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语言教学的根本,要实现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不仅要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理念,而且要牢牢把握语文课堂这一教学活动的主阵地,不断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行为,而且能使课堂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结合课文语言环境,质疑问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结合课文语言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搭石》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问难,学生纷纷发问:“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摆搭石?”“现在许多农村都富裕有钱了。建一座固定的大桥,不行吗?”……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阅读,从中找到答案,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搭建立平台,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共同提高。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作者“我”如果不听爸爸的话,硬把鲈鱼拿回家,行吗?如果你是当时的“作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让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读课文和全班讨论,明白了道理。在小组讨论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与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取全班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让学生逐层感悟。通过交流,引导,深入感情三步,使学生主动探究。朗读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方法,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学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我注意掌握好基本的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的基调和轻缓的语气,将学生引入那无限哀思的情景中。如第一段开头“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我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了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训练的内容,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语感。同时,促使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
四、选取精华,表演文剧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表演课文中的一些词句或段落,对于深化理解词句、课文及强化感受是极为重要的。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对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进行讨论学习,了解蔺相如、廉颇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分若干个小组表演“负荆请罪”,最后选出最佳小组在全班表演。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被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和不计个人丢失的言行所感动。更为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赞叹不已。从小组讨论学习到学生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表演和说话等能力同时等到了段炼。
五、拓展思维,想象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進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新。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之后,我出示一个话题:同学们想象一下,“乌鸦怎么找水喝的?”“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地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各种奇妙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了是非感,这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
六、启发激情,引发激趣
新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无论是在导语里还是在过渡语中,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感动”两字;无论是在穿插语中,还是在结束语里,都有“感动”两字出现。导语:“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这种挺身而出的壮举,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地感动。同学们,让我再读一次。”穿插语:请你告诉大家,是什么让你感动?你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让你从句中挑一个词说明詹天佑为什么让你感到,你会挑哪一个……,过渡语,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话,你刚才读这几句话时,也曾感动过吗?是什么让你感动?谁来告诉大家,你也有感动的地方吗?每次读到这段,老师也很感动。现在请允许我通过朗读来表达我心中的那份感动……。通过这些环节不仅轻松地学习了本课的知识,而且还感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的确,有的时候,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还引领学生在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中,感悟语言与人生。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浦沅实验学校)
一、结合课文语言环境,质疑问难
在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创设情境,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结合课文语言环境,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搭石》一课时,我鼓励学生对课题质疑问难,学生纷纷发问:“什么是搭石?”“为什么要摆搭石?”“现在许多农村都富裕有钱了。建一座固定的大桥,不行吗?”……然后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文的阅读,从中找到答案,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场景,体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所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搭建立平台,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方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实现共同提高。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作者“我”如果不听爸爸的话,硬把鲈鱼拿回家,行吗?如果你是当时的“作者”,你会怎么想、怎么做?然后让学习小组讨论学习,使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读课文和全班讨论,明白了道理。在小组讨论学习中,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平等的地位与和谐的气氛中积极参与,形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在教学中,对于一些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还可以采取全班合作、师生合作等方式解决问题。
三、精读课文,深层感悟
初读课文,让学生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让学生逐层感悟。通过交流,引导,深入感情三步,使学生主动探究。朗读是引导学生领会课文蕴含情感的极佳方法,而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是他对语言文学有敏锐感觉的表现。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在范读课文时,我注意掌握好基本的感情色彩,以真挚、深沉的基调和轻缓的语气,将学生引入那无限哀思的情景中。如第一段开头“天/灰蒙蒙,又阴/又冷”,我指导学生用低沉、悲伤的语调朗读,让学生体会到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出人们对总理的哀悼之情。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了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既丰富了语言训练的内容,又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语感。同时,促使学生热爱读书,自主学习。
四、选取精华,表演文剧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表演课文中的一些词句或段落,对于深化理解词句、课文及强化感受是极为重要的。如教学《将相和》一课时,我先让学生对文中的“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进行讨论学习,了解蔺相如、廉颇人物的性格特点。然后分若干个小组表演“负荆请罪”,最后选出最佳小组在全班表演。通过表演,学生不仅被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和不计个人丢失的言行所感动。更为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赞叹不已。从小组讨论学习到学生表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轻松愉快地、主动地学习,表演和说话等能力同时等到了段炼。
五、拓展思维,想象创新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進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的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主动求新。如教学《去年的树》一课之后,我出示一个话题:同学们想象一下,“乌鸦怎么找水喝的?”“找了哪些地方,又是怎样东找找、西找找地找水的?”再体会心情: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了各种奇妙的答案。这样一来,不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思维的灵活性,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增强了是非感,这也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
六、启发激情,引发激趣
新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教师作为引导者,要为学生设计适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无论是在导语里还是在过渡语中,都一次又一次地出现“感动”两字;无论是在穿插语中,还是在结束语里,都有“感动”两字出现。导语:“这种为国分忧的精神,这种挺身而出的壮举,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地感动。同学们,让我再读一次。”穿插语:请你告诉大家,是什么让你感动?你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将你的感受表达出来吗?让你从句中挑一个词说明詹天佑为什么让你感到,你会挑哪一个……,过渡语,同学们一起来读这几句话,你刚才读这几句话时,也曾感动过吗?是什么让你感动?谁来告诉大家,你也有感动的地方吗?每次读到这段,老师也很感动。现在请允许我通过朗读来表达我心中的那份感动……。通过这些环节不仅轻松地学习了本课的知识,而且还感悟到了一些做人的道理,的确,有的时候,教师不仅仅是在传授知识,还引领学生在对文本的自我解读中,感悟语言与人生。
(作者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浦沅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