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想多了解点非洲,这片古老而年轻、贫困而富饶的热土吗?读一读《非洲国》……你可能未必认同作者每个观点,但你一定会记住他讲述的许多故事。 ——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 刘贵今
这本书所讨论的非洲问题其实并不局限于非洲大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能启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人类总是过高估计政治变革的正面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是积累财富的热情,还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阎学通
《非洲国》是一本内容厚重的书,也是一本阅读轻松的书。梅雷迪思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撰写了非洲现代历史,决无伪知识分子的矫饰。梅雷迪思此书很有说服力,认为非洲首要的问题是糟糕的领导导致了非洲大陆的倒退。 ——美国《华尔街日报》
在非洲,历史是如此的举足轻重,它能够说明和阐释今天的现实。没有了它,人们就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这就是本书重要意义之所在……梅雷迪思对纷繁杂乱的非洲政治做了一个清晰而引人入胜的综述。 ——英国《观察家》杂志
独立给非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一切充满着希望和光明。但今天,非洲却成了悲观的代名词,战争、独裁、腐败以及旱灾等不幸在这块大陆上肆虐横行,悲哀笼罩着这个地区,几乎没有多少非洲国家能侥幸逃脱这种恶性循环的命运。
这块广袤的、拥有丰富的资源、文化和历史的大陆,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其变得如此的穷困和如何的绝望?为什么成了“世界良知上的一道疤痕”?
本书通过对非洲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现代历史的描述,对民放解放运动、冷战背景下的“强人政治”和冷战后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等时代里非洲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冷静客观、近乎残酷无情的阐述和剖析,探求和理解非洲所面临的特有的危机和苦难,具有醍醐灌顶之效。这是一本令人折服的非洲政治历史必读书。
《非洲国》作者马丁·梅雷迪思是英国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曾作为记者长驻非洲达15年之久,对非洲近现代历史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曾出版关于非洲政治、历史、传记题材的著作共十余部,如《穆加贝传:权力和暴力的一生》、《象王朝:一个非洲濒危物种的传记》等。他常常感怀那些普通的非洲人面对艰难困苦表现出的承受力与幽默感,他的写作也旨在反映他们的坚韧与刚毅。作者在为中文版发来序言的同时,也将未面世的修订本提前发来,我们将最后一章关于非洲新形势的看法节选以飨读者。
中国,成为非洲大陆最具实力的“域外参与者”
就在西方对非洲的关注热情消退之际,中国在非洲——这个一直被中国人视作“欧洲后院”的地方看到了诸多重要机遇,并在此关头怀着勃勃雄心挺身而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非洲一直保持着低调,主要是选择部分国家开展援助项目,以一个与冷战大国不同、虽贫穷但坚持原则的国家形象出现。但进入90年代后,一项新的长远战略开始成型。为了实施其“走出去”计划,中国积极鼓励国有公司和民营企业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拓展海外业务。起初参与援建项目的中国承包企业开始在非洲参与其他合同竞标,石油、采矿、发电、制造及通讯等各领域合资企业纷纷建立。在签订石油和矿产资源合同、满足自己迅猛发展的各类产业需求的同时,中国着手为非洲修建起公路、铁路、炼油厂、学校、医院和足球场。借助承建大型项目的东风,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建起工厂,购置房地产,投资农场、零售业和餐饮业。在非洲许许多多城市与村镇,中国产品和中国商人成了一道常见的风景。截至2000年,大约有4.2万中国工程师和熟练技术工人在非洲工作,双方贸易往来已达100亿美元。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走进非洲长征路途上的华彩篇章。2000年,来自44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典礼仪式,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一系列隆重热闹的欢庆活动,中国承诺了一大批新的减免债务、投资和培训项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举行了第二次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外,大街小巷到处矗立着招贴广告牌,欢迎赞颂“梦幻般的非洲”。在人民大会堂内,胡锦涛主席描绘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在未来的三年里,他宣布说,中国将使对非洲援助规模增加一倍,进一步提供优惠融资以促进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非洲输华商品实行免关税待遇,并将援建更多学校和医院。
