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关系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国家的繁荣、一个民族的复兴。针对教育,我国教育实践从实际出发,教育体系不断调整,契合时代的发展和民族进步的脚步。不同阶段的学校教育根据教育对象作有不同要求,这是针对教育对象的受教育能力和年龄特征提出来的。在小学期间,是我们完成學校教育这个完整体系的出发萌点,对于很多知识开始系统有体系有结构地接触,对于小学数学来说,这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手段和出发点。小学生对于数学逻辑思维还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一些技巧,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孩子进行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研究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数学还停留在算术的基础性学习,这是针对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而做出的具体授课纲要,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时候容易忽视教学最终目的而采取较为粗暴的教学手段。素质教育的确切定义虽然尚不明确,但这是一种对于自身全面提高和全民教育的一种方针。小学数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从被动认知到主动认知的一种过程,注重的不是对知识的接受而是对于思维的锻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从以前迎合社会基本要求就是运用数学进行简单的生活,处理生活中关于数学的简单问题,算账就是其要求下最为普遍和强大的作用[1]。到如今我们面对经济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时代性跟进,我们小学数学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提高为要求。在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认识体系和逻辑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策略
分析总结法。小学数学主要就是对图形的认识和计算,从加法到乘法的过度是他们面临数学学习中的一道坎,那么我们就此问题针对分析总结法来举例讨论。什么叫做分析法呢,就是将问题中的组成部分拆开,像拆玩具一样把零件取下来。如果学生能够进行正常数数,从1到100甚至更多都没问题,那么怎么进行加减的教学呢?我们可以把数字具体化形象化,用水果,糖果代替枯燥虚无的数字。例如进行1+1的计算,可以给小朋友一个苹果并解释这就是1,再得到一个苹果就加了1,把苹果放在一起数数总共有几个苹果就知道1+1等于几了。减法呢就是从小朋友手里拿走苹果,留在手里的就是答案。当然适时地多用几种东西举例,否则会让小朋友认为只有一个苹果才是1.在这种基础上小朋友们很容易就明白加法减法是怎么回事,让他们自己进行举例和演示,经过这样的来回就会很清楚其中的原理,也会自觉对学习进行总结。在小朋友能运用加减自如的前提下进行乘除的计算,还是分糖果吧,苹果老师不好带那么多。例如,2×2的计算,要先告诉学生2×2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有两个2相加的意思,让学生从加法推出乘法。除法的计算呢,就比较灵活了,因为小朋友都玩过分果果的游戏。比如10除以2的运算,还是老规矩先解释算式的意思,把10颗糖果分给两个人或者分成两堆,你一个我一个,谁也不能比谁多要平均分配。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接下来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就比较简单了,任何整数的乘除都会自觉总结逻辑清晰
比较分类。就是把相同性质的东西分在一堆,学生在分类之前有个思考判断的过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比较不同点。例如数字的比大小,这个只要知道数字大小排列顺序就知道大小了,1比2小反之2比1大。分类的做法就是把苹果和梨子混合一起,小朋友通过判断两者的区别快速把梨子和梨子放在一堆了剩下的就全是苹果,还有可以根据颜色进行分类,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糖果进行颜色归类,由此,小朋友既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区别又认识到它们各自的本质。
抽象概括法。在某种程度上和比较分类法有点相似确切地说是交叉。通过现象对本质进行概括,动物与植物的分类,分类的点是什么,对这些进行学习和思考。本质的、共同的,尺子、小刀、橡皮檫、小狗、小猫、布娃娃、小皮球对这些东西进行分类,小朋友对这些东西都不陌生,有良好的认知,前三者是文具类所以放一起,中间两者是动物所以放一起,余后是玩具类所以是一类别的东西。其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教学模糊点就是有些东西存在多样特征,可两面性甚至多样性进行划分,建议这种物体不大适合用来引导初学者,概念模糊会对后来学习的进行产生阻碍[3]。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再从抽象回归本质。这就是抽象概括下的认知过程。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情境的方法策略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1999,09(05):48-52.
[2] 任万仓.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4,36(09):154.
