调小提琴第一协奏曲,会对上述的观点有进一步更生动形象的解释。
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720年,正当时,巴赫经历了丧妻之痛。巴赫为自己写了这首协奏曲,鼓励自己走出哀伤。第一乐章:快板,由一个果断,明快的主题开始,独奏与乐队将这一主题发展,延伸,构成这个乐章乐队与独奏的完整性刻画。乐队与独奏相影交辉,引人入胜。其中各个声部连绵不断,追逐呼应,让独奏与乐队水乳交融。在发展部中段,大量使用Tutti演奏,频繁利用模进,转调手法进行充份展开,使中段更具戏剧性与感染力,同时为再现部作了非常到位的铺垫,严谨的音乐风格让人叹服。第二乐章行板:抒情而又富有哲理性。其中开始一段低声部循环反复的固定音型,高声部同样周期循环的旋律起伏,让人联想到宇宙间天体运行,四季更替的永恒的钟摆。营造了浓郁虔诚的宗教氛围,敬畏之心,无处不在。随后,先后在C~G~d~a~e~g~c~C等调式调性交替变化,独奏乐队进行周期性交替运动。经历了阴霾,孤寂和风风雨雨后,独奏小提琴在C大调呈现再现部,给人一种雨过天晴的祥和归属感,给人黎明的曙光与希望。不到8分钟的第二乐章,却像更替完整个春夏秋冬。第三乐章快板,吉格舞曲,主题和副题自如穿梭于乐队各个声部,一提,二提,大提,中提,使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散发出统一均衡高雅的美感,轻松和谐又充满智力趣味,就像前面提及过的数学游戏。全曲在欢乐的舞蹈节奏音型中结束,让人忘记了所有的哀伤。给人巨大的鼓舞。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深入浅出地阐述出巴赫的演奏风格与宗教和大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描绘出人世间,天地间的方正与曲折,阳刚与阴柔,执着与随意,男人与女人,理性与感情等对立的美。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巴赫,爱上巴赫 。改变孩子们觉得巴赫难演奏,枯燥乏味的认知误区。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到,巴赫才是真正的音乐圣经的创始人,有了巴赫,才有音乐史诗的伟大发展。 七、音乐圣经的引领
巴赫的音乐作品就是一本伟大的音乐圣经,不同的作品就像不同的圣经故事,诗篇,章节。所以演奏巴赫作品必须要有敬畏神明之心。像读圣经一样的虔诚。对待每个音符要像对待生命一样认真与珍贵重。用着朝圣者般的灵魂去赞美主。因为敬畏,所以不能出丝毫差错,音符,节奏,音准,音色都是尽善尽美的显现,演奏心态是绝对的纯美超然,无欲无求。演奏家表达的应该是巴赫的音乐思想,而非你自己个人的情感喜好,每个音符的长短变化,力度掌控都要完全忠实于原创,谱子怎么写,你就怎样去演奏,不可加任何私心杂念,不要像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主张个性张扬,抒发个人的情感与主观意识在音乐中,这种人世间的情感张扬,于巴赫的演奏风格是背道而驰的。演奏巴赫的作品,应该像牧师在教堂里做礼拜,给信徒门读圣经,只需要清清楚楚把每一个字读对,每一个章节解释清楚给爱主的信徒们,哪种爱神敬仰神明之大爱,就已经充份流露出来了。音乐演奏也是一样的,演奏者无需刻意表达什么,听的人就会想去表达什么,这就是演奏巴赫最崇高的意境了。每个人对音乐的审美,喜好都不一样,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特的音乐见解和演奏风格,避免刻意模仿别人演奏,这样的演奏是没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多听,多看,多想,多练,最最重要的是——多悟。悟出来的音乐才最接近大自然的美。在音乐会的选曲上,尽量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喜好选择他们喜欢的巴赫作品,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好的效果,会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演奏巴赫的作品,如果孩子们真正爱上巴赫,哪他们离真正的音乐很近了。巴赫的音乐最能抚慰痛苦之心,哀伤之意,演奏巴赫,万物皆空,但呼吸永恒……
