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的作用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xue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术教学以及中学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和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符合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美术教育之所以如此重要,在于其它学科无法替代,它起到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开发学生心智、潜能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的美术教材和教学方法存在一些弊端,没有认识美术教育中美术欣赏的作用,而是以美术的技能训练为主,而忽视了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理论知识。本文是针对美术欣赏课对中学生的作用,引出中学素质教育中美术欣赏课程的作用和教育意义。
  (一)、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领域
  (三)、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
  1997年《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的颁布,使美术课程正式进入普通高中课程体系,使我国基础教育得到相对完整的格局。近几年,国家教委将美术欣赏课程列入高中素质教育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素质、品德修养、审美能力起到很大作用。本文将美术欣赏的作用结合中学生的个性发展情况阐明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必要性。
  1美术欣赏课的作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美术欣赏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基础上更高层次的拓展与延伸。美术欣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获得审美享受。美术欣赏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美术欣赏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马克思说过“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按照美术原则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对人们起着教育的作用,并提高人们欣赏美的能力。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一部分,人类在创造艺术的同时,也被艺术的力量所感染。艺术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粮食。
  首先,它作用于人类的思想感情,改变人类的精神面貌,从而影响社会。如欣赏绘画大师达•芬奇的不朽之作《蒙娜 丽莎》时人们会注意到蒙娜丽莎脸上那微妙的笑容,那是整个画面的中心;进一步你会发现画面采用的是稳定而圆满的构图,尤其是蒙娜丽莎那优美的双手和背景中的山水都同她的微笑相协调,相呼应,整个画面流露出自然、亲切、优美、典雅的艺术氛围。通过逐步深入的观察我们渐渐地能感悟到大师描绘的是伟大母性的端庄、善良和温柔于一身的蒙娜丽莎所代表的仁爱和尊严。欣赏此画的过程中主要就有以下几点作用: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促进学生对善良母性的认识,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加深对西方艺术文化的了解。
  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范畴;而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实现素质教育,美术欣赏就必须得到重视。美术作品是以造型艺术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是美术欣赏的对象,它对欣赏者的作用是能产生共鸣,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和满足人对知识(精神)的欲望,并启迪人的智慧。优秀美术作品饱含着艺术家个人的或人们普遍的感情、理想和情绪,甚至,作品的表现方式或手法,都流露出作者的生活态度。因此,在中学开设美术教育课程是别的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而美术欣赏课程是美术教育中让学生接受前人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途径。从而就体现出美术欣赏课程在中学基础教育作用的重要性。
  2美术欣赏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领域
  人类生活的世界是极其广阔,内容及其丰富。但是对每个学生来说,特别是中学生,不管他们的学习有多么优秀,也不可能体验到现实生活的一切。而借助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可以使学生了解到许多在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例如:广西宁明花山的壁画,它是壮族人民的先辈对宗教信仰、生活、守猎等的一种展示和记录,是喜怒哀乐的一种表现,通过欣赏可以了解壮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又如在《清明上河图》中描绘宋代当时各行各业人的生活、风俗、经济、建筑等。画家以周密的观察力为基础,对北宋汴梁城的城门和大街、汴河上的繁华景象,作了忠实而详尽的描绘。因而它的意义不仅仅停留在审美鉴赏上,它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宋代时期的历史背景、人文精神、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建筑特点。从而拓展到学生学习历史、地理等科目的相关内容,达到一个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领域的作用。
  艺术的社会意识形态,不仅能起娱乐的作用,同时起到认识、教育、审美的功能。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助人向上,净化心灵、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领域。例如我国的优秀艺术作品,包含着我们民族优秀思想精华,通过这些艺术作品的传播,就是一个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在董希文的油画《开国大典》雄伟、壮观的画面中让当今的学生了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无比庄严的时刻,同时知道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前辈、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教育,又给学生开阔了视野。
  艺术创作以其塑造的艺术形象来感染人。艺术家所使用的主要思维是形象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逻辑思维。逻辑思维虽然是人类思维发展的一种最高形式,它可以给思维以某种形式的指导,但是不能取代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它是一种求新、无序、立体的思维。创造性思维不是单一或某一种思维形式,它是不同思维形式的辨证综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它在创造过程中起着中心和关键的地位。所以,在欣赏美术作品也就是在解读艺术家的形象思维方式。因此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起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促进作用。
  3美术欣赏可以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欣赏活动的特点是感觉和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艺术欣赏者是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而提高认识、受到教育。例如著名油画家罗中立的《父亲》塑造了一位饱经风霜、平凡感人的农民老父亲形象。从“父亲”脸上那刀刻般的皱纹中、额角上的汗珠里,造成整个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学生联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吃苦耐劳的父亲是怎样的千辛万苦、任劳任怨。同时还可以从他那平和善良、充满希望的目光中想像到象征着中国脊梁的“父亲”对丰收和幸福生活的渴望;除此之外,画面表现出烈日炎炎的光感、父亲那长满老茧、占满泥土的大手,甚至用来喝水的那个缺了口的青花粗瓷碗,都能自然而然地使学生浮想起自己的父母在田间辛勤劳作的背影,和自己在明亮的教室里读书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的精神境界,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作用。这是艺术作品的社会性更胜过艺术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是社会的反映。在艺术审美本质中艺术与美的关系中、情感在艺术的作用和地位中很好剖析了艺术的重要性,美术是艺术的一部分,而美术欣赏又是美术教育的基础。所以美术欣赏在高中阶段就显得相当的重要。这是别的科目不可代替的。
