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过不惑之年的管虎至今还会问自己:“18岁时的理想还在吗?”为了这理想,他曾有六七年没戏可拍。以目前导演的标准看,他也不多产。但《生存之民工》、《外乡人》、《杀生》等,每一部都堪称耐人寻味的佳作。从不迎合市场,只向自己的心作交代;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把握微妙的平衡,这般坚持的理由只有一个:不要成为二十几岁时自己最瞧不上的人!在坚持与妥协中前行,逆流依旧可以向上生长,他做到了。
他不是个擅长言辞、通过一番言谈可以探得内心世界的人——这是从一些电视访谈中获得的印象。可管虎顶着草帽走进自己的工作室、大步跨上楼梯,嘴角分明有一个浑不吝的笑,比想象中更高大,也更自在轻松,这还是叫人诧异!谁说他的气场里有《杀生》中牛结实的影子!他当然比牛结实瘦削以及帅多了,竟还很“随和”,甚至是“松弛”,在他的电影里体察到的犀利和嘲讽,在他身上,一点寻不着痕迹。
坐下来聊天,他没拒绝任何一个问题,想不出答案时,坦率地说一句:“这个我真不知道。”虽然坐在沙发里,但他并不紧靠在沙发背上,也不想舒服地“窝”着,他的双手搭在膝头,身体大幅度前倾,微弓着背,以便跟谈话的对方保持同一个水平,显然他一点不排斥谈话。
“听说你很不好相处?”
“反正我身边的人都是很好相处的那种。”
“你的哪个个性让你最痛限?”
“我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我其实挺想跟人好好打交道,如果我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半个小时跟人一块论事,可能很多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不行,我有时忍耐不了。”
“你现在是在忍耐吗?”
“没有没有。现在多好呀……”
他喜欢谈沦电影,但也不排斥谈到生活,相比很多明星的回答,你可以很确定管虎的每句话都是真的,他不屑用哪怕一丁点谎言来粉饰自己,他显然是个内心骄傲的人,对他不愿意的事,他的拒绝从来不婉转。工作伙伴说,他的口头禅是:“绝不!”他确实说了几次,对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情况,他几乎没有考虑过“妥协”,还有年轻人特有的那种执拗和洒脱。明明是这么个浪荡不羁的男人,可听到他谈起鲁迅时说,“不敢说先生对我有多大影响,但他的品格,对我是有一些灌注的,嗯,我是这样想的……”你分明感觉心里有些肃然的感动。
人生的第二次从容
管虎的《杀生》在上海试映,一位老先生看完后,突然站起来发言,话音颤抖,眼泪刷刷往下流,他说自己在美国待了六十年,研究人类学,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应该是宽容,而不是剿灭异己,他想给电影的创作者鞠躬,表达他的震撼和感动。看得出,对于导演来说,有类似如此对电影的理解,他觉得满足。
每一部电影,都有他浓烈的个人风格,而每一部的影评,几乎都呈现奇妙的两极化,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很不喜欢。管虎对此早就习惯,“如果电影出来,只有—种声音,那才最可怕。”他也不希望别人对他妥协,放弃自己的想法。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应该是宽容的——他想提醒人们这点,也仅仅是提醒。
“我小时候抽烟,我爸与我抽着烟聊天;14岁谈恋爱,父母也不干涉。”管虎之所以成为管虎,或许就源于这最初的自由。拍完《杀生》的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第二个感到最从容和淡然的阶段。他不再那么“不好相处”,大概也和目前心境有关。作品对创作者而言,是最好的纾解。通过电影说了自己想说的话,用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获得某些认同——这样很好,多年的坚持和妥协似乎终于达到一种平衡,尚且还算自由。管虎,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管虎。
人生第一次感到从容而淡然的时期,是2005年由一场大病中得来。“老婆怀着孩子,正赶上我得了一场大病,那像是老天给我提了个醒。医生说我身体全是给自己糟坏了。我糟了差不多十年,人都说我身体好,我就不管不顾地透支,不好好睡觉,然后喝酒熬夜,在这个行业里拍戏经常这样,但它是有报的。突然有一天就爆发了,成了一特严重的病,就差点死了。我在病房里,看着姜文那个《太阳照常升起》。那时我说话都不利索,我意识到:就算是电影,它也突然不再是最重要的事。社会角色、金钱、性,都不是那么重要的,想办法活下去才是真的。经此大劫,原来看重的突然都变淡了。”
