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输桃花源的纯美世界:山城茶峒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从文笔下的茶峒,是一个绝对不输晋代陶渊明的桃花源的理想境界。陶渊明所写桃花源与黑暗战乱,令人不堪入目的现实形成了对比,有力地控诉了现实的混乱与不堪,表达自己对于安定社会的期盼以及自己对光明理想的执着追求。而诞生于1934的《边城》来说,那时的中国社会虽然动荡,但总体上还是较为和平和稳定的,文人们都在探求思考着人性的本质,蹒跚地探索着最佳社会应有的相貌。而沈从文的《边城》在此基础上赋予了我们这个时代新的意义和内涵。

1.境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静静的河水即或深到一蒿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计数。”山城茶峒,毫无疑问是处于世俗世界与自然世界的边缘交界地域;那儿的人们依旧保持着对自然的尊重与崇敬。这点我们从文章中关于翠翠的一番描写就可以看出:“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着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只有自然孕育出来的孩子才有得这番灵气与纤巧,正是存于这样的自然,长于这样的环境,翠翠才有了这样永不世故的赤心。
  人与境的和谐构成了一种美妙的旋律,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下,谁能道清是环境衬托了人,还是人点缀了风景呢?沈从文的乡土社会正是这么一种返璞归真至纯至美的世界,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有了茶峒人单纯质朴的思想和在这片自然纯洁土地上的凄美故事。
  而沈从文这种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力量的观点在现在仍有利用价值。我们现在所提倡追求的“和谐社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与要素便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自然的规律是无法忽视的,自然的力量是无法抗拒的。在花花绿绿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依靠汽車而免于行走,依靠电灯而免于黑夜黑暗的死寂。于是人们便开始飘飘然,认为自己超越了自然,战胜了天意。但在人们沉溺于科技的辉煌时,忽视了科技的进步是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再创造的结果,比如电灯之所以能驱散黑暗,带来光明是因为爱迪生精准地利用了钨丝加热会发光的自然规律……就像从树上飘落下来了一片落叶,它在空中不停地飞舞旋转,然后落到地上,化为尘土。经过漫长的旅行和等待,树叶终究要回到它生命的起点——重新成为树的一部分。而人从自然中起航,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世界与人型的社会,但我们终究还是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回到最初,回到源头,回到自然,回归最原始最自然的人性和文化本质。
  这就是《边城》所带给我们的自然回归意义。它引导人们在疲于应对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困难中能抽空回归自然,给自己的心灵带来慰藉。在这个桃花源外,我们是为社会建设而努力奋斗的贡献者和战士;但当夜深人静之时,在这个桃花源内,我们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是自然生活的享受者,是我们最原始最天真的模样。