  美术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出的"美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和"全面发展",明确了美术教育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性质、任务就是艺术素养的教育,不是专业技术的教育,它应着眼于学生艺术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4美术欣赏是素质教育的最好体现
  中学是一个教育场所,它的存在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情况。中学生是一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正处于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和成年前期过渡,是人一生中充满生机,向上发展的时期;也是人生道路上最宝贵、最有特色的黄金时期。中学生正当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快速发展的时期,而上面提到的艺术对人的作用,艺术欣赏或者美术欣赏都是在中学阶段一个不可缺少的一门教育课程。中学重视美术教育和美术欣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而艺术作品中有教育、审美、陶冶思想情操等作用。美术欣赏中的欣赏,是在接受艺术作品过程中感情产生共鸣,领受不同的深度和反应。美术在文化中是视觉感受的能力,从文化方面来看,琢磨造型艺术,加强审美能力,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并且能够从它的形象中分辨真善美和假恶丑,提高文化素质的一部分。美术欣赏的进行是以美育为基础,那么“美育”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也就是关于审美与创造美的教育。从人的全面素质教育来看,美育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功能,任何其他教育都无法替代的。
  教学实践证明,美术欣赏不仅有助于端正学生的审美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情操。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在中学美术教育加强美术欣赏,符合教育的规律,人类认识活动规律,也符合我国当前现行的《美术大纲》精神及要求,在本质上落实了培养中学生的艺术素质和审美能力的提高,从而达到现实素质教育的目的。
  
其他文献
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但孩子的创造力与成人所显示的创造力是不同的,特别是儿童在画画中所体现的创造力更是出乎人们的想象。成人的创造力是其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的某种质的变革的能力,而孩子的创造力是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说孩子的美术作品已打破了成人美术作品中的许多条条框框。他们的想象具有夸张、奇特等特点,他们看见成人所看不到的东西,能用成人不熟悉的方式去表现,较少受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呈现这样一种现象,特别是有些新教师的课堂,教师在上面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那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成为时下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因此,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刻不容缓。  而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有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提高专业素养,促进专业成长  1.1中国小学教师素质现状教师专业性及其问题。   教师的专业性指的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所
期刊
【摘要】北海咸水歌主要指疍民在田间、船上、基围、沙堤、树下等地的对歌,是疍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歌,成为当地劳动人民集体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形式。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北海咸水歌艺术文化,本文阐述了北海咸水歌的产生背景及风格特征,分析了北海咸水歌的保护与传承现状,指出了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保护与传承的策略与措施。  【关键词】北海,咸水歌,传承 研究1咸水歌的起
期刊
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和教育创新的今天,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由于受社会音乐环境的影响,其审美取向的偏差,人文关怀的不足,以及在此背景下凸显出来的技术化、功利化、世俗化取向都日渐成为不争的现实,不仅左右着小学音乐教师的判断与选择,而且关涉正常的教学活动及其育人效果。因此,农村小学音乐听赏课教育,如何才能适应变迁的社会环境,在目前教育环境下强化音乐教育的功能,发挥音乐教育作用,便成为我们音乐教师必须思考和重
期刊
[作者简介]王永生,男,1971年出生于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毕业于山东省教育学院外语系,现任山东省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王永生主任长期专专项负责外语和体育教学工作,对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摘要】本课题着重探究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方法,研究小学体育游戏化的课程教学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变化,探究小学体育游戏化的课程教学应用。本次研究在培养学生体育学习态度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音乐常规教学中的不断深入,多媒体作为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的各环节中。在音乐课中充分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能贴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最佳状态,能有效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养,并能更好的与其它教育技术结合,为小学音乐教学提供新的生长点与广阔的展示平台。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音乐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
期刊
【摘要】音乐与美术都属于艺术门类,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来感染听众和观者。但是它们却是相互联系和融通的。这种微妙的关系使得在美术教学中融入背景音乐成为可能。在美术教学中使用背景音乐能增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冲动和创作力,有效引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教师高效掌控课程进度。  【关键词】音乐融入美术教学 探究绘画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前者看得见听不见,后者看
期刊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1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向来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道门槛。由于有大部分农村家庭没有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对孩子的阅读督促,造成学生阅读面窄,缺乏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农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下面就此浅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1教师范读,感染学生,激发兴趣  我慎重考虑到农村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则教师的有感情
期刊
【摘要】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自学的活动量,从而发挥其“主体”作用。特别是要加强口语训练。  【关键词】培养 口语 鼓励 对话  初中英语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在交际中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训练指导,加大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