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的习作园地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feij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人类交际主要方式之一的书面语言,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志士凭此崭露头角:“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毛泽东……其诗风或浪漫,或婉约,或铮铮铁骨,或气势恢弘,个性化语言的轻松驾驭,无不令人拍手称快。如何精心雕琢习作园地中的这珍“瑰宝”,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拙见如下:
  
  一、真实是根本
  
  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要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学生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求真既是作文的准则,也是做人的准则。
  学生作文现状却与之背道而驰。《令人高兴的一件事》六十多位同学写亲身经历的寥寥无几,抄袭、编造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现状,本人一方面予以抑制,另一方面极力赞赏写真实之事。
  
  二、“新颖”是关键
  
  题材是作文中所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如果别人已用过多次的材料,别人一看就知其庐山真面目,如果学生仍套用,即使感情很真挚,也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初中课文《驿路犁花》一课,以其新意突破窠臼。作者把雷锋精神作为一种不断发扬、不断传播的过程加以展示,展现了这种精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并且把方便过往客人的深山茅屋作为雷锋精神的见证,把洁白、朴素的梨花作为雷锋精神的象征,使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技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描写是技巧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而文章写得生动、形象,给人身临其境的主要手段却要数描写,它是把对象的状貌、情态进行具体、细致、形象的刻画和描绘,把描写对象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学生作文不生动,很大程度上就是缺少了细腻的描写,叙述的成份占大多数,究其原因缺乏对人、事、景的细心观察,没有抓住其特点,语言枯涩、陈词滥调、空洞无物。看上去都是些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议论不像议论的话。要使描写成功,必须抓住特点,围绕中心,贯彻“具体、生动、形象”原则。如有位同学在写《快乐的一天》中,是这样描写景物的:为了指导学生提高描写水平,我常利用时间组织全班学生来共同完成一篇文章。通过学生的口述、补充、筛选而运用一些优美生动的词语,对事物进行准确细腻的描绘,老师同时将学生对事物或过程的描述展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去体会,是否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此做法,将过去一人作文转变为全体学生共同作文,寓教于乐,寓描写于讨论,积极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描写技巧。
  
