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丰城市同田乡镇坊村位于丰城、新建、南昌三县市的交界处,是丰城市西北部的一个边远贫困村。全村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459户,2099人,其中贫困人口1168人,223户,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55.6%,有耕地面积3330亩,其中早田1867亩,湖田(一季)697亩,旱地766亩,200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31元。2001年经省政府批准确定为“十五”期间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经过四年来的工作努力,镇坊村的经济社会得到了稳步发展。
一、主要变化
1、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扶贫规划的具体实施,镇坊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科技文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积极性有了进一步高涨。目前该村有外出务工人员263名,各种种植、养殖专业户53户,增加旱涝保收面积400多亩,今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过1450元,年平均递增130元以上,贫困人口减少到169人,比2000年下降85%。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前该村的交通状况非常差,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100万元,修好了进村公路3公里,从而改变了以前路烂积水,人车出行难的局面,而且使周边三个村委会的交通状况一并得到了改善,受惠群众达8000多人。针对该村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2004年到2005年重点修建了镇坊电灌站,总投资达52万元,预计该电灌站完工后,届时可实现1867亩旱田双季化,全村粮食总产由此可增收30%以上。
3、科教文化事业长足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为先,针对该村教育设施落后的状况,2003年,该村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筹集,投资25万元,兴建了一幢800m。的小学教学楼,在此基础上又投资了近20万元修建了学校篮球场、乒乓球台、体育操场,并对学校进出路面进行了硬化,厕所进行了改造,校园进行了绿化等,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学习条件。为提高该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科技致富本领,市扶贫办同有关部门及定点帮扶单位在该村每年举办二期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赠送科技及文化书籍300余册,建立图书阅览室2个,宣传栏2个,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4、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整洁卫生、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自2003至2005年,该村每年拿出4万多元进行“三清三改”,整治村容村貌。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清理垃圾10吨,建垃圾地5个,整修清理水塘7口,清理污水沟1400米,拆除路障14处,维修清理水井3口,开挖引水沟1000米修建大型公厕一座,并对近400户农户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整修清理巷道1400米,新修进村公路3公里,整修公共场所5000m2,村在绿化栽树5600余株,从而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二、工作体会
1、加强班子建设是关键。镇坊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发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民谋利益、齐心共发展。苦的累的工作,干部带头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出现。2003年为使村小学如期完工,村干部吃住在工地,严把质量关,强赶工程进度,终于使师生们在9月1日前搬进了新教室上课。今年,为了使新建的电灌站早日发挥作用,村干部轮流在工地值班,并严把质量关,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通过几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镇坊村的班子建设明显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村干部成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2、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是前提。制订规划,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是关系今后数年内重点村扶贫开发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制订规划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的制定要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三是农村的环境建设不容忍观,要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而镇坊村的规划正是以这三个为基础制订并实施的。
3、全社会参与是做好扶贫开发的保障。搞好扶贫开发开不是哪一家或哪一个部门的事,它必须由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近年来开展的部门定点扶贫和干部扶贫帮困工作,对于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加速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镇坊村的定点帮扶单位省政府办公厅,几年来他们共帮扶该村新上项目四,解决资金60多万元,各种物资折款20多万元,赠送各类书籍3000多册,解决贫困户劳力就业115人。
4、群众积极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镇坊村为了搞好扶贫开发,在位,同时建立了村级议事、决策、干事的长久机制。制定了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并建立了公告示栏,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调动了镇坊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一、主要变化
1、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各项扶贫政策的落实,扶贫规划的具体实施,镇坊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科技文化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生产积极性有了进一步高涨。目前该村有外出务工人员263名,各种种植、养殖专业户53户,增加旱涝保收面积400多亩,今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可过1450元,年平均递增130元以上,贫困人口减少到169人,比2000年下降85%。
2、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以前该村的交通状况非常差,2002年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投资近100万元,修好了进村公路3公里,从而改变了以前路烂积水,人车出行难的局面,而且使周边三个村委会的交通状况一并得到了改善,受惠群众达8000多人。针对该村水利基础设施滞后的现象,2004年到2005年重点修建了镇坊电灌站,总投资达52万元,预计该电灌站完工后,届时可实现1867亩旱田双季化,全村粮食总产由此可增收30%以上。
3、科教文化事业长足发展。经济发展,教育为先,针对该村教育设施落后的状况,2003年,该村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多方筹集,投资25万元,兴建了一幢800m。的小学教学楼,在此基础上又投资了近20万元修建了学校篮球场、乒乓球台、体育操场,并对学校进出路面进行了硬化,厕所进行了改造,校园进行了绿化等,极大地改善了师生们的教学学习条件。为提高该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科技致富本领,市扶贫办同有关部门及定点帮扶单位在该村每年举办二期农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参训人员达300余人次,赠送科技及文化书籍300余册,建立图书阅览室2个,宣传栏2个,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4、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整洁卫生、文明健康的社区环境是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一项主要内容。自2003至2005年,该村每年拿出4万多元进行“三清三改”,整治村容村貌。据不完全统计,全村共清理垃圾10吨,建垃圾地5个,整修清理水塘7口,清理污水沟1400米,拆除路障14处,维修清理水井3口,开挖引水沟1000米修建大型公厕一座,并对近400户农户的厕所进行了改造,整修清理巷道1400米,新修进村公路3公里,整修公共场所5000m2,村在绿化栽树5600余株,从而使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二、工作体会
1、加强班子建设是关键。镇坊村党支部一班人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发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为民谋利益、齐心共发展。苦的累的工作,干部带头干,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出现。2003年为使村小学如期完工,村干部吃住在工地,严把质量关,强赶工程进度,终于使师生们在9月1日前搬进了新教室上课。今年,为了使新建的电灌站早日发挥作用,村干部轮流在工地值班,并严把质量关,得到了上级的肯定和群众的称赞。通过几年来的扶贫开发工作,镇坊村的班子建设明显加强,干群关系明显改善,村干部成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
2、制定切合实际的规划是前提。制订规划,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工作,是关系今后数年内重点村扶贫开发的方向,目标和任务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制订规划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的制定要以增加贫困户收入为中心;三是农村的环境建设不容忍观,要通过规划的实施,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而镇坊村的规划正是以这三个为基础制订并实施的。
3、全社会参与是做好扶贫开发的保障。搞好扶贫开发开不是哪一家或哪一个部门的事,它必须由全社会来共同参与。近年来开展的部门定点扶贫和干部扶贫帮困工作,对于推动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加速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步伐,具有积极的意义。镇坊村的定点帮扶单位省政府办公厅,几年来他们共帮扶该村新上项目四,解决资金60多万元,各种物资折款20多万元,赠送各类书籍3000多册,解决贫困户劳力就业115人。
4、群众积极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基础。镇坊村为了搞好扶贫开发,在位,同时建立了村级议事、决策、干事的长久机制。制定了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并建立了公告示栏,充分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而调动了镇坊村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