而这一次,《杀生》之后,管虎说:“我从来没这么清醒地知道自己后面该怎么做,以前都是糊涂的,我甚至还很享受那种‘糊涂’,低着头往前走,不看更远,只顾眼前,但现在我似乎摸着道门了可以看得远一点,未必能实现,但我至少心里是清楚的。”
他说的这道“门”,也是困扰许多导演的永恒难题,商业和自我怎么兼顾?‘具体地说,我现在拍电视剧,成为一个正常运转的轮子,就跟公粮生产似的,我会挣到钱,然后,我的态度是什么呢?不用你们任何人压我催我,我想弄自己的电影,我可以不要钱,还往里扔钱
那样我的状态就会从容,我想弄什么样的就弄什么样的,可以由着我的心性可持续地去做电影。”
所以,管虎的《杀生》,在拍摄之初,就不是以票房作为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这样相对自由的状态,他探索、抗争、妥协并坚持了二十年,才刚刚获得。
那些成人的喜悦和悲哀
拍第一部电影《头发乱了》时,管虎23岁,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电影拍完了,送电影局,被剪了一千多尺、改得乱七八糟,最后还是被毙了。“那整个就是一大棒子,那时年轻,承受能力差,我心高气傲地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拍了一电影,结果根本通不过,一下受打击委靡了,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干这行啊。”
《头发乱了》之后,管虎彻底没活干了,穷得一塌糊涂,一群人天天骑着自行车晃来晃去,“我家在北京,晚上到处蹭饭,反正穷就穷吧,比人家北漂们还是好过很多,没怎么觉得生活紧迫。”当时有人找他拍电视剧,他说:“别扯了,谁干那玩意儿!”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六七年,中间做过两个小电影,都没上映,至今没观众见过。那会儿电视剧开始兴盛,天天好多人劝他,拍电视剧吧,总比这么耗着强,可别人越劝,管虎越不干。“突然有一天我谈恋爱了。”文艺青年也需要钱。管虎开始自己写剧本,天天出去找活,尽管那时的他,还常被轰出去。这么心酸的经历从管虎口中说出来,沉重感荡然无存,他也边说边笑,好像是别人的故事。“突然出现一种叫电视电影的东西,其实就是两集电视连续剧。但拍的话我能挣三万块钱,我就拍了,还特别认真,用我全部能力去做,就是黄渤演的那部《上车,走吧》,结果一出手就是百花奖,然后金鸡奖,全来了,然后我突然发现,我不用再拿着剧本去求人了,好些人来找我。” “接着就是《黑洞》,陈道明主演,临开机了,本来定下的导演做不了了''剧本还没写。制片人想到《上车,走吧》那小孩还不错,要不来试试,然后我就去了那年代,电影学院毕业生拍电视剧,我自己都不屑,但估算了—下挣的钱够我买辆车,就咬牙低着头也得干吧,还自己写剧本,一边拍一边写,那回受大委屈了。”电视剧拍完,管虎果然提着现金就去买了辆车。
电视剧拍顺手了,收视率高,又能赚钱,再不用去求人投资了,管虎的生活变舒服了。“可我心里清楚,这么着连续拍下去的话,我的状态心境不是电影心境,我还是想拍电影,但在那么商业的环境里,我只能尽量有意去避免许多事,累积将来拍电影的资源,然后等待那个机会。可能别人觉得我那几年像不务正业的,但我自己心里有数。”
如今,每过三五年,管虎和当年的朋友就会互相问,十八岁那时的理想还在不在?他有意识地保持当年对电影的理想和纯粹心境,每当觉得心要乱了’就把自己往回拉一拉。觉得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就刻意跟许多东西拉开距离。放弃一些现实,让自我的世界尽量单纯。“到了现在的年龄,把锐利往骨子里藏不是坏事。人可以变换表现形式,因为我知道这世界不全是我的。”他知道话语权很重要,如果非得坚持以十八岁时对世界的锐利方式去实现自我,只会撞得头破血流,更谈不上表达的自由。
“用自己的一部分去服从商业操作的要求,如果真有本事,我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再找回自由。”这种“退让”并不无奈。“不再人微言轻了,你才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电影。我想有限的生命应该发挥出更多能量和效率,而不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强行自我安慰中度过。”这是他的妥协和坚持,尽管充斥着喜悦或者悲哀。但过程其实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逆流也照样生长了。
Q&A
Q:你理想中人生最完美的时刻是怎样的?
