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张河村村庄规划以旅游为导向,社会资本为支撑,尊重村庄自身文脉,以葡萄资源为核心,打造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为一体的葡萄主题旅游休闲产业示范区。规划从产业发展、绿道体系、旅游线路与景观风貌方面探寻合理的村庄规划路径,力求实现生态环境与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村庄规划;张河村;特色旅游;景观风貌;城乡统筹
近年来,全民旅游时代的来临,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人们体验乡村文化的重要目的地,以及提供了休闲度假、养身健体的旅游空间。旅游资源型村庄拥有优良的环境(山、水、农田)、突出的产业(农、林、牧、副、渔)、悠久的历史(民俗、文化、遗迹)、优越的区位(临近大城市、临近景区)及其他特色,其依靠这些资源特色提供旅游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然而,村庄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庄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旅游线路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等。如何从自身文脉出发,对村庄进行定位,合理规划,积极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增强村庄旅游核心的吸引力,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以成都新津县兴义镇张河村村庄规划为例,以旅游为导向,在分析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绿道体系、旅游线路与景观风貌等方面进行规划编制,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型村庄规划提供参考。
一、规划背景
张河村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成新蒲快速通道从村内穿过,毗邻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出入口,距成都市区24公里,拥有千亩有机葡萄园,其水样、土壤被德方评为国际公认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属于典型的邻近中心大城市的资源型乡村。
2013年10月,张河村第十七村民小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项目通过批复,在集体土地入市的新型背景下,及时为旅游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规划用地范围主要以张河村村界为界,规划范围面积为256.02公顷(即3840亩)。其中,建设用地规模61.40公顷,规划总人口8918人。
二、指导思想
以城乡统筹和新型城乡形态政策为指导,结合兴义镇,作为成都城乡统筹整镇推进试点地区和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镇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乡村地区潜力价值,科学引导乡村地区积极发展,同时为社会资本的进入、产业项目的落地提供法定依据。在集体土地入市的新型背景下,及时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模式范本。
三、规划创新
(一)用地集约化,实现多规统筹的规划创新
结合“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的理念,规划在建设用地布局上,充分考虑与国土对接,不突破国土指标,不改变建设用地位置,不侵占基本农田。基于不破坏林盘肌理的原则,使村民从传统的散居走向适度聚居,延续川西林盘记忆。各项产业用地利用原有村庄建设用地,通过土地逐步流转进行集约发展,规避国土建设用地指标调整的长期等待,实现城乡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三规合一”。
(二)配套标准化,实现乡村城镇化示范的发展创新
参照《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以“1+21”的标准为基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
(三)产业市场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模式创新
规划积极引导村庄产业结构从一产向三产转化,以葡萄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村民参与,引进具有先进理念的社会资本——古藤集团,多方协商最终确定“一带两园五区”的产业格局,致力于将张河村打造成以葡萄资源为核心,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为一体的葡萄主题旅游休闲产业示范区。
四、总体规划
