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体现其教学的灵活性,不能片面肤浅地只教会学生一些教材表面的东西。教师应该学会如何深挖教材,透过教材,看到其与身边生活的紧密联系,懂得如何对教材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通过通俗易懂的教学语言,结合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外延
教材是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载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开发教材的外延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例4,是一个有关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只呈现了“二年级卫生评比情况”这一信息和“12 3=”与“12-8=”这两个单调的算式。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讲清“12 3”与“12-8”的算理上,学生获得的数学价值就“枯”而“浅”。教师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发其外延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1.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及其作用;2.使学生切实感觉到“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存在,学之有用;3.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享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更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思想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认为数学课程同样是知识的应用与人文思想的相互渗透。首先,数学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其次,数学是自然与社会联系的一种工具;再次,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与能力的一种手段。因而,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应充分发掘内容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7-19页是有关“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挖掘这部分内容的人文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容忽视。
笔者教学完这小节内容后,特意安排了一堂课,给学生讲解旧中国贫穷落后,外国列强把中国人称“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与其他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世人刮目相看;告诉他们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计算情况,深深体会到:中国之所以在奥运会上获得如此之多的金牌,是因为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将来为祖国争光。这样,学生的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也使枯燥的数据赋予了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
三、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实让学生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例如,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在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为了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笔者专门设计了一堂“我会购物”的活动课,从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借来一些体育用品(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拍等等),又找来一些“生活用品”(把用完了的洗发剂空瓶当作洗发用品,把用空的香烟盒子当作香烟……),在准备好的用品上用纸条标好单价,再用一些纸条写上“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当作“人民币”,发放到学生手中。然后老师做“售货员”,学生当“采购员”,学生单独一人或两人合伙前来购买物品,但要求至少应购买两样以上的物品,并在购买之前算好付款,在付钱之后算出应找回的钱。在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付款、找钱清清楚楚。一堂课下来,不仅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与交际能力,更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之有用”“学之会用”的愉悦,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责任编辑 周正旺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外延
教材是教学任务的依据,是教师完成教学内容的载体。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学面向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开发教材的外延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23页例4,是一个有关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只呈现了“二年级卫生评比情况”这一信息和“12 3=”与“12-8=”这两个单调的算式。教学中,如果教师仅仅停留在讲清“12 3”与“12-8”的算理上,学生获得的数学价值就“枯”而“浅”。教师至少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发其外延内容,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1.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及其作用;2.使学生切实感觉到“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在生活中随处存在,学之有用;3.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享受了数学学习的乐趣,更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二、挖掘教材的人文思想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认为数学课程同样是知识的应用与人文思想的相互渗透。首先,数学是传播人类思想的一种基本方式;其次,数学是自然与社会联系的一种工具;再次,数学是培养人的思维与能力的一种手段。因而,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时应充分发掘内容所蕴含的人文思想。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7-19页是有关“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不退位减”和“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是教师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挖掘这部分内容的人文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不容忽视。
笔者教学完这小节内容后,特意安排了一堂课,给学生讲解旧中国贫穷落后,外国列强把中国人称“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体育事业与其他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让世人刮目相看;告诉他们北京成功举办了“2008年奥运会”。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计算情况,深深体会到:中国之所以在奥运会上获得如此之多的金牌,是因为中国已经强大了,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将来为祖国争光。这样,学生的爱国情怀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熏陶,也使枯燥的数据赋予了振奋人心的实际意义。
三、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到:“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着实让学生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成为生活化的课堂。例如,二年级数学上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这一单元的教学,学生在掌握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后,为了训练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的能力,笔者专门设计了一堂“我会购物”的活动课,从学校的体育器材室借来一些体育用品(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拍等等),又找来一些“生活用品”(把用完了的洗发剂空瓶当作洗发用品,把用空的香烟盒子当作香烟……),在准备好的用品上用纸条标好单价,再用一些纸条写上“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当作“人民币”,发放到学生手中。然后老师做“售货员”,学生当“采购员”,学生单独一人或两人合伙前来购买物品,但要求至少应购买两样以上的物品,并在购买之前算好付款,在付钱之后算出应找回的钱。在活动中,学生思维活跃,付款、找钱清清楚楚。一堂课下来,不仅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了训练,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社会实践与交际能力,更使他们体会到了“学之有用”“学之会用”的愉悦,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
责任编辑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