  四、抒情是灵魂
  
  “作文归根到底是抒情”②适当的抒情能起到画龙点睛作用。但其情必须是真情,绝不能牵强附会;是水到渠成,而不是无情之处乱点情。作文教学成功人士任小艾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第一次……》时,一段录音录相本人至今记忆犹新,大致内容如下:任老师指导学生作文不是在课堂上纸上谈兵,而是带领全班学生亲临体验。她精心组织了一次登飞机活动。由于是第一次登陆飞机,所以同学们都很紧张。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分种,但是同学们个个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当飞机安全着陆时,有一位同学突发感想,以至于他在作文最后写到:“高悬天空不如脚踏实地。”此点睛之笔,可谓水到渠成,是真情的自然吐露。如果没有亲身体验,绝对是点不出这样绝妙的龙睛来。
  感情的抒发,必须以真实的事例为基础,如果没有亲身体会,那么情感所发将变为“无源之水、无本这木”。
  有母爱的同学们大多写一些顼碎之事,认为母亲是那样的平凡,母爱是那样的普通,然而对失去母爱的人却不是这样的。
  我班有一位父母离异的女孩子,她在写母爱时是这样来表述的:
  当我还是上三年级时,有一天,常不在家的妈妈,突然回到了家。这一天也许就是我们最后一次享受天伦之乐。她把我和弟弟带到了饭店,给我们端来了好菜;带到了服装店,给我们买来了新衣服;跑到了玩具店,给我们买来了布娃娃;带进了公园,与我们一起玩电车,骑木马,看老虎……我们尽兴地玩啊乐啊,盼望着时间慢点跑,当我们游兴未尽时,天已晚了,回到家后,精疲力尽的我俩偎依在妈妈温暖的怀中做着甜蜜的梦,梦见她还带着我们去了苏州儿童乐园。然而当我们醒来时,床头上除了妈妈留给我们的礼物外,再也没有妈妈的踪影了。她已经完完全全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爸爸,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去了,我们整天只能以泪洗面。
  妈妈呀,妈妈!您回来吧,哪怕您不给我们买东西,不带我们玩,只要能天天看到您,我们就足够了。
  此段描写将一个失去母爱的孩子盼望妈妈回来的情景写得如临其境,将一对被母爱遗忘的孩子思盼的情景展现得活灵活现。我们似乎看到那对孩子整天倚着门口,盼望妈妈归来的情景,真可谓情深意切,摧人泪下。
  综上所述,记叙文写作的个性化,如同一件艺术价值极高的艺术品:真实是其土壤,新颖是其造型,描写是其色泽,抒情是其神韵……只要我们精心设计,真情呵护,定能将习作园地中的这匹“马踏飞燕”雕琢好,让学生写出富有个性、适合时代潮流的文章来。
其他文献
很久很久以来,面对着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多媒体信息技术与教学相整合铺天盖地的呐喊,说真心话,我心中一直存在着一个问号,我想,在这个问题上,是不是有很多真正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有可能心存疑问的呢?一方面,怕被扣上陈旧落后教法、顽固不化的帽子,不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到底怎么变,似乎也没人说得清;而那些说得清的,却似乎往往都不是处于教学一线的老师。对此,我到是挺同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赵亚夫老师
期刊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一、重合作    古语云:独学无友,孤陋寡闻。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讨论,相互进行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流,可以诱发对言语的感悟,可以进一步感悟课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学《骄傲的孔雀》一文时,先要求学生自
期刊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与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素质教育是一致的。当前,各年级层次的数学考题,都给我们以往不利于“创新教育”的教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引。  从学生解答情况分析,概括为“不授不会,新题不会”。就是说,题目所涉及的知识是教师没有在课堂上讲授的或讲授得不全面的,学生不会解答;题型新颖或问题方式不同于课本题目的,学生不会解答。究其
期刊
内容摘要 :个性是人在一定的社会环境系统中能动地形成的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动机、意志、气质、情感等,是一个内涵非常广泛的概念。在人的个性品质中,即有惰性、保守性、依赖性等不良个性品质,也有独立性、开拓性、进取性、坚定性等积极个性品质。   关键词:高中政治 个性 培养    一、当代人个性培养的内容     当代人的个性培养重在个体主体性的培养,因为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
期刊
内容摘要:情感是维系和协调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和桥梁,是教学活动的灵魂,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尤其是体育教学,由专业特点决定教师经常要手把手教授学生动作,与学生情感交流更为直接、具体。教师的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暗示、每一个眼神都传递着教师不同的情感,都可能引起学生情感产生巨大的变化。  关键词:体育教师 情感 品质    一、热爱之情    (一)对体育教育事业深切的热爱。体育教学是一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探讨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分层设阶梯教学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即在认可每位学生个体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差异客观存在的基础上,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策略,使之建构起与自己能力相应的新的英语认知结构,得到全新的情感体验,达到个体知识与能力双赢的目标,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英语 分层阶梯 教学    初中英语教材其内容越来越体现新课程“以学生发展
期刊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操作应遵循的原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操作也应如此。为了使我们能自觉遵循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一般规律、准确地执行评价标准,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目标原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能力,消除题海战术。操作过程中一定要围绕这一目标,不能偏离方向,以免
期刊
内容摘要:团结友爱,是中华民族人际关系的重要伦理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不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柱。它集中体现于仁爱、互助、团结、协力,成为维系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公德准绳和行为规范。抓好班级管理是每个班主任的职责,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与发展,是班主任应尽的义务。班主任应能在最大限度内,为学生创造必要的行为环境。  关键词:班级 管理 抓好    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
期刊
内容摘要: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程,是随着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和思维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其中,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传播理论和思维科学自身也与语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为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相关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语文课程 整合    一、传播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提供了新视角    信息技术也有人称之为传播技术,信息
期刊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和在中小学教育中倡导的一种新型教育方法和理念,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新思路,是一套与“以人为本”教育精神相适应的实践经验。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成了家长们对孩子新的期望,而音乐作为一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孩子对情感的感受和体验能力,陶冶孩子情操的学科,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将赏识教育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中已刻不容缓。本文将从赏识教育的原则出发谈谈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