[3] 孙倩.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吉林教育,2016,30(04):61.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策略研究
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数学还停留在算术的基础性学习,这是针对小学生智力发展水平而做出的具体授课纲要,在小学教育中很多时候容易忽视教学最终目的而采取较为粗暴的教学手段。素质教育的确切定义虽然尚不明确,但这是一种对于自身全面提高和全民教育的一种方针。小学数学教育更多的是一种从被动认知到主动认知的一种过程,注重的不是对知识的接受而是对于思维的锻炼和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教育从以前迎合社会基本要求就是运用数学进行简单的生活,处理生活中关于数学的简单问题,算账就是其要求下最为普遍和强大的作用[1]。到如今我们面对经济生产关系的变化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时代性跟进,我们小学数学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提高为要求。在大环境下,小学数学教育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更多地把目光投向认识体系和逻辑思维。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方法策略
分析总结法。小学数学主要就是对图形的认识和计算,从加法到乘法的过度是他们面临数学学习中的一道坎,那么我们就此问题针对分析总结法来举例讨论。什么叫做分析法呢,就是将问题中的组成部分拆开,像拆玩具一样把零件取下来。如果学生能够进行正常数数,从1到100甚至更多都没问题,那么怎么进行加减的教学呢?我们可以把数字具体化形象化,用水果,糖果代替枯燥虚无的数字。例如进行1+1的计算,可以给小朋友一个苹果并解释这就是1,再得到一个苹果就加了1,把苹果放在一起数数总共有几个苹果就知道1+1等于几了。减法呢就是从小朋友手里拿走苹果,留在手里的就是答案。当然适时地多用几种东西举例,否则会让小朋友认为只有一个苹果才是1.在这种基础上小朋友们很容易就明白加法减法是怎么回事,让他们自己进行举例和演示,经过这样的来回就会很清楚其中的原理,也会自觉对学习进行总结。在小朋友能运用加减自如的前提下进行乘除的计算,还是分糖果吧,苹果老师不好带那么多。例如,2×2的计算,要先告诉学生2×2是什么意思,那就是有两个2相加的意思,让学生从加法推出乘法。除法的计算呢,就比较灵活了,因为小朋友都玩过分果果的游戏。比如10除以2的运算,还是老规矩先解释算式的意思,把10颗糖果分给两个人或者分成两堆,你一个我一个,谁也不能比谁多要平均分配。这样学生就能很容易领悟到其中的精髓,接下来的九九乘法口诀表就比较简单了,任何整数的乘除都会自觉总结逻辑清晰
比较分类。就是把相同性质的东西分在一堆,学生在分类之前有个思考判断的过程,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比较不同点。例如数字的比大小,这个只要知道数字大小排列顺序就知道大小了,1比2小反之2比1大。分类的做法就是把苹果和梨子混合一起,小朋友通过判断两者的区别快速把梨子和梨子放在一堆了剩下的就全是苹果,还有可以根据颜色进行分类,红色的绿色的黄色的糖果进行颜色归类,由此,小朋友既认识到物质之间的区别又认识到它们各自的本质。
抽象概括法。在某种程度上和比较分类法有点相似确切地说是交叉。通过现象对本质进行概括,动物与植物的分类,分类的点是什么,对这些进行学习和思考。本质的、共同的,尺子、小刀、橡皮檫、小狗、小猫、布娃娃、小皮球对这些东西进行分类,小朋友对这些东西都不陌生,有良好的认知,前三者是文具类所以放一起,中间两者是动物所以放一起,余后是玩具类所以是一类别的东西。其中比较容易发生的教学模糊点就是有些东西存在多样特征,可两面性甚至多样性进行划分,建议这种物体不大适合用来引导初学者,概念模糊会对后来学习的进行产生阻碍[3]。从具体到抽象的演变,再从抽象回归本质。这就是抽象概括下的认知过程。
三、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影响也越来越深。本文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情境的方法策略进行分析,以学生为主题,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郭成,陈红.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课程.教材.教法,1999,09(05):48-52.
[2] 任万仓. 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 学周刊,2014,36(09):154.
[3] 孙倩.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J]. 吉林教育,2016,30(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