(一)村庄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以城乡统筹为主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努力促进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为目标。结合项目周边资源条件,未来规划区可与东侧村庄联动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乡村休闲旅游特征,以葡萄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打造葡萄主题旅游公园,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起到带动作用。(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发展葡萄主题旅游,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实现葡萄产业与乡村休闲度假的产业互动。(2)加强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提高服务设施的档次,扩展旅游项目的种类和功能,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发展。(3)政府促进、企业主导,引进具有先进理念和资金雄厚的企业,进行旅游开发和合作,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绿道体系规划
规划以建立独立完整的步(骑)行系统,营造环境优美的步(骑)行空间,提高各功能地块的交通易达性为目标,力求将各步(骑)行发生区和吸引区利用精心营造的专用步(骑)行道相互联系起来,构成规划区内的连续步(骑)行系统,并与路侧步行带共同吸引和支撑区内的步(骑)行交通。规划区主要道路两侧各预留3.5米宽的绿化控制带,规划区次要道路两侧各预留3米宽的绿化控制带,为绿道预留空间。并沿主要道路绿带形成一级绿道,在景点内部穿插设置二级绿道,沿羊马河和张牛河形成滨水绿道,并布置三处绿道驿站。总体上,规划区绿道与区域外绿道相接,形成完整的绿道系统。规划区内绿道为综合游步道,人行与自行车骑行兼容。一级绿道宽度为3.0米,二级绿道宽度为2.5米。
(三)旅游线路规划
本规划区根据旅游观光项目,分为主要游线和次要游线。各游线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游线系统。主要游线围绕滨河区域及主干路展开,串联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姚滩湿地公园、法国葡萄酒庄、艺术家村落、梦幻树屋、拓展训练基地等。次要游线交错于景点之内,串联景点包括休闲水街、艺术精品酒店、葡萄采摘体验园、品酒列车、川西林盘等。 (四)景观风貌规划
1.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和地形特点,规划提出“两区、六轴、五节点”的点、线、面结合的片区景观总体框架:(1)两区(区域):以规划区内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区构成南北两个区,将成为全面展示现代与传统乡村风貌的场所。(2)六轴(路径):是观察者移动的通道,在移动的同时观察、感知着村庄空间序列变化。分别由五条干道景观轴和一条滨水景观轴组成。(3)五节点(节点、地标):节点是具有连接和集中的特征点;而地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视觉上的统治作用。
2.景观要素控制规划。(1)景观风貌。结合区位、功能和自然环境等特征,划分为欧式乡村建筑景观风貌区、川西乡村建筑景观风貌区,使建筑风貌在整体风貌协调的基础上体现轮廓多样化、建筑风格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打造地方标志,形成自身的特点。成新蒲快速通道两侧建筑风格与周边相协调。欧式乡村建筑景观风貌区:规划区东侧地域,该区域在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处理上应具有公共性、舒适性和文化性,塑造欧洲乡村建筑风格的文化品质特征,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既有英国自然式园林布局具有的乡土风韵,又有法国乡村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浪漫主义色彩,把人们带到另一个理想境界。川西田园建筑风貌区:成新蒲快速通道以北规划区西侧地域,该区域现状建筑较多,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融入川西民居建筑元素。所有住宅建筑采用坡屋顶形式,公共建筑原则上宜采用坡屋顶。(2)景观轴线。羊马河滨河景观轴:南北走向,保持50米左右的绿化空间,作为规划区典型景观展示带。由水体和绿化带共同构成,采用形式多样的开敞空间系统,展示生态性、景观性的滨水绿化风貌。干道景观轴:南北向主干路沿线作为规划区的干道景观轴线。(3)景观节点。景观节点是重要的集散地或各景观要素汇聚交叉地,因而成为规划构思的重要体现地,其定位和设计对规划区整个景观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区的主要景观节点主要围绕姚滩湿地公园形成。规划区重要景观节点围绕滨河区域以及村庄主干路与次干路交叉口形成。(4)景观通视走廊。景观通视走廊的设计和控制可以突出地形地貌的景观风貌,进而达到亮景、透绿、露水的目的。对景观节点,如广场、桥头、出入口、绿地等作好保护控制,保护整条走廊及其中各节点间的景观通视,并建立连续开敞空间,使空间通透不被阻隔。
五、结语
本村庄规划解决了城乡统筹发展中,产业发展“地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乡村发展“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结合乡村产业转型,建立友好的互赢共享机制,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作出积极探索!