2.情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


  我在阅读《边城》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和谐,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和谐。
  天保、傩送与翠翠的爱情故事既没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没有离经叛道的惊世骇俗之举,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以及后来翠翠独守空船,执着地守候着自己心上人的归来,让我看到了他们之间真挚而热烈的情感……天保、傩送同时爱上了翠翠,但他们没有大动干戈,而是以车路VS马路这种较为温和的方式去解决了问题……船总顺顺为人仗义;大老二老仗义朴实,让我们感受到爱的纯洁与伟大……正是他们身上所散发的人性的光辉,让茶峒这个边陲小城散发出了永久迷人的和谐魅力。
  这就符合着我们中华民族崇尚的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五常。“和为贵“乃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有这种对道德底线的恪守和对情谊的珍视,才有沈丛文笔下边城的极善极美的桃花源,也才维持着我们现代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发展。而我们现代社会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 平等 公正 法治 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的思想理念也与沈从文所传递与我们的理念不谋而合。
  这是《边城》带给我们的道德感召意义,它唤起了我们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激发我们对“安定团结·和谐有序·互助友爱·诚实守信”社会形态的渴望;进而不断督促着人们主动探索建设途径,自觉推动社会进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沈从文用笔所勾勒出的世界,正是我们现代社会建设和追求的典范,茶峒非桃源,却更胜于桃源。
其他文献
今年秋,你那细细的枝条终于挑起了我的窗纱——为了这一天,我已经等了九年。  九年前的夏天,我读小学三年级。随父母搬进新居,我拥有了自己的卧室。那时的你甚是矮小,个头还不到二楼的屋檐,和我一样是个稚气未脱的孩子。妈妈说,总有一天,你会长得又高又大,漫过二楼的窗户而把盎然绿意涂满我的窗棂。我半信半疑,每天回家都要站在树下目测你的身高。看看你有没有变胖,有没有长壮。最要紧的,还是看你的树枝有没有听老师的
期刊
大宝,或曰阿宝,是我在黄河幼儿园时的玩伴,亦是我人生可记忆域内的第一个朋友。关于他的记忆,像经年不用的毛笔尖上粘带的陈墨,一旦受了水的浸润,便即刻能在宣纸上晕出一片连亘的温暖。  小时候,我性格不算内向,可同我交好的多是女生。还记得我喜欢看她们穿白裙子,在阳光下旋舞,而我自己却是站不到阳光底下的。男生们常“瞧不起”我的做派,他们聚众摔纸片、扔沙包和躲猫猫的游戏,总不带我的。  那时候惟有大宝肯对我
期刊
老兔寒蟾1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  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2。  黄尘清水三山下3,更变千年如走马。  遥望齐州4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姮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  2.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雜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
期刊
他走了快半个月了,她依然每晚痴望着窗子。  一只胖鸟好不识趣地停在窗台上,小小的头一下又一下咂着生硬的大理石。那大理石窗台,在夏日的烘烤下格外炽热,好似能蒸干她将流未流的眼泪,使她那张瘦削的脸上总挂着不甘断流的泪痕。  “叽——叽——”鸟儿叫了两声。  “什么?”  “叽——”  她说:“你是说我为什么又站在这儿吗?”  “叽——”  “好吧。没什么。我在想一个人。”她说着,双颊微微泛了红,轻轻眨
期刊
这两天上五楼考试,恰逢下雨,我得以一睹只属于高三的雨景。  曾听人说五层可怖如炼狱。昏暗的教室塞满一具具热血的僵尸,逼仄的走廊上漫着一张张黑脸;书本和卷子遮天蔽日;墙上用泪水和汗珠黏上的红榜和标语以及无处躲避的哭声和叫喊,“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倘若这世上真有这样的地方,我还真想一见。可这样的描述却是天底下最拙劣的浪漫,听着便知不实,又如何引人遐想?  五楼是我见过最光明的一层,即使是
期刊
现在我们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遇到麻烦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求助于字典。先秦时期,文字杂乱,且不追究那远古的符号起源,单看东土六国和西土文字就是千差万别,这样的差别在大一统的帝国里妥妥的是不安分的因素,书同文也就显得势在必行了。书同文一行,六国文字皆废,秦大篆也随之改进为小篆,通行全国。书同文必有依据,可是并未见太多史书资料记载具体事宜,原因其实也不难想见,考试大纲、教改规定之类的政策性书籍,谁又会
期刊
一   《金刚经》全名《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中流传最广的基本经典。公元402年由鸠摩罗什翻译成汉文,后来还出现过六七个译本,但大家读得最多的,还是鸠摩罗什的那一种。前不久我用大字行书全部恭录的,也是这个译本。我居然整整书写了一百四十幅宣纸,连在一起悬挂,长达六十多米,将来刻成石碑,会是一个不小的景观。现在国内几个佛教圣地镌刻了我手书的《心经》石碑,而《金刚经》的篇幅又比《心经》长了十七倍
期刊
在美国的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车:它体型庞大,车身呈醒目的黄色,前后装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灯。当它减速、准备停车时,黄色闪光灯就开始不停闪烁,提醒来往车辆、行人注意,仿佛中国古代官员出行时,差役们举着“肃静”牌、“回避”牌提前出现,要求行人闪开。当它停稳后,安装在车体左侧、带有“STOP”(停)标志的两个红色停车牌就会打开,告知过往车辆必须停车等待。直到它启动并先行离开原地之后,其他车辆才能重新
期刊
又是一个月圆之夜。  不由想起二十年前,在泰姬陵度过的那个难忘之夜。翻拣着当时的照片和日记,南亚次大陆的阳光和清风,阿格拉的城堡与朱木拿的流水,沙·贾汗与妻子感天动地的爱情,又仿佛来到了身边……  去印度学习前,心中就有一个大大的游历计划:去瓦拉纳西看恒河夜祭,去菩提伽耶佛祖悟道的树下打坐,去桑地尼克坦朝圣诗人泰戈尔故居,去不朽的艺术宝库阿旃陀、爱罗拉,去阿姆利则的金庙,去果阿的海滩,去喜马拉雅山
期刊
“清澈灵动,厚重哀伤,带着中国写意画的味道。”这大概是我在高一上学期初遇《边城》时的感受。只是当时只懂其意境,却未明其深意。而今再读,看到那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忽然就懂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泥墙黑瓦,桃花佳酿,白河如画,质朴纯真令人倾心。翠翠便如这山水,“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清丽的山水将养着善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