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艺术堪称人类之母。不分国界不分民族不分种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之一,浓缩了全人类的生命状态,随着人类不断的文明演进而不断的发展,不论是在远古还是当代,也不管是在中国还是世界,舞蹈都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全面的反映着人类社会的文明情况。舞蹈主要以感性为主导,为理性思维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不管哪部舞蹈作品都要有相应的理论模式支持。本文将简单分析舞蹈创作中的感性与理性问题。
【关键词】:舞蹈创作;感性;理性
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社会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通过观赏舞蹈表演,人们可以获得较高的视觉享受及品格熏陶。舞蹈艺术作品充满情感,而这种情感又要受到理性的制约,因而舞蹈创作者必须将感性和理性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一、舞蹈艺术的心灵感受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客观生活对于每个创作者而言都是公正的,不同的舞蹈创作者面对同一种生活情境会创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同样的素材产生不同的美学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创作者心理条件的不同。舞蹈艺术界有这种观点,即舞蹈创作为情动而辞发,情动,就是舞蹈创作者的感性思维。所以,舞蹈编导创作舞蹈之前,一定要有独特的心灵感受,受到心灵感受刺激以后,编导才会有创作舞蹈作品的激情及冲动。编导的心灵感受形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础。
二、舞蹈创作中的感性和理性
在舞蹈作品当中,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视觉形象。观众看到的为视觉形象,编导创作的也是视觉形象,编导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视觉形象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编导认识水平。
毋庸置疑,舞蹈作品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于舞蹈艺术作品,观众主要通过感官进行感受,还是以思维进行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编导所赋予观众的是什么,取决于作品内涵,舞蹈作品内涵又决定于舞蹈编导的认识水平。相同题材内容的舞蹈作品,有些编导仅仅表现了舞蹈应有的特征,做到动作到位;有些编导仅仅表现了相应舞蹈的精神内容,缺乏较强的可观性;有些编导却可以把舞蹈的精神同动作进行有机结合,在精神和视觉两方面打动观众,从而达到一种物心合一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关键要依靠编导的悟性和理性思考。比如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所编的独舞《雀之灵》就有效利用了肩胸、手臂、头部的闪烁性动作,形成了一种神奇幽深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孔雀的生命力,不像一些其他编导,在表现生命活力的时候通常都采取大幅度、跳跃性肢体动作。
对相应的舞蹈作品,观众要做的就是解读呈现在眼前的感官材料,但編导则要担负起赋予感官材料更加深刻的内涵及情感的责任。此外,舞蹈表演技法方面的创新也决定于舞蹈编导的认识水平,从舞蹈历史上看,舞蹈中重大技法方面的创新通常都源于方法论方面的创新,在哲学上体现为方法论方面的创新。舞蹈编导进行创作的时候通常都会受自身技法限制,很难把自身真正所想内容自由、全面、充分的表达出来,所以舞蹈编导一定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从方法论角度创新自身技法。默斯·堪宁汉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究并运用我国的《易经》和一些其他拙作,利用机遇编舞、录像舞蹈、电脑编舞等在世界上领导了三次舞蹈新潮流。所以,相应的舞蹈编导必须积极进行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舞蹈的不断发展。
舞蹈艺术复杂的概括了生活,在这一过程当中,就一定会存在编导和舞蹈演员的感性认识及理性思维,改过过程就是对来源于生活的材料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加工意味着节选,筛选材料的过程当中理性思维居多,所以舞蹈的创作根本离不开理性思维。所有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有着较强的思想内涵,它能够真正的切入到人们的生命及精神状态当中,对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准确把握及开掘,对人的特定生存状态进行深刻呈现。
编导创作舞蹈的时候,一定要深刻理解并有效把握相应舞蹈作品语境、传承等方面的潜隐性因素,以观众的视角进行切入,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更震撼人心的作品。当然,舞蹈为一种身体语言,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一目了然,对现代舞尤其如此。舞蹈虽然源于生活,但其又高于生活,怎样才能使舞蹈更加贴近生活,是观众深切的感受舞蹈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创作完舞蹈作品以后,编导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加工和修改,力求舞蹈更加贴近生活,不仅要有比较形象的表现,还必须让观众深刻认识相应舞蹈作品的思想。由此可见,舞蹈创作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要有效平衡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因为不同的舞蹈编导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情趣爱好、生活经历、受教育情况、专业能力、性格特征等,所以会对生活内容具有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创作舞蹈的时候就会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及表现方法,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舞蹈形象。舞蹈创作没有固定格式及方法,舞蹈编导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舞蹈创作为一种审美创作活动,编导一定要遵循相应的舞蹈发展规律,这样才会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获得较强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其艺术影响力,长久的感染观众。
对舞蹈作品而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所有艺术创作只有根植于生活土壤,才会展现迷人魅力。所以编导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到对人物的内心情感及精神世界方面,有效发挥舞蹈表现力。