此外,村庄规划建设,涉及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需要多方的参与,需要政府、村民、开发商、设计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并且在设计、管理、实施等各个过程都会对建设规划结果产生影响。基于研究认识的局限,文章只是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村庄规划进行阐述。此项目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甲方的极高评价,也获得了“深圳市第十六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笔者有幸参与此项目,经此历练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对笔者规划设计综合实力的考验。笔者秉着认真严谨的态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足之处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努力。
【关键词】村庄规划;张河村;特色旅游;景观风貌;城乡统筹
近年来,全民旅游时代的来临,为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人们体验乡村文化的重要目的地,以及提供了休闲度假、养身健体的旅游空间。旅游资源型村庄拥有优良的环境(山、水、农田)、突出的产业(农、林、牧、副、渔)、悠久的历史(民俗、文化、遗迹)、优越的区位(临近大城市、临近景区)及其他特色,其依靠这些资源特色提供旅游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然而,村庄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村庄定位模糊、缺乏特色、旅游线路单一,建设资金不足等。如何从自身文脉出发,对村庄进行定位,合理规划,积极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增强村庄旅游核心的吸引力,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文章以成都新津县兴义镇张河村村庄规划为例,以旅游为导向,在分析区域现状与旅游资源特色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绿道体系、旅游线路与景观风貌等方面进行规划编制,为其他地区的旅游型村庄规划提供参考。
一、规划背景
张河村位于成都市新津县兴义镇,成新蒲快速通道从村内穿过,毗邻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出入口,距成都市区24公里,拥有千亩有机葡萄园,其水样、土壤被德方评为国际公认酿酒葡萄种植黄金地带,属于典型的邻近中心大城市的资源型乡村。
2013年10月,张河村第十七村民小组集体建设用地流转项目通过批复,在集体土地入市的新型背景下,及时为旅游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本规划用地范围主要以张河村村界为界,规划范围面积为256.02公顷(即3840亩)。其中,建设用地规模61.40公顷,规划总人口8918人。
二、指导思想
以城乡统筹和新型城乡形态政策为指导,结合兴义镇,作为成都城乡统筹整镇推进试点地区和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镇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乡村地区潜力价值,科学引导乡村地区积极发展,同时为社会资本的进入、产业项目的落地提供法定依据。在集体土地入市的新型背景下,及时为城乡统筹发展提供模式范本。
三、规划创新
(一)用地集约化,实现多规统筹的规划创新
结合“农民适度集中居住、产业集中发展、土地集中经营”的理念,规划在建设用地布局上,充分考虑与国土对接,不突破国土指标,不改变建设用地位置,不侵占基本农田。基于不破坏林盘肌理的原则,使村民从传统的散居走向适度聚居,延续川西林盘记忆。各项产业用地利用原有村庄建设用地,通过土地逐步流转进行集约发展,规避国土建设用地指标调整的长期等待,实现城乡规划、国土规划、产业规划“三规合一”。
(二)配套标准化,实现乡村城镇化示范的发展创新
参照《成都市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技术导则》,以“1+21”的标准为基础,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乡村生活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
(三)产业市场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模式创新
规划积极引导村庄产业结构从一产向三产转化,以葡萄产业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村民参与,引进具有先进理念的社会资本——古藤集团,多方协商最终确定“一带两园五区”的产业格局,致力于将张河村打造成以葡萄资源为核心,复合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为一体的葡萄主题旅游休闲产业示范区。
四、总体规划