八、来自大自然与神明的悟
演奏巴赫作品一定是先研究,先思考,音符中充满逻辑与哲理,你要先在旋律线条中找出问句,然后再找出答句,一问一答才完成了万物的平衡。要认真思考谱面的句子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找出和弦从主——下属——属——主的规律与必然,预示一个故事的发生,展开,变化结果又逃不出因果带来的必然,一定要回到主和弦,音乐才能结束,人生才够完美。翻开巴赫,全是哲理和合理。 它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洋溢在字里行间。打开琴盒旋律就能倾情而出,最有代表性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动听的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但巴赫的作品却更像数学游戏,学术研究,越研究越思考,会越精深,你第一次演奏到第一百次演奏这首曲子,会发现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与感悟,你第一次演奏,可能只找出一条旋律线,一个声部,第一百次演奏,你会发现有无数的旋律线,无数个音乐想法,无数个希望,无数个交接,无数个变化,更甚无数个灵魂在歌唱……。所有转调的衔接都代表一个新的思想,内容,乃至生命的诞生,演奏巴赫作品,你必须不断创作,设计,不断发现它的美,就像你不断发现生活与大自然乃至神明的美。同一首作品,你16岁时演奏和60岁时演奏,会有很大的改变、收获与感悟。精深必然博大。巴赫的音乐作品需要更多周密的思考,探索与研究,设计的风格,声音的传神。博大精深的音乐尽在巴赫的作品里,苍穹之意,留芳千古。
结语
演奏巴赫作品一定是先研究,先思考,音符中充满逻辑与哲理,你要先在旋律线条中找出问句,然后再找出答句,一問一答才完成了万物的平衡。它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洋溢在字里行间。同一首作品,你16岁时演奏和60岁时演奏,会有很大的改变、收获与感悟。精深必然博大。巴赫的音乐作品需要更多周密的思考,探索与研究。这是青少年音乐教育中值得关注的教学要点。
参考文献:
[1](德)阿尔伯特·施韦泽.论巴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
[2]麻蕾.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研究综述.艺术教育,83期;
[3]杨健.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大舞台杂志,2010(02);
[4]马友友.巴赫灵感(剧作导演Barbara Willis Sweete).1997;
[5]林华.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
[6]龚晓婷.复调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中央音乐学院季刊,1998(4)。
作者简介:莫琦(1965-),女,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小提琴专业。热衷于小提琴教学,培养出大批小提琴学员,所教学生有获得全省比赛冠军,本人多次获得音乐教育园丁奖。现任职于广州交响乐团,国家二级演奏员。
[关键词]巴赫;复调;小提琴协奏曲;青少年音乐教育
一、伟人的诞生
伟大的德国作曲家JS.BACH,生于1685年,出生地是德国中部的一个叫爱森纳赫的音乐小镇,镇上的市民都酷爱音乐,在这美丽的音乐小镇,伟大的天才音乐家——JS.BACH,诞生了。伟大的复调音乐也得到了更完善的发展,承传和升华。
二、神明的启迪