结 论:
舞蹈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舞蹈编导进行创作的时候应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理性思维的艺术加工,创新舞蹈的技法表现,全面提高舞蹈内涵。舞蹈艺术是感性同理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创作的时候就要将二者从不平衡调整到融合状态,并进行完美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
【关键词】:舞蹈创作;感性;理性
随着人类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了基本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社会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舞蹈艺术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艺术形式,通过观赏舞蹈表演,人们可以获得较高的视觉享受及品格熏陶。舞蹈艺术作品充满情感,而这种情感又要受到理性的制约,因而舞蹈创作者必须将感性和理性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
一、舞蹈艺术的心灵感受
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主要取决于创作者,客观生活对于每个创作者而言都是公正的,不同的舞蹈创作者面对同一种生活情境会创作出完全不同的作品,同样的素材产生不同的美学情绪,究其原因,在于创作者心理条件的不同。舞蹈艺术界有这种观点,即舞蹈创作为情动而辞发,情动,就是舞蹈创作者的感性思维。所以,舞蹈编导创作舞蹈之前,一定要有独特的心灵感受,受到心灵感受刺激以后,编导才会有创作舞蹈作品的激情及冲动。编导的心灵感受形成是进行舞蹈创作的基础。
二、舞蹈创作中的感性和理性
在舞蹈作品当中,其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视觉形象。观众看到的为视觉形象,编导创作的也是视觉形象,编导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视觉形象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于编导认识水平。
毋庸置疑,舞蹈作品包含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于舞蹈艺术作品,观众主要通过感官进行感受,还是以思维进行理解,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编导所赋予观众的是什么,取决于作品内涵,舞蹈作品内涵又决定于舞蹈编导的认识水平。相同题材内容的舞蹈作品,有些编导仅仅表现了舞蹈应有的特征,做到动作到位;有些编导仅仅表现了相应舞蹈的精神内容,缺乏较强的可观性;有些编导却可以把舞蹈的精神同动作进行有机结合,在精神和视觉两方面打动观众,从而达到一种物心合一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境界?关键要依靠编导的悟性和理性思考。比如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所编的独舞《雀之灵》就有效利用了肩胸、手臂、头部的闪烁性动作,形成了一种神奇幽深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孔雀的生命力,不像一些其他编导,在表现生命活力的时候通常都采取大幅度、跳跃性肢体动作。
对相应的舞蹈作品,观众要做的就是解读呈现在眼前的感官材料,但編导则要担负起赋予感官材料更加深刻的内涵及情感的责任。此外,舞蹈表演技法方面的创新也决定于舞蹈编导的认识水平,从舞蹈历史上看,舞蹈中重大技法方面的创新通常都源于方法论方面的创新,在哲学上体现为方法论方面的创新。舞蹈编导进行创作的时候通常都会受自身技法限制,很难把自身真正所想内容自由、全面、充分的表达出来,所以舞蹈编导一定要有较高的理论认识水平,从方法论角度创新自身技法。默斯·堪宁汉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研究并运用我国的《易经》和一些其他拙作,利用机遇编舞、录像舞蹈、电脑编舞等在世界上领导了三次舞蹈新潮流。所以,相应的舞蹈编导必须积极进行创新,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促进舞蹈的不断发展。
舞蹈艺术复杂的概括了生活,在这一过程当中,就一定会存在编导和舞蹈演员的感性认识及理性思维,改过过程就是对来源于生活的材料进行加工的一个过程,加工意味着节选,筛选材料的过程当中理性思维居多,所以舞蹈的创作根本离不开理性思维。所有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有着较强的思想内涵,它能够真正的切入到人们的生命及精神状态当中,对人的心理变化进行准确把握及开掘,对人的特定生存状态进行深刻呈现。
编导创作舞蹈的时候,一定要深刻理解并有效把握相应舞蹈作品语境、传承等方面的潜隐性因素,以观众的视角进行切入,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意识、更震撼人心的作品。当然,舞蹈为一种身体语言,不可能让所有观众都一目了然,对现代舞尤其如此。舞蹈虽然源于生活,但其又高于生活,怎样才能使舞蹈更加贴近生活,是观众深切的感受舞蹈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创作完舞蹈作品以后,编导要对其进行不断的加工和修改,力求舞蹈更加贴近生活,不仅要有比较形象的表现,还必须让观众深刻认识相应舞蹈作品的思想。由此可见,舞蹈创作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要有效平衡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因为不同的舞蹈编导具有不同的文化素养、情趣爱好、生活经历、受教育情况、专业能力、性格特征等,所以会对生活内容具有不同的感受及理解,创作舞蹈的时候就会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段及表现方法,从而创造出独具特色的舞蹈形象。舞蹈创作没有固定格式及方法,舞蹈编导有着无限的想象空间。舞蹈创作为一种审美创作活动,编导一定要遵循相应的舞蹈发展规律,这样才会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获得较强的生命力,充分发挥其艺术影响力,长久的感染观众。
对舞蹈作品而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来源于生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所有艺术创作只有根植于生活土壤,才会展现迷人魅力。所以编导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应将重点放到对人物的内心情感及精神世界方面,有效发挥舞蹈表现力。
结 论:
舞蹈艺术是一种肢体语言艺术,舞蹈编导进行创作的时候应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理性思维的艺术加工,创新舞蹈的技法表现,全面提高舞蹈内涵。舞蹈艺术是感性同理性有机结合的产物,所以创作的时候就要将二者从不平衡调整到融合状态,并进行完美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舞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