截至2010年,非洲与中国之间贸易额在十年里增长了十倍,接近115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突飞猛进,从2003年不到5亿美元,一跃超过了90亿美元;估计有100万中国人,包括企业家、技术专家、医务工作者、探矿人员、农业经营者走进了非洲,中国已作为最具实力的“域外参与者”在非洲崭露头角。
很快,西方人士开始批评中国在非洲不懈进取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他们声称,正当西方致力于将良政与民主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大力推动之时,中国却釜底抽薪,破坏和削弱这些努力。中国人不附带任何条件与独裁者、暴君及暴虐政权当局做生意赚大钱,无视其侵犯人权行为,帮助他们维持权力地位。批评家们还指责中国人使腐败程度更趋严重,违反劳动法,破坏环境,向市场倾销廉价商品,冲击当地工业。2010年,美国一位高级官员约翰尼·卡尔森在拉各斯发表演讲,将中国描述为“一个非常咄咄逼人、相当有害、而又不讲道德的经济竞争者”。
然而,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欢迎中国与非洲打交道采取商务优先的务实态度,更接受这种方式,而不是西方的插手干涉或对选举、腐败、透明度及人权之类的说教。
非洲,需要出色的领导人实施有效的治理
然而,不管有多少外国援助注入非洲——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方,都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因为非洲面临的诸多不幸——战争、暴政、腐败、干旱,还有日复一日的暴力所带来的危机要更为严重得多。这一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洲领导人未能实施有效治理。非洲曾经拥有过英明而出色领袖人物的国家实属凤毛麟角。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南非作为一个治理良好的民主国家崭露头角,它在现代宪法框架之下,拥有一个完善有效的治理体系和一套权力制衡制度。博茨瓦纳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典范,它拥有长期稳定的多党民主制度,又有一套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本国钻石财富来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同时又保持了一个清廉的政府体制。
但普遍而言,非洲国家大多在其“强人”和统治精英控制之下饱受着深重苦难。对这些强人精英来说,他们的首要关切始终是把持权力来为自己攫取财富。他们利用世袭制度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进而窃走巨额国家资财。他们为外国公司充当“门卫”,巧取豪夺到更多的财产。他们攫取了大量财富,或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肆意挥霍,或秘密藏匿于外国银行账户,或暗中投资于国外项目。据世界银行估计,非洲40%的私有财富都留在海外。他们对财富的贪婪争夺滋生出一种腐败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2002年,非洲联盟一份报告估计,非洲每年因腐败损失掉148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1/4强。据2010年发布的研究结果估计,自1970年以来,非洲至少流失掉8500亿美元资金。
非洲的问题,唯有依靠自己才能回归正途
非洲国家大多遭受着同一种瘟疫的摧残。为谋取个人私利,统治精英阶层惯用贪婪掠夺式的政治权术,甚至常常出于个人目的不惜煽动暴力,因而,非洲经济发展潜力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破坏。尼日利亚学者克劳德·阿科在《非洲民主与发展》中写道:“非洲的问题之所在,与其说是未能实现经济发展,不如说从来就没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置于优先位置。”经过数十年管理不善和贪污腐败的侵蚀,大多数非洲国家只剩下一具空壳,早已不再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实际上,就非洲国家政府以及管理政府的吸血鬼般的政客们而言,他们不仅不能为本国公民提供帮助与保护,相反,业已成为一项额外的负担,由处在他们统治之下苦苦挣扎的民众被迫承受的负担。
这本书所讨论的非洲问题其实并不局限于非洲大陆,对发展中国家来讲都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它能启发读者思考,为什么人类总是过高估计政治变革的正面作用?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是积累财富的热情,还是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阎学通
《非洲国》是一本内容厚重的书,也是一本阅读轻松的书。梅雷迪思以平铺直叙的方式撰写了非洲现代历史,决无伪知识分子的矫饰。梅雷迪思此书很有说服力,认为非洲首要的问题是糟糕的领导导致了非洲大陆的倒退。 ——美国《华尔街日报》
在非洲,历史是如此的举足轻重,它能够说明和阐释今天的现实。没有了它,人们就会失去方向,无所适从。这就是本书重要意义之所在……梅雷迪思对纷繁杂乱的非洲政治做了一个清晰而引人入胜的综述。 ——英国《观察家》杂志
独立给非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一切充满着希望和光明。但今天,非洲却成了悲观的代名词,战争、独裁、腐败以及旱灾等不幸在这块大陆上肆虐横行,悲哀笼罩着这个地区,几乎没有多少非洲国家能侥幸逃脱这种恶性循环的命运。
这块广袤的、拥有丰富的资源、文化和历史的大陆,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其变得如此的穷困和如何的绝望?为什么成了“世界良知上的一道疤痕”?
