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班通“飞入寻常课室中”,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气氛,扩大了课堂容量,拓展了学生思维,给高三语文复习课注入了生机,提高了复习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复习;成效
语文知识点细、范围广、内容多,是中学阶段知识的汇总、归纳,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还要有比较理想的效果,难!传统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会影响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能体悟语文的情怀? 是班班通“飞入寻常课室中”,让语文复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高三语文复习课注入了生机,提高了复习效率。
一、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能准确地默写出来。背诵内容复杂,容量大,在背诵中,不少同学嘴上念着,手里写着,今天背了明天忘了。哎,咋办?班班通可以显神通啦!老师事先将默写背诵的练习尽收在专门的文件夹中,每节课都打开,用5分钟温故知新。采用比赛形式,学生在愉悦的竞争氛围中很快掌握了知识。
二、易于创设意境,启发想象,提高鉴赏水平
诗歌鉴赏是学生的心头之痛,什么是意象?什么叫意境?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老师说破嘴,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懵懵懂懂、一脸茫然。有了班班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鉴赏周密的《夜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老师轻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疲惫憔悴的游子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到处都是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冷气森森,幽光闪烁。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这一切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人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的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也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扉,因为主人公归心似箭的心情无须言语,已自然流淌在画面中——栩栩如生的动画早已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他们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与诗人同悲同喜。这样,感情被触动的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鉴赏、答题就比较到位了。
现代散文复习亦感头疼,因为散文文学性强,人文性厚,作者受散文“形散神聚”特征的影响,视觉跨度大,事物种类多。而学生因阅历有限,觉得散文抽象,读后往往一知半解,做起题来又常常无从下手。复习时,老师如能把在网络上搜集的相关图片、影视资料等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意境之中,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如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如果单纯从文字上去感悟,真难为可爱的学生了。但鼠标一轻击,这幅图景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它化抽象的文字为动感的画面,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借用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中秋的月圆,分明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与情怀。这样复习起来就轻松了许多,学生受益匪浅。
三、让作文变得轻松自然
作文是一道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它决定着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作文的复习就显得很沉重。班班通的使用,能让作文变得轻松自然。老师可先把自己搜集整理的内容给学生演示出来,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补充进来为大家所用,一方面增加了收集材料的渠道,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取得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而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进行修改评判。如利用班班通,会使作文的批改评判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老师事先将范文放入Word文档中,再投放在大屏幕上进行评点、修改,通过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意识。
总之,面对繁琐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复习,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班班通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单调的手段,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思维,给高三语文复习课注入生机,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班班通;语文复习;成效
语文知识点细、范围广、内容多,是中学阶段知识的汇总、归纳,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融会贯通并灵活运用,还要有比较理想的效果,难!传统教学手段,单调乏味,会影响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精力中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更能体悟语文的情怀? 是班班通“飞入寻常课室中”,让语文复习“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高三语文复习课注入了生机,提高了复习效率。
一、直观形象,激发兴趣,增大课堂容量
《考试大纲》要求背诵的古诗文,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背诵。对有些“名句名篇”,不仅要熟练背诵,而且要能准确地默写出来。背诵内容复杂,容量大,在背诵中,不少同学嘴上念着,手里写着,今天背了明天忘了。哎,咋办?班班通可以显神通啦!老师事先将默写背诵的练习尽收在专门的文件夹中,每节课都打开,用5分钟温故知新。采用比赛形式,学生在愉悦的竞争氛围中很快掌握了知识。
二、易于创设意境,启发想象,提高鉴赏水平
诗歌鉴赏是学生的心头之痛,什么是意象?什么叫意境?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老师说破嘴,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懵懵懂懂、一脸茫然。有了班班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如鉴赏周密的《夜归》: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老师轻击鼠标,屏幕上出现了一位疲惫憔悴的游子走过村外野地的情景:田野里的土埂子上,到处都是影影绰绰的鬼火、星星点点的流萤,冷气森森,幽光闪烁。在昏暗的月色衬托下, 村店显得寂静而冷漠。但这一切在归客的眼中,家乡的村店却给深夜的荒野带来了生机。随着画面的延伸,一幅充满亲情的图景展现在归客眼前——“竹窗斜漏补衣灯”。这是多么的出人意外!夜那么深了,四周黑黝黝的,全村都人睡了,可是唯独自家竹窗还透出灯火,隐约可见灯下补衣人的身影。啊,那不是他所思念的温暖的家吗?此刻那熟悉的身影强烈叩击着归客的心扉,也深深地撞击着学生的心扉,因为主人公归心似箭的心情无须言语,已自然流淌在画面中——栩栩如生的动画早已深深地感染了学生,更是让学生身临其境,他们能更好地、更快地走进作者的思维空间和情感空间,与诗人同悲同喜。这样,感情被触动的学生对诗歌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鉴赏、答题就比较到位了。
现代散文复习亦感头疼,因为散文文学性强,人文性厚,作者受散文“形散神聚”特征的影响,视觉跨度大,事物种类多。而学生因阅历有限,觉得散文抽象,读后往往一知半解,做起题来又常常无从下手。复习时,老师如能把在网络上搜集的相关图片、影视资料等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置身于文章意境之中,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如余光中的《沙田山居》,文章开篇,作者就用粗线条大笔勾勒的手法描绘和展现了一幅蕴含着深情的青山碧海图:“还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淡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莽莽苍苍的大陆,那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如果单纯从文字上去感悟,真难为可爱的学生了。但鼠标一轻击,这幅图景就出现在学生的眼前,它化抽象的文字为动感的画面,可以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借用日月的悠闲、失控的寥旷、中秋的月圆,分明潜蕴流荡着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惆怅、寂寞的意绪与情怀。这样复习起来就轻松了许多,学生受益匪浅。
三、让作文变得轻松自然
作文是一道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高考的重头戏,它决定着语文成绩的高低,所以作文的复习就显得很沉重。班班通的使用,能让作文变得轻松自然。老师可先把自己搜集整理的内容给学生演示出来,同时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材料补充进来为大家所用,一方面增加了收集材料的渠道,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自己动手的积极性,取得的效果就很明显了。
而批改作文是语文老师最辛苦的工作,往往是根据作文要求、依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触进行修改评判。如利用班班通,会使作文的批改评判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老师事先将范文放入Word文档中,再投放在大屏幕上进行评点、修改,通过剪接、复制、粘贴、删除等对文章进行修改,使字句的增删、段落的重组变得轻松自然,并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了协作意识。
总之,面对繁琐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复习,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合理地运用班班通教学,可以突破传统教学单调的手段,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拓展学生思维,给高三语文复习课注入生机,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