A:事大成,有好酒。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剑走偏锋。我不希望在主流里摸爬滚打,如果下棋的话,我希望把这棋子儿往棋盘外边走点。
Q: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A:女孩是欺骗,男的是迟到。男的迟到一分钟,我心里的火都噌噌的。
Q: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评估的?
A:诚实,这是应该的事;还有就是从业人员负责任,这是最该不过的事。
Q: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A:外表啊,哎呀,我长得太丑了,这回答不了,我没什么满意的。
Q:你说得最多的词是什么?
A:绝不!
Q: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A:几种,一种是领奖台上,这个确实是实打实的快乐,别人给你掌声,那个时候你会快乐,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灯黑下来,你第一次看到自己初剪,看到你营造的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特别快乐,还有遇到新女孩的时候,以及喝酒喝到快醉的时候。
Q:如果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战国时代。
他不是个擅长言辞、通过一番言谈可以探得内心世界的人——这是从一些电视访谈中获得的印象。可管虎顶着草帽走进自己的工作室、大步跨上楼梯,嘴角分明有一个浑不吝的笑,比想象中更高大,也更自在轻松,这还是叫人诧异!谁说他的气场里有《杀生》中牛结实的影子!他当然比牛结实瘦削以及帅多了,竟还很“随和”,甚至是“松弛”,在他的电影里体察到的犀利和嘲讽,在他身上,一点寻不着痕迹。
坐下来聊天,他没拒绝任何一个问题,想不出答案时,坦率地说一句:“这个我真不知道。”虽然坐在沙发里,但他并不紧靠在沙发背上,也不想舒服地“窝”着,他的双手搭在膝头,身体大幅度前倾,微弓着背,以便跟谈话的对方保持同一个水平,显然他一点不排斥谈话。
“听说你很不好相处?”
“反正我身边的人都是很好相处的那种。”
“你的哪个个性让你最痛限?”
“我不擅长跟人打交道。我其实挺想跟人好好打交道,如果我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半个小时跟人一块论事,可能很多情况会得到改善,但是不行,我有时忍耐不了。”
“你现在是在忍耐吗?”