(一)村庄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是以城乡统筹为主线,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集中经营,大力发展以旅游休闲为主导的第三产业,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努力促进产业集聚、土地集约,优化经济结构、壮大经济实力,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为目标。结合项目周边资源条件,未来规划区可与东侧村庄联动发展。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强化乡村休闲旅游特征,以葡萄产业带动旅游业发展,打造葡萄主题旅游公园,充分发挥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龙头起到带动作用。(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特色,发展葡萄主题旅游,积极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实现葡萄产业与乡村休闲度假的产业互动。(2)加强乡村旅游的深度开发,提高服务设施的档次,扩展旅游项目的种类和功能,并通过规范化的管理和服务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促进乡村休闲度假产业发展。(3)政府促进、企业主导,引进具有先进理念和资金雄厚的企业,进行旅游开发和合作,增强旅游吸引力和竞争力。
(二)绿道体系规划
规划以建立独立完整的步(骑)行系统,营造环境优美的步(骑)行空间,提高各功能地块的交通易达性为目标,力求将各步(骑)行发生区和吸引区利用精心营造的专用步(骑)行道相互联系起来,构成规划区内的连续步(骑)行系统,并与路侧步行带共同吸引和支撑区内的步(骑)行交通。规划区主要道路两侧各预留3.5米宽的绿化控制带,规划区次要道路两侧各预留3米宽的绿化控制带,为绿道预留空间。并沿主要道路绿带形成一级绿道,在景点内部穿插设置二级绿道,沿羊马河和张牛河形成滨水绿道,并布置三处绿道驿站。总体上,规划区绿道与区域外绿道相接,形成完整的绿道系统。规划区内绿道为综合游步道,人行与自行车骑行兼容。一级绿道宽度为3.0米,二级绿道宽度为2.5米。
(三)旅游线路规划
本规划区根据旅游观光项目,分为主要游线和次要游线。各游线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游线系统。主要游线围绕滨河区域及主干路展开,串联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姚滩湿地公园、法国葡萄酒庄、艺术家村落、梦幻树屋、拓展训练基地等。次要游线交错于景点之内,串联景点包括休闲水街、艺术精品酒店、葡萄采摘体验园、品酒列车、川西林盘等。 (四)景观风貌规划
1.利用现有自然条件和地形特点,规划提出“两区、六轴、五节点”的点、线、面结合的片区景观总体框架:(1)两区(区域):以规划区内各具特色的景观风貌区构成南北两个区,将成为全面展示现代与传统乡村风貌的场所。(2)六轴(路径):是观察者移动的通道,在移动的同时观察、感知着村庄空间序列变化。分别由五条干道景观轴和一条滨水景观轴组成。(3)五节点(节点、地标):节点是具有连接和集中的特征点;而地标在一定区域内具有视觉上的统治作用。
2.景观要素控制规划。(1)景观风貌。结合区位、功能和自然环境等特征,划分为欧式乡村建筑景观风貌区、川西乡村建筑景观风貌区,使建筑风貌在整体风貌协调的基础上体现轮廓多样化、建筑风格多样化、文化多元化、打造地方标志,形成自身的特点。成新蒲快速通道两侧建筑风格与周边相协调。欧式乡村建筑景观风貌区:规划区东侧地域,该区域在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和建筑环境处理上应具有公共性、舒适性和文化性,塑造欧洲乡村建筑风格的文化品质特征,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既有英国自然式园林布局具有的乡土风韵,又有法国乡村充满了田园诗般的浪漫主义色彩,把人们带到另一个理想境界。川西田园建筑风貌区:成新蒲快速通道以北规划区西侧地域,该区域现状建筑较多,在建筑设计上充分融入川西民居建筑元素。所有住宅建筑采用坡屋顶形式,公共建筑原则上宜采用坡屋顶。(2)景观轴线。羊马河滨河景观轴:南北走向,保持50米左右的绿化空间,作为规划区典型景观展示带。由水体和绿化带共同构成,采用形式多样的开敞空间系统,展示生态性、景观性的滨水绿化风貌。干道景观轴:南北向主干路沿线作为规划区的干道景观轴线。(3)景观节点。景观节点是重要的集散地或各景观要素汇聚交叉地,因而成为规划构思的重要体现地,其定位和设计对规划区整个景观体系具有重要作用。规划区的主要景观节点主要围绕姚滩湿地公园形成。规划区重要景观节点围绕滨河区域以及村庄主干路与次干路交叉口形成。(4)景观通视走廊。景观通视走廊的设计和控制可以突出地形地貌的景观风貌,进而达到亮景、透绿、露水的目的。对景观节点,如广场、桥头、出入口、绿地等作好保护控制,保护整条走廊及其中各节点间的景观通视,并建立连续开敞空间,使空间通透不被阻隔。
五、结语
本村庄规划解决了城乡统筹发展中,产业发展“地从哪里来、地该怎么用”,乡村发展“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的问题。结合乡村产业转型,建立友好的互赢共享机制,为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作出积极探索!
此外,村庄规划建设,涉及到自然生态、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需要多方的参与,需要政府、村民、开发商、设计师等多方的共同努力,并且在设计、管理、实施等各个过程都会对建设规划结果产生影响。基于研究认识的局限,文章只是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对村庄规划进行阐述。此项目在整个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甲方的极高评价,也获得了“深圳市第十六届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二等奖”,笔者有幸参与此项目,经此历练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更是对笔者规划设计综合实力的考验。笔者秉着认真严谨的态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不足之处还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