舒曼说:“音乐归功于巴赫,就像宗教归功于它的创造者一样”。所以世人也称巴赫为——音乐之父。巴赫这个词在德语中是小溪的意思,但伟大的贝多芬听了巴赫的音乐后说“不,巴赫不是小溪,巴赫是大海”。是啊!巴赫的音乐如浩瀚如烟的大海,是神明宇宙,是自然苍穹。他的创作灵感,像天使赞美上帝,像神明把神灯种在了他的心田,音乐的花朵从此漫山遍野地多彩盛开了。
巴赫一生创作了800多部音乐作品,管风琴,钢琴,器乐,声乐等作品绽放奇彩。他的音乐作品来自神明的启迪,弥漫着虔诚浓郁的宗教色彩。曲式包括弥撒曲,众赞歌,神曲,创意曲,各种器乐声乐的无伴奏,清唱剧等等,他的音乐就是一本伟大的音乐圣经,犹如上帝的声音从天上降临人间大地。音乐作品充满朝圣者的虔诚。赞美主,赞美神明与万物。宗教色彩弥漫在每一个音符,每一句乐句中,神明之爱无处不在。
三、开启巴赫音乐密码之门
少年儿童初学者觉得巴赫的作品难理解,难掌握与演奏,尤其复调作品,找不到旋律线,演奏起来枯燥乏味,像念经般平淡无奇。音乐会上演出效果不好,与上台表演的欢乐气氛格格不入。很多老师在音乐会选曲上,尽量避免让孩子们演奏巴赫的作品,担心孩子们不理解作品从而不能完美演绎巴赫。巴赫的音乐其实非常优美动听,如何在少年儿童音乐教育中开启巴赫的音乐之门,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课题,这是一种美轮美奂的音乐承传。
巴赫作品在演奏上,节奏,音程,调性不断转换与多个声部同时进行,架构感非常强,条理性强,初学者难以驾驭。对于复杂的复调音乐,首先要找出谱面后面隐藏的多条旋律线,它们的呈现形式通常是相同的节奏音型,藏着多条不同的旋律线,藏着多声部的旋律递进与模进卡农进行,找出丰富的旋律线,音乐的句子就找到了,巴赫的音乐语言,听懂了,孩子们就会表达了。大多数初学者觉得很难掌握多声部演奏,像小提琴需要演奏双音,和弦等等,老师可以把谱子进行再度创作与改编,把独奏谱改成二,三,四重奏,双音分成二声部,和弦分成三声部,四声部等重奏形式,每个人演奏一个声部,一个人演奏多声部改编成一个人演奏单声部,在技术上,音乐线条与旋律表达上,更容易掌握和演奏,也为日后的乐队课程得到更充分,严格,又不失有趣的训练,为将来的乐队演奏打下良好的专业基础。这需要音乐老师要有更丰富的复调、和声、乐理、作曲的音乐知识,知识有时比技术和演奏本身更重要。
四、创作的动机与灵感
巴赫音乐创作的节奏动机,来自大自然的规律。天对应地,山回应海。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一小时60分,一分60秒。精准严谨,分毫不差。强烈建议初学者一定要用节拍器练习巴赫的作品。才能做到训练有素,精准严明。演奏上有规律,更有铁的纪律。没有严格的节奏要求,多声部音乐必然会演奏成一盘散沙,无所适从。如果一班四十个小朋友上课,完全没有组织纪律,自由散漫,又哭又笑,老师的课就没办法好好上了。严谨的纪律在巴赫音乐中,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音乐上运用的全音符,二分,四分,八分,十六分,三十二分音符……等等节奏与速度的各种变化,各种转换,各种递进,模进,卡农对位法等等,让人联想起美丽的大自然,非常有规律,在规律整齐中又藏着丰富的千变万化,美轮美奂。尤其是卡农的演奏形式,仿如大山里的回响,不断重复,不断轮回,暗示着生命的再现与轮回。逻辑与哲理的美学思想体现在巴赫的复调音乐里。孩子们的日常训练中,一定精益求精,精雕细刻。均匀严谨的节奏表达,绝对正确的音符演绎,正确的强弱对比,力度掌控,精准的心,脑,手的绝妙配合,有了匀和准,美就呈现了。匀,准,美是演奏巴赫唯一的法典。
五、复调音乐的承传与团队精神的配合