“没有没有。现在多好呀……”
他喜欢谈沦电影,但也不排斥谈到生活,相比很多明星的回答,你可以很确定管虎的每句话都是真的,他不屑用哪怕一丁点谎言来粉饰自己,他显然是个内心骄傲的人,对他不愿意的事,他的拒绝从来不婉转。工作伙伴说,他的口头禅是:“绝不!”他确实说了几次,对工作和人生的一些情况,他几乎没有考虑过“妥协”,还有年轻人特有的那种执拗和洒脱。明明是这么个浪荡不羁的男人,可听到他谈起鲁迅时说,“不敢说先生对我有多大影响,但他的品格,对我是有一些灌注的,嗯,我是这样想的……”你分明感觉心里有些肃然的感动。
人生的第二次从容
管虎的《杀生》在上海试映,一位老先生看完后,突然站起来发言,话音颤抖,眼泪刷刷往下流,他说自己在美国待了六十年,研究人类学,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应该是宽容,而不是剿灭异己,他想给电影的创作者鞠躬,表达他的震撼和感动。看得出,对于导演来说,有类似如此对电影的理解,他觉得满足。
每一部电影,都有他浓烈的个人风格,而每一部的影评,几乎都呈现奇妙的两极化,喜欢的非常喜欢,不喜欢的很不喜欢。管虎对此早就习惯,“如果电影出来,只有—种声音,那才最可怕。”他也不希望别人对他妥协,放弃自己的想法。世界是多元的、世界应该是宽容的——他想提醒人们这点,也仅仅是提醒。
“我小时候抽烟,我爸与我抽着烟聊天;14岁谈恋爱,父母也不干涉。”管虎之所以成为管虎,或许就源于这最初的自由。拍完《杀生》的这段时间,是他人生中第二个感到最从容和淡然的阶段。他不再那么“不好相处”,大概也和目前心境有关。作品对创作者而言,是最好的纾解。通过电影说了自己想说的话,用大多数人可以理解的方式,获得某些认同——这样很好,多年的坚持和妥协似乎终于达到一种平衡,尚且还算自由。管虎,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管虎。
人生第一次感到从容而淡然的时期,是2005年由一场大病中得来。“老婆怀着孩子,正赶上我得了一场大病,那像是老天给我提了个醒。医生说我身体全是给自己糟坏了。我糟了差不多十年,人都说我身体好,我就不管不顾地透支,不好好睡觉,然后喝酒熬夜,在这个行业里拍戏经常这样,但它是有报的。突然有一天就爆发了,成了一特严重的病,就差点死了。我在病房里,看着姜文那个《太阳照常升起》。那时我说话都不利索,我意识到:就算是电影,它也突然不再是最重要的事。社会角色、金钱、性,都不是那么重要的,想办法活下去才是真的。经此大劫,原来看重的突然都变淡了。”
而这一次,《杀生》之后,管虎说:“我从来没这么清醒地知道自己后面该怎么做,以前都是糊涂的,我甚至还很享受那种‘糊涂’,低着头往前走,不看更远,只顾眼前,但现在我似乎摸着道门了可以看得远一点,未必能实现,但我至少心里是清楚的。”
他说的这道“门”,也是困扰许多导演的永恒难题,商业和自我怎么兼顾?‘具体地说,我现在拍电视剧,成为一个正常运转的轮子,就跟公粮生产似的,我会挣到钱,然后,我的态度是什么呢?不用你们任何人压我催我,我想弄自己的电影,我可以不要钱,还往里扔钱
那样我的状态就会从容,我想弄什么样的就弄什么样的,可以由着我的心性可持续地去做电影。”
所以,管虎的《杀生》,在拍摄之初,就不是以票房作为衡量电影价值的标准,这样相对自由的状态,他探索、抗争、妥协并坚持了二十年,才刚刚获得。
那些成人的喜悦和悲哀
拍第一部电影《头发乱了》时,管虎23岁,觉得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电影拍完了,送电影局,被剪了一千多尺、改得乱七八糟,最后还是被毙了。“那整个就是一大棒子,那时年轻,承受能力差,我心高气傲地把家里的钱都拿出来拍了一电影,结果根本通不过,一下受打击委靡了,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干这行啊。”
