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为我们教育教学工作者们提出了挑战和要求.尤其是数学教学,长期以来沿袭的应试教育的态势,以题海战术为主要形式,教师讲解题方法、学生照搬硬套公式的做法比比皆是,灌输教学、应试考试为初中数学教学定了位.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坚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和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为学生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虽然新课程标准颁布并推进了十几年,但在一定程度上,初中数学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致使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不相吻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和观点,以及培养的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理念和做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缺乏方法的指导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公式、公理,学生背诵;教师讲例题的解法,学生做习题而生搬硬套公式等的做法比比皆是,忽视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和以后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难适应以后的学习,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设置了障碍.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的限制,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学偏离新课改的轨道,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教师直接告诉学生:a2+b2=c2,然后给出几道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题,已知两条边求另一条边.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避繁就简,看似高效,学生一教就会,然而,学生会的是表面的运用,真正的数理即公式的推导学生一无所知,教学其实是不完美的,有所欠缺,有所遗憾.
2.教学理念落后
新形势下,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仍然是教学理念的不转变,教学中,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缺乏兴趣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渗透和培养,重知识轻技能的做法普遍存在.另外,也忽视了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嫣然高高在上的尊者,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形势下,改变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的创新.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数学观的培养策略
1.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首先应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主要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渐由知识的传授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过度,重思维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当然也包括兴趣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创新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观.
2.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观
(1)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教师一人说的算,学生没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在课堂上是知识的奴隶,课外是解题的工具,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可言,为了考试,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是初中数学教学观的关键所在.如果不坚持学生的发展观、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一切观念和理念将黯然失色,失去存在和研究的意义.
(2)融数学于生活中.
如学习“数学与我们同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迹,如身份证、学籍号、体温表量体温、银行利率,以及、乘车去某地,票价、耗油、行车时间与距离等都与数学密切相关;课后,让学生目测操场的周长,课后购物,感受物品与价格;课后上网查询了解数学在组合分析、实验设计、图论、数论、群论、对策论、纺织、工艺美术、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的意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例如,学习“角”的平分线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叠活动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折纸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感知,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且不可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践.
例如,探索“圆柱体的体积”时,把圆柱体切割成尽量多的相等的图形,然后拼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图形之间、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也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了学生发展观,为学习数学提供了方法的指导.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彻底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并进的原则,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当然,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完全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并勇于创新,成为新形势下的课改先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
一、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弊端
虽然新课程标准颁布并推进了十几年,但在一定程度上,初中数学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致使新形势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不相吻合,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坚持的原则和观点,以及培养的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依据新课程标准,对传统的理念和做法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缺乏方法的指导
传统的教学,教师讲公式、公理,学生背诵;教师讲例题的解法,学生做习题而生搬硬套公式等的做法比比皆是,忽视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是高中数学和以后学习的基础,没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很难适应以后的学习,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设置了障碍.
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环境、教学设施、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任务等的限制,导致了初中数学教学偏离新课改的轨道,缺乏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教师直接告诉学生:a2+b2=c2,然后给出几道直角三角形的计算题,已知两条边求另一条边.学生学得轻松,教师也避繁就简,看似高效,学生一教就会,然而,学生会的是表面的运用,真正的数理即公式的推导学生一无所知,教学其实是不完美的,有所欠缺,有所遗憾.
2.教学理念落后
新形势下,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初中数学教学中最明显的弊端仍然是教学理念的不转变,教学中,为了传授知识而传授知识,缺乏兴趣的培养、创新意识的渗透和培养,重知识轻技能的做法普遍存在.另外,也忽视了师生关系的融洽,教师嫣然高高在上的尊者,和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有很大差距.因此,在形势下,改变教学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向上的浓厚学习氛围,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思维的创新.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的数学观的培养策略
1.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课改下,教师教学观的转变,首先应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学生的全面发展观.全面发展主要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际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逐渐由知识的传授向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过度,重思维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等,当然也包括兴趣的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创新学习方法,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意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创新的学习观.
2.以“学”为中心的学习观
(1)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学什么教师一人说的算,学生没有自主权和主动权,在课堂上是知识的奴隶,课外是解题的工具,学习根本没有兴趣可言,为了考试,为了应付教师的检查.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根本转变.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是初中数学教学观的关键所在.如果不坚持学生的发展观、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一切观念和理念将黯然失色,失去存在和研究的意义.
(2)融数学于生活中.
如学习“数学与我们同行”时,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的踪迹,如身份证、学籍号、体温表量体温、银行利率,以及、乘车去某地,票价、耗油、行车时间与距离等都与数学密切相关;课后,让学生目测操场的周长,课后购物,感受物品与价格;课后上网查询了解数学在组合分析、实验设计、图论、数论、群论、对策论、纺织、工艺美术、程序设计、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等,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有用的意识,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增加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例如,学习“角”的平分线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折叠活动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通过折纸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问题的感知,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述,且不可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践.
例如,探索“圆柱体的体积”时,把圆柱体切割成尽量多的相等的图形,然后拼成近似长方体的图形,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得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明白了图形之间、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也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贯彻了学生发展观,为学习数学提供了方法的指导.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彻底改变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知识和能力并进的原则,把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当然,教学观念和教学理念的完全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并用之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并勇于创新,成为新形势下的课改先锋.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搬经镇高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