巴赫复调音乐的合成,就像非常有趣的数学游戏。巴赫一共二十个孩子,每个孩子都要学习音乐,开始训练时,把孩子分组,每组写一个声部让孩子们分别演奏和演唱。每个声部,每条不同的旋律线,就像每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思想,他们同出自一个父亲,却有着自己不同的命运与性格,生命的奇迹绽放在巴赫的音乐里。写给二十个孩子的多声部乐曲,就成了发展和完善创意曲,复调音乐,多声部,多和声作品创作的灵感与动力,让复调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创作高峰时期。巴赫毕生致力于复调创作,对复调音乐作更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他犹像一个圣徒忠于他的上帝,对复调音乐永远的不离不弃。因为复调音乐在和声表达的声音上似乎更能表达上帝是万物之灵的宏观意念,更能刻画出人与自然,神明的三种神奇微妙的关联。把巴赫的作品想象成有不同性格,不同思想,不同神韵的生命在歌唱,这样去理解巴赫的作品,用心表达出音乐作品中的性格色彩,演奏起来会有意思多了。团队演奏精神在巴赫作品演奏中无处不在,多条旋律线互相交织,互相呼吸,互相配合,互相迁就,步伐一致。就像一個欢乐和谐的大家庭,更像一个庞大的交响乐团。这种精神贯穿在每一首美妙的复调作品中。
六、作品的分析与音乐思想的力量
分析巴赫A小调小提琴第一协奏曲,会对上述的观点有进一步更生动形象的解释。
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720年,正当时,巴赫经历了丧妻之痛。巴赫为自己写了这首协奏曲,鼓励自己走出哀伤。第一乐章:快板,由一个果断,明快的主题开始,独奏与乐队将这一主题发展,延伸,构成这个乐章乐队与独奏的完整性刻画。乐队与独奏相影交辉,引人入胜。其中各个声部连绵不断,追逐呼应,让独奏与乐队水乳交融。在发展部中段,大量使用Tutti演奏,频繁利用模进,转调手法进行充份展开,使中段更具戏剧性与感染力,同时为再现部作了非常到位的铺垫,严谨的音乐风格让人叹服。第二乐章行板:抒情而又富有哲理性。其中开始一段低声部循环反复的固定音型,高声部同样周期循环的旋律起伏,让人联想到宇宙间天体运行,四季更替的永恒的钟摆。营造了浓郁虔诚的宗教氛围,敬畏之心,无处不在。随后,先后在C~G~d~a~e~g~c~C等调式调性交替变化,独奏乐队进行周期性交替运动。经历了阴霾,孤寂和风风雨雨后,独奏小提琴在C大调呈现再现部,给人一种雨过天晴的祥和归属感,给人黎明的曙光与希望。不到8分钟的第二乐章,却像更替完整个春夏秋冬。第三乐章快板,吉格舞曲,主题和副题自如穿梭于乐队各个声部,一提,二提,大提,中提,使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散发出统一均衡高雅的美感,轻松和谐又充满智力趣味,就像前面提及过的数学游戏。全曲在欢乐的舞蹈节奏音型中结束,让人忘记了所有的哀伤。给人巨大的鼓舞。用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深入浅出地阐述出巴赫的演奏风格与宗教和大自然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描绘出人世间,天地间的方正与曲折,阳刚与阴柔,执着与随意,男人与女人,理性与感情等对立的美。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巴赫,爱上巴赫 。改变孩子们觉得巴赫难演奏,枯燥乏味的认知误区。让孩子们充分了解到,巴赫才是真正的音乐圣经的创始人,有了巴赫,才有音乐史诗的伟大发展。 七、音乐圣经的引领
巴赫的音乐作品就是一本伟大的音乐圣经,不同的作品就像不同的圣经故事,诗篇,章节。所以演奏巴赫作品必须要有敬畏神明之心。像读圣经一样的虔诚。对待每个音符要像对待生命一样认真与珍贵重。用着朝圣者般的灵魂去赞美主。因为敬畏,所以不能出丝毫差错,音符,节奏,音准,音色都是尽善尽美的显现,演奏心态是绝对的纯美超然,无欲无求。演奏家表达的应该是巴赫的音乐思想,而非你自己个人的情感喜好,每个音符的长短变化,力度掌控都要完全忠实于原创,谱子怎么写,你就怎样去演奏,不可加任何私心杂念,不要像演奏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主张个性张扬,抒发个人的情感与主观意识在音乐中,这种人世间的情感张扬,于巴赫的演奏风格是背道而驰的。演奏巴赫的作品,应该像牧师在教堂里做礼拜,给信徒门读圣经,只需要清清楚楚把每一个字读对,每一个章节解释清楚给爱主的信徒们,哪种爱神敬仰神明之大爱,就已经充份流露出来了。音乐演奏也是一样的,演奏者无需刻意表达什么,听的人就会想去表达什么,这就是演奏巴赫最崇高的意境了。