《头发乱了》之后,管虎彻底没活干了,穷得一塌糊涂,一群人天天骑着自行车晃来晃去,“我家在北京,晚上到处蹭饭,反正穷就穷吧,比人家北漂们还是好过很多,没怎么觉得生活紧迫。”当时有人找他拍电视剧,他说:“别扯了,谁干那玩意儿!”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六七年,中间做过两个小电影,都没上映,至今没观众见过。那会儿电视剧开始兴盛,天天好多人劝他,拍电视剧吧,总比这么耗着强,可别人越劝,管虎越不干。“突然有一天我谈恋爱了。”文艺青年也需要钱。管虎开始自己写剧本,天天出去找活,尽管那时的他,还常被轰出去。这么心酸的经历从管虎口中说出来,沉重感荡然无存,他也边说边笑,好像是别人的故事。“突然出现一种叫电视电影的东西,其实就是两集电视连续剧。但拍的话我能挣三万块钱,我就拍了,还特别认真,用我全部能力去做,就是黄渤演的那部《上车,走吧》,结果一出手就是百花奖,然后金鸡奖,全来了,然后我突然发现,我不用再拿着剧本去求人了,好些人来找我。” “接着就是《黑洞》,陈道明主演,临开机了,本来定下的导演做不了了''剧本还没写。制片人想到《上车,走吧》那小孩还不错,要不来试试,然后我就去了那年代,电影学院毕业生拍电视剧,我自己都不屑,但估算了—下挣的钱够我买辆车,就咬牙低着头也得干吧,还自己写剧本,一边拍一边写,那回受大委屈了。”电视剧拍完,管虎果然提着现金就去买了辆车。
电视剧拍顺手了,收视率高,又能赚钱,再不用去求人投资了,管虎的生活变舒服了。“可我心里清楚,这么着连续拍下去的话,我的状态心境不是电影心境,我还是想拍电影,但在那么商业的环境里,我只能尽量有意去避免许多事,累积将来拍电影的资源,然后等待那个机会。可能别人觉得我那几年像不务正业的,但我自己心里有数。”
如今,每过三五年,管虎和当年的朋友就会互相问,十八岁那时的理想还在不在?他有意识地保持当年对电影的理想和纯粹心境,每当觉得心要乱了’就把自己往回拉一拉。觉得日子过得太舒服了,就刻意跟许多东西拉开距离。放弃一些现实,让自我的世界尽量单纯。“到了现在的年龄,把锐利往骨子里藏不是坏事。人可以变换表现形式,因为我知道这世界不全是我的。”他知道话语权很重要,如果非得坚持以十八岁时对世界的锐利方式去实现自我,只会撞得头破血流,更谈不上表达的自由。
“用自己的一部分去服从商业操作的要求,如果真有本事,我可以获得更多的影响力,再找回自由。”这种“退让”并不无奈。“不再人微言轻了,你才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电影。我想有限的生命应该发挥出更多能量和效率,而不是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在强行自我安慰中度过。”这是他的妥协和坚持,尽管充斥着喜悦或者悲哀。但过程其实并非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逆流也照样生长了。
Q&A
Q:你理想中人生最完美的时刻是怎样的?
A:事大成,有好酒。
Q:你最希望拥有哪种才华?
A:剑走偏锋。我不希望在主流里摸爬滚打,如果下棋的话,我希望把这棋子儿往棋盘外边走点。
Q:你最痛恨别人的什么特点?
A:女孩是欺骗,男的是迟到。男的迟到一分钟,我心里的火都噌噌的。
Q:你认为哪种美德是被过高评估的?
A:诚实,这是应该的事;还有就是从业人员负责任,这是最该不过的事。
Q:你对自己的外表哪一点不满意?
A:外表啊,哎呀,我长得太丑了,这回答不了,我没什么满意的。
Q:你说得最多的词是什么?
A:绝不!
Q:何时何地让你感觉到最快乐?
A:几种,一种是领奖台上,这个确实是实打实的快乐,别人给你掌声,那个时候你会快乐,还有一个就是这个灯黑下来,你第一次看到自己初剪,看到你营造的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个特别快乐,还有遇到新女孩的时候,以及喝酒喝到快醉的时候。
Q:如果能选择的话,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A:战国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