本书通过对非洲大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风起云涌现代历史的描述,对民放解放运动、冷战背景下的“强人政治”和冷战后政治民主化、经济自由化等时代里非洲著名人物和重大事件的冷静客观、近乎残酷无情的阐述和剖析,探求和理解非洲所面临的特有的危机和苦难,具有醍醐灌顶之效。这是一本令人折服的非洲政治历史必读书。
《非洲国》作者马丁·梅雷迪思是英国记者、作家和历史学家,曾作为记者长驻非洲达15年之久,对非洲近现代历史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曾出版关于非洲政治、历史、传记题材的著作共十余部,如《穆加贝传:权力和暴力的一生》、《象王朝:一个非洲濒危物种的传记》等。他常常感怀那些普通的非洲人面对艰难困苦表现出的承受力与幽默感,他的写作也旨在反映他们的坚韧与刚毅。作者在为中文版发来序言的同时,也将未面世的修订本提前发来,我们将最后一章关于非洲新形势的看法节选以飨读者。
中国,成为非洲大陆最具实力的“域外参与者”
就在西方对非洲的关注热情消退之际,中国在非洲——这个一直被中国人视作“欧洲后院”的地方看到了诸多重要机遇,并在此关头怀着勃勃雄心挺身而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非洲一直保持着低调,主要是选择部分国家开展援助项目,以一个与冷战大国不同、虽贫穷但坚持原则的国家形象出现。但进入90年代后,一项新的长远战略开始成型。为了实施其“走出去”计划,中国积极鼓励国有公司和民营企业开拓新的出口市场,拓展海外业务。起初参与援建项目的中国承包企业开始在非洲参与其他合同竞标,石油、采矿、发电、制造及通讯等各领域合资企业纷纷建立。在签订石油和矿产资源合同、满足自己迅猛发展的各类产业需求的同时,中国着手为非洲修建起公路、铁路、炼油厂、学校、医院和足球场。借助承建大型项目的东风,成千上万的中国商人建起工厂,购置房地产,投资农场、零售业和餐饮业。在非洲许许多多城市与村镇,中国产品和中国商人成了一道常见的风景。截至2000年,大约有4.2万中国工程师和熟练技术工人在非洲工作,双方贸易往来已达100亿美元。
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走进非洲长征路途上的华彩篇章。2000年,来自44个非洲国家的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一场典礼仪式,启动了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一系列隆重热闹的欢庆活动,中国承诺了一大批新的减免债务、投资和培训项目。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举行了第二次峰会。在人民大会堂外,大街小巷到处矗立着招贴广告牌,欢迎赞颂“梦幻般的非洲”。在人民大会堂内,胡锦涛主席描绘了“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蓝图。在未来的三年里,他宣布说,中国将使对非洲援助规模增加一倍,进一步提供优惠融资以促进贸易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非洲输华商品实行免关税待遇,并将援建更多学校和医院。
截至2010年,非洲与中国之间贸易额在十年里增长了十倍,接近1150亿美元;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突飞猛进,从2003年不到5亿美元,一跃超过了90亿美元;估计有100万中国人,包括企业家、技术专家、医务工作者、探矿人员、农业经营者走进了非洲,中国已作为最具实力的“域外参与者”在非洲崭露头角。
很快,西方人士开始批评中国在非洲不懈进取过程中存在的弊端。他们声称,正当西方致力于将良政与民主作为发展进步的基本要素大力推动之时,中国却釜底抽薪,破坏和削弱这些努力。中国人不附带任何条件与独裁者、暴君及暴虐政权当局做生意赚大钱,无视其侵犯人权行为,帮助他们维持权力地位。批评家们还指责中国人使腐败程度更趋严重,违反劳动法,破坏环境,向市场倾销廉价商品,冲击当地工业。2010年,美国一位高级官员约翰尼·卡尔森在拉各斯发表演讲,将中国描述为“一个非常咄咄逼人、相当有害、而又不讲道德的经济竞争者”。
然而,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欢迎中国与非洲打交道采取商务优先的务实态度,更接受这种方式,而不是西方的插手干涉或对选举、腐败、透明度及人权之类的说教。
非洲,需要出色的领导人实施有效的治理
然而,不管有多少外国援助注入非洲——无论是来自中国,还是来自西方,都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因为非洲面临的诸多不幸——战争、暴政、腐败、干旱,还有日复一日的暴力所带来的危机要更为严重得多。这一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非洲领导人未能实施有效治理。非洲曾经拥有过英明而出色领袖人物的国家实属凤毛麟角。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后,南非作为一个治理良好的民主国家崭露头角,它在现代宪法框架之下,拥有一个完善有效的治理体系和一套权力制衡制度。博茨瓦纳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典范,它拥有长期稳定的多党民主制度,又有一套健全的经济管理体系,从而有效地利用了本国钻石财富来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同时又保持了一个清廉的政府体制。
但普遍而言,非洲国家大多在其“强人”和统治精英控制之下饱受着深重苦难。对这些强人精英来说,他们的首要关切始终是把持权力来为自己攫取财富。他们利用世袭制度维持自己的权力地位,进而窃走巨额国家资财。他们为外国公司充当“门卫”,巧取豪夺到更多的财产。他们攫取了大量财富,或在骄奢淫逸的生活中肆意挥霍,或秘密藏匿于外国银行账户,或暗中投资于国外项目。据世界银行估计,非洲40%的私有财富都留在海外。他们对财富的贪婪争夺滋生出一种腐败文化,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2002年,非洲联盟一份报告估计,非洲每年因腐败损失掉148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非洲大陆国内生产总值的1/4强。据2010年发布的研究结果估计,自1970年以来,非洲至少流失掉8500亿美元资金。
非洲的问题,唯有依靠自己才能回归正途
非洲国家大多遭受着同一种瘟疫的摧残。为谋取个人私利,统治精英阶层惯用贪婪掠夺式的政治权术,甚至常常出于个人目的不惜煽动暴力,因而,非洲经济发展潜力一次又一次地遭到破坏。尼日利亚学者克劳德·阿科在《非洲民主与发展》中写道:“非洲的问题之所在,与其说是未能实现经济发展,不如说从来就没有真正把经济发展置于优先位置。”经过数十年管理不善和贪污腐败的侵蚀,大多数非洲国家只剩下一具空壳,早已不再具有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实际上,就非洲国家政府以及管理政府的吸血鬼般的政客们而言,他们不仅不能为本国公民提供帮助与保护,相反,业已成为一项额外的负担,由处在他们统治之下苦苦挣扎的民众被迫承受的负担。