每个人对音乐的审美,喜好都不一样,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特的音乐见解和演奏风格,避免刻意模仿别人演奏,这样的演奏是没有生命力与创造力的,多听,多看,多想,多练,最最重要的是——多悟。悟出来的音乐才最接近大自然的美。在音乐会的选曲上,尽量根据孩子们的性格特点喜好选择他们喜欢的巴赫作品,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好的效果,会让孩子们越来越喜欢演奏巴赫的作品,如果孩子们真正爱上巴赫,哪他们离真正的音乐很近了。巴赫的音乐最能抚慰痛苦之心,哀伤之意,演奏巴赫,万物皆空,但呼吸永恒……
八、来自大自然与神明的悟
演奏巴赫作品一定是先研究,先思考,音符中充满逻辑与哲理,你要先在旋律线条中找出问句,然后再找出答句,一问一答才完成了万物的平衡。要认真思考谱面的句子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找出和弦从主——下属——属——主的规律与必然,预示一个故事的发生,展开,变化结果又逃不出因果带来的必然,一定要回到主和弦,音乐才能结束,人生才够完美。翻开巴赫,全是哲理和合理。 它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洋溢在字里行间。打开琴盒旋律就能倾情而出,最有代表性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旋律动听的让人一辈子都忘不了。但巴赫的作品却更像数学游戏,学术研究,越研究越思考,会越精深,你第一次演奏到第一百次演奏这首曲子,会发现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与感悟,你第一次演奏,可能只找出一条旋律线,一个声部,第一百次演奏,你会发现有无数的旋律线,无数个音乐想法,无数个希望,无数个交接,无数个变化,更甚无数个灵魂在歌唱……。所有转调的衔接都代表一个新的思想,内容,乃至生命的诞生,演奏巴赫作品,你必须不断创作,设计,不断发现它的美,就像你不断发现生活与大自然乃至神明的美。同一首作品,你16岁时演奏和60岁时演奏,会有很大的改变、收获与感悟。精深必然博大。巴赫的音乐作品需要更多周密的思考,探索与研究,设计的风格,声音的传神。博大精深的音乐尽在巴赫的作品里,苍穹之意,留芳千古。
结语
演奏巴赫作品一定是先研究,先思考,音符中充满逻辑与哲理,你要先在旋律线条中找出问句,然后再找出答句,一問一答才完成了万物的平衡。它不同于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旋律优美洋溢在字里行间。同一首作品,你16岁时演奏和60岁时演奏,会有很大的改变、收获与感悟。精深必然博大。巴赫的音乐作品需要更多周密的思考,探索与研究。这是青少年音乐教育中值得关注的教学要点。
参考文献:
[1](德)阿尔伯特·施韦泽.论巴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8);
[2]麻蕾.巴赫复调作品的教学研究综述.艺术教育,83期;
[3]杨健.巴赫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分析.大舞台杂志,2010(02);
[4]马友友.巴赫灵感(剧作导演Barbara Willis Sweete).1997;
[5]林华.我爱巴赫.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
[6]龚晓婷.复调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中央音乐学院季刊,1998(4)。
作者简介:莫琦(1965-),女,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小提琴专业。热衷于小提琴教学,培养出大批小提琴学员,所教学生有获得全省比赛冠军,本人多次获得音乐教育园丁奖。现任职于广州交响乐团,国家二级演奏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